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格雷夫經濟學大辭風險

格雷夫經濟學大辭風險

發布時間:2020-12-13 00:57:39

『壹』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 是哪個國家的作家寫的

《新帕爾來格雷夫經自濟學大辭典》是由英國經濟學家伊特韋爾約請美國經濟學家米爾蓋特和紐曼為他的合作者,於1983年開始編纂,1986年編成,1987年9 月出版的。這部四卷本的大辭典由世界上34個國家的 900 多名知名學者(其中包括 13位當時在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中的12個)撰寫。

『貳』 什麼是博弈什麼是博弈論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
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精準!

『叄』 誰能介紹下《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

(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辭書,其內容涉及范圍遠不僅限於純經濟學,還廣泛涉及政治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心理學、文化藝術、宗教、數學、環境等。此書由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約翰.伊特韋爾、美國哈佛大學的默里·米爾蓋特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彼得·紐曼三位經濟學家主編,其英文版於1987年問世。該書歷時三載,由世界34個國家900多位知名學者(其中包括十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編寫而成。全書共收辭條2000多條,涉及經濟學的各個領域的重要問題和最新發展,包括約700多位近代和現代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的小傳。

隨手翻閱詞典的任一辭條,讀者都會獲得某一經濟學知識點最權威、最全面的介紹。該書中文版主編、已故經濟學泰斗陳岱孫先生稱該辭典為「國內一切從事於認真學習、研究經濟學的個人及機構的不可或缺的參考書」。是一部權威論及法經濟學思想體系的工具類學術性大型辭典,旨在用經濟學理論分析法律政策,法律問題,是國外對經濟學研究介紹的集大成者。原文版由皮特.紐曼主編,中文版1998年版翻譯,首次在國內由法律出版社隆重出版。它是國內引進的第1部對國外法經濟學理論進行詳實,全面,綜合解釋的權威性辭典。此次中文版的出版將對擴展我國法學研究領域,推進法學研究及法律實踐,填補我國法學研究甚至學科空白帶來積極的影響。

本辭典共分3卷,近500萬字,共有399個單獨辭條,全部辭條按英文字母排序,辭典的主題分類目錄共包括7個主要部分,具體涉及社會84個,經濟86個,政體76個,法律概述113個,普通法246個,管制145個,人物小傳31個。辭典全部共由334位投稿人寫399篇論文,內容涵蓋6800個條目。辭條介紹除背景資料以外,主要內容均屬於對有關法律主題的分析,並主要集中那些經濟分析具有某種程度的有益性並可以揭示其重要意義的法律領域,除了法律辭條外,經濟學方面的辭條也如此。

本辭典在編纂形式上獨具一格:一是為了介紹不同觀點,對同一主題通常有2至3篇甚至更多的以不同命題的命名的論文,並通過內在的交*參考對讀者進行指導;二是在任何適合的情形,總是試圖從歷史的視角來確立論文的主題。

本辭典查閱檢索功能強大,主目錄包括投稿人檢索目錄,各卷辭條目檢索目錄及主題分類目錄(主目錄子目錄)。另在每個辭條正文後附有參見辭條條目名稱,主題分類編碼及參考文獻目錄。

賣書者說

『肆』 什麼是融資項目融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工程經濟學題目)

融資,就是籌集資金來,《源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對融資的解釋是: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採取的貨幣手段。
① 項目合法,符合我國投資導向,按項目的管理許可權,經過相應部門的審批及備案。
② 項目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較強的盈利能力,應由有一定資質的單位,編制的可行性報告或商業計劃書,對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客觀完整。對項目的結構設計合理。當情況變化時應對項目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
③ 企業資信狀況良好,法人誠實守信,管理團隊有較好的管理水平。
④ 項目有一定的資本金,或已完成一定工作量或者是擴建項目。已完成的工作量形成的資產未抵押,無債權或可剝離債權。對實力和履約能力很強、管理水平高、項目回報有保障的不要求第四條。

『伍』 什麼是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1-4卷)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共4卷)》內容簡介:英國經濟學家伊特韋爾約請美國經濟學家米爾蓋特和紐曼為他的合作者,於1983年開始編纂,1986年編成,1987年9月出版的。這部四卷本的大辭典由世界上34個國家的900多名知名學者(其中包括13位當時在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中的12價)撰寫。四卷辭典共收辭條2000多條,大部分是以專題論文的形式出現,涉及經濟學各個領域的中要問題和最新發展,還收錄了約700位近現代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的小傳。這部大辭典堪稱最權威的經濟網路全出。自1981年以來,英國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的《政治經濟學辭典》幾經修訂,形成了現代版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新帕爾格雷大貨幣金融大辭典》和《帕爾格雷大世界歷史統計》等系列辭書,稱得上是100多年經久不衰的名著。

『陸』 求幾本金融方面的書(經典的),關於銀行的發展和業務方面謝謝!

