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城市規劃經濟學

城市規劃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2-11 22:54:08

① 城市規劃經濟學中,什麼是基本經濟部類和非基本經濟部類

  1. 非基本部門,其產品是銷售給城市內部市場上去,為非基本經濟部類。

  2. 基本部門回,其產品是輸出答到城市外部市場上去,為基本經濟部類。

② 城市規劃碩士跨專業考經濟學博士

住建部下屬的城科會的會長就是清華的建築碩士,考了東京大學們區域版經濟學博士。城規碩權士主要看你是偏區域地理還是偏建築學,因為不同學校的課程教材不一樣,前者的建議考區域經濟學,人大的或浙大或同濟都行,後者的話建議去清華。個人一家之言。

③ 人文地理中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和城鄉規劃將來的就業前景如何可以到那些部門工作

還不錯。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原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的前身為西北大學地理系,是西北大學歷史悠久的院系之一,創建於建校之初的 1902 年。我院設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分別於 2002 年和 2004 年榮獲陝西省普通高等院校名牌專業,目前,我院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和環境工程逐步形成為具有綜合性大學特點的特色專業,受到同行和用人單位的好評。經過多年學術積累,學院圍繞「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地理科學、環境科學和城市科學的交叉領域,形成了具有鮮明學科特點和地域特色的三個研究方向,即以人文地理學和城市規劃與設計為載體的「西北不同尺度國土空間功能分區與持續發展」;以自然地理學和環境科學為載體的「黃土高原現代地表過程環境響應及其生態安全調控」;以地理信息技術為載體的「 3S 」平台建設及其在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西北不同尺度國土空間功能分區與持續發展方向,主要在對國土主體功能區劃的理論、方法、類型、指標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將國土主體功能區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和灰色彈性區等 5 大類,在此基礎上分別開展西北地區、陝西省、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區、秦巴山區、陝北黃土高原以及典型區縣等的資源開發利用的功能區劃研究。選擇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區、漢中地區、黃陵縣、榆林(錦園)生態產業園,基於 SD 模型進行區域 PRED 系統模擬模擬,建立不同約束條件下資源-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耦合模型,提出不同區域 PRED 時空協同及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黃土高原現代地表過程環境響應及其生態安全調控,則重點針對黃土高原人類強度活動區、資源開發區、生態保育區等典型區域,基於遙感技術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動態信息,利用 GIS 空間分析模擬技術和情景分析方法等,結合區域環境演變,揭示自然與人為活動之間的動態反饋機制,認識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境效應,闡明人類行為變化機制,揭示人類需求的驅動力下環境如何變化及人類如何適應自然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從區域生態安全出發,在對各種脆弱性的辨識、評估和歸類方面,建立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風險和脆弱性的指標體系,提出科學的適應預案,以便決策者正確評估土地利用變化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並將結果傳遞給公眾。同時,應用生態學的方法與技術對不同類型的典型區域開展生態規劃,構建區域持續發展空間生態安全格局。並對區域適宜生態建設模式與技術進行集成與示範,加強技術和模式推廣。在「 3S 」平台建設及其在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中,將地理信息技術與區域發展有機結合,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基於數字高程模型的區域水土流失模擬模型及相關演算法研究;基於數字遙感影像和時序分類的土地利用變化信息自動提取研究;基於 DigMap 的區域現代地表過程模擬及數字遙感影像分析中間件開發; DigMap GIS 軟體系統及其組件化開發平台的升級開發。城市與環境學院在教學與科研中,有機融合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與土建科學,在學科交叉領域積極開拓,不斷創新,取得了很多有影響的應用型成果,受到學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展望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拓寬口徑、夯實基礎、提倡交叉、注重應用」的教學科研宗旨,為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城市規劃系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前身為城市與資源學系和環境科學系,創建於建校之初的1902年。始設時為史地科,1937年設置地理系,1992年將原地理系更名為城市與資源學系,並設立城市規劃教研室。1996創立環境科學系。2009年合並成立城市與環境學院,並將城市規劃教研室調整為城市規劃系。 ● 系科建設 城市與環境學院具有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2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區域經濟學等7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五年制)、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 ● 師資配置 城市規劃系現有專職教師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在職博士6人;博導2人,碩導7人;注冊城市規劃師6人),形成了一支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老中青相結合的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 ● 科學研究 城市規劃系是全國最早開展區域開發規劃、生產力布局、城市發展與規劃研究的系科之一。縱向課題依託城市與環境學院,合作完成科研項目百餘個,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10餘部,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規劃業務則依託西北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心,涵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城市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與區域規劃、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風景園林及旅遊規劃等領域,涉及陝西、山西、內蒙、寧夏、河南、青海、新疆、廣東等省份,完成的各項規劃設計研究任務得到各個委託方的一致好評。 環境科學系1996年,為適應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人才需要,在原西北大學地理系生態環境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吸收化學、化工、管理等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人員,創立了西北大學環境科學系,與城市資源學系合署辦公,下設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兩個教研室。2009年10月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成立,並在原環境科學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了環境科學系。 ● 辦學條件 環境科學系目前設有環境科學一個本科專業,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授予權、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和自然保護研究所兩個研究機構,獲國家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乙級)資質證書。 ● 人員結構 現有教師15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教師隊伍中獲得博士學位者7人,學科帶頭人為雙聘教授劉昌明院士。 ● 教學情況 主要承擔環境科學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環境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城市規劃本科專業的相關課程;主持陝西省精品課程、陝西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和省級教改項目各 1 項,校級教改項目 4 項。現有教學與科研實驗室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環境監測與分析實驗室、環境生物實驗室、環境生態及環境模擬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具備一流的教學實驗條件。 ● 科學研究 長期從事區域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監測與評價、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生態保護、自然資源開發評價與規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來主持國家「 973 」子項目 2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4 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7 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環境工程系環境工程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新興綜合性、邊緣性學科,涉及的業務領域十分廣泛。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技術原理和工程措施。當前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未來數十年內必定是我國環境事業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西北大學環境工程系由1996年環境科學系下設的環境工程教研室發展而來。為適應國家需要,西北大學環境工程系已逐步發展成為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含排水工程)、水源保護(含給水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工程化學與監測、環境規劃管理等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目前該系設有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環境工程實驗中心共2個機構,並擁有國家環境保護部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乙級)資質證書,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環境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主要研究方向有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污水微生物處理、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本系設立環境工程1個本科專業,目前已形成了由本科到碩士的梯級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具有直接保送研究生資格,歷年保研率達10%以上,歷年學生的考研與就業率高達95%。另外,本系還具有直接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中國科學院北京地理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環境工程系擁有環境分析實驗室、環境生物實驗室、環境化學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室、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室、固體廢物處置實驗室、環境工程模擬與設計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具備了一流的教學實驗與科研條件。 環境工程系現已形成了以雙聘教授劉昌明院士為學科帶頭人的教學科研隊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講師10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1人。該系在環境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區域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保護、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④ 經濟學角度闡述在城市規劃中如何優化城市用地的作用

