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是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專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屬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是與一般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作為「階級的真理」的政治經濟學,從總體上不能把握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只有對稱經濟學才以一般經濟規律為對象,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
以上是網路里的,你可以看看
ps: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是馬克思等人在政治經濟學方面的總結觀點、原理等等,與政治經濟學不是完全等同的。
Ⅱ 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 ]
正確的。
馬克思主義理論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內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容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2)馬哲政治經濟學框架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Ⅲ 如何高效復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很多同學已經開始了英語和專業課的復習,至於政治,有的也許已經著手准備了,有的還沒有開始,如何高效復習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更好地抓住重難點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一個完整地理論體系,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緊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全面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樹立為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其中,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唯物辯證法原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地歷史地統一的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和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論。它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旨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進一步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同時又發現了剩餘價值學說,揭開了資本家階級剝削雇傭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必然性,從而為工人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此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體。
一、釐清理論發展脈絡,著重宏觀把握
(一)從一般意義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地回答了「世界是什麼?」(辨證唯物論)、「世界怎麼樣」(唯物辯證法)、「怎樣認識世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等三個主要問題。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上,不僅指出客觀世界是物質的,更指出人類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物質體系,有其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克服了舊哲學的缺陷,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推本溯源,對於哲學的派別劃分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本體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和可知論的不同觀點,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基礎,也是一個關鍵命題點,但其劃分較為復雜,現用圖表加以列舉,以期考生獲得總體認識。
2.哲學上三種不同觀點的綜合主張
(二)相對於之前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單行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從分析勞動力這個特殊商品開始,系統地闡述了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及分配,揭示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的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1.馬克思在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過程,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特殊規律的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社會再生產規律,積累規律等。這些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受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制約,具有了特殊的表現形式。如果拋開制度因素,則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從理論上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形成及其本質特徵,才能准確認識和把握資本主義上層建築的本質和作用。只有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本質,才能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並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趨勢,堅定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這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新增考點。
3.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等四個階段。資本主義發展呈現出的階段性的特徵,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而調整和變化的結果。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既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舊形式的緩和和克服,同時也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新形式的形成和發展。這是由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所應堅持的基本的觀點是: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完全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變化和調整,是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資本主義,也不利於我們在與資本主義進行斗爭時採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完全否認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也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不利於我們在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堅持正確的方向。
(三)科學社會主義部分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創新,特別是重點闡述了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合理性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及堅持和完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重要性。同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及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讀薄用精,重點認知關鍵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考研政治課中屬於基礎學科,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性的嚴謹。作為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分析能力的典型學科,其基本概念、原理、范疇及其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至體系,均為命題者命制綜合性較強的分析題提供了較好的素材。反之,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從測試學的角度看,只要我們對該學科的關鍵原理加以梳理,找出其作為主觀題的考查角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教材中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即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兩部分的內容。對於客觀題部分,以重點閱讀、理解為主;對於主觀題部分內容,以重點記憶、思考其命題角度為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1.在辨證唯物論中,其重點原理是如何看待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2.在唯物辯證法中,其由「兩個觀點、三大規律和五對范疇」組成。
(1)兩個觀點分別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應重點記憶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至於內容,以記憶2006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一問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至於答題
思路,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普遍聯系的觀點是什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之間及事物的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第二是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是什麼?(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用整體的觀點認識事物,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第三是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是否違背了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結構圖所呈現的正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長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承受,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能源、水資源的消耗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失衡。)至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則是第二問「分析人類怎樣走出三重困境的戰略選擇」的內容。這也是唯物辯證法中的重點原理考查的一個重點指向即理論聯系實際型。
(2)在「三大規律」的質量互變規律中,應重點記憶度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參考真題是2005年第34題。至於內容,不再贅述。另外,質量互變規律內容及其方法論要求屬於未考點,考生需重視。
(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明確了事物發展呈現出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總趨勢。它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它亦是我們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武器。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視。參考真題是2004年第37題選做題Ⅱ。另外,該題的第2問是「用唯物史觀評析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觀點。這是從哲學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分析。它應和政治經濟學中新增考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實質及其變化結合理解。這樣,就有了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跨章節、跨學科的綜合命題的一個重要指向。
