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思想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思想

發布時間:2020-12-14 03:21:30

1.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從重商主義開始到今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尤其是20世紀以來,政府幹預和經濟自由兩大思潮的分歧和爭論從未停止過。凱恩斯革命前,主張經濟自由的新古典理論始終居上風;凱恩斯革命後,主張政府幹預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成了主流,但主張經濟自由的聲音仍相當強烈。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是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1)如果政府才卻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2)不管他們的理論結果多麼精緻、完善、精神實質始終是一句話:徹底的經濟自由。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3)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4)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這兩派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我們不能說誰是誰非,而只能說那一派的觀點和主張較符合真實世界。從這一點看,新凱恩斯主義可能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更符合實際些。根本原因在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關於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能理性預期的假定條件實在太苛刻。眾所周知,人們在市場活動中為了自己的利益,盡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獲知的信息,不斷修整與其中是一切錯誤。但由於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一切經濟現象無刻不在變動中,加上人們總有某種為自己利益而欺騙和損害別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因而對所有經濟活動主體來說,信息總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抽象,盡可能作出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假定,但現實生活中永遠不存在這些假定的情況。可能正因為如此,所有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都沒有按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張去做,對經濟的形形色色干預從未間斷過,哪怕是在經濟自由注意呼聲最強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終擔任在著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角色。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凱恩斯主義無疑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衣缽,但力圖克服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尋找價格粘性和市場非出清的微觀基礎,竭力證明這種「粘性」和「非出新」同樣是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5)他們找了五花八門的「理由」來說明這種「結果」,這些「理由」有些看來很不充分,證據不足,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這些「理由」都是從經濟主體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發的,因而是合乎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微觀基礎上;二是這些「理由」盡管各不相同,說法各異,但都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某種反映。顯然,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和區別,並不在於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不要「理性預期」或力求「理性與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預期」或做到「理性預期」,也不在於認為要不要「市場出清」,而在於能不能「市場出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這一標准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可能比新凱恩斯主義離真理更遠些。

2.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命題

具體來說,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一般都接受以下四個命題:
(1) 私人經濟是可以自身穩定的;
(2) 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
(3) 貨幣在短期也是中性的;
(4) 凱恩斯主義積極干預的經濟政策是有害的。
第三個命題意味著,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認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也不存在。這是貨幣主義Ⅰ與貨幣主義Ⅱ的主要區別。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有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貨幣主義」大師米爾頓·弗里德曼,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
目前,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一起並列為西方主流經濟學派中的兩大流派。
目前普遍接受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教科書為哈佛大學的Robert Barro編寫的宏觀經濟學,MIT Press。機械工業出版社有中譯本。為了深刻理解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微觀邏輯,作者在前兩章著重討論了微觀經濟中的無差異曲線、生產函數,用預算約束來表示財富效應和跨期替代效應。本書的微觀個體均服從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論」假說,也即個人的預算約束的資金來源分別是總產出(生產函數)、貨幣持有量、債券存款等,等式右邊的購買分別是消費、投資、債券貸款等。隨著討論問題的深入,加入政府、稅收、貨幣與通脹、匯率等逐漸加長此「持久收入」的等式,假設個體以平滑各期的消費來影響宏觀經濟變數。

3. 新凱恩斯主義的總供給曲線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總供給曲線不同的原因

古典模型中的總來供給源曲線:
古典總供給理論認為,勞動力市場運行沒有摩擦,在工資和價格可以靈活變動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得以出清,使經濟的就業總能維持充分就業狀態,從而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經濟的產量總能保持在充分就業的產量或潛在產量水平上。因此,在以價格水平為縱坐標,總產量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古典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於充分就業產量水平的垂直線。
2、凱恩斯中的總供曲線:
凱恩斯的總供給理論認為,在短期,一些價格尤其是工資是具有粘性的,從而不能根據需求的變動而及時調整。由於工資和價格的粘性,短期總供給曲線不是垂直的。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在以價格為縱坐標,收入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是一條直角折線,表明當經濟未達充分就業時,廠商在現有價格水平上,願意供給所需的任何數量的商品,而一旦經濟達於充分就業狀態,總需求的繼續增加只會引起價格上升而不會再有產出的增長。作為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基礎的思想是,作為工資和價格粘性的結果,勞動力市場往往不能維持在充分就業的狀態,由於存在失業,廠商可以在現行工資下獲得所需的勞動。因而他們的平均生產成本被認為是不隨產出水平變化而變化。

