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學原理問題
應該是 0
我的看法是,由於漁民手裡頭有魚了,他就必須盡快賣出去,導致了他不回能隨意定價。否則每拖延答一分鍾,他的魚就變質,魚變質後,需求量就不斷減少。
也就是說,他的魚從出水的一瞬間起,就開始隨時間貶值,而且對於這條魚的需求量也不斷減少,這種情況下,那裡有價格彈性?
再舉個例子,在夏天,你手裡拿支冰棍,要賣出去。天氣很熱,沒有保溫,冰棍在融化,你說你的冰棍是否有價格彈性?我估計,只要有人說要買,你肯定馬上成交,還敢跟對方討價還價?
如果是黃金就不同了。反正價格不合意,就囤積起來,等到了心目中價格再賣,也是無所謂。
B. 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社會現象或者生活現象
A 關於佔座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如何理解「理性人」的行為和機會成本
「佔座」這一現象在生活中時有發生,在大學校園里更是司空見慣。後來之人,只能望座興嘆,屈居後排。上課的視聽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騷四起,大呼「佔座無理」。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當我們假設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時,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問題,一項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夠滿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實現了普遍意義上的公平正義,即是一項合理的制度。下面試著運用經濟學原理對佔座行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佔座——理性人的選擇
「佔座」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可以擁有令你滿意的座位,意味著當你和你的同學同樣用心時,你比他們更容易集中精神,獲得更好的聽課效果,最終得到更優異的成績,而這一切都僅僅是因為你佔了個好座位。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需要為佔座付出一定的代價。你可能無法在床上多躺一會兒,可能無法吃頓悠閑的早餐,它們是你為佔座付出的機會成本,關鍵在於機會成本與收益比較孰輕孰重。對於一個學生而言取得好成績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機會成本,當你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它們時完全可以被壓縮到很小,甚至為負值--本來早起就有益於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時間浪費在早飯上是沒有必要的。這么看來,你為佔座付出的機會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卻大得多,那麼佔座無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選擇。
替他人佔座——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我們發現那些佔座的同學往往還會為自己的室友佔座。當然,這可能聲明這些同學比較細心周到。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的原理。
當你已經提前趕到了教室,多佔個座兒對你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在這里邊際成本幾乎不存在,而這一行為將帶來怎樣的邊際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會認為你很體貼,並因此提高對你的評價;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務的人不認為這是美德的表現,而將之視為一項投資,那麼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在適當的場合下,他也必定會為之付出某種程度的報酬。
這種情況,民間叫做「順水人情」,本小利大,何樂而不為呢?
固定佔座人——發揮相對優勢使交易群體獲利
如果說,你們寢室每天需要有一個人負責佔座,那麼是每天輪流還是固定人選好呢?答案是後者。這體現了人們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創造價值,並將之與具有其他相對優勢的人進行交易,從而使得交易各方從中獲利的經濟學原理。
規定輪流佔座並非不可,大家的收益並未改變,問題在於,不同的人在這件事情上的機會成本是不同的。A習慣晚睡,因此早起半個鍾頭對他來說無異於酷刑加身,勉強爬起來完成「神聖使命」,可能將導致一天的無精打采,哈欠連天。相反,B習慣早起,佔座對他來說不費吹灰之力。而C不僅可以早起,而且擁有先進的代步工具--自行車,佔座對他來說更加容易。三者在佔座這一行為的相對優勢比較中,C大於B大於A。那麼當在三人中作出選擇時,C無疑是最合適的,而A也許可以利用晚睡的時間為大家提水,B也許可以利用早起時間去買早餐。於是各自發揮相對優勢,結果使整個交易群體從中獲利。
座位輪換制——另一種制度設計的優劣
抨擊「佔座」的人,往往會指出佔座違背了公平的原則,每個人都應當平等的擁有佔有好座位的機會。於是他們提出他們認為公平的制度-座位輪換制,即每人編號入座,每周逐排調動。
