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會技術經濟學的友人進,幫個忙。
這是技術經濟學范疇嗎?財管里有,明天有空來答你
一、某項目建設期為兩年,第一年投資為1400萬元,第二年投資為600萬元,生產期為12年,生產期每年凈收益為450萬元。求凈現值(基準投資收益率為10%),項目可行否?
凈現值=450*(P/A,10%,12)(P/s,10%,2)-1400-600*(P/S,10%,1)
結果自己查表算,結果大於0即可行。
二、選擇最優方案
方案 甲方案 乙方案
投資 150萬元 160萬元
年費用 30萬元 20萬元
使用年限為10年 基準投資收益率為10%
這個怎麼算?沒有收益額啊?求最小投資費用額嗎?
甲方案總成本=150+30*(P/A,10%,10)
乙=160+20*(P/A,10%,10)
三、有六個獨立方案,壽命期均為10年,基準收益率為10%,當投資限額為1520萬元時,如何選擇方案?
方案 A B C D E F
期初投資 500萬元 530萬元 498萬元 525萬元 510萬元 505萬元
每年凈收益 92萬元 86萬元 90萬元 89萬元 96萬元 93萬元
因壽命期相同,收益率相同,所以可以通過比較各方案的凈現值,來選擇方案
A=92*(P/A,10%,10)-500
其他相同
四、某羨慕建設期為三年,分別向A、B銀行貸款,如表所示。建設期先不還利息,問資本化利息為多少?建設期結束後開始還款,(1)A行採用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總額的方式分5年還款,問每年還款總額是多少?(2)B行採取等額償還本金的還款方式分4年還款,問每年還本金多少?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利率
A銀行 800萬元 800萬元 900萬元 10%
B銀行 300萬元 400萬元 800萬元 8%
五、某項目總投資為4000萬元,年產量6萬噸,每噸產品售價700萬元,年總成本費為2900萬元。年銷售稅金及附加按銷售收入的8%計取,當價格和總成本費用分解增加和減少10%時,試對投資利潤率進行敏感性分析。
目前投資利潤率=(700*6-1300-700*6*8%)/4000=24.1%
價格增加10%時投資利潤率=33.76%
投資利潤率變動百分比=(33.76%-24.1%)/24.1%=40.08%
價格的敏感系數=40.08%/10%=4
成本費用參照以上價格
六、某產品投資方案,年產量10萬噸,每噸售價600元,單位產品可變費用為300元,單位產品稅金為100元,年總固定成本2000萬元,試對產量、售價、單位可變費用、總固定費用進行盈虧平衡分析。
產量盈虧平衡點=2000/(600-300-100)
售價盈虧平衡點=2000/10+300+100
單位可變費用平衡點=600-2000/10-300
固定費用平衡點=(600-300-100)*10
僅供參考,我學的財管,根據財管知識做的。
就做這么多吧
❷ 求解技術經濟學計算題
呵呵制,獎金太少了哈,只能先做第3題哈。
方案Ⅰ:投資額410,年成本130.
方案2:投資額310,年成本110.