4. 求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新凱恩斯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發展歷程~

兩個經濟學派,一是"重商主義者",他們認為經濟活動的循環波動,起因於市場經回濟內部的某些因答素。對於這個學派來說,研究重點是尋找這些起因,並運用政府的控制手段消除它們,提供一個經濟發展的穩定環境。後來形成凱恩斯經濟學的獨霸地位,這套經濟學目前仍以各種不同形式主導世界的經濟思想。所以,世界上主要工業國家都採用部分准備金的中央銀行體---也因此無法避免繁榮與衰退的經濟循環。另一個學派是以理嘉圖為首的古典經濟學派,他們是分析紙幣與信用擴張對於貿易的影響,並以此解釋經濟循環。古典經濟學的看法是,經濟循環起因於外部因素。換言之,政府對於貨幣與信用市場的干預。

凱恩斯學派認為經濟循環波動,起因於市場經濟內部的某些因素,可運用政府的控制手段進行調節消除。而新古典經濟學派卻認為經濟循環起因於政府對於貨幣與信用市場的干預。

5. 在宏觀經濟學中新古典主義的基本思想

新古典主義認為:經濟的發展是以邊際調節來實現的,均衡狀態是穩定的,價格機制是一切調節的原動力,從而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機制。總之,它們十分強調市場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並認為經濟發展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實現均衡發展。
新古典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政策主張,有三個基本觀點:
一是主張保護個人利益、強調私有化的重要性;
二是反對國家干預,主張自由競爭、自由放任;
三是主張經濟自由化,包括貿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觀點集中於對經濟周期問題的分析。在這方面,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又分為貨幣經濟周期學派和實際經濟周期學派。貨幣經濟周期理論認為,如果政府改變總需求的政策是被公眾預期到的,那麼總供給曲線就隨總需求曲線的提高而提高,從而抵消總需求對產出的影響。因此,預期到的貨幣沖擊隻影響價格水平而不影響實際產出。如果貨幣供給沖擊是沒有預測到的,在人們對價格預期既定的條件下,來自於貨幣增加導致的總需求增加可以對產出和就業產生影響。之所以人們對價格總水平的預期不能隨時調整,原因是市場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備。因此,貨幣因素是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根據這一分析,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認為政府的政策一般來說是無效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從實際因素的變動解釋經濟波動。該理論認為,貨幣數量是適應產量的變化而調整的,產量的變化引起貨幣存量的變化,從而引起經濟波動。導致實際產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有生產技術的革新、新產品開發、氣候變化、原材料和能源價格變動等。關於經濟政策,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反對政府的支持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盡管該理論也承認政府政策對產出和就業會產生影響,但由於經濟當事人理性預期的作用,這種影響的效果也難以界定。因此,該理論主張借鑒貨幣主義的單一規則。

6.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我覺得兩個假定應該是:1、市場出清。即價格長期內會不斷調整,使供給與需求趨向於均衡狀態,市場最終會存在一個供求相等的均衡點。
2、長期價格具有伸縮性和短期價格具有粘性,即長期內價格是可以變化的,而在短期內價格是不容易變化的。
這兩個假定對古典理論的展開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還有「理性人」假設也很重要,人都是理性的、利己的,不斷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7.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書中關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異同

兩者雖然處於長期的爭論中,但還是有許多共識的:
(1)兩者都認為在長期中,決定國民生活水平的因素是一國生產商品和勞務的能力,及生產要素的產出效率和技術水平。(長期AS曲線為垂直線)
(2)兩者都認同在短期內,經濟增長主要來源於總需求的沖擊。(AD去線的右移能引起經濟增長)
(3)兩者都肯定了理性預期在決定經濟行為方面的左右,其假設中都有:理性微觀個體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兩點。
兩者的區別及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效用上:
新凱恩斯主義認為市場在受到外部沖擊時,由非市場出清狀態回歸到市場出清狀態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商品市場上物價剛性,在勞動力市場上工資粘性)。因此,新凱恩斯主義鼓勵政府做出相機抉擇的政策對市場進行干預(這一點是卻別與凱恩斯注意提出的採取主動積極的政策對市場進行干預)。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則認為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持續性的政策(無論是根據影響因素指定的具有規律性的政策還是根據政策實施效果所制定的反饋修正型的政策)都能被社會很好的預期(這基於新古典派關於理性預期的解釋,人們會盡一切可能去獲取能夠幫助有效預期的信息,並且能夠正確的運用相關信息和經濟模型進行解釋和運算),這種情況下政府的政策效果將完全被抵消點對實際產出不構成任何影響(即政策無效性)。但是,新古典主義中有一個學派是貨幣主義學者則認為財政政策是無效的,政府應該推行持續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以上內容,是我對兩個學派學習和研究的結果,希望你能滿意。