金融書籍經典

一. 經濟學

1.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佛朗索瓦.魁奈

2. 資本論(共3卷),馬恩全集

3. 國家競爭優勢,麥克爾.波特

4. Essentials of corporate analysis, by john-wiley&sons,inc

5. 公共部門經濟學,2th,鮑得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 經濟學,2th edition,斯帝爾格雷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7. Economecis, mankiv,英文彩色

8. 政治經濟學原理,約翰.穆勒

9. 自由、市場與國家,詹姆斯.布坎南

10. 中間道路經濟學,保羅.薩繆爾森,經貿出版社,1973

11.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7thedtion,by Frederis S.Mishkin, pearson press

12.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凱恩斯,商務印書館

13. 微觀經濟學,保羅.薩繆爾森,7thedition,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二. 貨幣、銀行、金融市場

1.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Frank J.Fabozzi

2. 貨幣金融學,米什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3. 金融市場學,鄭振龍,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彼得斯,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 Finance, Zvi Bodie, Robert C.Merton,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 貨幣、信用與商業,馬歇爾

7. 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frank J.Fabozzi,佛朗哥.莫地利安尼,經濟科學出版社,2th,1998

8. The financial analyst』s handbook,Sumner N.Lenving

9. 資本理論及其收益率,羅伯特.索絡,商務印書館,1992

10. 貨幣、銀行與經濟,托馬斯.梅耶

11. 貨幣與資本市場,8th,peter.s.ros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2. 金融工具手冊,Frank.J.Fabozzi,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13. 金融體系:原理與組織,埃德溫.尼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4. 管制、放鬆與重新管制,艾倫.加特,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三. 財務管理

1. corporate finance,rose,westerfield,5th edition, McGraw-Hill

2. Maximizing corporate value, George M.Norton

3. 應用公司理財

4. 公司財務原理,布雷利&邁爾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5.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11th詹姆斯.C.范霍恩,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6. Financial market and corporate strategy, glinbratt,

四. 金融計量

1. 時間序列分析預測與控制,George E.P BOX

2. 金融數學與分析技術,蔡明超

3. 計量經濟模型與經濟預測,平尼克.魯賓費爾德,機械工業出版社

4. 金融數學,Joseph stampfli,蔡明超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4

5. 金融時間序列分析,Ruey.s.Tsay,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4

6. 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昭宇,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1

7. 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與及實例,高鐵梅,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五. 固定收益

1. 固定收益證券,布魯斯.塔夫曼,科文(香港)出版社

2. 債券市場分析與戰略,Frank J.Fabozzi

3. 全球金融市場的固定收益分析

六. 國際金融

1. 國際金融市場:價格與政策,2Th,Richard M.Levich,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 國際貨幣與金融,邁爾斯.梅爾文

3. 國際經濟學,保羅.克魯格曼,5th,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七. 金融工程

1. 期權交易入門,e-book

2. Futures,forwards,options and swaps:theory and practice

3. 衍生產品,鄭振龍,武漢大學出版社

4. 金融工程,約翰.馬歇爾,維普爾.班賽爾,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5. Financial risk manager handbook,Philippe Jorion

6. 米勒.莫頓論金融衍生工具,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7. Asset-based finance,by citibank

8. 期權、期貨與其他衍生產品,約翰.赫爾,3th,華夏出版社

9. 金融工程學,駱倫茨.格利茨,經濟科學出版社

10. 金融工程學案例,斯科特.梅森,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4

11. options,futures& other derivatives,fifth editon,hall

八. 投資與組合管理

1. 投資聖經,沃倫.巴非特,台海出版社

2. 證券分析,本傑明.格雷漢姆,海南出版社,1995

3. 資產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哈里.馬克維茨,經貿出版社

4. 投資學,威廉.夏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 投資學,zvi Bodie,6edition,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7

6. 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

7. 金融心理學,拉斯.特維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8. 格雷漢姆論價值投資

9. 新金融學:有效市場的反例,羅伯特.A.哈根,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0. 有效資產管理,威廉.波恩斯坦,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1. Active 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Frank J.Fabozzi,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九. 商業銀行

1. 微觀銀行學,哈維爾.佛雷克斯,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2.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rew W.Mullineux

3. 商業銀行管理,5th,peter.s.rose,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8

4. 銀行信用風險分析手冊,喬納森.格林,機械工業出版社

5. 銀行風險分析與管理,亨利.范.格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銀行資本管理:資本配置和績效評測,克里斯.馬騰,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7. 銀行管理-教程與案例,喬治.H.漢普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十. 投資銀行

1. 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查理斯.R.吉斯特,經濟科學出版社

2. 兼並與收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十一. 基金

1. 共同基金運作,阿爾伯特.J.弗里德曼,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 對沖基金手冊(中文),拉托尼奧,Mcgraw-Hill,2000

3. 指數基金,Richard.A.Ferri,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十二. 其他

1. 偉大的博弈-華爾街帝國的崛起,約翰.戈登,中信出版社

2. 項目融資(哈佛經典),華夏出版社

3.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一、二、三、四卷:A-Z,約翰.伊特維爾,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4. 公司治理學,李維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會計學教程與案例,10th,羅伯特.N.安東尼,大衛.F.霍金斯,機械工業出版社(McGraw-Hill),2002

十三. 實用投資類

1.《證券分析》,本傑明.格雷漢姆,海南出版社,2006,70周年紀念版

2.《股史風雲話投資》(stocks for the long run),傑里米.西格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投資者的未來》,傑里米.西格爾,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4.《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彼得.波恩斯坦,清華大學出版社

5.《資產分配-投資者如何平衡金融風險》,羅傑.C.吉布森 ,機械工業出版社(McGraw-hill),2006

6.《漫步華爾街》,伯頓.麥基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7.《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聖經》,喬治.克拉森,學林出版社,2005

8.《怎樣選擇成長股》,菲利普.A.菲舍,海南出版社,2006

9.《金融煉金術》,喬治.索羅斯,海南出版社,1999

10.《個人理財》,傑克.R.卡普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1929年大崩盤》,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10

12.《解讀華爾街》,傑弗里.B.里特,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MCGRAW-HILL),2006

