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經濟學意義上的「壟斷」與《反壟斷法》意義上的「壟斷」之間的關系。
經濟學中所研究壟斷的側重點與反壟斷法上研究壟斷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經濟學論內述的壟斷容主要是側重於判斷市場的狀態,而反壟斷法上側重於在這種狀態下經濟主體的市場交換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造成的過度壟斷的消極後果,即反壟斷法中所規范的對象———壟斷行為。經濟學意義上的壟斷是指只有一個賣者的市場,這是一種純粹壟斷。如果從技術上來說,只有一家企業才具有完全的規模經濟時,則稱為自然壟斷。屬於與完全競爭相對的不完全競爭形式,是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通過一定的手段對生產或市場實施的一種排他性的控制,從而排除或限制競爭的行為或狀態。客觀上,壟斷既表現為對生產或市場事實上的壟斷狀態,同時也表現為各種限制競爭的行為。而我國《反壟斷法》第三條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
這是我考前我參閱了多篇論文整理出來的~~
2. 從經濟學角度看:壟斷的利與弊
利:復有利於集中資本來進行技術創制新,也可以通過壟斷低價來提高經濟福利水平 弊:壟斷高價會導致大量的社會福利流失 追問: 還有更多嗎? 追問: 嗯,多一點以防萬一 回答: 你把壟斷的那個均衡圖畫出來,然後移動均衡點,就可以知道生產者剩餘和 消費者剩餘 的變化,從而得知利與弊。 補充: 利的部分再加上規模經濟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等 弊的部分加上引起貧富差距,社會公平不足,難以達到 帕累托最優
3. 壟斷能體現什麼經濟學原理
壟斷可以說是一方面的體現經濟學,但是又不完全是,所謂壟斷。是在某方面領域有著他人沒有獨特資源和物品。
4. 壟斷意味著什麼,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1.壟斷降低了社會效率。壟斷和競爭天生是一對矛盾,由於缺少競爭力和發展動力,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約和監督機制,壟斷性行業的服務質量往往難以令人滿意,並且有時候還會侵犯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
2.壟斷太高了社會成本。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絕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電力、煙草、石油、鐵路等等。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價格高低也關繫到整個社會的成本。
3.行業壟斷導致有效投資不足。例如快遞行業,經過審批的私營快遞公司在北上廣深都有幾十架,但地下的則有1000家以上。從1995年開始,EMs營業額年增長率有2%,但其市場份額卻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從頂峰時的97%跌到當年的40%左右。一方面壟斷妨礙了效率提高,妨礙了其擴大規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阻止了社會資金進入該行業。
5. 壟斷市場的優點和缺點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優點
壟斷競爭市場的優點主要有:、規模經濟。由於壟斷廠商的規模可以很大,可以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其研究和開發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壟斷廠商具有更低的成本 。2、雖然壟斷廠商在產品市場沒有競爭者,但是在資本 市場上卻會面臨競爭。3、長期中獲得超額利潤這一點可以促進生產新產品的壟斷廠商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壟斷競爭市場的缺點
在均衡狀態 中壟斷市場價格要高於完全競爭。在長期均衡中,相對於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壟斷廠商沒有以可能的最低成本進行生產,所生產的產量也小於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應該達到的產量。壟斷廠商獲得的超額利潤被視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壟斷競爭時,不但產品價格高於最低平均成本、產量低於最低平均成本所對應的產量,而且廠商為了形成產品差別,在提高產品質量、進行廣告促銷等方面有著額外支出,使產品成本上升,造成資源的浪費。
但有的經濟學家認為,壟斷競爭中存在的產品差別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方面的需要,有助於增進消費者的福利。在非價格競爭中,廠商必須不斷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改進服務方式,也有利於增進消費者的福利。在這一點上,完全競爭市場就相形見絀了。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產品價格雖然低廉,但同類產品都是清一色,無法適應消費需求的多層次性。而且,廠商在創新上也缺少動力。
6. 用西方經濟學分析在市場條件下,競爭與壟斷哪個更有利
競爭更有力,壟斷更有利。
經濟的進步是靠人力,科技和資本集聚,三者缺一不可。人力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石頭,沒有人就沒有人勞動,就沒有人消費,就沒有人投資,就沒有了增長,就沒有了經濟。日本的老齡化和北歐國家的人口負增長都是這些國家長期的經濟發展的瓶頸。 科學技術是使資源給有效能的手段,比如你在一個荒島上要打魚充飢,你如果有知識知道哪裡有更多的魚,你如果有技術知道怎樣可以在短的時間內打到更多的魚,你的效能就比別人高,你的經濟就發展了。資本集聚,資本是一個有意思的東西,沒有錢辦不成事情說的就是這個理,但現代金融業就是讓這個資本能夠合理合法的流動,能夠讓資本流到能將其用到人類社會發展的地方,而不是讓人們永遠放在保險箱,因為放在保險箱的財富永遠也長不大,因為這些財富沒有為經濟增長做貢獻,沒有回報的。
