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中稟賦的含義是什麼
經濟學中稟賦就是指一個國家的資源呀,包括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
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被稱為新古典貿易理論,其理論模型即H-O模型。
在赫克歇爾和俄林看來,現實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不只是一種—勞動力,而是多種。而投入兩種生產要素則是生產過程中的基本條件。根據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在各國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價格差別來自於產品的成本差別,這種成本差別來自於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則取決於各國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即相對稟賦差異,由此產生的價格差異導致了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
這種理論觀點也被稱為狹義的生產要素稟賦論。廣義的生產要素稟賦理論指出,當國際貿易使參加貿易的國家在商品的市場價格、生產商品的生產要素的價格相等的情況下,以及在生產要素價格均等的前提下,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技術水平相等(或生產同一產品的技術密集度相同)的情況下,國際貿易取決於各國生產要素的稟賦,各國的生產結構表現為,每個國家專門生產密集使用本國具有相對稟賦優勢的生產要素的商品。生產要素稟賦論假定,生產要素在各部門轉移時,增加生產的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保持不變。
新古典的H-O要素稟賦理論,從要素稟賦結構差異以及由這種差異所導致的要素相對價格在國際間的差異方面來尋找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圖模型中關於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新古典的H-O定理仍然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條件之上。
要素稟賦: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生產要素的絕對數量無關。(相對於國家而言的概念)
例如,美國無論在資本存量,還是在勞動絕對數量上,都遠遠高於瑞士和墨西哥這兩個國家。但與瑞士相比,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低於對方,因此相對於瑞士而言,美國屬於勞動豐富的國家。如果拿美國與墨西哥相比,則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高於墨西哥的水平,因此美國與墨西哥相比,屬於資本豐富的國家。由此可見,當我們說某國在要素稟賦上屬於哪種類型時,必須注意看與誰相比。
A、B兩國在貿易前由於要素稟賦的不同,導致了供給能力的差異,進而引起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一國出口密集使用其豐富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產品。
② 政治經濟學中的 「矛盾」這個概念究竟是什麼意思求高人解
先用馬克思主義解釋矛盾:矛盾就是獨立統一,即一切事物既包含著相互對立,內又相容互統一的兩個方面。(不能用狹義的相反來解釋,譬如 正面和反面是矛盾,正面和側面在哲學上也屬於一對矛盾,一個立方體,對著你的面是正面,那麼垂直於它的就是側面,這就是對立。當你到那個側面時,側面就成了正面,正面成了側面,於是兩者統一。 我的例子可能不是很好理解。。。~)
樓主說的「意思是不是說一件事物從一個角度看是這樣,從另一個角度看又是相反的結果」
即,在從某方面看是對立的,換個角度看又是統一的。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例如,工廠的生產和消費是一對矛盾;人的出生和死亡是一對矛盾,人的童年和成年也是一對矛盾。
不知道能不能讓你理解~~~
③ 西方經濟學里乘數的概念
乘數亦稱來倍數這個概念最源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卡恩在1931年提出的。
乘數是指總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或者說是國民收入增加量與引發這種增加量的總需求增加量之間的比率。
乘數主要有:
1.投資乘數。投資乘數是指,投資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數。政府支出乘數是指,政府支出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3.稅收乘數。稅收乘數是指,稅收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4.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是指,政府轉移支付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政府轉移支付乘數與稅收乘數的值相等,是因為其也是通過影響消費支出來影響國民收入的,但是符號與稅收乘數相反。
5.平衡預算乘數。平衡預算乘數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支出變動的比率。
6.對外貿易乘數。對外貿易乘數是指,出口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④ 經濟學中的相對值和絕對值具體概念是什麼
是一個事項本身的數值,如2億元等(相對值指兩個或以上事項的比較數值,如33%等)
絕對值版就是單位GDP能耗權量,相對值(同比)指本年度絕對值與上年度絕對值比較增加或減少的比率。如2007年實際200噸標煤/萬元,2006年實際為250噸標煤/萬元,則絕對值為200噸標煤/萬元,相對值(同比)為-20%。
⑤ 關於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幾個概念問題:需求函數Q=f(p)中的P與反需求函數P=f(Q)中P意義是否一樣
首先,標題中抄德兩個P是一樣的,就相當於高中數學當中的函數和反函數的概念一樣。Y=F(X)和X=F逆(Y)。
下面的解釋是這樣的
交點的含義是市場的供給和需求達到同時均衡,但此時的價格並不一定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又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可知,消費者消費商品願意支付的價格是逐漸遞減的。.
但你有一點說的很對,」需求曲線的P代表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需求曲線正是又一簇無差異曲線和價格變動的預算線相切點的連線得來的。所以,每一個價格水平都是消費者效用的最大化,當然也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點
⑥ 經濟學里「價值」的概念
「經濟價值」是指任何事物對於人和社會在經濟上的意義,經濟學內上所說的「商品價值」容及其規律則是實現經濟價值的現實必然形式。經濟價值就是經濟行為體從產品和服務中獲得利益的衡量。經濟價值(EconomicValue)是金融系統中金融工具未來的現金流(包括本金和實際利息),折現至當前時點的價值。即未來現金流現值。
絕對價值就是商品蘊含的人類勞動量,所需勞動量越多,絕對價值越高。生產同一種商品,在任何時代需要人類勞動量相等。勞動量=勞動效率*勞動時間。
在人們眼中的價值。由供求決定。即人們常說的價格。即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跟商品的絕對價值沒有關系。
⑦ 關於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幾個概念問題:需求函數Q=f(p)中的P與反需求函數P=f(Q)中P意義是否一樣
1、需求函數是需求量作為因變數,價格作為自變數的表達式,是用價回格表示需求量的函數答,即Q=f(P),而反需求函數是將需求函數通過移動等式兩邊,用需求量表示價格的函數,即P=f(Q),由於需求函數和反需求函數都是一個本體,因此其中的價格與需求量都表示同一商品的市場價格與需求量。
2、「均衡價格指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生產者願意付出的最低價格時需求量對應的價格」的意思是 在消費者與生產者有意願要達成交易的前提下,消費者為達成交易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生產者為達成交易願意提供的最低價格,這兩個價格其實是同一個價格。因為從幾何圖上看,消費者與生產者要達成交易必然有一個共同的交易量Q。因此對應的價格P即為為達成交易所願意提供的價格。 注意:不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減去生產者願意付出的最低價格。
⑧ 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一,傳統概念;
1,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2,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3,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二,前提條件;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三,機會成本概念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四,機會成本概念的優劣;
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可以比較准確地反映從社會觀點看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某項經濟活動的代價,從而促使人們比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資源。但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沒有說明成本或費用的本質是什麼,而且由於被放棄的活動可以是多種的,確定機會成本時往往有主觀任意性,容易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