13.《金融理財原理》(上下冊)(FPSCC考試指定用書),中信出版社,2007

14.《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漢姆,江蘇人民出版社

15.《共同基金常識》,約翰.博格

16.《伯格投資-聰明投資者的最好50年》,約翰.博格

17.《散戶至上-證交會主席教你避險並反擊股市黑幕》,阿瑟.萊維特,中信出版社,2005

『柒』 為什麼PDF格式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不能查找詞條啊

是掃描版的pdf,我的也是。

『捌』 求助!幫幫忙!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對企業家精神的研究中,否定了所有企業都是創新者的說法。在熊彼特看來,企業界可以分為創新者和模仿者。前者的創新工作支持了後者的創業活動,模仿者的主要技能不在於創新,而是市場營銷和利用創新。前面提到的四家企業和其它許多企業,都屬於成功的模仿者。
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換句話說,從經濟的角度他提出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的從未有過的組合。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

============
我說說國外的吧,國內的不談,他們沒什麼出彩的地方!
(一)經濟學
一、古典體系

在19世紀末之前,西歐無疑是近代經濟學成型和迅速成長的搖籃。從英國的配第到法國的魁奈,從斯密到薩伊,從李嘉圖到瓦爾拉,從屠能到西尼爾,從格森到古諾等等。而在1750-1870年這段時期,也就是從重農主義到瓦爾拉的一般均衡理論的產生這段時間,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實際上又成了近代的「經典」經濟學,在經濟思想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熊彼特好象說過,在這一段時期,英國形成了一個所謂的「斯密—李嘉圖—穆勒的古典體系」。當然,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說,屬於這個「古典體系」的除了斯密、李嘉圖、穆勒之外,還應該包括象馬爾薩斯、馬克思等這樣偉大的經濟學家。作為古典的經濟學,後人對於什麼是古典經濟學的中心論題以及什麼又是古典的體系這樣的問題在經濟思想史上一直是存有爭論的。爭論的主要焦點是,如何評價斯密和李嘉圖的經濟學在「古典體系」中的相對地位?李嘉圖的經濟學是否繼承了斯密的「體系」?

首先,我們必須重視「政治經濟學」一詞在古典經濟學家那裡的重要意義。在古典的意義上,「政治經濟學」涵蓋了今天我們稱之為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的全部內容。我所看到的許多文獻在涉及古典的政治經濟學的含義時都提到斯密在《國富論》第4卷的導言中所寫的一段話:「作為為政治家或立法者服務的科學分支,政治經濟學有兩個明確的目標:首先,它要為人們提供,或者更恰當地說,使人們能夠為自己提供豐厚的收入或生活資料;其次,向國家或全體國民提供足以維持公用事業的財源。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要使國富民強」。這段話後來也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領袖人物萊昂·羅賓斯(L·Robbins)教授在《過去和現在的政治經濟學》(1976)一書中所倡導的研究傳統的基礎。

那麼,古典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到底是什麼呢?在斯密52歲完成的5卷本巨著《國富論》中,經濟學論述的問題的確是包羅萬象的,但斯密提出並論證的「自然的自由制度」(特別是自由貿易學說)經濟理論則在120年後的馬歇爾那裡轉換成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實質性架構。可是,現在幾乎所有的古典經濟學說史家都認為,李嘉圖的著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的出版使斯密的經濟學體系發生了從概念、範式到重點的變化。例如,有的當代學者認為,斯密學派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在1817年以後的確要由「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來限定了,甚至還有「李嘉圖革命」之說。不過,正如熊彼特的觀點那樣,從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發展階段來說,李嘉圖的經濟學體系可能的確是從斯密到穆勒體系這條發展主線的一個小小的彎路。這一點在丹尼斯·奧布萊恩(D·O』Brien)1975年出版的著作《古典經濟學家》和1981年發表的論文「李嘉圖式的經濟學和李嘉圖的經濟學」中得到了發揮。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的「古典經濟學」條目下,著名的經濟思想史學家布勞格(M·Blaug)認真地比較了李嘉圖的經濟學體系和斯密體系的區別。他認為,好在李嘉圖的「彎路」很快就被糾正了,因為在1823年李嘉圖死後的10年內就基本上被他的「信徒們」拋棄了。因此,包括布勞格在內的不少人還是認為,古典經濟學的整體體系仍然是一致的。