(4)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分析方法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有:
①
從總的看,矛盾學說的主要內容(2002年理第35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某些負面效應。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學說,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及其方法論要求(2008年第34題第3問: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②
矛盾的基本屬性及其方法論要求(2007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1問:用辯證法的觀點說明為什麼「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用辯證法的觀點」指的是辯證法的某個觀點。至於其它則是指唯物辯證法的總的觀點要求(2006年第34題第2問:守河堤老兵關於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其主要內容是:所謂辯證的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③ 矛盾的基本屬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中,應重點認識和諧的本質,它是本學科的新增考點,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構成了矛盾問題的精髓。盡管2009年第34題第2問: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考查了矛盾的特殊性,但由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我們革命、改革和建設堅持走自己道路(毛鄧三概論)的哲學依據之一,因此,需引起重視。
⑤
由於2009年第34題第2問考查了唯物辯證法中的現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兩對范疇,因此,要復習的其他三對范疇分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及原因和結果等,其命題指向應為客觀題。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回答了認識的產生、本質、過程和結果。
(1)在復習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之間的區別;其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之間的區別;再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認識論之間的相同點(都承認世界是可知的)
(2)其主觀題的命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單純考查認識論中的相關理論。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2007年第34題)、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原理、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1996年理第29題)。第二,運用認識論的相關原理分析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原理,說明對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1989年理第39題)、檢驗真理標準的唯物論和辯證法(1997年文第27題);第三,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
4.在唯物史觀中,其主觀題的命制體現在四個層面:第一,其基礎原理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第二,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分析社會生活中重大問題(2000理第35題);第三,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自覺能動活動的辯證關系原理。第四,黨的歷史觀和群眾觀原理。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觀題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1.從一般意義上說,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經濟運行的規律。經濟運行的規律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商品經濟運行的最一般規律即價值規律。其考查的指向包括三個層面:
(1)是價值規律的作用(1997年理第27題:試述價值規律的作用,並用以闡明我國企業必須注重技術進步,改善經營管理的原因);
(2)是價值規律的要求(2001年理第36題第1問:從價值規律的要求出發,結合材料1說明說明邯鋼主要改革措施的科學依據);
(3)是價值規律的客觀性(2006年第34題第2問:「倒奶事件」中隱含著什麼樣的經濟規律?)第二個層面的經濟運行的規律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1993年文第30題:試述產業資本循環進行的條件極其對社會主義企業資金運用的意義)、社會再生產規律(2000理第33題:運用馬克思關於社會宗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過於求對省會再生產的影響及採取的政策),平均利潤形成理論(1995年理第27題:試述馬克思關於平均利潤形成過程中的理論及其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等。第三個層面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特有的規律。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2006年第34題第1問: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時,農場主把牛奶導入大海的現象與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質區別?)
2.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基本要求。對此應如何看待呢?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所涉及到的命題指向有:一是壟斷和競爭的關系(2008年第35題);二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三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的原因及其實質(2004年第35題:①根據材料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②評析工人股東的兩種看法)。從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角度所涉及的命題指向則是新增考點,著重於闡述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實質及其變化,其命題指向應是主客觀題。
3.在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對於經濟全球化,其考查的指向有三個層面: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及我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2002年理第37題);二是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體之間的關系(2000年文第36題);三是在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面前,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發展開放型經濟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問題(力拓間諜案)。這也是當前考查的一個重點問題。
(三)至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因其屬於新增考點,其命題指向應包含主客觀題。其復習指向應以全面為主。至於復習中的重點以上已提到,不在贅述。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得出復習本學科的思路:掌握宏觀框架+認知已考點和新增考點+重點原理+歷年真題練習。如此,方能實現對教材「讀薄用精」、事半功倍的復習目的。
Ⅳ 馬克思主義哲學三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有什麼聯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或主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去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它通過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和一分為二的方法,著重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對資本主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作了系統分析和闡發,因而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科學社會主義直接體現了無產階級利益和共產主義理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標志。
馬克思主義3個組成部分,既相對獨立,作為獨立的學科,自成體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系,從而構成了馬克思主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從哲學方面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一般世界觀和方法論原則,提東了揭示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從政治經濟學看,唯物史觀的許多重要范疇和一些近本理論,都要藉助於經濟學的研究和論證;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既以社會歷史規律的科學揭示為基礎即以唯物史觀為基礎,也要以對資本主義成產關系的剖析為前提即以剩餘價值學說為理論支柱。從科學社會主義方面看,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性質、目的和條件的學說,既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變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學,也使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得到了提升。因此,馬克思主義3個組成部分都是從不同側面概括和分析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階級關系,從不同角度論證了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偉大作用和歷史使命,這種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的邏輯聯系,是與馬克思主義形成過程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歷史聯系相一致的,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經濟、政治與文化各領域的辯證關系。
Ⅳ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徵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解放和建設新社會的理論武器,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還是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導向儀。在當前思想文化多元化發展、東西方經濟理論交互混雜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學習、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應當弄清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究竟有哪些特徵。弄清這些特徵,將使我們進一步明白到底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重要問題。
特徵一:客觀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具有客觀性。
特徵二:階級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產關系,就是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在階級社會里生產過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階級關系,因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階級性。
特徵三:邏輯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邏輯性。任何一門科學都必須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倘若方法有誤,就難以正確地剖析它的研究對象,闡發相關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這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既是研究的方法,又是研究的世界觀。
Ⅵ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涵義探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生產力空前發展,直接參與物質產品的工人越來越少,而從事技術發明、知識創新的人越來越多。知識開始變得越來越「值錢」,那麼這是否違背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呢?
