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西方經濟學的供給需求曲線自變數價
這個和數學的所講的不同,如果你不明白,請看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專(微觀部分)》第23頁有講屬到這個問題,這是一個習慣問題,在微觀經濟學分析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時,通常以縱軸表示自變數P,橫軸表示因變數Q。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2. 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需求的供給彈性
供給彈性
供給量變動和引起這個變動的價格量變動之比,用以衡量供給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供給的價格彈性」的簡稱。影響商品供給彈性大小的因素在短期內主要取決於某種商品生產規模變動的難易程度、生產周期的長短,以及是否具有經濟效益。其計算公式為:
Es=(△Q/Q)÷(△P/P)=(P/Q)×(△Q/△P)
式中,Es為供給彈性,Q為供給量,△Q為供給變動量,P為價格,△P為價格變動量。由於供給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供給彈性取正值。
商品不同,其供給彈性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1.供給完全無彈性,無論價格如何變動,供給量不發生變動。此時,供給彈性等於0;
2.供給缺乏彈性,即供給量變動的幅度小於價格變動的幅度,此時,供給彈性大於0小於1;
3.單位供給彈性,即供給量變動的幅度與價格變動的幅度相同。此時供給彈性等於1;
4.供給富有彈性,即供給量變動的幅度大於價格變動的幅度。此時,供給彈性大於l;
5.供給彈性充分,即在價格既定的情況下,供給量無限。此時供給彈性趨於無窮大。
需求彈性的概念:影響需求量的某因素(自變數)的值每變動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即:
案例: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穀物歉收,會減少農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說,氣候不好反而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後穀物價格會上漲,農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試運用所學經濟學原理對這兩種說法給予評價。
分析:評價氣候不好對農民是否有利,主要看農民的農業收入在氣候不好的情況下如何變動。氣候不好對農民的直接影響是農業歉收,即農產品的供給減少,這表現為農產品的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如果此時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狀況不發生變化,即需求曲線保持不變,那麼農產品供給的減少將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
一般來說,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由需求的價格彈性與銷售總收入的上升之間的關系可知,此時農民的農業收入將隨著均衡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狀況不因氣候不好發生變化並且對農產品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氣候不好引致的農業歉收對農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
當然,若需求狀況也同時發生變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彈性,那麼農民將不因氣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應該首先對農產品的需求彈性及需求狀況做出假定,而不能籠統地下判斷。
3. 怎樣用西方經濟學解釋中國供給側改革
中國政府近期圍繞經濟發展做出了兩項重要決策。一是提出十三五計劃期間,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6.5%以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二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項決策非常好。中國之前把重點放在需求側,但不管從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看,還是從西方經濟學理論來看,這裡面都存在問題。如果把重點放到供給側,決策者就要精確計算實現6.5%的經濟增長需要多少投入,然後就可以制定更加明確的政策。
要想從供給側分析經濟,有兩大基礎理論體系:
• 索羅經濟增長模型:這是西方經濟學框架內的基礎理論模型,通過資產、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效率來分析供給。
•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這是中國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論依據,通過資本、勞動力和剩餘價值來分析經濟。
就中國目前需求來看,索羅模型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分析供給問題上方法近似,可以合二為一進行討論。
經濟數據顯示,供給側的投入產出權重不同。要想計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多少供給,我們不只要做簡單加減,還要考慮加權。既然中國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我們就要以全球目前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作為標桿來進行分析,看看中國要想進一步發展經濟還需要制定哪些政策。
