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府經濟學網上作業1

政府經濟學網上作業1

發布時間:2020-12-12 13:10:45

A. 政府經濟學網上作業1

你好,我有相關資料。需要請留Q

B. 政府經濟學作業1 題目:什麼是政府經濟如何理解政府經濟 形式:小組討論(個人事先准備與集體討論相結

政府經濟學作業輔導
第一次作業
1、什麼是政府經濟?如何理解政府經濟?
答:政府經濟,是一種與企業、個人經濟活動相對應的經濟行為,即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經濟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政府經濟:(1)政府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各級政府(2)政府經濟的客體是參與部分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分配,並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3)政府經濟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觀經濟管理。(4)政府經濟的依據是社會公共權力。

一、聯系實際的例子:
構建和諧社會與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是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已進入分配不公平區間。又因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所以還要通過改革和發展加以具體解決。現階段的基礎性收入分配製度是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社會整體的分配體系構築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為此就需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制定和調整現行收入分配政策,將收入分配差距調節到社會可容忍的區間。
各國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標準是根據國際慣例所計算的基尼系數。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測算,我國在1978年以前城鎮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是0.16,屬於絕對公平;20世紀80年代末基尼系數達到0.28;1995年達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數平均為0.45,已超過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數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過0.4。這標志近年來我國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已進入了分配不公平區間。
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城鄉居民之間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收入在增加,但遠低於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加。城鄉居民相對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擴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這種差距還在繼續擴大,例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當於城市居民的40%。這種城鄉差距大大高於國際標准。國際上的城市與農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於1.5,極少超過2。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最貧困的20%的家庭佔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佔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見,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業已出現一定程度的相對貧困現象。
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歷史上城鄉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來還由於以下原因加劇了此情況的發生:
1、大部分國有企業通過深化改革剛剛脫困,效益不高,下崗和失業的職工還比較多。
2、由於市場化發展不平衡,某些行業仍存在壟斷強勢,因而一些人收入過高。
3、國家稅收杠桿調控不力,對高收入者徵收個人調節稅力度不夠;而國家轉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鎮居民住房等各項補貼的同時,對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現明顯滯後。
4、行政干預不當使勞動力和資本長期分別扭曲地集中於農村和城市。由於勞動力和資本缺乏統一的市場配置,在城鄉經濟二元結構存在的情況下,城鄉經濟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國年均GDP增長7.2%以上的同時,還應看到不同地區和行業的增長不平衡。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效率不高,職工收入增速減緩,又由於收入差距的擴大,使近年來社會總需求相對不足。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到底應該是效率優先呢,還是應該首先考慮公平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 公平的概念側重於社會人文價值判斷,而效率的概念則更為強調物質成果的有效獲得。追求效率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沒有效率只能產生平均主義的「大鍋飯」式的公平。 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出發,形成合理解決這一問題的原則、制度和實現機制。
社會主義社會整體分配體系構築的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與效率的關繫上,體現以下幾點:
1、以生產力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必須要求效率優先。因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是加速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優先位置,也就是把生產力的發展放在優先的位置。這樣才能為有效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
2、解決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需要有多層次的社會過程,要將其放在相應的領域中作為側重點分別加以解決。例如,在生產領域,因為它與生產力發展直接相關,就需要側重效率優先。而在國民收入和再分配領域,則要側重考慮解決兼顧公平的問題。還應看到,從普遍貧窮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有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不能超越必要的歷史階段。
3、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體現了構築社會整體分配體系,全面合理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大思路。
為了有效地促進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實現,還需要建立四個層次的收入分配機制:其一,在企業層次上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這就要求積極推進企業內部分配製度的改革,完善勞動者的主體地位,確立以資產為核心的生產要素分配製度,並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其二,在市場層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機制,關鍵是開放生產要素市場,為要素的流動、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必要的體制保證。