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論述的問題比斯密的《國富論》要少得多。不僅如此,李嘉圖還沒有繼承斯密的關於價值(價格)決定的理論體系,而將注意力轉到了「分配問題」。沒有正確地把生產(價格)和分配問題統一起來的所謂「李嘉圖謬誤」,後來也成為熊彼特在《經濟分析史》(1954)中和芝加哥大學的富蘭克·奈特(F·Knight)在《李嘉圖的生產和分配理論》(1956)中對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進行批評的根本原因。可是,李嘉圖的這個「彎路」在英國古典經濟學說史上插入了一個所謂的「作為剩餘理論的古典經濟學」的話題。當然,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李嘉圖的這個「彎路」,就沒有後來的馬克思的經濟學。如果我們把「剩餘產品」的生產和分配視為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的主線的話,那麼,正如布勞格所說的那樣,把馬克思列為最後一批「剩餘」的古典經濟學家也是恰當的。作為剩餘理論的繼承人,馬克思無疑從李嘉圖那裡學到了後者的分析範式。然而,馬克思創造性地發展了「剩餘價值理論」,這是他對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的超越。為《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撰寫「馬克思」條目的歐內斯特·曼德爾稱,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是他對(古典)經濟學最具革命性的貢獻,他發現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長期運動規律毫無疑問成了他最傑出的成就,
19世紀沒有第2位作者能象馬克思那樣始終清醒地預見到資本主義怎樣運行、發展和改變世界。
的確,馬克思首先是一位預言家和社會學家,他的經濟學始終在充實他的社會學框架。在這個意義上,我更欣賞熊彼特在著名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1942)中對「作為經濟學家的馬克思」所作的這樣的高度評價:「作為經濟學家,馬克思首先是一個博學的人。馬克思作為一個作家,我一直稱他為天才和預言家,而我認為有必要突出上面這一點,這似乎有點奇怪。然而,意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天才和預言家通常不是在某一專門的方面很傑出,正是因為他們不是某主面的專家,因而具有獨創性。但是,馬克思的經濟學中沒有什麼能說明他缺少作為學者的素質,或缺少理論分析技術方面的訓練。他是一位貪婪的讀者、一位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他很少遺漏重要文獻。他消化他讀過的所有東西,深入思考每一個事實,懷著熱情爭論不尋常的問題的細節,他習慣於透視包含整個人類的文明和延續發展的歷史。或批評,或反對,或採納,或綜合,他對每一個問題總是要探索透徹。最突出的證明就是他的剩餘價值理論,這是理論方面的里程碑」。
不過,提起「作為剩餘理論的古典經濟學」,特別是李嘉圖式的經濟學,我們也不得不提及本世紀年輕的劍橋大學的斯拉法(P·Sraffa)所作的卓越貢獻。在劍橋,他是和數學家兼經濟學家的年輕的拉姆齊(F·Ramsey)和馮·諾伊曼(J·Von Neumann)一樣僅靠3篇論著而成為名聲大噪的偉大經濟學家的天才。特別是,他於1960年出版的僅99頁的小冊子《用商品生產商品》可謂開創了一個把斯密、李嘉圖和馬克思結合為一體的「古典結構」。這種結構復興了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剩餘產品」的分析範式,以至於人們今天乾脆把古典經濟學稱為「斯拉法體系」。

二、劍橋遺風

「斯拉法體系」也許可以為英國古典經濟學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斯拉法的出現則勾起我對美麗劍橋的回憶。150年來,這里曾活躍著馬歇爾、庇古、凱恩斯、斯拉法、拉姆奇、米德、羅賓遜夫人、哈羅德等一代代傑出的經濟學家,這使劍橋堪稱現代經濟學的搖籃。

1929年5月,經濟學家庇古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我們最近先後失去了劍橋的馬歇爾和牛津的埃奇沃斯(F·Edgeworth),他們倆毫無疑問是近30年來英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的確,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有關馬歇爾和埃奇沃斯的條目都多達20頁以上。馬歇爾作為所謂「劍橋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經濟學原理》(1890)和《工業與貿易》(1919)完成了經濟學從古典的「斯密—李嘉圖—穆勒」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換,成為現代西方正統經濟學的基礎之作。在馬歇爾之前,歐洲的經濟學特別由於法國的瓦爾拉(M·Walras)、古諾(A·Cournot),德國的屠能(J·Thunen)和英國的傑文思(W·Jevons)等經濟學家在轉換穆勒的結構和研究範式方面肯定對花去馬歇爾20年心血的集大成之作《經濟學原理》影響不淺,但馬歇爾仍然代表一個時代的開端。馬歇爾的「原理」建立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經濟學的「靜態學」分析範式(這就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局部均衡分析法)。熊彼特在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出版50周年的紀念文章中說,從根本上說,與其說馬歇爾創造了還不如說他熟練地掌握了一種分析的工具,它不是一個具體的真理,而是一個去發現真理的「 機械」。另外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馬歇爾也應該是現代計量經濟學的引路人。盡管我們都注意到,在他的《經濟學原理》中並沒有使用大量的數學和統計學,但正如許多經濟學家後來指出的那樣,他的「原理」是以數學為基礎的,他把數學這個偉大的工具隱藏起來了。

馬歇爾對經濟學的另一大貢獻可能就體現在他手下造就出來的一大批弟子了。從真正的意義上來說,這是馬歇爾最重要的貢獻。庇古自然是馬歇爾最得意門徒和「劍橋學派」的繼承人,他還是現代福利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事實上,馬歇爾的經濟學是由庇古在劍橋為學生講授並大力傳播的。凱恩斯是馬歇爾和庇古的學生中不算最突出的一個,但毫無疑問,凱恩斯是當代最具影響的馬歇爾的弟子。

凱恩斯對經濟學的貢獻起源於他長期形成的貨幣思想的一系列發展。他在13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代表他思想發展三個階段的重要著作:《貨幣改革論》(1923)、《貨幣論》(1930)和《通論》(1936)。《通論》是一部把貨幣理論過渡到「宏觀經濟學」的革命性的著作。對於《通論》在經濟學說史上的意義的評價,我想再也沒有帕廷金的下面這段話更合適的了:「在《通論》中,我們又重新找到了真正的凱恩斯。這里(正如凱恩斯許多的著作和文章一樣)是這樣一個先知的鼓舞人心的聲音,他發現了一個新的真理,並且確信只有這個真理能挽救一個深深陷入各種危機與痛苦之中的世界。這是直接為了勸說全世界的經濟學家皈依新的教規和向錯誤的先知們作斗爭而發出的一種清晰而又雄辯的聲音,因為後者們剛愎自用地堅持早已被凱恩斯否定了的古典神話中的種種錯誤的教誨。這就是凱恩斯的著作和文章不但因其重大的科學成就,而且也因為其成為每個經濟學家所繼承的一部分文獻遺產而聞名於世的情況。還有誰不知道『在長期,我們都死了』(《貨幣改革論》,第56頁)這句話?還有誰不知道,『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的思想,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其力量之大,往往超出常人意料。事實上,統治這個世界的就只是這些思想。許多實踐家自以為絕不受任何知識的影響,卻往往當上了一些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執政的狂人,自稱聽到了上帝的指示,實際上卻是從若干年前一些學術界劣等作者那兒拾取了一些怪誕的想法……比起思想的逐漸侵蝕力來,既得利益的勢力被過分誇大了。』」②

