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經濟學知識解釋我國環境污染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負外抄部性是市場經濟中所遇到的最為普遍的問題。工廠生產時所帶來的噪音、空氣污染、污水等環境污染成本,影響到周圍居民,與工廠相比,這些居民只承擔了工廠污染的成本,並未從工廠生產中受益。
為了消除因外部性而引起的市場失靈,就要將外部費用引進到價格中,從而激勵市場中的買賣雙方改變非理性選擇,生產或購買更接近社會最優的量,糾正外部性的效率偏差,這種糾正過程稱為外部性的內在化。
而解決負外部性的典型策略是以庇古為代表的政府解決辦法和以科斯為代表的私人解決辦法。庇古是19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他提出,解決溢出成本的方法是,政府介入,以課稅的方式,讓稅負剛好等於溢出成本,因此,工廠從事經濟活動的成本,能全部由工廠自己承擔。
當然,在實際中並非這么簡單。對此提出質疑的是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科斯,他認為,政府課稅當然簡單,問題是由於種種原因,稅收拿走了,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況且政府非全智全能,難以精確衡量千千萬萬家企業的溢出成本。科斯提出,解決負外部性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界定財產權,讓受影響的人自己協商交易,找出解決的辦法。這也是後來科斯定律的主要內容之一。
『貳』 環境污染的經濟學根源是什麼
環境的公共物品性質、理性經濟人的外部不經濟性、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等等……
可以看看這篇文章,馬雲澤,當前中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源及對策——基於規制經濟學的研究視角
lz留個郵箱,我發給你
『叄』 科斯定理對解決環境污染有何見解(經濟學部分 請不要復制粘貼)
科斯定理是一種對外部性的私人解決方法。因為外部性往往會引起市場的無效率,但是解決這個問題並不總是需要政府行為。在一些情況下,人們可以採取私人解決方法。根據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無成本地就資源配置進行協商,那麼,私人市場就總能解決外部性問題,並有效地位置資源。
因此,科斯定理對解決環境污染方面,只是從局部私人性質的角度發揮作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不是環境污染,是雜訊污染,你可以觸類旁通。
甲養了一條狗,夜半的狗吠聲影響了乙的正常休息。於是,甲與乙進行協商。將甲從養狗中獲得的利益和乙承受狗吠聲的成本進行比較,如果利益大於成本,有效率的做法就是甲繼續養狗,乙繼續忍受;如果利益小於成本,甲應該放棄養狗。
根據科斯定理,私人市場可以自己達到有效率的結果。甲與乙進行價格協商,分兩種情況:
1.甲從養狗中獲得的利益為500,乙承擔狗吠的成本為700。乙可以給甲600,讓甲放棄養狗,甲樂意接受。雙方的狀況都變好。
2.甲利益700,乙成本500。乙不會接受大於500的費用給甲,甲也不會接受金額小於700的協商。甲繼續養狗,乙繼續承受。在這種成本與利益既定的情況下,該結果仍然有效率。
科斯定理說明,私人經濟主體可以解決他們之間的外部性問題。無論最初的權利如何分配,有關各方總可以達成一種協議,在這種協議中,每個人的狀況都可以變好,而且結果是有效率的。
由於環境問題帶來的負外部性的范圍比較廣,因此個人感覺對於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常用還是公共政策解決,即政府發揮職能。常用的公共政策有兩類:管制和矯正性稅收與補貼。科斯定理對於解決無法界定權責范圍的環境問題沒有多大實質性用處。
『肆』 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為什麼環境污染通常要政府治理
個人或企業來在生產源或消費過程中給其他個體或社會帶來危害或利益,但是並未因此支付相應的成本或得到相應報酬。這個在經濟學上稱外部性。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就污染來說解決外部性有四種辦法:
征稅
排污權交易
產權界定
環境管制(強制手段)
『伍』 如何用經濟學辦法解決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急,請求解答
出現環境污染抄從經濟學角度看是由於襲外部性的存在。第一種方法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因為它減少了社會的生產。第二種方法即對企業徵收稅,用於補償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但這需要政府的力量出現。第三種方法即利用市場的力量,即通過產權交易將環境污染內部化,使企業有內部的動力來解決環境污染。
『陸』 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治理環境污染
以經濟手段治理環境污染的思路與方法。經濟手段治理環境污染的思路是政府從影響成本效益入手,引導經濟當事人進行選擇,以便最終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也就是建立一種機制,這種機制能利用經濟因素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以鼓勵人們保護環境。這種機制的設計既可以是從政府權威的角度出發,也可以是單純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出發,或兼而有之。但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這種機制的設計都應該具有效率性、
公平性和持續性。其主要方法是國家採用財政直接投資、財政補貼、押金返還制度、排污權交易、稅收和收費等手段,使企事業單位、公民排污等管理和收費規范化、制度化,引導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積極繳納排污費,真正落實「誰污染、誰付費」「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總體上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共同財富,環境效益的公共性和環境影響的外部性,成為環境問題的兩個基本特徵。外部性理論是解釋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問題成因的基礎理論。最大限度地減弱以致消除外部經濟的影響,被視為生態環境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外部性分為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當人們的經濟行為有一部分利益不能歸自己享受,那部分利益就稱為外部經濟。
例如,一戶人家在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把屋子周圍布置得像個花園,居住環境變得十分幽雅。
但實際的得益者並不只限於這戶人家,因為鄰居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改進,此類行為皆產生一些沒有辦法收歸己有的利益,也就形成了外部經濟。
當有自己不需負擔的成本發生時,那種成本則稱為外部不經濟或負的外部性。例如,各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氣,建築工程形成的噪音與塵土飛揚等都污染或破壞了環境,這些行為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都沒有由污染者或環境破壞者本身負擔,也就形成外部不經濟或負的外部性。外部性影響導致市場失靈是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
『柒』 污染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什麼
污染經濟學是最早發展起來的環境經濟學部分,也叫公害經濟學。它研究環境污染與經濟活動的關系,即經濟活動中的污染破壞環境問題和污染防治中的經濟問題。具體來講,它主要研究的是:污染及其防治的技術經濟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費用效益分析、最佳污染控制水平的確定、環境污染的投入產出分析等。從西方的研究進程來看,它早期的研究側重於理論,如外部性理論,公共物品理論等。近期研究則轉向環境經濟分析技術以及環境管理經濟手段和政策建議,如在環境經濟系統規劃中引入投入產出法,把費用效益分析方法應用於一般的環境管理決策過程,以及如何在現代環境管理中應用市場經濟手段等。
『捌』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環境污染"產生的本質是什麽以及你認為的解決之道.