已知標准投資回收期為4年,那麼可以先看每個方案每年的凈現金流量達到多少時,可以4年收回投資。
可先設基準收益率為6%,試算出:方案Ⅰ每年凈現金流量達到118,方案2每年凈現金流量達到89,及方案Ⅰ每年收入達到248,方案2每年收入達到199,都可以在4年收回投資。
即可看出在同等成本情況下,方案Ⅰ每年要多收入49萬才能達到兩方案投資回收期相等。
但方案1比方案2廠房投資多100萬,每年基本材料費多20萬。
由此可以得出方案2經濟上合理些
也可以通過計算增量收益率得出此結論。
該題難在沒告訴不同投資情況下的收益情況和基準收益率。
❸ 大工10春 《技術經濟學》在線作業答案
一BBCDA/CADBA
二1AB 2ABC 3ABCD 4AC 5ABC 6ABCD 7ABC 8ABCD
❹ 技術經濟學 敏感性問題,求解答
(1)
凈現值=(年銷售收入-年經營成本)*(折現率為13%,期限為10年的年金現值系數)-內投資額
影響投資決策的容敏感因素包括:總投資,年經營成本,年銷售收入,項目壽命周期,基準折現率
(2)
當前的凈現值=(98-36)*5.43-450=-113.57<0,不應該投資
根據凈現值的公式(1),投資額越大凈現值越小,銷售收入越大凈現值越大。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令(98-36)*5.43-投資額>0,可得投資額<336.43時項目的凈現值大於0,項目可行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令(銷售收入-36)*5.43-450>0,可得銷售收入>118.93時項目的凈現值大於0,項目可行
年金現值系數可以查表,也可以用excell中的pv函數計算
❺ 誰有"技術經濟學的案例分析"
《技術經濟學》案例分析
某鋼廠線材車間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
一、 概述
該線材車間原有一套半連續五線同時軋制的線材軋機,最高年產量曾達37萬噸。由於生產工藝落後,設備結構陳舊,存在著產品品種規格少、盤重小、尺寸公差大、機械性能差等問題。為了擴大品種、改善質量並提高產量,擬進行技術改造。主要是把精軋機改為45°無扭高速線材軋機,並在軋後增加控製冷卻。改造後的精軋速度將由原來的16米/秒提高到33-35米/秒,線材盤重由原來的120千克增加到400-500千克。
由於精軋機部分全部另外新建,在改造期間原有的舊精軋仍可繼續生產,個別必須停產才能施工的部分擬結合車間大修一並進行。因此,可視為建設期間不影響車間利潤收入,但在改造完成後投產的第1年,產量尚不及改造前年產量,故年利潤有所下降,其餘年份的利潤均高於改造前。
二、 基本數據
1、成本和消耗變動表:
項目 年生產能力(萬噸) 年總成本
(萬元) 平均單位成本(元/噸) 原料(kg/t) 油耗(kg/t) 電耗(kwh/t)
改造前 37 16312 440.9 1033.1 40.8 87
改造後 60 27981 466.4 1027 35 115
2、原料來源:原料鋼坯由本市其他鋼廠供應。
3、基建投資:改造投資估計為2260萬元,其中借款1700萬元,自籌560萬元。
4、流動資金估算:
流動資金按產值的9%計算,正常生產年份的流動資金約為:
改造前:37531萬元×9%=3337.8(萬元)
改造後:37531萬元×9%=3337.8(萬元)
新增流動資金為:3337.8-1899=1478.8(萬元)
5、產品成本計算
車間年限按20年計算。根據投資估算分析,改造投資的固定資產形成率按87.7%計算。改造後總固定資產價值包括新增固定資產價值、建設期利息52.6萬元以及可利用原有固定資產凈值300萬元,基本折舊率取5%。
計算公式為: 2260×87.8%+52.6+300=2334(萬元)
改造後的平均單位成本高於改造前,這是由於改造後產品結構有變化,而相同的品種則比改造前略有減少。改造後,除電耗外,大部分消耗(特別是金屬消耗)都有所下降。
年可變總成本為: 466.35×60-723=27258(萬元)
單位產品可變成本為:27258÷60=454.3(元/噸)
稅金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產品銷售收入額×稅率—扣除稅額
按照鋼材增值稅率14%,逐年應納稅額(銷售稅金)為:第3年為1257萬元,第4年為2514萬元,第5年以後每年均為3142萬元。
利潤計算:總收益-成本
改造後本車間正常生產年份凈利潤為6408萬元,扣除本車間改造前每年2940萬元利潤,則改造後每年增加凈利潤為3468萬元。
三、 經濟性評價
1、現金流量計算及評價指標分析
若整個壽命的累計現金流量(新增投資)為6.52億元。
從建設期算起,投資回收期為4.6年,如從投產算起,投資回收期僅為2.6年。靜態投資收益率為97.7%,動態內部收益率為47.9%。保證i=15%時的收益率以後,整個壽命期新增的凈現值高達1億元以上。
2、財務報表計算及分析
正常年銷售利潤為6408萬元。扣除改造前的利潤2940萬元後,正常年新增利潤為3468萬元。改造利潤是按改造後的整個壽命期扣除的。
改造項目的總獎金為3738.8萬元,如包括建設期利息52.6萬元,則為3791.4萬元,按此計算的正常生產年份的投資利潤率為91.5%,投資收益率為95.5%。
按國家財政規定,在投產的前3年,基本折舊的80.%可用於歸還借款,其餘年份按50.%用於歸還貸款。
3、改造後的相關效益(資料)
該線材車間由於採用了45度高速無扭精軋機及軋後控製冷卻,可以生產大盤量、小規格、高精度的組織和性能極好的鋼材,從而給後步拉絲工序及直接使用帶來了相應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好的金相組織和機械性能給後步拉絲工序帶來的經濟效益。
(2)小規格的線材代替原有材料的經濟效益。
據以上粗略估計,提高經濟效益可增收節支1807萬元.