可是,凱恩斯的《通論》的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一個被稱為「劍橋園地」的具有傳奇色彩的氛圍中完成的。在20年代,埃奇沃斯去世後,凱恩斯擔任了英國著名的《經濟學雜志》的主編,並傾心於《貨幣論》的寫作。就是在這個時候,凱恩斯誠心地把曾向馬歇爾發難的義大利青年經濟學家斯拉法請到了劍橋。事實上,已經50歲的凱恩斯和一批25歲左右的劍橋同事和青年新秀組成了劍橋學術俱樂部的重要成員。在這個俱樂部里,除斯拉法之外,還包括拉姆齊這位年輕卓越的數學家和經濟學家,還有凱恩斯的得意門生卡恩(R·Kahn)和卡恩的大學同學羅賓遜夫人(J·Robinson)、以及後來大名鼎鼎的哈羅德(R ·Harrod)和曾榮膺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米德(J·Meade)。

提起拉姆齊,他傑出的才華和英年早逝(26歲)給這位劍橋的數學家的後代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拉姆齊與著名的數學家和博弈論專家馮·諾伊曼同生於1903年,每個人都只寫了一生中最有價值的3篇論文。拉姆齊的這3篇論文分別是討論主觀概率與效用的「真理與概率」(1926)、討論最優稅收的「對稅收理論的一個貢獻」(1927)和討論單一部門最優增長的「儲蓄的數學理論」(1928)。他的後兩篇論文均發表在由凱恩斯任主編的《經濟學雜志》上。「對稅收理論的一個貢獻」實際上開創並奠定了現代稅收理論的基礎,但一直到1970年,拉姆齊的這一論文才得以普遍的重視,這主要歸功於鮑莫爾(W·Baumol)教授等一批學者在70年代對規模經濟顯著行業的定價問題的集中研究。鮑莫爾還以「拉姆齊定價」為條目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中介紹了拉姆齊的這一重要貢獻。另外,在拉姆齊的這篇論文發表70年以後,從牛津剛轉入劍橋任教的米爾利斯(J·Mirrlees)教授因為發展了這一最優稅收理論而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拉姆齊的第3篇討論儲蓄的論文被凱恩斯在為拉姆齊撰寫的逝世訃告中稱為「對數理經濟學所作過的最卓越的貢獻之一」。
在「劍橋園地」,還有一位傑出的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她1922年入劍橋念經濟學,當時馬歇爾還健在,但主要是庇古給學生講授馬歇爾的經濟學。可以說她是馬歇爾、庇古和凱恩斯的學生。但同時也還是斯拉法、卡爾多(N·Kaldor)和卡萊斯基(M·Kalecki)的摯友,他們對馬克思的《資本論》有很深的研究。1928年她開始在劍橋工作,研究經濟學。她是「劍橋園地」的積極參與者。這個「園地」的定期討論會在30年代實際上正在孕育著凱恩斯的《通論》的初稿。羅賓遜夫人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使年輕的她一下子走在了經濟學的最前沿。隨後她致力於對凱恩斯《通論》的闡釋和辯護工作。然而在30年代末,她與卡萊斯基的相遇改變了她後來對經濟研究的重點,也改變了她對馬克思經濟學的態度。她發現卡萊斯基已早於凱恩斯得出了後者的結論,而且卡萊斯基使用的是馬克思經濟學的語言。馬克思的整體社會觀深深吸引了她。1942年她出版了《論馬克思經濟學》,並於1956年出版了她開創性的、同時也可能使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資本積累》。

人們今天為她沒有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惋惜。曾經有人說,諾貝爾經濟學獎有兩大錯失良機的遺憾,而且都與羅賓遜夫人有關。一是它至今尚未授予一位女性經濟學家;二是它沒有授予羅賓遜夫人。然而,無論如何,作為「劍橋學派」的重要一員,她的個性正好驗證了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哲學家的一句話:如果真正追求真理,最好做一個持異見的學者。

三、古典主義的新世界

觀瞻數百年來經濟學思想史之演進和成長,我們會始終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科學力量。是它的存在誘導並推動了一代代經濟學家恆久不懈的努力。沒有這種追求科學的精神,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經濟學面貌。80年代初,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和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將我帶入經濟學的。當然,那時我們念的《經濟學》是高鴻業先生依照1976年的英文第10版翻譯過來的,而今天出版的已是英文第16版的中文版了。

