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試卷論述題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試卷論述題

發布時間:2020-12-11 22:46:56

1.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

1.因為長期來看 一個競爭性行業中的企業處於均衡狀態 (叫什麼狀態來著 忘了····) 總之就是收支平衡 所以利潤可以歸結為企業的機會成本 (好像也可以叫經濟租) 比如說你獲得了利潤 可以歸結為你擁有技術或者是擁有市場的機會成本(你把技術或市場單純出售一樣可以獲得相同的利潤)
2.KR 我可以看做是凈出口么?如果是的話 個人認為不用歸結到哪部分吧(有啥實際意義不) 算作工資?
3.名義GDP=實際GDP+通貨膨脹率,想了一下,會不會是LZ題目中的實際GDP增長應該是這么斷句:實際 / GDP增長,理解為數據上看到的GDP增長,並不是指「實際GDP」

2. 西方經濟學考試論述題 論述宏觀經濟政策

第一 你要論述什麼事 宏觀經濟政策 網路知道
第二 你論述有哪些宏觀經濟政策以及這些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 網路知道

3. 關於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高鴻業)的幾道題的解答

1.一定會發抄生通貨膨脹。當CPI增長的時候,襲工會一定會要求企業提高工資,而工資增長又會超過CPI 的增長率,這樣會使企業成本進一步增加,從而使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又會使工會要求進一步提高工資,這就是工資—價格循環,會產生由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2.零八年下半年至今,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對我國也有一定的影響。老百姓在這個時候更喜歡存錢了,而不願意消費。工資不但不漲,還有許多工人失去工作。所以由需求引起的通貨膨脹和成本推動的通脹是不太可能的。另外我國CPI 08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上漲趨緩,到09年2月份開始出現負增長,一直到五月份依然還是負增長。這說明老百姓的消費意願的確受到了大的經濟環境的沖擊,使我國的物價水平下降。所以在近期內發生通貨膨脹的幾率非常小。
3.由於金融危機,使老百姓的消費傾向降低。所以總需求曲線向左移動。但同時國家又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貨幣政策來刺激需求,這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所以總體來說究竟向哪個方向移動,要看政府政策的力度了。

4.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的一道題

稅收增加為緊縮的財政政策 向左移動 選b

5.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怎麼考試

你們老師沒有講重點嗎,有沒有畫課後習題給你們嗎?
復習經濟學主要是先要把握整個知識結構,就像書本的目錄,然後根據知識結構將知識點分類整理。比如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都可能考到那些知識點,都分類整理出來,然後將每個知識點應該回答的內容,同樣也是先整理框架,然後自己背住一些關鍵詞,這樣考試回答的時候就能游刃有餘,而不是死記硬背。
像宏觀經濟學,每個學校側重可能不同,但是基本知識點就那些。名詞解釋的知識點就比較多了,都是基本概念的,GDP\GNP\CPI\PPI、乘數、經濟周期、存款准備金、通脹等等這些概念得背住吧。下來簡答的知識點包括幾個部門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宏觀財政政策、宏觀貨幣政策、凱恩斯貨幣需求、通脹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論述題像總供給總需求曲線is-lm曲線這兩個大知識點得掌握吧,其他的細節什麼的擠出效應、功能財政、流動性陷阱啊等等這些也要注意。

老師沒有沒給你們課後習題的答案呢?順便做做課後習題以及經濟學原理的學習指南。

6.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作業


ki=1/(1-0.8)=5
△Y=△i*ki=5*(100-50)=250
Y2=Y+△Y=750+250=1000
(圖就不做了好伐)

1.實際貨幣供給沒有數字噢?我以前做過這個題 數字是500 就先用500替著好伐
(1)聯立:
y=c+i+g
c=0.8(1-t)y
t=0.25
i=900-50r
g=800
可得:y=4250-125r 即IS曲線
(2)聯立:
L=0.25y-62.5r
m=M/P=500
L=m
可得:y=2000+125r 即LM曲線
(3)聯立
y=2000+125r
y=4250-125r
可得 y=3125 r=9%

2.題目又抄錯了 NX=100-0.12y-500r噢
(1)聯立
y=c+i+g+NX
c=100+0.9yd
i=200-500r
NX=100-0.12y-500r
g=2000
可得:y=6000-2500r 即IS曲線

P=1
M=800
M=(0.8y-2000r)P
得:y=1000+2500r 即LM曲線

(2)
聯立:
y=6000-2500r
y=1000+2500r
得:y=3500 r=1%

(3)
c=100+0.9*(1-0.2)y=2620
i=200-500r=-300
NX=100-0.12y-500r=-820

關於最後一題投資做出來是負值我也搞不明白 這個你先放一邊吧

7. 西方經濟學論述題

按照凱恩斯主義的觀點,通過改變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經濟中的貨幣供給量,可以影響總支出水平,從而影響就業、價格總水平、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運行目標。實踐中,表現為財政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節。