回答你的問題,就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下手,競爭有利於人力的解放,人們不用在體制下束縛,而可以用智慧創造性的想問題,想如何有效的勞動,想如何消費,如何投資理財,這些過程中也給周圍的人創造了就業的機會,推動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壟斷束縛了人的思想和行為,經濟活不起來。當人們開始思考,創造性的思考後,新的勞動方法和科學技術就會出現,可以用這些新的東西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同別的國家交換,這就是貿易,這個國家自身的經濟就得到了發展,比如發達的美國。美國知道如何生產晶元,這樣就可以賣給全世界的國家,台灣生產一塊晶元需要交給美國人版權稅。現在的中國還不屬於科技創新的社會,還屬於人的體力而非人的腦力的社會。競爭同時能夠讓資本產生選擇,因為只有能將資本運用得最好的人,才可以得到資本,資本才能被放在產生最大效能的用途上,比如是用3億美金新建一條高速公路還是用這3億美金進行晶元的研究和發展。資本會在人的理性指導下做出理性的選擇,這個選擇是動態的,不是說一定的和永遠的選擇一個而不選擇另一個。壟斷卻做不到讓資本自由的選擇,壟斷只能然資本在一個領域里打轉。總之,競爭更有利。
中國的現狀是,中國一直是計劃經濟,在向市場經濟過度中,國家的調控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國家既想完全依靠市場(或者按凱恩斯的說法,不再萬不得已不動用干預的力量)但又不敢完全依靠,比如房地產市場,比如能源市場。房地產本應該合理的滿足人們居住的需要,成為消費的一部分,但由於1998年左右的房地產改革,讓這個市場變成了投資的一部分,不能控制的是,這個投資變成了負面影響消費的主要原因。國家能源的短缺,大的能源公司不能夠提供足夠的滿足市場需求的能源。國家養一兩個孩子,卻把他們給溺愛了。巴西的能源市場就像國際資本開放,引入競爭。壟斷在現階段的中國又可能是好的,因為中國人的思想在20世紀的短短10年裡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需要對從商的人進行道德的引導。簡單的說,如果食用鹽市場開放,一定會有生產假鹽的情況出現,這會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說了些,也不知道說了什麼,將就看吧。
7. 關於經濟學的壟斷的治理和危害
壟斷的意思:只此一家,不許別人染指.
政治上如果壟斷首先帶來的就是文化上的壟斷,這樣的文化只能是萬眾一詞,這樣的文化是蕭條的,是孤寂的,是無思想的,帶來的只能是無活力的民族,壓抑的民族,無創新的民族,不進步的民族.這樣的文化違背了人們的意願,壓抑了有思想的人,帶來的是有思想人們的怨氣!帶來的是有思想有學識的人外離.這不是一個希望振興中的民族所希望的.
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在春秋戰國時出現了少有的文化繁榮.在有名無實周天子的統治下,各個諸侯國互相爭霸,出現了爭奪人才的局面.各種學識人才紛紛"出爐",這個時期出現了孔猛學說,莊子老子學說,韓非子學說,出現了張儀,李斯,蘇秦等等人才.這個時期的學說人才有符合當時政事的,如韓非子.有不符合當時政事的孔子莊子老子學說.這個時期的中國文化影響後人深遠,可謂百花齊放,也是世界文化的美麗瑰寶,是中國人聰明才智的驕傲!可惜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這樣百花齊放的文化.
經濟上的壟斷帶來的結果是無競爭,無競爭也就無壓力,無壓力也就無創新,無創新,也就無活力,無長久,無希望.少數壟斷體獨家掌握著豐富的資源不許別人染指,有限的財富歸於他們,而大多數人們只能被其盤剝,少數壟斷著少用辛勞或不用辛勞就擁有著大量的財富,使多數辛勞著也想鑽營到壟斷體里,使壟斷體里出現了裙帶關系,請客送禮出現了,腐敗出現了,而且不能根除.至使大多數人憤而不平,不平帶來了怨氣與不滿,多數人的怨氣與不滿帶來的是社會不穩定.為了財富人們開始不則手段,不則手段則犯罪居高不下.壟斷的不勞而獲或少勞多獲,相對的公平以不在,這樣的財富分配也出現了一個畸形的拜金社會,它扭曲了人們的心靈.道德也不付存在,只能是少數壟斷著的空談,壟斷傷了多數人的心.壟斷使祥和的社會只能是一種期盼和夢想!而不能成為現實.俗話說:得人心著得天下.多數人的人心不得則天下紊亂.壟斷是必要被打破!這是阻礙經濟的絆腳石.是人們通往幸福之路的絆腳石.
8. 為什麼說壟斷也有可能促進經濟效率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壟斷會帶來福利純損失,降低經濟效率,因此主張反內壟斷。但容是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壟斷可以促進經濟效率提高。因為:(1)壟斷會帶來規模經濟,降低成本,節省費用支出,一些自然壟斷行業更需要壟斷。(2)范圍經濟,即壟斷企業有條件進行多樣化產品組合,把生產技術上相互關聯的產品放在一個企業內生產經營,使投入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原材料)多次使用以生產不同的產品,並共同享用商品、包裝和營銷渠道,從而降低成本。(3)技術創新,即大企業有力量投入大量研究開發費用,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就是從技術創新角度為壟斷企業進行辯護的。一些經濟學家(尤其是主張自由競爭的經濟學家)認為,若由於種種原因造成壟斷確實損害了經濟效率,如抬高了價格、降低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消費者福利,並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