Ⅰ 聯系實際論述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以及問題的解決措施(西方經濟學)
地價太高:將土地私有,平均分配給百姓。百姓可以憑虛擬土地證,從每年回土地整體收入答中獲得收益。政府可以征稅。一舉兩得。
人多房少:加大供應,以核心城市為紐帶,在周邊100公里內發展50萬人口的衛星城鎮,以減少對核心城市的壓力。
房價太高:政府提供20%的房屋低價出租給窮人,對閑置房屋征稅,對出租房屋免稅。
Ⅱ 房地產經濟學就業怎麼樣呢和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相比
房地產經濟學碩士就業面的確有些窄。一般就是進政府、投行、或者房地產公司。尤其是最近房地產經濟不是特別的紅火,那幾家大機構招新的情況很慘淡。
不過比政治經濟學要強。西方經濟學的話,要看哪個分支了,理論方面的都一般。一般實踐、應用以及偏計量的找工作好一些。
Ⅲ 有哪些傳統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可用於分析房地產投資
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不正常,出現了人們常提到的泡沫經濟,主要是由於我國房專地產市場制度屬不完善,房地產不僅牽涉到土地,固定資產,也和銀行,信託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聯系緊密,投入金額很大,利潤也大,所以之前很多做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都投資房地產,像國美、新華聯等,有大量資金,把這種行為叫做「投機」的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所以政府要不斷通過行政條例打壓房價,讓國企推出房地產市場,建設保障房;通過貨幣政策控制信貸量,減少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同時逐步規范房地產市場,讓房價回歸正常。
Ⅳ 急求!!!西方經濟學房地產需求的增加對產出的影響!
比如購 房地產需求的增加會引致更多對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投資是總產出增加內的三駕馬車之一,因此,產出將容會增長。 買建材,機器設備,這些都會轉化成公司的收入,這些公司也要購買原材料,以此類推,產出不斷增加。雇傭工人要發工資,工人收入增加,就會增加消費。進一步增加產出
Ⅳ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房地產泡沫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的地產泡沫其實是一種人為現象。這是一種典型的制度性腐敗的結果。或者如鍾偉所言,是中國目前新雙軌制的表徵之一。中國由於中央政府對國有土地市場的管制性壟斷與地方政府對國有土地的實質性佔有壟斷,導致當前許多地方的地產泡沫大得怕人,而不像許多人所講的,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只是一種市場供求之間的客觀反映。中國的改革邏輯是先易後難,由存量到增量,這種改革思路對於改革的起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改革進行了25年之後,仍然沒有形成一整套的改革邏輯與改革的框架,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是十分不正常的。盡管我們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改革目標,但這么多年來,作為市場經濟體制基礎的要素市場化卻進展緩慢,究其由,無非如鍾偉選擇所言,以前的改革者已經成為目前改革的最大阻力,因為他們已經是過去改革中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他們的改革動力是不充分的。他們不願意看到,因為要素的市場化從而失去其原來的掙錢之道。在維持現有的體制上,他們不費力氣,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把銀子掙到手。就地產泡沫而言,而非房地產泡沫。之所以這樣提,是房子的建築成本是一定的,加上合理的利稅成本,房子的定價是不成問題的;但關鍵在於地。至少在中國當前的情況下是這樣的。我認為,在中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中,泡沫其實是政府與民爭利的一種表現。從現行的法律來看,中國的國有土地的使用期限最多為70年(住宅用地);如果現行的法律保持不變,70年之後,所有人買的房子就應當交還國家所有,如果還需要居住,那麼就需要再交一次土地租金。
Ⅵ 經濟危機對房地產業的影響與哪些經濟學知識有關
金融危機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1、2008年1-11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運行狀況
(1)房地產開發完成情況。1-11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6546億元,同比增長22.7%,增幅比1-10月回落1.9個百分點。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5.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7.7%;房屋新開工面積8.4億平方米,增長5.4%;房屋竣工面積3.5億平方米,增長6.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9億平方米,增長5%。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3.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5.9%;完成土地開發面積2.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7%。