環境污染是全社會的問題,從現象上看,我國的環境污染很嚴重,但從專比較上看,我國在屬經濟發展階段相比較西方或發達國家仍處於控制狀態。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人們都承認中國較發達國家仍落後兩個技術時代,也就是落後人家40-50年,反觀50年前,中國在貧窮的時代,工業污染及其微小,根本談不到防治。而在西方國家,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時就開始向自然界大量排放污染物,那個時期是沒有人提出「治理、控制」污染的,當他們經濟佔有主導地位時,西方人開始指責發展中國家的污染問題,這是不合理的。吃包子的故事是眾所周知,一個人吃了9個包子沒感覺到飽,當吃到第十個時感覺飽了,於是他說應該吃這第十個包子。其實,對於環境而言,我們發展中國家就是這第十個包子。
『玖』 微觀經濟學 為什麼存在環境污染
人類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水、空氣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江河湖海.大家都認為世界這么大,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半徑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圍內生活,而佔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范圍內,人們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污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氣污染: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我們若仍然漠視專家的警告,將來一定會落到無半寸凈土可住的地步.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環境污染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環境污染的分類
大氣污染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
壞境污染(3張)土壤污染、固體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的危害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大氣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水體污染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發生的煤煙霧事件死亡4000人.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據分析,這是因為那幾天倫敦無風有霧,工廠煙囪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廢氣煙塵彌漫在倫敦市區經久不散,煙塵最高濃度達4.46毫克/m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濃度竟達到3.83毫升/m3.二氧化硫經過某種化學反應,生成硫酸液沫附著在煙塵上或凝聚在霧滴上,隨呼吸進入器官,使人發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這也就是所謂的光化學污染.
由上例可知,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環境污染與癌症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症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植物的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麼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取暖設備向大氣中排放的大量煙塵微 白色污染粒,使空氣變得非常渾濁,遮擋了陽光,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減少.據觀測統計,在大工業城市煙霧不散的日子裡,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沒有煙霧的日子減少近40%.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會導致人和動植物因缺乏陽光而生長發育不好.
②增加大氣降水量:從大工業城市排出來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氣凝結核的作用.因此,當大氣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條件與之配合的時候,就會出現降水天氣.在大工業城市的下風地區,降水量更多.
③下酸雨:有時候,從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這種酸雨是大氣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經過氧化形成硫酸,隨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農作物毀壞,能使紙品、紡織品、皮革製品等腐蝕破碎,能使金屬的防銹塗料變質而降低保護作用,還會腐蝕、污染建築物.
④增高大氣溫度:在大工業城市上空,由於有大量廢熱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比四周郊區要高一些.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中稱做"熱島效應".
⑤對全球氣候的影響:近年來,人們逐漸注意到大氣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問題.經過研究,人們認為在有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從地球上無數煙囪和其他種種廢氣管道排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約有50%留在大氣里.二氧化碳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層空氣溫度增高,這叫做"溫室效應".經粗略估算,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氣溫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溫度可以增高1.5~6℃.有的專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現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後會使得南北極的冰熔化,導致全球的氣候異常.
『拾』 我國出現環境污染的原因是什麼(經濟學角度)
環境污染是全社會的問題,從現象上看,我國的環境污染很嚴重,但從比較上看,我國在經濟發展階段相比較西方或發達國家仍處於控制狀態。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人們都承認中國較發達國家仍落後兩個技術時代,也就是落後人家40-50年,反觀50年前,中國在貧窮的時代,工業污染及其微小,根本談不到防治。而在西方國家,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時就開始向自然界大量排放污染物,那個時期是沒有人提出「治理、控制」污染的,當他們經濟佔有主導地位時,西方人開始指責發展中國家的污染問題,這是不合理的。吃包子的故事是眾所周知,一個人吃了9個包子沒感覺到飽,當吃到第十個時感覺飽了,於是他說應該吃這第十個包子。其實,對於環境而言,我們發展中國家就是這第十個包子。
而現在,發達國家為了控制整個世界的經濟,他們開始用「環境污染」的手段來制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從表面上看,他們的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他們要承擔的是「9個包子」的責任。
環境污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對於任何人而言,只是大與小的問題,美國人的能源消耗是中國的兩倍,人口數是中國的5分之1。
我國出現環境污染的原因就是,我們仍舊處於發展階段,社會經濟還很薄弱,還不能完全控制污染,,但是,我國政府正在積極努力的從「擴散稀釋、環境保護、末端治理向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生態工業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味的迎合西方的「觀點」,我們的經濟就會更加落後於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