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在於,首先它的操作性較強,同時它為人們提供了明確的預期。你可以不必為佔座操心,因為座位就在那裡等你,因此你可以更靈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長期內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好位子(當然也必然獲得壞位子),於是實現了一種表面上的公平。
而這種制度的弊端在於其極有可能引發不效率的結果,因此從實質上背離了公平原則。首先,由於它是強制性的而非建立在個人意志自由選擇的基礎上的,於是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方面,那些給予某些座位最高評價的人得不到該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於對這門課不感興趣而對這些座位評價很低。於是這些座位無法在他們身上發揮最大效用,甚至還會由於他們的缺席而導致資源的無謂損失。這種趨勢的出現,正如一方面窮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揮霍無度的反差。你能說這是公平的嗎?其次,座位輪換制顯然使前面論及的種種佔座所帶來的好處都無法實現。
綜上,不難發現,座位輪換制弊大於利,而導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於其違背了競爭原則。考察「座位輪換制」,我們會發現他與計劃經濟思維模式何其相似,而幾十年單一計劃經濟帶來經濟落後的教訓告訴我們,競爭觀念必須加強。
運用「行政」手段——對佔座無效率的克服
至此,我們已經看到了佔座帶來的種種優越性。但是這一制度在具體實施中,由於運用不當也可能造成不效率的出現。因此,我們還需進一不討論對這種不效率的抑制。
比如說,如果8點上課,而樓門6點就打開了,由於競爭的存在,意味著佔座人必須6點前趕到,這便加大了佔座的機會成本,而影響人們的獲利。於是,在一定情況下,當人們認為機會成本超過了其收益時,便會退出競爭,而使得佔座帶來的優越性得不到發揮。更嚴重的是,由於必定有人堅守陣地,而這個堅定者作為一個理性人,為了彌補這部分增加的機會成本必定會努力擴大收益。由於此時不存在其他競爭者,他想佔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於是便形成了其對座位的壟斷,那些對座位高評價的人仍無法得到座位,從而導致不效率,不公平。那麼是不是需要對佔座的數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為沒有人可以監督其佔了多少座位)。事實上,只要將開門時間做一調整即可。當調整到上課前半小時時,由於大量競爭者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這一情況。
再如,有人長期以本佔座,妄圖一勞永逸,對付這一行為的措施是開門前將本收回,以保證每個人有平等競爭的機會。
總之,正如政府在市場中對「市場失靈」的干預,用「行政」手段調整佔座制度,同樣可以發揮積極功效。
C. 經濟學原理的問題
1. 禁排。優點:無污染;缺點:企業不生產,經濟不發展。
2. 限額排放,發許可證專,各企業根據自身屬排污情況買賣許可證。優點:逐漸控制排污量,又能保持企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缺點:仍有污染排放,短期內難易緩解。
3. 行政限制排放,政府給每個廠定標准,超標狠罰。優點:污染程度可控,效果明顯;缺點:政府鑒定和檢查成本高,監管難度大。
D. 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以經濟學十大原理為例:
原理一是人們面臨取捨問題。如買水果時的機會選擇,現在有三種水果提供給我們,一種是蘋果,一種是西瓜,還有一種是香蕉,而且只能一次買一樣水果。那麼如果我買了蘋果那也就意味著我就要放棄選擇買西瓜和香蕉的機會。同樣的如果我選擇買西瓜就要放棄買蘋果和香蕉的機會,如果買香蕉就要放棄買西瓜和蘋果的機會;田忌賽馬也是取捨權衡爭取利益最大化的著名例行。
原理二,用所放棄的東西的價值來衡量機會成本。就像上大學的選擇上就包含了很大的機會成本。如果我們不上大學就會得到一份工資乘以十二乘以三就是我們三年所放棄的其中一項機會成本,另外我們上大學還要繳納一定數額的學費這個學費再乘以三就是我們所付出的實實在在的成本。
原理三,運用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比較做出抉擇。生活中的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來作出最優決策。例如飛機票的價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於各種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沒有全部售完,現在機長提出將票以100元的價格售出。這樣有可行性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如果將票以100元的價格售出它的邊際成本就可能是乘客在飛機上喝的飲料或吃的飯,這些肯定小於100的。但是如果你不將票售出,你就要白白損失好些票的價格。所以權衡之下得出邊際效益要大於邊際成本,理性的銷售人員都會將票低價處理掉,而不是白白損失它們的價值。
原理四,消費者偏好和對未來預計影響消費選擇。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例如當蘋果價格提高時,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會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吃蘋果的成本高了。對於果園園主就會增加種植和採收人員,以提高產量,因為蘋果的價格提高可以增加收益。此外,計程車價格低時,人們可能選擇乘坐計程車,但漲價後人們會選擇價格更低的公交。
................