四、 不確定行分析
1、盈虧平衡分析
將銷售稅金考慮在內,假設銷售量=成本量。改造後企業盈虧平衡點產量(銷售量)計算公式為:
成本C=固定成本Cf+變動成本Cv×Q
Q*=Cf/(P - Cv)
用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L*=Q*/R×100%
用價格表示:P*=Cf/Q + Cv
用價格降低率表示:(P - P*)/P×100%
用變動成本表示:Cv*=P - Cf/Q
用固定成本表示:Cf*=P×Q - Cv×Q
本案例僅計算原料方坯一項,其分析成本(在正常生產年份)為439.9元/噸,稅率為8%,因此,本車間改造後的盈虧平衡點產量為:
Q *= (723 + 2940)/ [ 625.5 ( 1-14% ) -454.3 + 439.98%] = 30.8(萬噸)
2、敏感性分析
下面對預測中由於銷售量\單位售價和投資等因素發生變化時對內部收益率及投資回收期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根據估計,本項目可能出現的影響因素是銷售量(或產量)由於原料不足等原因達不到設計產量,以及投資超支或產品價格降低(或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
相對來說,基建投資對內部收益率和投資回收期影響不敏感.當投資增加20%時,內部收益從47.9%下降到43.6%,下降4.3%.投資回收期從4.6年增加到4.8年.這是因為產值高投資低的緣故.單位產品售價和銷售量對內部收益率的投資回收期的影響十分敏感.如果單位售價降低10%,則整個壽命期的凈現值出現負值,不但沒有收益,反而要虧本.如售價提高10%,內部收益率提高90%以上,回收期也大大縮短.產量下降20%時,內部收益率下降到30.6%.可見,單位售價為最敏感因素。
企業經濟評價指標:
指標名稱 數量
投資回收期 4.6年
靜態投資收益率 97.7%
內部收益率 47.7%
凈現值(i=15%) 10977萬元
五、 結論
本車間花費2260萬元投資,對現有線材車間精軋採用45度高速無扭軋機進行改造,同時,軋後採用控製冷卻,將使產量從每年37萬噸提高到60萬噸,並可得到大盤重、小規格、高精度和機械性能好的線材,使企業在扣除本車間前的每年2940萬元利潤後可獲得很好的投資效果,同時帶來可觀的相關收益.可見,無論從投資效果的各項指標或者從企業的財務平衡分析看,改造都是可行的.