答案是否定的。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創立100多年來,一直受到多方面的爭議。其中包括價值是不是由勞動創造的、研究價值決定的意義何在、物化勞動是否創造價值等等。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勞動價值論呢?
我認為,討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必須採用全面的觀點,整體地看待勞動價值論的真正涵義。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包含了多方面的涵義和觀點,集中地體現了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內核,是其思想的精華,永遠不會過時。以下具體探討勞動價值論的涵義。
首先,勞動價值論中的「勞動」二字,即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勞動是價值的實體。這一點強調和認可了勞動在創造社會財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確認了勞動是人類存在、發展的動力和條件。它來源於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來源於馬克思對勞動大眾的關切和重視,與他一貫的以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終點的階級立場和思想方法一脈相承。這是的勞動價值論的精華部分,又是馬克思從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斯密、李嘉圖那裡繼承來的,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優秀遺產,是人們對社會財富之源泉苦心探討的結果。
馬克思科學的闡釋了:人們之所以能夠對任何種類的勞動予以同樣看待,並且確立勞動在現代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並不是聰明的人腦對由各種具體勞動組成的「具體總體」進行了精神總結和歸納,而是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勞動在現實中已經形成了的一個十分發達的「總體」。在社會經濟運動過程中,任何一種勞動已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勞動,個人很容易從一種勞動轉到另一種勞動,特定種類的勞動對他們說來是只是偶然的形式,因而是無差別的。勞動已經不僅在范疇上,而且是在現實中成了創造財富的一般手段,而不再是與具有某種特殊性的個人結合在一起的規定了。它發生在資產階級社會,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它對現代社會開辟財富之門具有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認為,「勞動」、「抽象勞動」這些作為「現代經濟學的起點」的范疇的產生,是與以追求貨幣為目的的僱傭勞動制度的產生相聯系的,它打開了現代勞動分工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之門。因為,當工人可以在現實中,通過直接與貨幣相交換,把自己各種各樣的具體勞動轉化為被社會承認的抽象勞動的時候,工人就可以不關心自己所從事的「勞動的內容」和「活動的特殊方式」,「只要分工沒使勞動能力完全片面化」,工人對於使「自身勞動能力」得到發展的和「預示著」向「較好工資」方向的「任何改變,在原則上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有準備的」。因此,這將促進「勞動能力品種的發展」,促進「勞動種類」的形成和「工資方法的劃分」,促進新的勞動部門和新的勞動方式的建立,促進整個社會內部的分工和現代勞動體系的深化和發展。所以,承認勞動價值論,承認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就為現代社會打開財富創造之門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今天人們生產產品、創造價值的勞動,不再是以生產簡單工具、簡單日常用品為基礎的、只需要很簡單的工藝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簡單勞動,而是需要許多現代化的機器設備等資本要素的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復雜勞動,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鏈條也大大拉長了,但是,即使是最復雜的生產工具和機器設備,如果向前層層推移,最終都歸結於人類的活勞動,勞動在社會生產過程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勞動創造價值仍然正確。
Ⅶ 馬哲分為哲學,政治經濟學和什麼
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及版科學社會主義。其中權馬哲是理論基礎,政經是現實應用,科社是最終目標。
而馬哲則分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其中辯證唯物主義又分為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
Ⅷ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經濟學有什麼內在關聯嗎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②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
Ⅸ 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框架,最好有條理的列出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認識歷史和時代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深刻剖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被社會化主義代替的歷史命運;
科學社會主義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指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科學理論
Ⅹ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是 A.馬克思主義哲學 B.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C.科
選D。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哲學,因此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都是哲版學,而馬克思主義哲權學的基礎就是唯物辯證法,也就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答題不易、
滿意請果斷採納好評、
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祝你學習愉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