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西方經濟學中經濟現象

西方經濟學中經濟現象

發布時間:2020-12-11 16:16:57

1. 經濟學中有哪些重要的效應

1、生活現象的折射——破窗效應
2、天價膠囊——蝴蝶效應
3、新穎效應——專近因效應
4、水煮青蛙屬——青蛙效應
5、靚女促銷——美人效應
6、沙丁魚的天敵鯰魚——鯰魚效應
7、童年賣報紙,少年賣保險——滿意效應
8、窺一斑而見全豹——暈輪效應
9、短板效應——木桶效應
10、國王的賞罰——馬太效應

2. 求 用西方經濟學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一個現象或政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理性的人是考慮邊際量的。同時也是要考慮機會成本的。版
樓主要1000字左右的權文章,要寫出這樣的文字,照理說要至少打打字也要半個小時吧。那麼半個小時的時間的機會成本,應該照理說是要大於5個懸賞幣+回答該問題所獲得的滿足感所獲得的收益的。
因此,估計樓主應該需要增加懸賞金。
樓主可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生產者的生產動機。收益與成本。

3. 生活中的西方經濟學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車,就是1.2元/公里的時候。回但是漲價後就很答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機多收我一塊錢的「燃油漲價費」,我恍然大悟,這才是聰明的辦法。
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這么好的辦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員想不到呢?
雙敗的結局,是我這樣的稍微懂一點經濟學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
而且,還有很多能人在報刊網路上有指出,
為啥我們的政府官員想不到呢?

二、為什麼尺碼不同的服裝有一樣的售價?尺碼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為什麼沒有在價格上體現出來?解釋:
a.原材料成本相對設計、加工、流通等其他費用比起來,只佔較小的部分,不同尺碼造成的成本差異不大。
b.沒有正規的包裝袋,價格不同,不易於銷售、存儲時的管理。
c.涉嫌對大身材顧客的歧視。
三、背雙肩包時,我們都知道同時背兩邊要舒服,為什麼很多時候還是只背一邊。解釋:
兩邊輪流換著背,流換著休息。

4. 西方經濟學問題

由Ed/Es=Cs/Cd(Ed代表需求價格彈性,Es代表供給價格彈性,Cd代表消費者承擔成,Cs代表生產者承擔,),消費者與生產者各自承擔稅負的大小和需求價格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成反比例關系。即需求彈性較大的時候,生產者承擔的多;供求彈性較大的時候,消費者承擔更多。

由題:

5. 西方經濟學中的稅收效應

怕他透露魔都

6. 西方經濟學中范圍經濟的例子有什麼

1、IT產業。比如,市話服務、長話服務、電訊產品就是關聯產品;ISP、ICP、IDC也是關聯產品;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辦公軟體、瀏覽器等也是關聯產品。IT產業之所以能產生經濟效應,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合成效應:同一個廠商進行多品種生產,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成本比分別生產要低;
內部市場:多產品企業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企業內部市場合理配置、整合資金和人力資源,以代替市場機制;
減少經營風險:對關聯的多元化生產而言,企業生存的產業生態環境多了一條食物鏈,企業可以從中受益,從而增強抗風險能力,但是無關聯的多元化對企業也可能構成發展陷阱;
擴大發展空間:在單一產品上企業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面臨著來自市場和法律的限制,因此多產品經營可以滿足企業擴大經營空間的要求。
2、商業銀行的混業經營。銀行業也存在范圍經濟,擴大銀行業務范圍,允許銀行適度混業經營,可以提高銀行的收益率和絕對收益水平。范圍經濟形成的優勢,是銀行擴的規模難以辦到的。研究也證明,混業經營的銀行比分業經營的銀行更不容易倒閉。尤其對我國來說,范圍經濟的存在是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動因之一。在不違背現行法規的基礎上,努力擴大中間業務和增加投資業務,尋求銀證、銀保合作可以形成范圍經濟的優勢,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3、高校擴招。擴招導致范圍經濟的原因在於:
擴招前,高校的三大職能(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嚴重割裂,對師資、圖書信息、教室等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夠充分;
擴招後,高校培養層次更為健全,能夠在本科生、研究生培養和科研活動中更有效地對學校的各項資源進行整合、共享和匹配;
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使資源的共享更為充分,主要體現在電子圖書信息(如學校購買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庫》)、網上教育的發展,一旦學校購買了某項資源,增加一位教師或學生使用的邊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這也促使范圍經濟現象的產生。

7. 怎樣理解在西方經濟學中的稀缺問題

經濟學就是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稀缺性是指社會擁版有的資源是有限的權,
因此不能生產人們所希望擁有的所有
商品和勞務。正如一個家庭不能給每個成員想要的
每一件東西一樣,一個社會也不能給每個人以他們嚮往的
最高生活水平!

