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觀經濟學 這兩道題矛盾嗎還是說政府購買對貨幣供給還有貨幣需求都有影響
第一個應該是印錯了,貨幣供給增加不會導致利率上升的。只有貨幣需求增加才對。根據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收入的增加會導致貨幣需求的增加。貨幣供給則是由央行控制,屬於外生變數,跟政府相對獨立。
② 宏觀經濟學的題目
1.GDP=C+I+G+(X-M)=450+150+210+20=830
NDP=GDP-資本折舊=830-50=780
NI=ND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助金=780-70-0+40=750
(注這里邊要扣除的企業轉移支付不專等於題目中列出來屬的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2、(1)儲蓄=4100-3800=300
(2)投資=個人儲蓄+國家財政+貿易=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DP-C-I-(X-M)=5000-3800-200-(-100)1100
③ 宏觀經濟學中政府購買支出等於稅收,為什麼還能拉動經濟
這個當然啦 我增加政府購買 就相當於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增加了 人們的收入專水平就提高了 從而人們屬的消費啊投資啊總需求啊都增加了 這當然能拉動經濟啦
而至於等同於稅收 這又是另一個方面講的吧 其實就是一場資源的再分配啊 將納稅人的錢 分配給那些商家 不就和稅收再分配作用差不多麼
④ 宏觀經濟學中,支出包括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嗎
包括
宏觀經濟學中來四大支出的凈自出口NX
凈出口NX=出口EX-進口IM,是宏觀經濟四大支出(私人消費C、私人投資I、政府購買GP、凈出口NX)中的一部分,前三大支出還比較好理解,可是這個NX明明就是國貿中的順差逆差問題,怎麼會算在支出中呢?就算把它算在宏觀經濟學的范圍內也不應該是支出啊,因為「出口-進口」如果為負,那說明進口>出口,那麼把它說成是支出還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出口-進口」為正,說明進口
⑤ 在宏觀經濟學的IS-Lm模型中,如果政府購買和稅收等量增加,那麼收入和消費如何變化
設邊際消費傾向為抄a,政府購買支出乘襲數就為1/(1-a),稅收乘數為-a/(1-a)
若政府購買增加X,稅收也增加X,那麼國民收入增加1/(1-a)*X+[-a/(1-a)]*X=X,即國民收入增加相等的量。
收入增加X,那麼相應的消費就會增加a*X
⑥ 宏觀經濟學中的廠商投資屬於消費還是政府購買
都不屬於,廠商投資屬於投資,三者構成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⑦ 宏觀經濟學IS-LM模型 政府等量增加政府購買和稅收,消費我算Y的變化量等於T的呀!不是不變嗎
設邊際抄消費傾向為a,政府購買襲支出乘數就為1/(1-a),稅收乘數為-a/(1-a) 若政府購買增加X,稅收也增加X,那麼國民收入增加1/(1-a)*X+[-a/(1-a)]*X=X,即國民收入增加相等的量。 收入增加X,那麼相應的消費就會增加a*X
⑧ 宏觀經濟學的計算題:消費函數為c=100+0.8yd 投資i為50 政府購買性支付為g=200 政府轉移支付tr為62.5
YD=Y-T+TR,此處為比例稅,因此 YD=(1- t) Y + TR
代入Y=C + I + G
Y=100+0.8( 0.75Y +62.5 ) + 50 + 200
解得 Y=1000
⑨ 宏觀經濟學裡面關於政府增加政府購買擠出投資的問題。
你今年的G(政府購買)增加,給市場和生產者一個信號,總需求增加了。
所以來年的總專產出Y肯定屬是增加了,要滿足你的需求。所以新的均衡點肯定是右移了。
但是,有沒有增加到optimal(最優)?
顯然是沒有的。不僅沒有最優,利率還上去了。這是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
因為LM沒變,貨幣供給沒變,利率必然的上升(錢不夠交易),導致了投資I部分需求的減少(即所謂的擠出),所以總產出不會到最優。
所以必須增加貨幣供給。這樣一來,GDP增加最大,利率還能維持不變。
其實就是這個理,當然自己看書要看好久。。。。
⑩ 宏觀經濟學中政府購買的建築物算作投資還是政府購買為什麼
投資,經濟學規定無論購買者是政府或企業私人都屬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