指標名稱 數量
內部收益率 47.9%
凈現值 10977.0萬元
投資回收期 4.6年
靜態投資收益率 97.7%
產量 30.8萬噸
生產能力利用 51.3%
資金利用率 91.5%
❻ 誰能幫我解解技術經濟學的題啊
1.項目凈現值與項目總投資現值之比稱為( B)。
A.凈現值 B.凈現值率 C.凈年值 D.內部收益率
2. 某項目期初投資2500萬元,當年收益,以後每年可獲得800萬元的年收入,年經營費用300萬元,該項目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約為(C )。
A.2年 B.3年 C.5年 D.8年
3.某通信投資項目,初始投資1000萬元,設備壽命10年,殘值為25萬元,當年建成投入使用,每年可獲得收入350萬元,年生產經營費用為150萬元。該項目在折現率為8%時,壽命周期內累計凈現金流量為1025萬元,累計凈現金流量現值為354萬元。該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為(D )。
A.354萬元 B.671萬元 C.1025萬元 D.1379萬元
4.某通信投資項目,初始投資120萬元,當年建成投入使用,每年可獲得收入80萬元,年生產經營費用為50萬元,設備壽命8年,殘值為5萬元。該項目在壽命周期內累計凈現金流量為170萬元;當折現率為15%時,累計凈現金流量現值為16.3萬元;折現率為20%時,累計凈現金流量現值為-3.7萬元。該項目的內部收益率約為(B )。
A.15% B.18% C.19% D.20%
5.下列指標中屬於時間型的評價指標有(A )。
A.投資回收期 B.投資利潤率 C.凈現值 D.內部收益率
6.在互斥方案的比較選優中,不能使用的准則是(D )。
A.增量內部收益率 B.凈現值最大
C.增量凈現值 D.內部收益率最大
7. 財務評價是指從( B)對項目進行的經濟分析。
A.國家的或社會的角度 B.企業或項目的角度
C.行業的角度 D.個人的角度
8.社會評價主要是 ( C)。
A. 從國民經濟的角度出發評價項目對國家的貢獻
B.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評價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
C. 評價項目所在地區的社會環境對項目的適應性和可接受程度
D. 從項目的角度出發評價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
❼ 技術經濟學全投資財務效果和自有資金現金財務效果有什麼不同
技術經濟分析的一般過程。首先要確定目標功能。第二,提出備選方案。第三,方案評價。第四,選擇最優方案。技術與經濟的關系。答:技術和經濟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1)技術突破將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從國家層面來說,科學技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企業層面來說,技術是企業獲得超額市場利潤的源泉。(2)任何新技術的產生與應用都需要經濟的支持,受到經濟的制約。這是由於技術開發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活動。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1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尋找具有最佳經濟效果的方案2技術與經濟相互促進與協調發展3技術創新,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用於建設或購置固定資產所投入的資金。流動資產投資:項目在投產前預先墊付、在投產後生產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資金。項目總投資構成固定資產: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單位價值在一定限額以上,在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特點:1連續多次為生產周期服務;2以折舊方式分期分批轉移到產品價值中;3)佔用資金循環一次周期較長。凈值:原值—折舊費。殘值:項目結束,固定資產的殘余價值。流動資產:在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存貨,應收款項,現金)無形資產:企業長期使用但沒有實體形態的可以持續為企業帶來經濟的資產(專利權,專有技術,專營權,土地使用權,商標權)遞延資產: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開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成本為獲得商品和服務所需支付的費用。