1、我國國情角度論述中國人多地少是嚴重的土地資源缺乏的國家,只能發展節地型優化性現代化城市;
2、城市規劃中城市規模的控制,滿足適度規模,規模過小會導致土地利用的浪費和不經濟;但是城市規模過大又會產生負效應不利於城市健康發展;
3、中國城市化是方向,應該是集約型的,工業是內涵型的;優化土地利用,優化土地配置,在城市分配中達到最優化;
4、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我國生產用地比重過高,土地產出效益很低,應該大力依靠科技進步,在規劃和市場經濟的角度努力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

⑤ 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為什麼需要城市規劃

我理解城市規劃不是孤立的,它的目標是要通過經濟的社會的工程的手段去實現的,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城市規劃目標和路徑是不同的,規劃的實施要有經濟的手段。

⑥ 經濟學就業方向

個人認為,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傳統經濟學對社會依舊有著理論和現實價值。

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曾經繁榮取得輝煌的成就不僅為中國古代經濟長期領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導而且為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積極因素值得進一步挖掘。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的科學技術史研究中提出過為什麼中國幾千年來創造和發明了這么多科學技術,但是現代科學的誕生不是在中國而是在西方的問題。

也就是所謂的“李約瑟之謎”。

中國經濟思想史也存在這樣的謎團。

為什麼中國古代有那麼輝煌的歷史成就,現代經濟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或者中國經濟思想為什麼沒有發展成現代經濟科學,必須從西方引進經濟學嗎? 對於這個問題,經濟學界也有一些討論。

黃少安認為,中國在經濟和文化上長期領先世界,是大規模的物博,不存在嚴重的資源不足,所以以資源不足為前提,以競爭為主線的經濟學不發達。 易綱認為中國沒有成為經濟科學的發源地與語言和思維模式的差異有關,與形式邏輯的不足發展有關。 從經濟思想的學術背景考察,中國傳統學術重視與事物內部各方面、各環節及其他事物的相互關聯作用,缺乏分類細致的研究和共同語言的示範構建,影響了經濟思想理論圖像整體的清晰度。

其實,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蘊藏著許多現代經濟學的理論要素,孫中山在1912年也提出了“經濟學在我國亂舞”的說法。

關於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成果、貢獻和歷史地位,筆者另行用專業文討論,這里只介紹一些西方學者對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成果的肯定。