(2)商品房銷售和空置情況。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8.8%;商品房銷售額19261億元,同比下降19.8%。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下降20.6%。截至11月末,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1.3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3%,增幅比1-10月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空置商品住宅70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9%,增幅提高4.9個百分點。
(3)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情況。1-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33404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國內貸款6416億元,增長5.2%;企業自籌資金13444億元,增長30.9%;其他資金12942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個人按揭貸款3046億元,下降25.6%。
(4)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2%,漲幅比10月份低1.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2%,漲幅比10月份低1.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6%。
(5)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8.46,比10月份回落1.22點,比去年同期回落8.13點。
點評:從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及各項分類指數延續回落的態勢來看,此輪房地產行業的調整仍在繼續,房價同比漲幅已經回落到0.2%,基本上與去年同期持平。在前段期間貨幣政策松動、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救市政策的不斷刺激下,只有部分地區的成交量呈現明顯回暖的趨勢,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等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較10月分別增加了29%、40%和9%,但從全國來看,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較10月依然減少了3%。由此可以看出,盡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減少了購房者的支付成本,但短期來看對刺激消費需求釋放的作用是有限的,消費者對房價繼續下調的預期以及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致使觀望氛圍依然濃郁。
2、預計中國今後的房地產市場趨勢
總體來看,目前全國市場呈現量價齊跌的形態。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調整,今年以來下行速度加快,下滑幅度加大,房地產價格也隨之開始回落。從區域上看,以深圳、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最先開始調整,接著長三角、華北、中西部也開始調整。 今後兩年我國房地產市場走勢非常不樂觀。我們認為:2008年房屋成交量同比2007年將出現大幅下滑,估計萎縮3-4成,但由於全國房價拐點出現在第三季度,因此2008年全年房價同比2007年,依然呈正增長,不過漲幅將由2007年的18%(商品房)大幅回落到5%左右的可能性較大(預計與2006年4.4%的漲幅相近)。至於2009年,全國房屋成交量將依然在低位徘徊,但全年成交價格將比2008年出現負增長。2010年全國樓市觸底反彈的可能性最大
Ⅶ 西方經濟學的案例分析題! 速回 馬上要!
還得我來答,曹霏,應該無誤有``
Ⅷ 好還是房地產經濟學好
:房地產經濟學碩士就業面的確有些窄。一般就是進政府、投行、或者房地產公司回。尤其是最近房地產經答濟不是特別的紅火,那幾家大機構招新的情況很慘淡。 不過比政治經濟學要強。西方經濟學的話,要看哪個分支了,理論方面的都一般。
Ⅸ 西方經濟學
你的題目有點寬泛了,論文很難寫呢。這里找了一篇,還需要的話給我發站內信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地產與經濟周期
清粥小菜zoe 2006-02-15 14:26:19 發表於焦點海南房地產網-談房論市-世貿雅苑論壇
房地產由於其和各個產業相關性大,涉及面廣,房地產與經濟景氣有著顯著的相關性。房地產景氣和經濟周期一樣,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而這種波動則是由於房地產市場不均衡的結果。當房地產的供小於求時,房地產市場便呈現景氣現象。反之,當供大於求時,則表現為蕭條。然而由於房地產和一般的商品又不完全相同,加上房地產生產周期較長,所以市場自身調節功能較弱。房地產業受到各種經濟因素的影響。
房地產還受到金融政策和金融環境的影響。如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受到外匯套利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大量的外匯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據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調查,外資占上海全部購房資金的比例2003年初為8.3%,2004年底已經達到了23.2%。僅2004年頭11個月,外資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總量超過222億元,其中用於房地產開發的約150億元,佔全年房地產開發總額的12.8%。日前外管局披露,外資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的比例約為15%。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8月5日頒布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指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心理的作用下,外資大舉入中國。2005年前兩月,境外資金購買上海單價11000元/平方米以上新建商品住房的面積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47.6%和73%,購買單價11000元/平方米以上二手住房面積、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8倍和3.1倍。