會計成本會計記錄在企業賬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總成本費構成固定成本(製造,管理,財務,銷售):在一定產量變動范圍內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得費用(與產量成反比)其他為可變成本:總成本中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費用(固定不變)機會成本:將有限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的用途而放棄的其他各種用途中的最高收益(特點:不是實際發生的成本,而是方案決策時所產生的觀念上的成本)沉沒成本:過去已經支出而現在已無法得到補償的成本(特點:過去發生的事情,費用已支付,今後任何決策都不能取消這項支出它對企業決策不起作用,即企業的決策不應該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經營成本:是為了分析的需要從產品總成本費用中分離出來的一部分費用,是在一定期間內由於生產和銷售產品及提供勞務而實際發生的現金支出(特點:經營費用=總成本費用—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財務費用)邊際成本:企業多產一單位產量所產生的總成本增加(總的變動成本之差)稅收: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增值稅:商品生產、流通和加工、修理、修配等各種環節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流轉稅。一般納稅人的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銷售額×適用增值稅率)—當期進項稅額營業稅: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個人,就其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應納營業稅稅額=營業額×使用稅率)企業所得稅:對在我國境內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稅後利潤=利潤總額—應交所得稅)實際利率:計息周期實際發生的利率;名義利率:計息周期實際利率×每年計息周期數資金等值: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因素後,不同時點上數額不等的資金在一定利率條件下具有相等的價值(影響資金等值的因素:資金額大小,資金發生時間和利率,它們構成現金流量的三要素。)資金的時間價值。不同時間發生的等額資金在價值上的差別稱為資金的時間價值。可從兩方面理解:從投資的角度看,資金的時間價值表現為資金運動過程中價值的增值。從消者角度看費,資金的時間價值體現為放棄現期消費的損失所得到的必要補償。投資回收期指標的優缺點。優點:投資回收期指標直觀、簡單,尤其是靜態投資回收期,表明投資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收,便於為投資者衡量風險。投資者關心的是用較短的時間回收全部投資,減少投資風險。缺點:沒有反映投資回收期以後方案的情況,因而不能全面反映項目在整個壽命期內真實的經濟效果。所以投資回收期一般用於粗略評價,需要和其他指標結合起來使用。投資回收的期限,也就是投資方案所產生的凈現金收入初始全部投資所需的時間。投資回收期從工程項目開始投入開始算起,包括建設期。投資回收期=(累計開始出現正值的年份)-1+|上年累計凈現金流量(折現值)|/當年凈現金流量(折現值)當Tp≤Tb時,方案投資利用效率高於行業基準收益率,可行。凈現值(NPV):方案在壽命期內個年的凈現金流量(CI-CO)t,按照一定的折現率i折現到期初時的現值之和。NPV≥0,說明能達到規定的基準收益率,還能得到超額收益。i↑NPV↓。缺點:需要給定一個折現率,在投資制約的條件下,方案凈現值的大小一般不能直接評定投資額不同的方案的優劣。內部收益率(IRR):凈現值為零時的折現率(項目實際能達到的投資效率)。是最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IRR≥i,則項目在經濟效果上可以接受。內部收益率是項目投資的盈利率,由項目現金流量決定,即內生決定,反映了投資的使用效率,反映了項目償付未被回收投資的能力。IRR↑,回收越快。增量內部收益率(ΔIRR):增量凈現值等於零的折現值。ΔIRR≥i,增量投資部分達到了規定的要求,增加投資有利,投資(現值)大的方案為優。凈現值率:項目凈現值與項目投資總量現值之比。獨立型:各個方案的現進流量都是獨立的,決策互不影響,具有「可加性」。互斥型:具有排他性,只能選擇一個(使用增量分析法)。混合型:獨立與互斥方案混合的情況。互斥方案選優:壽命相同的:1、凈現值最大為最優方案,或費用現值最小為最優方案。2、若增額收益率大於基準收益率,投資額大的為最優方案。壽命不相同的:1、最小公倍數法,計算壽命相同情況下的凈現值。2、凈年值法。盈虧平衡分析法:通過分析產品產量,成本和盈利之間的關系,找出方案盈利和虧隨在產量,單價,成本等方面的臨界點,說明方案風險大小,盈虧平衡點(BEP)。C=Cf+CvQ(C:總成本Cf:固定成本Cv:變動成本Q:銷售量)PQ′=Cf+CvQ′(Q′:盈虧平衡點時的產量)國民經濟評價?因為在項目評價中,僅僅分析企業財務效應是不夠的。首先,項目投資往往存在外部性,項目對環境、技術、社會的影響往往無法通過企業財務評價反映出來;其次,財務評價採用的參數往往是市場價格,無法真實反映要素的實際成本。可行性研究,作用可行性研究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是一門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尋求使投資項目達到最好經濟效益的綜合研究方法。它的任務是以市場為前提,以技術為手段,以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對擬建的投資項目,在投資前期全面、系統地論證該項目的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對項目可行或不可行的評價。作用:(l)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擬建項目在技術上是否適用、經濟上是否有利、建設上是否可行所進行的綜合分析和全面科學論證的工程經濟研究活動,其目的是為了避免或減少項目決策的失誤,提高投資的綜合效果;(2)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用可歸納如下:a.