8. 新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的區別

我根據找到的資料整理了一下這個問題的解答思路:

[綜述]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具體區別]
一、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

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是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如果政府才卻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不管他們的理論結果多麼精緻、完善、精神實質始終是一句話:徹底的經濟自由。

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

[評價]
這兩派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我們不能說誰是誰非,而只能說那一派的觀點和主張較符合真實世界。從這一點看,新凱恩斯主義可能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更符合實際些。根本原因在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關於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能理性預期的假定條件實在太苛刻。眾所周知,人們在市場活動中為了自己的利益,盡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獲知的信息,不斷修整與其中是一切錯誤。但由於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一切經濟現象無刻不在變動中,加上人們總有某種為自己利益而欺騙和損害別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因而對所有經濟活動主體來說,信息總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抽象,盡可能作出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假定,但現實生活中永遠不存在這些假定的情況。可能正因為如此,所有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都沒有按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張去做,對經濟的形形色色干預從未間斷過,哪怕是在經濟自由注意呼聲最強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終擔任在著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角色。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凱恩斯主義無疑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衣缽,但力圖克服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尋找價格粘性和市場非出清的微觀基礎,竭力證明這種「粘性」和「非出新」同樣是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他們找了五花八門的「理由」來說明這種「結果」,這些「理由」有些看來很不充分,證據不足,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這些「理由」都是從經濟主體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發的,因而是合乎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微觀基礎上;二是這些「理由」盡管各不相同,說法各異,但都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某種反映。
顯然,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和區別,並不在於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不要「理性預期」或力求「理性與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預期」或做到「理性預期」,也不在於認為要不要「市場出清」,而在於能不能「市場出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這一標准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可能比新凱恩斯主義離真理更遠些。

9.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凱恩斯主義的哪些觀點吸收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哪些思想和理論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傳統的凱恩斯主義關於「國家應該干預經濟」的基本主張和觀點,新凱恩斯主義既吸收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合理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又在吸取80年代以來一些宏觀經濟實踐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展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使得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體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凱恩斯及其繼承人都把財政稅收看作是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並使經濟平衡發展的重要工具,所以,他們都很重視對於財政稅收理論和政策的研究。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凱恩斯主義無疑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衣缽,但力圖克服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尋找價格粘性和市場非出清的微觀基礎,竭力證明這種「粘性」和「非出新」同樣是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他們找了五花八門的「理由」來說明這種「結果」,這些「理由」有些看來很不充分,證據不足,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這些「理由」都是從經濟主體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發的,因而是合乎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微觀基礎上;二是這些「理由」盡管各不相同,說法各異,但都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某種反映。
顯然,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和區別,並不在於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不要「理性預期」或力求「理性預期」,而在能不能「理性預期」或做到「理性預期」,也不在於認為要不要「市場出清」,而在於能不能「市場出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這一標准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可能比新凱恩斯主義離真理更遠些。

10.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哪些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傳統凱恩斯主義不能夠解釋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於是促進了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發展,形成以盧卡斯為首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其四個假設條件如下:

1、個體利益最大化。

2、理性預期。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對經濟變數做出的在長期中平均說來最為准確的,而又與所使用的經濟理論、模型相一致的預期。包含3個含義:

(1)作出經濟決策的經濟主體是有理性的。

(2)為正確決策,經濟主體會在做出預期時力圖獲得一切有關的信息。

(3)經濟主體在預期時候不會犯系統錯誤。

通俗的說,理性預期的意思是在長期中,人們會准確地趨向於預期到經濟變數所應有的數值。

3、市場出清。即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和產品市場上的價格都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供給情況迅速進行調整。所以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都不會存在超額供給。

4、自然率。

(10)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思想擴展閱讀

一、新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的政策含義(政策無效性)

假設:波動根源是貨幣沖擊。在A點,價格P0被完全預見到,產出和就業處於長期均衡。提高貨幣供給,理性當事人形成預期時會考慮這個信息並完全預見到貨幣供給的提高對一般價格水平的影響,產量和就業不變。

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觀點:

1、能預期到的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只改變價格水平,而對實際產量和就業沒有影響。

2、只有未預期到的貨幣供給的變化才影響實際產量。

閱讀全文

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