薩繆爾森在為他的《經濟學》1948年第1版的紀念本所寫的前言中風趣地說:「看到中世紀的三個正在勞動的人,喬瑟問他們在干什麼。第一個人說:『我在掙錢,錢還不少』。第二個人說:『我在把石頭和玻璃雕刻成美妙的形狀』。第三個人則聲稱:『我在建一座教堂』。當我撰寫《經濟學》的第一版時,我實際上在同時做這三件事,盡管我當時並不知道」。
的確,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的成功是數百年來發展起來的經濟學的成功!
作為在美國摘取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一人(1970),薩繆爾森對經濟學的貢獻代表了過去的50年一代經濟學家在將馬歇爾經濟學體系的分析語言和圖式轉變成數理的推理方式方面所做的里程碑式的工作。薩繆爾森對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充滿信心和熱情。他25歲完成的博士論文於1947年出版,題為《經濟分析的基礎》,成為現代經濟學分析的經典。1966-1986年連續出版的5卷本《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收入388篇論文)堪稱現代經濟學範式之非凡作品。

薩繆爾森成長的30年代,正是英國的「凱恩斯革命」和壟斷競爭理論的創新時期。薩繆爾森因之從芝加哥大學轉入了「合適的地方」——哈佛大學。在哈佛的5年學習以及後來在MIT的終身教職使薩繆爾森最終在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和美國的正統經濟學之間找到了一種「綜合」。然而,在薩繆爾森離開芝加哥時,弗里德曼、施蒂格勒這兩位後來先後於1976年和1982年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年輕人正在芝加哥念研究生,而且在30年代後期,芝加哥大學的經濟系正在形成以奈特和維恩那(J·Viner)為首的反對英國30年代的凱恩斯《通論》和壟斷競爭理論創新的「風格」。就是說,他們始終希望堅持凱恩斯之前的馬歇爾的「新古典經濟學」(據說是芝加哥大學的凡勃倫在1900年最先發明這個詞來描述馬歇爾的「劍橋學派」的),信奉自由市場制度和價格原理,後經西蒙斯(H·Simons)和德累克特(A·Director)等一代經濟學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所謂的現代經濟學的「芝加哥學派」。

至少在40-50年前,甄別「芝加哥學派」的最好方式是看看它的教授們對培養經濟學博士的苛刻要求。這種要求博士的候選人必須通過關於價格理論的淘汰率很高的考試。掌握應用價格理論的能力是每個念經濟學的學生必須樹立的明確目標。芝加哥學派的這個所謂的「教義帝國主義」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不過,盡管如此,在30年代的芝加哥經濟系,奈特捍衛新古典經濟學的方式還是與維恩那保持著迥然不同的風格。奈特比較反對經濟學中的數理分析,而維恩那卻更欣賞經驗(計量)式的研究。有意思的是,在50-60年代出名的一批芝加哥的學生,特別是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瓦里斯(W·Wallis)等,雖然更忠實於奈特,但他們卻是十足的經驗實證主義者,對在經濟研究中採用計量經濟方法十分推崇和偏愛。

在西蒙斯1946年去逝後,芝加哥大學請來了年輕的奧斯卡·蘭格(O·Lange)來主講凱恩斯的經濟學(據說這樣做的原因是,校方試圖讓芝加哥在「宏觀經濟學」方面也有一些聲音)。但蘭格是一位傑出數理經濟學家,與芝加哥的亨利舒爾茨教授成為芝加哥的數理經濟學家。另一位舒爾茨這時候也調入了芝大並擔任了校長。他就是西奧多·舒爾茨,農業和發展經濟學家,他於1979年因為創造性地發展了「人力資本和教育」的經濟學分析而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50年代,實證經濟學的這一作風使芝加哥的確維持了30年代形成的傳統的連續性。但屬於「芝加哥學派」的經濟研究在方法上並不始終囿於統計和技術的分析。弗里德曼在1953年出版的《實證經濟學論文集》中對一套實證主義的方法作了最有挑逗性的表述(確實,後來曾引起薩繆而森的挑戰)。他認為,重要的不是假設的可靠性,而是理論的可檢驗性決定著對理論的選擇。但是,在芝加哥的少數經濟學家並不完全堅持這一「原則」,對他們來說,邏輯的一致性是理論的更重要的原則。

50年代以後,芝加哥在經濟學的理論創新方面有了更輝煌的成就。我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里查到的「芝加哥學派」的條目對此作了介紹。本條目的撰稿人里德寫道:「在50年代的中期和後期,芝加哥經濟學的研究范圍擴展到了傳統的教義之外。H·G·劉易斯(H·G·Lewis)應用價格理論解決『供需結合』問題(劉易斯,1959)和加里·貝克爾(G·Becker)關於種族歧視的論述(貝克爾,1957)是早期的兩個例子」。貝克爾由於在將價格理論成功地應用於家庭、教育、犯罪和婚姻等社會問題的分析而獲得了199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根據里德的概括,教義擴展的另一個領域是公司財務學。也許財務學與經濟學是相互獨立的學科,但在芝加哥那裡,把兩者革命性地聯系起來的是價格理論。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i)和米勒(M·Miller)1958年關於股票價格和股息的創造性論文引發了後來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的誕生。接下來的創新是「理性預期」。這本不是芝加哥的經濟學家提出來的,但在以米勒為首的芝加哥商學院和以盧卡斯(R·Lucas)所領導的經濟系裡得到了「發揚光大」。事實上,公司財務學的發展引出的「有效市場」思想與理性預期的思想一脈相承。米勒和盧卡斯分別於1990年和1997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50年代芝加哥學派的最後一個創新是「法和經濟學」。「法和經濟學」的早期思想來源於對公共政策的經濟分析的嘗試。1939年芝大聘請西蒙斯來執教,西蒙斯開設了「經濟分析和公共政策」的課程。現在看起來,這是芝大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從西蒙斯倡導的政策分析中後來逐步發展出了由弗里德曼掌舵的「貨幣主義」和對法律的經濟學分析。對於後者,我們前面提到的德雷克特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創辦了《法和經濟學雜志》。不過,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科斯(R·Coase)為法律經濟學開創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新制度經濟學。他1960年發表在《法和經濟學雜志》上的著名的論文「社會成本的問題」被施蒂格勒稱之為「科斯定理」。科斯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雖然人們對科斯的學說和「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正在加速度地進行著,但我始終欣賞這樣一句話:在科斯那裡,真實世界總是趨於走向帕累托改善。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對「科斯定理」的最好概括,而且也是對芝加哥學派的最好定義。

