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觀經濟學中什麼是生產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是指抄每一襲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的總和,以圖形來表示即某一生產者供給曲線(即邊際成本曲線)以上、市場價格以下的那部分面積。
公式:PS=R-VC,生產者剩餘=收益-可變成本
見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相關部分內容(生產者理論:第七章——生產成本、第八章——利潤最大化)
Ⅱ 西方經濟學中「生產者均衡」的定義是什麼
1.定義:
廠商謀求利潤最大化,或產出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但是受制於其他條件或其他利益主體專,主要提供屬要素的廠商,市場價格等方面的約束,各種要素交織在一起,使生產者達到最優狀態,稱為生產者均衡.
2.達到均衡的方法
(1)提高產量:即保持成本不變,尋求最高的產量,如圖,從A點或C點移動到B點,就是在成本固定的前提下達到了最高的產量.
(2)產量固定,減小支出:如圖,從A點或C點移動到D點,就是在產量固定的前提下達到了最低的成本
總之, 生產者達到最優的經營狀態,生產要素組合達到最佳
Ⅲ 微觀經濟學:消費者理論和生產者理論
不能算是對應關系,只是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理性人,本質一樣所以兩個理論會有些相似的地方。建議你不要對應著記。
1.邊際效用遞減——邊際報酬遞減
效用遞減:消費某種產品數量越多,每一件所獲得的滿足程度越低
報酬遞減:投入某種要素數量越多,每一件所獲得的產量增加越低
2.邊際替代率遞減——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
這對是根據1引申出來的,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所以它能兌換的另一種產品也就越少。邊際技術替代率同理
3.無差異曲線——等產量線
因為2的相似,所以這對也很相似。因為邊際替代率是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斜率的走勢都類似了,曲線形狀也就類似。
4.預算線——等成本線
這倆之所以會很像是因為對於生產者來說勞動和資本就是他的消費品,就像商品是消費者的消費品一樣
5.最大化條件:都是投入量=要素價格比
上面這些都那麼像了,結論像一點也不足為奇
嗷嗷!!寫完了,給我分吧,啊啊~~~~~
Ⅳ 微觀經濟學 生產者行為如何決定供給曲線
理論上生產者會選擇利潤最大化點 生產者均衡點來生產產品
行業內的短期供給曲線由該行業內的所有廠商的供給曲線得到
Ⅳ 運用微觀經濟學中生產者行為和成本理論高職高專畢業生應該先就業還是先創業(
用用微觀經濟學中生產者行為和成本理論高職高專畢業生。應該是先就業後創業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和辦法,這也就是先就業解決自己的。收入問題,然後再創業是自己奮斗的目標。
Ⅵ 西方經濟學中「生產者均衡」的定義是什麼
1.定義:
廠商謀求利潤最大化,或產出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但是受制於其他條件或其他利益主體,主要專提供要素屬的廠商,市場價格等方面的約束,各種要素交織在一起,使生產者達到最優狀態,稱為生產者均衡.
2.達到均衡的方法
(1)提高產量:即保持成本不變,尋求最高的產量,如圖,從A點或C點移動到B點,就是在成本固定的前提下達到了最高的產量.
(2)產量固定,減小支出:如圖,從A點或C點移動到D點,就是在產量固定的前提下達到了最低的成本
總之,
生產者達到最優的經營狀態,生產要素組合達到最佳
Ⅶ 分析長期中生產者均衡的條件和理由 微觀經濟學
長期的生產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實現產量最大化。
當某生產者在給定回的成本約束下,產出量達答到最大時,該生產者就處於均衡狀態。另一種說法是,給定總成本,當達到最高的等產量曲線時,生產者就處於均衡狀態,此時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相切。
生產者均衡的基本條件
MR=MC,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
邊際成本MC: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MC=ΔTC/ΔQ
邊際收益MR: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所增加的總收益,它等於總收益的增量與銷售量增量之比。
MR=ΔTR/ΔQ
停止營業點
在這一點上MC=AVC,這時,收益剛夠補償可變成本,廠商就可能生產。因為,在這一點上進行生產只會損失不變成本,如不生產也會受同樣的損失。如收益處在A點以下,不足補償平均可變成本,廠商便不可能生產,如不停產,廠商不僅蒙受不變成本的損失,而且蒙受可變成本的損失。
收支相抵點
在這一點上MC=ATC(AC),這時,如收益正好補償平均成本,即收支相抵,廠商仍願意生產,因為它可以獲得平均利潤。注意:西方學者把平均利潤當作平均可變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Ⅷ 生產者三階段理論相關內容在微觀經濟學一書中哪個部分
這里暗含的假設應該是要素的邊際生產率遞減。
首先確定增加是沒問題的(投入多了減少也有,但正常情況做題的話肯定是多投入多產出)
題目中明確指出資本要素K不變,那麼增加勞動使用量應該導致勞動力的生產效率下降,所以增加的產量是不到百分之十的。
LZ可以參考並仔細閱讀微觀經濟學課本的生產者理論部分。
Ⅸ 微觀經濟學中關於生產者行為理論的一個題目
是邊際報酬遞減函數,從第五單位的可變要素投入量開始
可變要素 總產量 平均專產量 邊際產屬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Ⅹ 經濟學知識1。生產的目的是什麼生產者圖的什麼
生產的目的就是獲得利潤。生產者所圖的就是就是通過生產出產品來獲得利潤的最大化。
亞當斯密在著名的《國富論》中提到,我們不能借著肉販,啤酒商或麵包師的善行而獲得晚餐,而是源於他們對自身利益的看重。很早就提出了生產的本質,或者說資本的本質就是為了追求利潤。
私營企業和資本在憑借自己的敏銳的嗅覺,在社會之中尋找著利潤。一旦發現該行業利潤豐厚,資本就會趨之若鶩;而對著進入者的增加,行業的利潤趨於平均的話,生產者和資本又會去尋找新的機會和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