作為確定工程項目建設的依據;b.作為資金籌措和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依據;c.作為向當地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申請建設執照的依據;d.作為建設項目與有關部門、單位簽訂合同、協議的依據;e.作為科研試驗和設備製造的依據;f.作為從國外引進技術、裝備及與外商正式談判和簽訂合同的依據;g.作為企業組織管理、機構設置、職工培訓等工作的依據。重要性:可行性研究是投資前期工作的中心環節,是項目決策的依據。內容:總論;市場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必要性);原材料,能源及公共設施情況;工藝技術和設備選擇;廠址選擇;環境保護;企業組織,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項目實施進度建議;投資費用,產品成本與資金籌措;工程項目財務評價;項目國民經濟評價;結論和建議。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的區別a評估的角度不同(企業角度;國家和社會角度)b效益與費用的構成及范圍不同(稅金和污染;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文化、政治、環境和國防等)c採用的參數不同(市場價格和影子價格;基準收益率和社會折現率;官方匯率和影子匯率)d評估的方法不同(盈利分析法和費用效益分析、多目標綜合分析法)財務評價是從企業角度對項目進行經濟分析,評價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借款償還能力基本報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借款償還表;資產負債表最小規模:即盈虧平衡點的位置,即確定保本點產量。起始經濟的規模:指長期邊際成本曲線最低點對應的生產規模。最佳經濟規模:企業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時的生產規模。(即平均成本最小的生產規模)項目資金來源分類:股權資金(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企業的保留盈餘資金),債務資金(發行債券、借款、租賃融資)。制約籌資決策的主要因素:擬建項目的規模,擬建項目的建設速度,控制權,資金結構,資金成本。全投資現金流量表:不考慮資金借貸與償還,投入項目的資金一律視為自有資金,排除了財務條件對項目盈利能力的影響,客觀的反映項目本身的盈利能力。價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簡寫VE),也稱為價值分析(ValueAnalysis,簡寫VA),它是以產品或作業的功能分析為核心,以提高產品或作業的價值為目的,力求以最低壽命周期成本實現產品或作業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項有組織的創造性活動。作用1可以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2可延長產品市場壽命期3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水平4可促進技術與經濟相結合、軟技術與硬技術相結合。特點:1價值工程強調產品的功能,因此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產品的功能研究上。2價值工程將確保功能和降低成本作為一個整體同時來考慮,以便創造出總體價值最高的產品。3價值工程強調不斷改革和創新,開拓新構思和新途徑,獲得新方案,創造新功能載體,從而簡化產品結構,節約原材料,提高產品的技術經濟效益。4價值工程要求將功能定量化,即將功能轉化為能夠與成本直接相比的貨幣值。5價值工程是以集體的智慧開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因為提高產品價值涉及到產品的設計、製造、采購和銷售等過程,為此必須集中人才,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發揮各方面、各環節人員的積極性,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活動。主要途徑1成本不變,功能提高2功能不變,成本降低3成本略有增加,功能大幅提高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下降5成本降低,功能提高價值:對象具有的必要功能與取得該功能的總成本的比值,即效用(或功能)與費用之比。價值=對象具有的必要功能F/達到該功能的壽命周期成本C。功能:產品某種屬性,是產品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壽命周期成本:產品或作業在壽命期內所花費的全部費用。為什麼說在設計環節開展價值工程更能發揮作用?不僅能降低材料成本,勞務成本和工廠製造費用,而且能提高一個公司的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使其更有競爭能力。功能定義的作用:用簡潔的語言把所研究的對象的功能表達出來,下定義的過程就是對功能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准確的功能定義,是今後提出改進方案的依據。有了准確的功能定義後,我們就可以大大開拓設計速錄,按價值工程的要求,拋開原方案,「忘掉」原來的產品,緊緊抓住功能這個關鍵,重新設計。設備的經濟壽命:設備從投入使用開始倒因繼續使用不經濟而被更新所經歷的時間。設備的技術壽命,又稱有效壽命。它是指設備在市場上維持其價值的時期。具體地說,是指從設備開始使用到因技術落後而被淘汰所延續的時間。