4. 西方經濟學供給理論問題
一)錯覺理論
按照錯覺理淪.當一般價格水平高預期價格水平時,總供給水平將高於充分就、止產水平。對於任何預期價格水平.表示價格水平和總供給關系的總供給曲線是向右方傾斜的。下面舉例說明錯覺理淪和總供給線。
(在這種情況下小麥的相對價格上升)。理性的推理是,每一種情況都會有一些。當農民從小麥的價格上升推導出它的相對價格上升時,他將會增加小麥產量。考慮整個經濟的情況。當一般價格水平發生了未預期到的上升時,經濟中所有的企業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生產的產品價格上升了,從而錯誤地推斷自己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了,從而會相應地增加產量。當所有企業的產量超過企業的潛在產出時,整個社會的總產出也將高於充分就業產出。
按照錯覺理論,總供給的數量是由相對於預期價格水平的實際價格水平決定的。當實際價格水平超過企業的預期價格水平時,企業將錯誤地認為自己生產的產品價格水平上升,並增加其產出。相似地,當實際價格水平低於預期價格水平時,企業將錯誤地認為自己生產的產品價格下降,並相應地降低其產出。這種價格與總供給之間正相關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Y-Y+a(P Pe) (7.1)式中:a是正數,反映未預期到的實際價格變動對總供給的影響。式(7.1)表示,當實際價格水平P超過預期價格水平P。總產出Y將超過充分就業產出Y。式(7.1)所表示的總供給模型,最初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盧卡斯(1。ucas)提出的,通常也被稱為盧卡斯總供給曲線。
圖7-1反映的是式(7.1)的總供給曲線。給定充分就業產出Y和預期價格水平P。總供給曲線向上傾斜,表明總產量Y與實際價格水平P同方向變化。總供給曲線的斜率為AP/AY一1/a,因此,如果a的伉越小,總供給曲線越陡峭;a的值越大,總供給曲線越平坦。
在E點,實際價格水平P等於預期價格水平,凶此,實際的總產出等於充分就業產出Y。在E點的左邊,當實際價格水平P低於預期價格Pc時,實際產量Y就低於充分就、№產出Y;在E點的右邊,當實際價格水平P高於預期價格P。時.實際產量Y就高於充分就業產出Y。
圖71中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被稱為短期總供給曲線AS。因h它適用於短H,1間內預期價格水平保持卞變的情形。在長期,當經濟主體掌握了一般價格水平後,他們將會把預期價格水平凋整到與實際價格相同的水平。當預期價格水平與實際價格水平相等時,企業將供給其潛在產出,此時沒有對價格水平的錯覺,經濟的總產出也將等於充分就、世產:出。或者說,在長期,當實際價格P等於P時,實際產出Y將等於允分就業產出Y。
新古典學派的核心人物、著名經濟學家盧卜斯提出了錯覺理淪,並且進一步討論r總供給曲線形狀的決定因素。他推導出了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一種驚人的相互作用。根據他的模型,總供給曲線的糸箏取決於總需求的變動。在那些總需求波動普遍的同家裡,物價總水平變動也比較普遍(如高通貨膨脹的國家),企業傾向於把他們產品價格的一視為一般價格水平升的一部分,他們認為產品的棚對價格並沒有發生變化或者相對價格變化較小,岡此,他們的產出變動較小。這樣,在物價水平不穩定的困家,一般價格水平的升引起的產出變動較小,總供給曲線比較陡峭(a較小)。相反,在總需求較為穩定的國家,物價較為穩定,企業知道大多數價格的變動是相對價格變動,價格的未預期到的漲將會引起產出的較大幅度的增加,這就使總供給曲線較為平坦(a較大)。盧卡斯通過考察18個國家的產出和價格的國際數據,對總供給曲線進行了檢驗。他發現,在那些總需求和價格最為穩定的國家,總需求變動對產出影響最大,總供給曲線最為平坦;在總需求和價格最不穩定的國家,總供給曲線最為陡峭。他認為,這些證據支持錯覺模型。
5. 西方經濟學中供給曲線的幾個特例
一個是供給彈性為無窮大的情況,這個時候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的曲線。
另一個是供給彈性為0的情況,這個時候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曲線。
6. 西方經濟學什麼是需求供給
需求是消費者願意且能夠購買商品數量;
供給是生產者願意且能夠生產的商品數量;
7. 尹伯成西方經濟學,貨幣供給利率
貨幣的供給等於貨幣乘數乘以基礎貨幣,這道題央行增加的貨幣為基礎貨幣增回加量,想要得到答貨幣供給,只需要算貨幣乘數即可,而在無漏出比率情況之下,貨幣乘數等於准備金率的倒數,也就是5,所以貨幣供給增加50億美元。有漏出的話,漏出分兩類情況,第一是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第二是居民持有現金。此題顯然是第一類情況,則貨幣乘數等於(5%+20%)的倒數,為4,則貨幣供給增加40億美元。
這里解釋一下概念吧,貨幣供給等於C+D,C為現金,D為存款,基礎貨幣為C+R,R為存款准備金,貨幣乘數是由這兩者推導出來的。這題C為0
你應該是在學習宏觀經濟學吧,關於這門課我推薦你看曼昆的宏觀經濟學,講解比較詳細。
滿意請採納,不懂可以追問。謝謝您
8. 西方經濟學中供給曲線的幾個特例
西方經濟學土地的供給曲線為什麼垂直
9. 有關於西方經濟學供給定理的疑問,價格與供給的關系。
適合薄利多銷的商品屬於需求彈性大的商品,而像葯品,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降價後需求基本不變,總收益必然下降,只能減少供給量
10. 西方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供給
選擇A長期中完全復競制爭廠商一定在其長期平均成本最低處生產,如果成本不變,每家廠商成本曲線並不變,因此每家廠商規模並不改變,產量增加量來自新企業。
成本遞增遞減的話,那就說不準了,由於成本曲線的改變,每家廠商都要改變規模,但具體怎麼改變規模要看成本曲線具體變化,由於每家廠商規模都變了,是否需要新廠商進入那也不知道,因此答案是Everything i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