其三,在政府層次上建立和完善國民收入再調節體系。要從社會整體利益和社會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的目標出發,維護社會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同時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等手段,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會層次上建設社會支持和社會救助體系。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揚扶危濟困、敬老愛幼的民族優良傳統。發展社會支持、社會救助的中介服務組織和機構,使之在解決公平與效率關系問題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個人討論提綱
(一)政府經濟與公平
¬公平,是各國政府經濟活動所追求的一個共同目標。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政府為追求公平目標,應開展的主要工作有:(1)為各種生產要素參與市場競爭創造公平的環境,即機會均等。(2)貫徹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則,使勞動的收入與所提高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相對應,多勞多得,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3)運用稅收、社會保障等政策工具,將收入差距控制在社會成員心理承受能力之內。
(二)政府經濟與效率
效率是指社會資源配置中投入與產出、所費與所得的對比關系。政府資源配置效率,可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資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過對市場和微觀經濟行為調節,克服市場失靈,引導全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兩者在社會整體資源配置中呈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關系。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由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凡市場能夠有效運作的領域,資源配置效率問題由市場來實現,政府努力為市場運行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而在市場不能或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通過政府財政收支等活動,合理配置資源,從而提高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經濟與公平和效率的選擇
¬公平與效率是政府經濟活動的兩大基本准則,但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關系中,政府在兩者之間的選擇,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1、公平與效率之間的替代關系
2、公平與效率的選擇
三、小組討論提綱
(一)政府經濟與公平
¬公平,是各國政府經濟活動所追求的一個共同目標。在經濟領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聯系的一個概念。公平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是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出之間的對比關系;一是社會成員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稱之為經濟公平,後者稱之為社會公平。經濟公平就要求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獲得利潤、工資、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與產出之間保持一個合理的比例。而社會公平則是一種價值判斷,受社會文化傳統、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經濟地位等多種因素影響,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政府為追求公平目標,應開展的主要工作有:(1)為各種生產要素參與市場競爭創造公平的環境,即機會均等。(2)貫徹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則,使勞動的收入與所提高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相對應,多勞多得,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3)運用稅收、社會保障等政策工具,將收入差距控制在社會成員心理承受能力之內。
(二)政府經濟與效率
效率是指社會資源配置中投入與產出、所費與所得的對比關系。在經濟學理論中,資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狀態是「帕累托效應」。在達到「帕累托效應」之前,如果資源配置能夠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條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稱之為「帕累托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領域有其具體涵義。在社會再生產領域,企業資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潤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門,就是指既定資源條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為社會提供管理和服務的水平與質量。在公共事業部門,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為社會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
政府資源配置效率,可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資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過對市場和微觀經濟行為調節,克服市場失靈,引導全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兩者在社會整體資源配置中呈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關系。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由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凡市場能夠有效運作的領域,資源配置效率問題由市場來實現,政府努力為市場運行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而在市場不能或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通過政府財政收支等活動,合理配置資源,從而提高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經濟與公平和效率的選擇
¬公平與效率是政府經濟活動的兩大基本准則,但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關系中,政府在兩者之間的選擇,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1、公平與效率之間的替代關系
盡管公平與效率是政府經濟活動所追求的目標,但要同時達到兩個目標,是較為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與效率之間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關系。
2、公平與效率的選擇 公平與效率兩者之間既有矛盾性又有統一性,政府經濟決策有較大迴旋餘地,可形成各種不同的政策組合。
第一,公平與效率兼顧的政策選擇。
第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選擇。即政府財政收支和宏觀經濟管理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較快增長,增強整體國家經濟實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首要目標,同時注意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體現社會公平。這也是我國現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導方針。
第三,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政策選擇。即在政府財政收支和宏觀經濟管理中,優先考慮收入和社會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合理分配,調節收入差距,為貧困階層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體現社會公平。同時,盡可能減少收入公平分配對經濟運行效率的消極影響。

C. 誰有政府經濟學網上作業答案

我也可以幫你

閱讀全文

與政府經濟學網上作業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