它主要是由設備的無形磨損所決定的。自然壽命:物質壽命,即設備從投入使用開始,直到因為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物質磨損而不能繼續使用、報廢為止所經歷的時間。它主要是由設備的有形磨損所決定設備的損耗:有形損耗(物理損耗)(造成設備使用價值和資產價值降低)分為第一種有形損耗(使用,在力的作用下)、第二種有形損耗(自然力的作用)。無形損耗(精神損耗)(造成資產價值降低,不影響使用價值)分為功能性損耗(科技進步,製造工藝改進)、經濟型損耗(外界因素導致需求減少)。設備的補償方式:大修理(可消除性有型有損)、現代化改造(無形磨損)、更新(不可消除性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折舊值(按期或按活動量轉為產品成本費用的設備資產的損耗價值)。折舊方法(正常折舊、加速折舊、緩慢折舊):1.直線折舊法(正常折舊):又稱平均年限法,對資產價值按時間單為等額劃分,不考慮時間價值。每年折舊費D=(資產的原值P-折舊期末凈殘值S)/資產的折舊期N。折舊率d=(D/P)100%加速折舊法(前期較多後期較少):年數和折舊法:第m年年末的折舊費:Dm=(2(N-m+1)/(N(N+1)))(P-S)。折舊率:d=Dm/P。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額見書P205。折舊率:d=2/N*100%五。設備更新:原則(不考慮沉沒成本、不從方案直接陳述的現金流量進行分析)。技術創新是緊急增長的根本動力。「創新」理論源於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經濟發展理論》(1912)宣稱: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不是均衡而是結構性變化。定義:企業家對生產函數中諸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和資本等)進行新的組合,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完全新的生產要素組合引入生產過程。五種形式(生產新的成本,引入新的生產方法、工藝過程,開辟新的市場,開拓新的原材料或半製成品的供給來源,採用新的組織方式)。強調(1.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關鍵是企業家2.核心是將生產要素的新組合應用在生產中3.科技人員在技術創新中具有重要地位4.目的是為了獲取超額潛在利潤)技術經濟與企業競爭優勢(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於產品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和銷售優勢,這些優勢取得的根本在於企業的技術創新)企業技術創新組織形式:1.在產品事業部被組成新產品或新技術開發小組;2.技術中心(風險事業部);3.「產、學、研」結合;4.內企業與內企業家;5.創新小組發明是指第一次提出新思想、新概念,而創新除此之外更強調生產化和市場化的活動與經濟成果。阻礙創新a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機制尚未形成b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在大學和科研機構,忽視了企業c產學研結合的不夠緊密舉例:比如我國75%的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究機構,每年申請專利的企業只有1%,等等。1經濟學家和會計師是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和利潤的。2經濟學家研究企業如何經營決策,運用了經濟成本的概念,衡量成本包括機會成本,是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之和。3會計師記錄流入流出的貨幣,運用會計成本的概念,只衡量顯性成本,忽略了隱性成本。4因此,經濟利潤小於會計利潤。
❽ 請教《技術經濟學》幾道計算題,謝謝
小李想投資一項目,擬在第1年末回收元,第2年末回收600元,以後每年增加100元,直到第20年末最後一次回收2400元。設這筆投資報酬率為8%,問最初的投資額是多少?
2、某人用50000元買到鎮邊一塊土地,想利用這塊地經營以下幾種生意,資料如下(單位:元)。如果期望投資收益率為12%,試從中選優。
方案 總投資 年收益 20年末終值
A、土地出租 55 000 7 000 0
B、開飯店 70 000 9 500 3 000
C、開旅館 80 000 12 000 4 000
D、超市 65 000 8 000 2 000
3、某工程投資130萬元,經濟壽命為6年,殘值為10萬元,年銷售收入100萬元,年經營成本70萬元,求IRR是多少?
4、某企業興建一工業項目,第1年投資1000萬元,第2年投資2000萬元,第3年投資1500萬元,投資均在年初發生,其中第2年和第3年的投資由銀行貸款,年利率為10%。該項目從第3年起開始獲利並償還貸款,10年內每年獲凈收益1000萬元,銀行貸款從投產後分5年等額償還,問企業是否能用其收益實現還款計劃?
5、某電網擬建輸電母線,導線直徑不等,資料如下表,若壽命25年,投資收益率i=10%,請選擇最佳方案。
方案 電流密度 投資 年電費投資 殘值
A 0.20 6500 500 400
B 0.25 5000 600 300
C 0.30 4000 700 250
6、某工程投資25000萬元,經濟壽命10年,每年收益3000萬元,殘值7000萬元, =5%,項目的IRR是多少?此工程是否可行?
❾ 技術經濟學的考試題
經濟學的考題是這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