1911年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亨利舒格為陳熙章《孔門理財學》撰寫的序中指出,儒學是“偉大的資產管理系統,偉大的道德和宗教系統”。

陳熙章學貫穿中外,貫穿古今,其專業無疑用經濟學的理論框架解釋儒家經濟思想,為國際學術界系統理解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打開了大門。

凱恩斯在1912年為《孔門理財學》編寫的書評中用約三分之一的篇幅轉換中國的貨幣制度和思想,指出漢代賈誼、宋代袁謝、明代葉子奇等“中國學者早就知道格雷欣的法則和數量理論”。

近代下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構成中國經濟學發展的兩條主線,當前國民的問題分析和理論創新基本在這兩條基礎上。 20世紀90年代,由於國內經濟學家國情不同,西方經濟理論沒有向中國提供現成的答案,提出不能全面適用西方經濟學,因此“創造中國獨自的經濟學”和“非審查度本國思想上的背景,是系統的

這種思潮至今仍在持續,呼應著20世紀340年代一些學者的學術呼籲和歷史呼籲,唐慶增說:“學者注意現在中國經濟組織的內容,詳細調查過去中國經濟思想的得失,用學說的長度創造新思想,創造現在的經王亞南也提倡設立“中國經濟學”,自稱“‘中國經濟學,這個命題將成為我的研究中心’”。

關於是否建立中國經濟學,理論界有爭議。

有些學者認為“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本身具有普遍的科學意義,沒有國界”。

也有學者直接反對“中國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提法。 在此基礎上,我認為適當的提法應該是創立經濟學的中國學派或中國經濟學派。

世界經濟學說史上已經有法國重農學派、英國劍橋學派、瑞士洛桑學派、奧地利學派、德國歷史學派、美國制度學派等多種帶有國家色彩的經濟學派,其起伏的變遷大體上是從歐洲向美國的變遷

因此,有理由期待中國特色、中國風、中國出色的經濟學派以及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學研究中心的形成和發展。

看現在,作為轉型社會,中國經歷了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西方成熟的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大多沒有類似的經驗,其市場經濟的歷史厚度與中國不相上下,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城鄉

因此,建立經濟學的中國學派必須深深紮根於中國現實經濟的土壤中,對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形成說明力、影響力和預測力。

那麼,如何建立中國經濟學派呢?

又是誰做的呢?

很明顯,這應該是中國經濟學家和經濟思想家的歷史使命。

在經濟學說史上,許多經濟學家向社會變革提出了理論上的創新,許多學術追隨者探討精益求精,共同推進了經濟學的範式轉變和革命。

中國經濟學派的創立也需要亞當史密斯、馬克思、馬歇爾、凱恩斯、海耶克等經濟學大家及其經濟學學術共同體的繼承、競爭、合作,才能實現目標。

一個經濟學派的成立至少需要兩大條件。

一是迄今為止在社會歷史上有充分的理論探索,提供了很多先行理論要素。

例如,亞當史密斯出版《習學記言》之前的數百年間,西歐重商學派、法國重農學派等對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進行了很多研究,積累了很多理論素材。

二是經濟發展實踐的檢查和經驗的積累。 現代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也經過原始資本的積累、商品的輸出、資本的輸出、產業革命的長期發展過程,它們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試行錯誤,為理論創新提供了源頭的活力。

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有30多年,再過20年左右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實踐探索,將積累足夠的素材和比較豐富的經驗。 其中有具有世界意義的理論要素和經驗總結。 這將為中國經濟學派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建立中國經濟學派不是“製造獨立的特殊研究壁壘”,而是根據普遍性和普遍性表現中國特色、中國風、中國氣派。

因此,一個要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指導,二個要借鑒西方經濟理論,吸收人類的一切優秀成果,三個要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和經濟思想中的有益因素。

三者不能偏廢,過去被忽視的中國自身固有的哲學傳統和經濟思想的起源需要特別重視。 正如霍奇森指出的,“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德國歷史學派一樣是哲學文化的產物”,這種哲學文化是德國的哲學傳統和經濟學傳統。

中國經濟學派的發展和創新同樣需要對傳統的尊重和傳承。 傳統的經濟思想中有一些長期留下的基本要素,其歷史越深入,持續的影響力也越大。

例如,在現代經濟學倫理和生態關懷的恢復趨勢下,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中義利合一的倫理養分和天人合一的生態內涵,特別值得充分汲取。

儒學的復興與中國式管理

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西方式的資本主義?