申奧成功也是帶動近幾年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中國的房地產業發展周期為6-7年。從房地產周期來看,目前應該處於一個相對低迷的階段,但由於北京申奧成功,帶動北京及相關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從而熨平了房地產業的波動。
此外,中國正處於城市化進程發展最快的階段,我國目前城市化水平在40-50%之間,從國外發展的經驗來看,這一時期是城市化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時期。中國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給房地產市場帶動的需求都是巨大的。去年我國現在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從國外發展的經驗來看,人均收入處於這樣的水平時,住房消費也呈現出上升的態勢。
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單一因素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展開討論,現在假定所有的因素集中起來疊加後的經濟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這種宏觀經濟的周期性也會對房地產業產生波動,並且這種波動和經濟景氣呈極大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滯後性。房地產和經濟運行周期的關系大致可以用以圖一來表示。
1、經濟復甦、房地產蕭條(E1)
經濟渡過衰退期開始復甦,但由於前期的經濟衰退、百業待興;但投入到房地產市場的消費大幅度減少。由於房地產具有周期長,有一定的滯後性,存量產品出現滯銷。市場上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空置率上升,房價下降。開發商減少投入,需求沒有真實的反映出來,房價持續下跌。最後跌到一定程度後,經濟復甦的信息傳遞到了整個市場,開始有反彈跡象出現。
2、經濟高漲、房地產復甦(E2)
政府採用積極財政政策,經濟景氣狀況進一步好轉,市場信心進一步增強,存量產品銷售看好,房價開始回升。經濟持續景氣,房地產市場需求急增,但由於房地產投資周期較長,開發商很難在短期內增加供應量,房地產景氣在持續上升的預期下,市場需求進一步增長。房地產投資增加。
3、經濟衰退、房地產高漲(E3)
經歷經注高漲過後,出現經濟局部過熱(或有過熱傾向)。政府出台相關的宏觀政策,
規范市場行為。政策刺激下的投資相對過剩也開始有所表現,經濟開始衰退。但總體運行情況還是良好。真實的房地產消費沒有得到滿足,房價上揚;加劇了對房地產景氣的預期。房地產市場達到空前高漲。
4、經濟蕭條、房地產衰退(E4)
政府出台的宏觀調控政策開始起作用,經濟增長開始放緩。經濟開始走向蕭條。受經濟景氣的影響,房地產市場也由持續看漲的預期發生變化,一是延續了前期的看漲預期,另一方面看到經濟景氣所帶的後期消費不足,房地產市場預期開始動搖,房地產開始衰退。
圖一:經濟景氣與房地產景氣的關系 E2
E3
E4
E2
E1
E3
E4
E1
0
時間
經濟景氣
房地產
從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歷程來看,也基本相似。如以GDP年增長率達到或超過9%作為經濟景氣的的標志,那麼改革開放後的27年中一共有4個經濟周期:即1982年-1985年達到第一個景氣期,持續了4年,其中1984年GDP年增長率達到了15.2%;1987年-1988年是第二個經濟景氣期,持續了2年;1991年-1996年是第三個經濟景氣期,持續了6年;第四個則是由2003年開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這個周期的經濟景氣期要結束或將要結束。
改革開放後,1988年修憲後,實現了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制度。經歷了1989年是展開了「姓社姓資」大討論的徘徊期。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國經濟發展開始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出現了1992-1993年的房地產過熱(當然其中也有制度不規范的原因),很快進行新一輪的宏觀調控。1994、1995年成功實現宏觀調控軟著陸。1997年發生了東南亞金融危機,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迷。1998年出台了房改政策,取消了實物分房,實現住房分配貨幣化。此外,還出台了相關的金融政策,如個人住房信貸等。詳細請參見圖二和圖三,可以看出經濟景氣和GDP的增長呈明顯的相關並存在一定滯後性。
Ⅹ 我國為什麼打壓房地產按照西方經濟學的需求理論模型,應該是由市場定價的。
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不正常,出現了人們常提到的泡沫經濟,主要是由於我國房地產內市場制度不完善,房地產不容僅牽涉到土地,固定資產,也和銀行,信託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聯系緊密,投入金額很大,利潤也大,所以之前很多做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都投資房地產,像國美、新華聯等,有大量資金,把這種行為叫做「投機」的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所以政府要不斷通過行政條例打壓房價,讓國企推出房地產市場,建設保障房;通過貨幣政策控制信貸量,減少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同時逐步規范房地產市場,讓房價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