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指什麼怎麼計算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正常利潤」的對稱。即企業利潤中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版潤。權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 經濟利潤模型相減以後的差額。按照經濟利潤概念,利潤是通過對企業期末凈資產進行計價,並將其與期初價值相比較來計算的,但在計算過程中,必須排除與所有者的交易。 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投入資本額 企業的目標應是長期的經濟利潤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最大化。 使用經濟利潤法和使用折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評價企業價值其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Ⅱ 經濟學中的正常利潤和經濟利潤是什麼(解釋名詞)
正常利潤就是日常所說的會計利潤即收益減去成本的剩餘;
經濟利潤就是會計利潤去掉機會成本利潤之後的剩餘。
Ⅲ 經濟學中,利潤的字母是什麼
利潤也稱凈利潤或凈收益,用字母p表示。
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以p代表利潤,則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進一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利潤是企業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產品的價值表現形式。產品的價值構成是c+v+m,c+v部分轉化為生產成本,m部分是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產品部分,轉化為企業的利潤。
社會主義利潤的具體形式有:實現利潤,即企業銷售收入減去各項費用支出的餘款;上繳利潤,即按規定上繳給國家財政部門的利潤;稅後利潤,即企業實現利潤按國家規定上繳一定比例後留歸企業的部分等等。
(3)經濟學中利潤等於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政治經濟學理論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利潤,是企業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產品的價值表現形式。產品的價值構成是c+v+m,c+v部分轉化為生產成本,m部分是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產品部分,轉化為企業的利潤。
社會主義利潤的具體形式有:實現利潤,即企業銷售收入減去各項費用支出的餘款;上繳利潤,即按規定上繳給國家財政部門的利潤;稅後利潤,即企業實現利潤按國家規定上繳一定比例後留歸企業的部分等等。
社會主義利潤與資本主義利潤有本質的區別,它是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價值,用於擴大社會主義再生產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狀況,是社會主義積累和社會消費基金的主要來源,也是衡量和評價企業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指標。
經濟利潤在完全競爭市場和壟斷性競爭市場有著特別的用途,正數的利潤能夠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該市場,增加競爭並將市場均衡價格推低,把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排除在市場以外,達到長期均衡。
相反,負數的經濟利潤能將市場原有的部分企業淘汰,因為供給減少的緣故,市場均衡價格會被推高,同樣地達到長期均衡。兩種情況所導致的結果,就是經濟利潤在各個廠商消失,廠商的總收入相等平均成本的最低點。
Ⅳ 經濟學中利潤l指的是什麼
從狹義的收入、費用來講,利潤包括收入和費用的差額,以及其他直接計入損益的利得、損失。
從廣義的收入、費用來講,利潤是收入和費用的差額。
利潤按其形成過程,分為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稅前利潤也稱利潤總額;稅前利潤減去所得稅費用,即為稅後利潤,也稱凈利潤。
Ⅳ 經濟學里的正常利潤是什麼
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是指企業主如果把資源用於其它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屬於機會成本性質。
在西方經濟學中,正常利潤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及支付,正常利潤是隱性成本的一部分 。
正常利潤通常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說,它是廠商生產成本的一部分,以隱成本計入成本。
Ⅵ 經濟學的問題,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是什麼
發動抄機的作用。說白點就是有錢襲賺就干,沒錢賺就不幹。想賺錢自然就賣出價格大於買入的各項組成部分價格,而價格被供需和市場結構(競爭或者壟斷)所決定。在完全競爭條件下,若沒錢賺了,自然有一部分不生產或少生產,這樣整個市場的供給減少,而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價格可以提升,最終達到供給平衡,獲得0經濟利潤;完全競爭狀態下,若市場上價格遠遠大於成本,有利可圖,則有更多的廠商加進來撈錢,原有的廠商也會增加產量(若是壟斷狀態則可能控制產量謀取高額利潤),價格也會往下走,最終還是達到0經濟利潤狀態。通過這種模式,人求利的這種原始本性,也就驅動了社會的生產。因為不同產品的供需不同,價格不同,獲利程度不同,也就引導了不同產品的生產。而產品的獲利除了價格的控制外,在賣出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成本降低也能提高利潤,這樣又使廠商開發新產品和降低成本,這又促進了技術的進步,從而使整個社會的產品品種和數量提高。從這點看,人的求利心促進了社會物質財富的增加,可解決人吃喝拉撒睡的基本問題
Ⅶ 利潤在政治經濟學中是什麼意思
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資本家把它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在數值上剩餘價值和利潤完全是等量的。剩餘價值是利潤的實質內容,利潤是剩餘
價值的轉化形式。
Ⅷ 西方經濟學中利潤的定義是什麼
這個定義比較寬泛。
利潤也稱凈利潤或凈收益。
從狹義的收入、費用來講,利潤包括收入和費用的差額,以及其他直接計入損益的利得、損失。
從廣義的收入、費用來講,利潤是收入和費用的差額。也就是所謂的 收入 - 成本。
利潤按其形成過程,分為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稅前利潤也稱利潤總額;稅前利潤減去所得稅費用,即為稅後利潤,也稱凈利潤。
Ⅸ 經濟學中為什麼需求等於平均利潤
經濟學上為什麼需求等於平均利潤?我們通常強調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保持平衡,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Ⅹ 經濟學中,什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10)經濟學中利潤等於什麼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