8. 什麼是經濟學中的「土豆效應」

土豆效應,又稱「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蕭條時期,消費者舍棄高端奢侈品而轉向中低端產品,並導致對後者的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的價格和銷售。

無論經濟處於什麼狀態,人總得吃飯,有錢吃好的、貴的,缺錢可以吃差些、便宜些的食品。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用於食品消費的錢會壓縮,但食品總消費量不可能減少。

土豆在食品中屬於低檔、便宜的食品,當人們收入減少後,就會去購買價格便宜的土豆,進而在整體上導致對土豆需求的旺盛,從而推進土豆價格的上漲。

(8)西方經濟學中經濟現象擴展閱讀:

源起

英國統計學家羅伯特·吉芬最早發現,1845年愛爾蘭發生災荒,土豆價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這一現象在當時被稱為「吉芬難題」。也稱「土豆效應」。

發生災荒的愛爾蘭,土豆是一種非常強的低檔商品。當土豆價格上升時,消費者變窮了。收入效應使消費者想少買肉並多買土豆。同時,由於土豆相對於肉變得更為昂貴,替代效應使消費者想購買更多的肉和更少的土豆。

但是,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收入效應如此之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結果消費者對土豆的反應是少買肉,多買土豆。根據需求法則,消費者對商品或勞務的購買數量一般隨著價格的上升,市場需求將減少。

吉芬商品指的是價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英國統計學家羅伯特·吉芬最早發現,1845年愛爾蘭發生災荒,土豆價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這一現象在當時被稱為「吉芬難題」。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著名的《經濟學原理》(1980)一書中詳細討論了這個問題,並在分析中提及羅伯特·吉芬的看法,從而使得「吉芬商品」 這一名詞流傳下來。發生災荒的愛爾蘭,土豆是一種非常強的低檔商品。

當土豆價格上升時,消費者變窮了。收入效應使消費者想少買肉並多買土豆。同時,由於土豆相對於肉變得更為昂貴,替代效應使消費者想購買更多的肉和更少的土豆。

但是,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收入效應如此之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結果消費者對土豆的反應是少買肉,多買土豆。這樣就可以解釋 「吉芬難題」了,也稱「土豆效應」。

9. 西方經濟學中消費者均衡問題

乘過來就是商品一抄的改變數乘以商品一的價格
等於商品二的改變數乘以商品二的價格啊
這就是說消費者可以用購買商品一的變化量的總價錢去購買商品二的變化量。這就是一種均衡。這意味著消費者不想再通過改變商品一或商品二的銷售量改變這種均衡了,也就是說這時候消費者的效用最大了。如果消費者用購買商品一的變化量的總價錢可以購買比商品二的變化量多的商品二的話。消費者會認為只要減小一單位商品一的購買就能購買到大於一單位的商品二。這樣消費者為了滿足效用最大就會不停的減少商品一的購買而去購買商品二。這樣慢慢的消費者所擁有的就全部都是商品二。這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我的導師左大培的經典解釋就是:誰會因為少買一點豬肉就能多買很多大米而只吃大米不吃豬肉呢?所以均衡狀態是存在的。

10. 有關於西方經濟學中完全競爭市場的問題

不對,是壟斷競爭
壟斷競爭是指許多廠商生產並出售相近但不同質商品的回市場現象。壟斷競爭是在舊經濟答中常見的一個特徵,同時這一特徵在新經濟(又稱知識經濟)時代表現得更為明顯。
壟斷競爭是經濟學中比較典型的市場形式之一,並在以下條件下產生:
1. 市場中具有眾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2. 消費者具有明確的偏好,商品和服務是「非同質的」,
3. 自由進入。

閱讀全文

與西方經濟學中經濟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