這是韋伯的“中國宗教:

儒教與道教》提出的主要問題是儒教倫理阻礙了古代中國的合理化經濟發展,不能形成新教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精神。

20世紀70年代,韋伯斯特的這一論斷遇到了儒家文化圈國家和區域經濟崛起的挑戰,之後形成了長期的學術爭論。

余英時分析了16世紀至18世紀中國傳統社會的商人精神,儒家倫理也具有新教倫理的“入世苦行”(innerworldly asceticism )屬性,是“勤”、“儉”等資本主義興起的必要條件和“合理化” 當然,他還指出,這些精神因素必須在其他客觀條件,特別是經過“合理化過程”的政治和法律的適當合作下,推進合理化的經濟發展。

隨著國家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儒家倫理許多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因素與一些現代性因素相結合,發揮更大的作用。

因此,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儒學的復興是分不開的。

這里的儒學是指融合各家中國傳統文化。 古今思想沒有高低之分,論證的一致性和嚴密性有差異。

儒家倫理儒學的現代意義是對宏觀經濟方面的促進作用,也是對微觀管理方面的借鑒作用。 古代管理思想一般簡潔,但深刻揭示人性,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思想具有普遍永恆的價值,穿透時空,給今天的人們以啟示。

澳大利亞學者李瑞環認為:“儒學的復興將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佔有一席之地,將帶領世界走向21世紀,成為21世紀的管理主流。”

當前中國企業面臨的特殊問題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就能解決,需要構建中國式的管理模式。

台灣學者曾仕強對中國式管理模式下的定義是,在中國管理哲學中合理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科學,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心理行為特性,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國式管理是合理化管理,以安人為最終目的,更具包容性,主張從個人修身做起,然後有資格從事管理,事業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實際演習。

卷辨浩繁的古代古典文獻蘊藏著豐富的管理思想,歷代齊家、治國、用兵、商業創業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傳統的管理思想和實踐可以給現在的管理者帶來深刻的啟示。

這是中國式管理模式的概念定義,其本質是中國文化主導的管理模式,是融合了西方優秀管理思想的中國特色管理模式。 當然,中國式管理模式的研究與構建,不僅要從古典文獻入手,還需要著眼於現代企業的成功實踐,升華理論。

反觀西方管理模式,經歷了回歸倫理、文化的過程。

早期的產業革命空前擴大了經濟活動的規模,在“工具人”、“經濟人”的行為假設下,企業管理也越來越機械化、制度化,人性異化問題越來越暴露。

為了扭轉這種管理偏差,西方企業管理模式經歷了科學管理階段、行為科學階段、管理科學階段、企業文化管理階段的發展高度,科學思維和倫理文化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背後有人是“社會人”、“自我實現的人

實際上,西方管理學界對企業文化的關心和重視也是從日本經濟和企業的崛起開始的。

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在企業文化營地模式中,通過注入儒家“仁義”、“慈愛”、“忠實”、“誠敬”等價值因素,彌補制度剛性管理不足,促進形成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人文基礎的中國式管理模式

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曾經繁榮取得輝煌的成就不僅為中國古代經濟長期領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導而且為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但是,18世紀英國發生了產業革命,中西經濟的發展開始出現大分流,中國的傳統經濟思想逐漸落後於西方經濟學所說的發展,未能形成具有現代意義的經濟學理論。

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積極因素值得進一步挖掘。 另外,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具有很強的通約性,中國經濟學派應該建立在可通約的研究分析框架和基於規范的學術話語系統之上。

這需要推進傳統的範式轉變。 否則,落在傳統經濟思想的舊發展路徑上,很難進行大的創新。

⑦ 城市群規劃研究屬於發展經濟學范疇嗎

不是。
發展經濟學(英文:Development economics),經濟學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對象為貧困落後的農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過程。

⑧ 工商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規劃,工程管理,金融學,經濟學,金融工程。行政管理、市場營銷,環境工程

額,我學的是工商管理,建議你不要學市場營銷,行政的工作范圍比較小

⑨ 城鄉規劃專業和經濟學專業哪個就業好

我是學來經濟學的,學習經濟學對源於以後要是研究不深的話就業壓力肯定要比城鄉建設專業大的,本身經濟學專業是培養成理論型人才,是要讀到很深很專業的程度才能有實現經濟學專業的本職。而且沒有很好的數學和邏輯功底學到深處是很難的。

⑩ 城市經濟學對城市規劃有什麼作用

業務培養目標: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生態規劃、園林遊憩系統規劃,並能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規劃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城市規劃、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區域規劃等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城市規劃設計等基本訓練,掌握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管理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城市規劃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與城市規劃學科相關的知識,具有綜合分析城市問題、協調解決城市問題的能力;3.具有城市規劃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國家有關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的方針、政策和法規;5.了解城市規劃學科發展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主幹課程:主幹學科:建築學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發展史、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區域規劃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綜合社會實踐、城市認識實習、城市總體規劃實踐、計算機應用實踐、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少於40周。修業年限:四年或五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閱讀全文

與城市規劃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