財政政策是政府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作出的決策。財政政策通過變動政府的收支,對國民收入產生乘數作用,進而達到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目的。財政政策是逆經濟風向行事的。當經濟的總需求不足時,失業增加,政府通過削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總需求。反之,當總需求過高時,出現通貨膨脹,政府則增加稅收或削減開支以抑制總需求。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貨幣政策的實施也是逆經濟風向的。貨幣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貼現率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和變動法定準備率等。具體地說,貼現率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變動給商業銀行及其他存款機構的貸款利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就會減少,准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減少;反之,降低貼現率,准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增加。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證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行為。變動法定準備率也能夠改變經濟中的貨幣數量。隨著經濟中貨幣量的改變,影響了經濟的總需求水平,進而達到影響國民收入,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目的。

我國現階段應以就業創造標准作為財政投資決策標准,理由如下:第一,從理論上說,勞動力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失業的存在是對戰略資源的不容寬恕的浪費;而且,就業增加一般都會增加產出。第二,我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政府必須從全局戰略考慮這一資源的充分利用,財政投資項目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有效途徑。第三,即使不考慮產出增加,也有很多理由表明增加就業是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失業的社會影響。許多社會問題可能就導致大量失業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增加就業的社會意義遠遠超出了增加產出的意義。第四,財政投資的就業創造標准還有助於改善收入分配情況。要增加貧困家庭的收入,根本措施還在於增加就業。而增加就業規模首先要增加就業機會,增加貧窮者就業機會的一個途徑是擴大財政投資。特別是增加落後經濟地區的財政投資,使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

(1)我國選取的是單一穩定幣值的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這是在世界主導思潮影響下,針對我國現實做出的正確選擇。
(2)主導思潮的影響。大多數國家在戰後到70年代都以充分就業為首要目標,而「滯脹」促使它們轉為以穩定貨幣為主。
(3)其他目標不合適。①外匯和國際收支平衡。在經濟轉軌階段,國內外運行機制尚未高度融合,人民幣對內對外價值不統一是正常現象。在此情況下,貨幣政策自然難以兼顧幣值的對內穩定和對外穩定兩個方面。②關於經濟增長和就業。我國當今的就業問題很難指望貨幣政策予以解決。而經濟增長必須依靠貨幣供給來支持,就業問題的緩解也有賴於經濟增長。這樣,只有經濟增長目標可與幣值穩定目標並列。
(4)目前必須把穩定幣值放在首位。因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尚未完成,導致通脹的因素並未消除。①綜合財政赤字還很大;②經濟結構矛盾對增加貨幣的壓力仍然很大;③糧食減產引發物價上漲的可能性依然存在。④如果松銀根,宏觀調控的成果仍有喪失的可能。

8. 宏觀經濟學論述題

1、失業的主要類型
失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到不同國家或一個國家的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其主導因素並不完全相同。國際上一般將失業分為以下幾類:
(1)摩擦性失業,指由於勞動力市場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臨時性失業,如新生勞動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轉換工作崗位時出現的工作中斷等;
(2)季節性失業,指由於某些行業生產條件或產品受氣候條件、社會風俗或購買習慣的影響,對勞動力的需求出現季節性變化而導致的失業;
(3)技術性失業,指由於使用新機器設備和材料,採用新的生產技術和新的生產管理方式,出現局部勞動力過剩而導致的失業;
(4)結構性失業,指由於經濟、產業結構變化以及生產形式和規模的變化,促使勞動力結構進行相應調整而導致的失業;
(5)周期性失業,指市場經濟國家由於經濟的周期性萎縮而導致的失業。

2、我國的失業問題分析
(1)經濟高增長與事業率高增長並存,就業彈性開始下降。所謂就業彈性系數,是指由國民經濟變動帶來的就業量的變動占國民經濟變動量的比例。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就業彈性是0.32,即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可以帶動320萬人就業。但到2002年我國的就業彈性已經下降到0.10。這種現象不同於傳統的周期性失業。
(2)失業率不斷上升,再就業率不斷下降,失業回滯開始出現。失業回滯是指由於失業率長時間居高不下,自然失業率開始上升的現象。我國近幾年來的失業率(實際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再就業率卻逐年走低,從198年的50%降至2002年的15%。失業率上升與再就業率下降的共同作用導致就業弱勢群體出現 。出於就業若是的勞動者由於長期失業或者頻繁失業狀態,最終形成「失去信心的勞動者」,使得自然失業率上升,進而成為解決我國事業問題的一大障礙。
(3)失業與空位並存,結構性矛盾空前突出。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總量上明顯共大於求,另一方面,高級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等技術型勞動力則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結構性失業的存在造成了企業擴大再生產的障礙,進而大大削弱了企業進一步吸收就業的能力。
(4)知識型失業出現。這一特點集中體現在2003年。這一年全國高校擴招後第一批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使得高學歷的勞動力供給突然增加,原來基本均衡的供求關系被打破,由此引發了高學歷低工資、高學歷低就業等許多非正常現象,並且最終造成60萬大學生不能就業,處於摩擦型失業狀態。

閱讀全文

與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試卷論述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