(二)管理學
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組織內的集體學習能力,尤其是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能力。
對於企業來說,「核心競爭力」這一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在於:因為核心競爭力具有稀缺難以模仿這些的資源特徵,對核心競爭力的重視和研究,實際上是將企業競爭優勢的生成問題轉化為維系競爭優勢的問題,進而賦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這也就是為什麼認清、維護和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性命攸關」的。
過去,多元化經營的大公司可以簡單地指示下屬的各業務單元進入某個特定的終端產品市場,並要求這些業務單元能成為世界領先者。但是,隨著市場邊界迅速變化,目標市場往往變得飄忽不定,大公司如再沿用這一簡單做法,則難以創造新市場,也難以快速進入新興市場或在成熟市場戲劇性地改變客戶選擇的模式。
競爭優勢的真正根源是管理層整合整個公司的技術及生產技能而形成的公司能力,這些能力使得各項經營業務能夠迅速捕獲不斷變化的機會。多元化大公司好比一顆大樹,樹乾和主要枝杈是核心產品,較小的枝杈是些業務單元,樹葉、花朵和果實是終端產品,而提供滋潤、營養和穩定的根系則是核心競爭力。比如,索尼公司的縮微(Miniaturization)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我們可以把核心競爭力視為組織內的集體學習能力,尤其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能力。核心競爭力不僅涉及技術體系的協調一致,還與工作的組織、價值觀的傳遞有關。核心競爭力還是溝通、參與,以及對跨組織邊界工作的深刻認同。需要指出的是,培育核心競爭力並不意味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研發投資,也不意味著垂直整合。
核心競爭力的獨特之處在於,越是使用,越是分享,它就越得到增強。核心競爭力不僅是把已有的業務抱成一團的粘結劑,而且還是新業務開發的引擎。象佳能公司一系列不同產品背後是幾個共享的核心競爭力。各種各樣的業務從表面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往深處的核心競爭力看,不同的業務恰恰是脈絡分明的。比如,正是佳能在光學、成像技術和微處理器控制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使它得以在復印機、激光列印機、相機和掃描儀這些看起來不同的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
代表性文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羅伯特·海斯(Robert H. Hayes)威廉·阿伯內西(William J. Abernathy):關注企業長遠發展
過去20年間,因美國的經濟層越來越依賴一些幾近教條的管理原則。這些管理教條倚重冷冰冰的分析和華而不實的方法,輕視基於經驗的洞察力,因而無法把握戰略決策的微妙性和復雜性。結果,追求短期經濟回報的最大化成為許多公司壓倒一切的准則。
當今世界,大多數行業的成功都要求企業重視長遠發展,從而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然而,美國管理者卻沉迷於那些看似實用的「管理教條」:鼓勵管理者重分析,輕洞察;鼓勵管理者追求短期的成本削減,放棄長遠的企業發展。事實上,恰恰是這些被管理者視為福音的管理教條在美國經濟日落西山的大潮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這些風靡全美的管理教條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財務控制管理。隨著企業的組織結構日益分散化,企業傾向於把利潤中心作為衡量管理者成敗的基本標准。這必然導致企業更依賴於投資回報率這樣的短期財務指標,並以此來評估管理者的業績。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人敢於嘗試創新,因為沒有人可以承受失敗帶來的後果。
企業組合管理。企業組合管理是「投資組合管理」概念在企業中的運用,即多元化經營。但是,假如運用這一理論的管理團隊缺乏實際經驗,只關注財務和控制,那就會把管理者推向一個極端:在安排資源時畏首畏尾,不敢承擔責任,不願冒風險。

『玖』 關於學習金融專業 方面的書

金融書籍經典

一. 經濟學

1.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佛朗索瓦.魁奈

2. 資本論(共3卷),馬恩全集

3. 國家競爭優勢,麥克爾.波特

4. Essentials of corporate analysis, by john-wiley&sons,inc

5. 公共部門經濟學,2th,鮑得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 經濟學,2th edition,斯帝爾格雷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7. Economecis, mankiv,英文彩色

8. 政治經濟學原理,約翰.穆勒

9. 自由、市場與國家,詹姆斯.布坎南

10. 中間道路經濟學,保羅.薩繆爾森,經貿出版社,1973

11.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7thedtion,by Frederis S.Mishkin, pearson press

12.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凱恩斯,商務印書館

13. 微觀經濟學,保羅.薩繆爾森,7thedition,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二. 貨幣、銀行、金融市場

1.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Frank J.Fabozzi

2. 貨幣金融學,米什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3. 金融市場學,鄭振龍,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彼得斯,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 Finance, Zvi Bodie, Robert C.Merton,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 貨幣、信用與商業,馬歇爾

7. 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frank J.Fabozzi,佛朗哥.莫地利安尼,經濟科學出版社,2th,1998

