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中西方經濟學研究

中西方經濟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11 16:58:12

『壹』 西方經濟學對中國有用嗎

我覺得 學習西方經濟學 對中國有用
因為今天我們國家的經濟里頭 有很多版照搬西方的東西 然後只注重權表面 而沒學到靈魂 導致中國經濟 成為2元經濟 如果你有興趣學西方經濟 立志為祖國貢獻 你的價值 我想是大有可為的。
西方經濟學 不是不可以用於中國 只是很少人知道 它的靈魂是什麼 照搬別人的那一套 表面的東西 是永遠不會對我國的經濟做出積極的貢獻的

『貳』 西方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當代西方經濟學在其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之上 ,運用了個量和總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和動態研究法、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法、數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來研究了一般的資源配置問題。本文主要對這幾種方法進行評述 ,並從中尋找它對我國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借鑒意義。

實證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分析。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其他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學性。要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首先必須揭示各種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正確回答客觀事實是怎樣的,而這正是要通過實證分析來達到的。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觀價值判斷,只對經濟現象、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及其發展趨勢做客觀分析,它只考慮經濟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觀事物「是什麼」。規范分析是從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說明某一具體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是否符合某種價值標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應該是什麼」。它涉及倫理和價值判斷。所以,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應該把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四、邊際分析邊際分析是西方經濟學普遍採用的分析方法。所謂邊際(marginal)分析有兩層含義: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數量中最後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這一增量在數字上可正也可負。因此邊際概念就是指一定數量中最後增加的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

西方經濟學認為,在經濟分析中引入邊際分析方法是經濟學的一個革命,尤其在它的定量分析中邊際概念和邊際分析方法被廣泛地使用。如:在微觀經濟學中有邊際效用、邊際成本、邊際產量、邊際收益等概念;在客觀經濟學中有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等。

『叄』 微觀經濟學 完全競爭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么 為什麼西方經濟學家首先研究

不存在的,完全競爭市場需要滿足很多苛刻的條件,比如產品同質,信息完全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只能說農產品等市場可以近似滿足。

然而,作為一個理想化模型,就像物理學的質點,它是實現資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所以是研究的起點。

西方經濟更加先進,因此研究的腳步更快。

(3)中西方經濟學研究擴展閱讀:

完全競爭市場明顯地是一種理想的市場狀態,屬於理論抽象。

現實中的市場都不具備這些特點,因而都不是完全競爭市場,充其量接近完全競爭(比如可以認為股票市場是接近完全競爭的)。1920年以後,出現了斯拉法(P. Sraffa)、張伯倫(E. H. Chamberlin)及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等人對完全競爭理論的修正。

盡管如此,完全競爭性仍然是經濟學家分析市場的起點。只有從具體事物中進行抽象,才能了解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

過於具體,則不利於揭示復雜現象的內在本質。由於完全競爭的理論價值,完全競爭理論迄今仍是經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分析的基礎。

一般的,如果市場中的買者和賣者規模足夠大,並且每個個人(包括買者和賣者)都是價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單獨影響市場價格時,這樣的競爭性狀態被稱為完全競爭。

同時,也稱這樣的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完全競爭是這樣一種市場結構,在其中同質的商品有很多賣者,沒有一個賣者或買者能控制價格,進入很容易並且資源可以隨時從一個使用者轉向另一個使用者。例如,許多農產品市場就具有完全競爭市場這些特徵。

『肆』 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

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因此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

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4)中西方經濟學研究擴展閱讀:

理論經濟學:

由經濟學基本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理論體系,包括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特殊的理論經濟學。

人類經濟學、科學經濟學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為分支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礎。

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反映人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理論,由經濟學公理、定理與定理體系組成。科學的理論經濟學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只有經濟學基礎理論,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整體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統一。

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

「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

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日常中經濟問題主要分為兩點:

1、研究人預期在不同的選擇下「將會怎樣」;

2、探討人在選擇下「該要怎樣」。

前者稱為「實證經濟學」,後者稱為「規范經濟學」,而日常在學校教授的經濟學課程屬於「實證經濟學」。

『伍』 西方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有什麼聯系

西方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西方經濟學是西方的經濟學理論的整體概括,它包括微觀經濟學部分和宏觀經濟學部分。

其中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單個企業或家庭參與者的行為和後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整個經濟行為及其後果。簡單地說,微觀經濟是靠無形的手(市場)去干預經濟,宏觀經濟靠有形的手(政府)干預經濟。

另外,它們的需求曲線一般都向右下方傾斜,即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給曲線會右上方傾斜,即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相同之處就是通過需求曲線和價格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它們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價格和產量。

(5)中西方經濟學研究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1、包括的內容不同: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2、研究的方向不同: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向:特別注重對市場機制的研究,由於西方經濟學特別注重對市場機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場經濟學之稱。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陸』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定製度條件下的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問題。

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個體經濟單位。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的消費行為;單個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和所有單個市場均衡價格同時決定。宏觀經濟學研究資源利用問題,是整體的、全局的。

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個體經濟單位。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的消費行為;單個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和所有單個市場均衡價格同時決定。

1)稀缺性(Scarcity):西方經濟學是從人類慾望無限性和經濟資源稀缺性之間的矛盾入手說明經濟學的。人類的慾望(Desire)是多樣的。但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可以利用的經濟資源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經濟資源生產的滿足人類需要的物品也是有限的。

2)資源配置(Allocation of Resources):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

3)資源利用:社會資源是充分利用了還是被浪費了,貨幣的購買力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社會生產產品的能力是增長了還是下降。

4)經濟體制:自給自足經濟、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混合經濟。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資源利用問題。

(6)中西方經濟學研究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即被運用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學,即目前所稱的「主流經濟學」,因特別注重對市場機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 的出版為標志,西方經濟學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米爾頓·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西方經濟學大師輩出;從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流派林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帶來西方經濟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致於西方經濟學文獻上有「經濟學帝國」之稱。

『柒』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問題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主要講的是以價格為中心的個體的廠商與消費者的供求關系(無形的手)
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總體國家的經濟運行態勢及調控(有形的手)

『捌』 什麼是理性行為它在西方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麼它與經濟人假設是什麼關系

理性行為認為個體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行為意向合理地推斷,而個體的行為意向又是由對行為的態度和主觀准則決定的。

人的行為意向是人們打算從事某一特定行為的量度,而態度是人們對從事某一目標行為所持有的正面或負面的情感,它是由對行為結果的主要信念以及對這種結果重要程度的估計所決定的。

(8)中西方經濟學研究擴展閱讀:

耶茲引入了感知行為控制變數,並提出了計劃行為理論。該理論認為,行為意向除了由態度和主觀准則決定之外,還會受到感知行為控制的影響。

感知行為控制是個人對其所從事的行為進行控制的感知程度,由控制信念和感知促進因素共同決定。控制信念是人們對其所具有的能力、資源和機會的感知,而感知促進因素是人們對這些資源的重要程度的估計。

閱讀全文

與中西方經濟學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