8. The financial analyst』s handbook,Sumner N.Lenving

9. 資本理論及其收益率,羅伯特.索絡,商務印書館,1992

10. 貨幣、銀行與經濟,托馬斯.梅耶

11. 貨幣與資本市場,8th,peter.s.ros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2. 金融工具手冊,Frank.J.Fabozzi,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13. 金融體系:原理與組織,埃德溫.尼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4. 管制、放鬆與重新管制,艾倫.加特,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三. 財務管理

1. corporate finance,rose,westerfield,5th edition, McGraw-Hill

2. Maximizing corporate value, George M.Norton

3. 應用公司理財

4. 公司財務原理,布雷利&邁爾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5.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11th詹姆斯.C.范霍恩,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6. Financial market and corporate strategy, glinbratt,

四. 金融計量

1. 時間序列分析預測與控制,George E.P BOX

2. 金融數學與分析技術,蔡明超

3. 計量經濟模型與經濟預測,平尼克.魯賓費爾德,機械工業出版社

4. 金融數學,Joseph stampfli,蔡明超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4

5. 金融時間序列分析,Ruey.s.Tsay,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4

6. 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昭宇,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1

7. 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與及實例,高鐵梅,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五. 固定收益

1. 固定收益證券,布魯斯.塔夫曼,科文(香港)出版社

2. 債券市場分析與戰略,Frank J.Fabozzi

3. 全球金融市場的固定收益分析

六. 國際金融

1. 國際金融市場:價格與政策,2Th,Richard M.Levich,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 國際貨幣與金融,邁爾斯.梅爾文

3. 國際經濟學,保羅.克魯格曼,5th,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七. 金融工程

1. 期權交易入門,e-book

2. Futures,forwards,options and swaps:theory and practice

3. 衍生產品,鄭振龍,武漢大學出版社

4. 金融工程,約翰.馬歇爾,維普爾.班賽爾,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5. Financial risk manager handbook,Philippe Jorion

6. 米勒.莫頓論金融衍生工具,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7. Asset-based finance,by citibank

8. 期權、期貨與其他衍生產品,約翰.赫爾,3th,華夏出版社

9. 金融工程學,駱倫茨.格利茨,經濟科學出版社

10. 金融工程學案例,斯科特.梅森,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4

11. options,futures& other derivatives,fifth editon,hall

八. 投資與組合管理

1. 投資聖經,沃倫.巴非特,台海出版社

2. 證券分析,本傑明.格雷漢姆,海南出版社,1995

3. 資產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哈里.馬克維茨,經貿出版社

4. 投資學,威廉.夏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 投資學,zvi Bodie,6edition,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7

6. 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

7. 金融心理學,拉斯.特維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8. 格雷漢姆論價值投資

9. 新金融學:有效市場的反例,羅伯特.A.哈根,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0. 有效資產管理,威廉.波恩斯坦,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1. Active 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Frank J.Fabozzi,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九. 商業銀行

1. 微觀銀行學,哈維爾.佛雷克斯,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2.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rew W.Mullineux

3. 商業銀行管理,5th,peter.s.rose,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8

4. 銀行信用風險分析手冊,喬納森.格林,機械工業出版社

5. 銀行風險分析與管理,亨利.范.格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銀行資本管理:資本配置和績效評測,克里斯.馬騰,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7. 銀行管理-教程與案例,喬治.H.漢普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十. 投資銀行

1. 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查理斯.R.吉斯特,經濟科學出版社

2. 兼並與收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十一. 基金

1. 共同基金運作,阿爾伯特.J.弗里德曼,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 對沖基金手冊(中文),拉托尼奧,Mcgraw-Hill,2000

3. 指數基金,Richard.A.Ferri,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十二. 其他

1. 偉大的博弈-華爾街帝國的崛起,約翰.戈登,中信出版社

2. 項目融資(哈佛經典),華夏出版社

3.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一、二、三、四卷:A-Z,約翰.伊特維爾,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4. 公司治理學,李維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會計學教程與案例,10th,羅伯特.N.安東尼,大衛.F.霍金斯,機械工業出版社(McGraw-Hill),2002

十三. 實用投資類

1.《證券分析》,本傑明.格雷漢姆,海南出版社,2006,70周年紀念版

2.《股史風雲話投資》(stocks for the long run),傑里米.西格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投資者的未來》,傑里米.西格爾,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4.《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彼得.波恩斯坦,清華大學出版社

5.《資產分配-投資者如何平衡金融風險》,羅傑.C.吉布森 ,機械工業出版社(McGraw-hill),2006

6.《漫步華爾街》,伯頓.麥基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7.《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聖經》,喬治.克拉森,學林出版社,2005

8.《怎樣選擇成長股》,菲利普.A.菲舍,海南出版社,2006

9.《金融煉金術》,喬治.索羅斯,海南出版社,1999

10.《個人理財》,傑克.R.卡普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1929年大崩盤》,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10

12.《解讀華爾街》,傑弗里.B.里特,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MCGRAW-HILL),2006

13.《金融理財原理》(上下冊)(FPSCC考試指定用書),中信出版社,2007

14.《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漢姆,江蘇人民出版社

15.《共同基金常識》,約翰.博格

16.《伯格投資-聰明投資者的最好50年》,約翰.博格

17.《散戶至上-證交會主席教你避險並反擊股市黑幕》,阿瑟.萊維特,中信出版社,2005

『拾』 國內外都有哪些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

1.在網上發到有電腦列印機的熟人那去,要他們幫忙打.
2.發到U盤.MP3或者軟盤之類的東西拿到外面去打..
一般搞復印的地方都可以打的...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格雷夫經濟學大辭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