E.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當前社會中的某一經濟現象。
基於經濟學原理的經營管理分析 1、在下列情形中,為什麼廠商可能從縱向一體化中獲益? (1)在鐵路終點站設置一個穀物升降機。 (2)某產品製造商具有全國品牌聲譽,它在地區市場上使用經銷商安排的廣告和促銷活動。 (3)一家生物工程廠商開發出一項新產品,並將由另外一家已確認的制葯公司來生產、測試和分銷該產品。 答: (1)因為廠商縱向一體化穀物升降機可以通過增加穀物升降機的數量和機械裝卸具有簡單重復性的特性形成穀物裝卸的規模經濟和學習經濟,同時可以節約購買使用穀物升降機使用權的交易費用和協調費用。 (2)如果製造商前向一體化使用自己的經銷商安排廣告和促銷活動,可以提高市場營銷的效率,降低使用獨立經銷商帶來的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 (3)如果生物工程廠商前向一體化建立自己的制葯企業來生產、測試和分銷該產品,不僅可以減少使用獨立制葯企業帶來的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該新產品私有信息的外泄。 2、大學傾向於高度一體化:許多系都屬於同一個組織。不存在大學為什麼不通過契約將獨立的各系聯系在一起的技術原因,這有些類似於網路型組織獎各個獨立的業務部門聯系在一起的方式。你認為大學為什麼並且怎樣像這樣組織在一起呢? 答: 雖然縱向一體化廠商的內部部門之間會出現協調的問題,但更嚴重的協調問題卻往往發生在獨立廠商之間的市場契約交易之中。這主要是因為,在縱向一體化廠商內部進行某項活動時,可以通過集權控制達到協調;而在市場上,獨立廠商之間進行契約交易時,則不存在這種控制。協調尤其對於帶有「設計屬性」的問題尤為重要。設計屬性是指需要通過精確的方式相互聯系的屬性,這樣才可以獲得價值最大化。大學課程的內容和順序就存在設計屬性,下游廠商—各個系通常懂得各種輸入品(課程)和輸出品(教課效果)是如何相互聯系的。但是,各種輸入品(課程)的供應商(老師)可能不能充分地相互協調。各種輸入品(課程)之間不能達到正確的關系將會是耗費巨大的。所以,大學可以通過一體化所有重要的上游(老師)和下游(系)活動並依靠行政控制實現合適的協調,同時還可以共用一些公共資源(如:行政部門、財務部門等),以節約教育成本。 3、考慮下述各組情形。在每組中,哪一個情形更容易受到協調問題的影響? (1)由一家園藝公司負責維護某個家庭所擁有的草坪;由一家園藝公司負責維護一個足球場的草坪。 (2)設計一個裝工具的工具箱;設計一個安裝微型的硅晶元電線的晶片。 答: (1)因為維護一個足球場的草坪涉及的績效標准,如地下生物量、蓋度、草坪高度、色澤、病蟲侵害度、草坪彈性、草坪光滑度、草坪旋轉阻力、草坪平整度等都有一套完善而標準的規范,維護工作的績效易於衡量;而維護某個家庭所擁有草坪相對來講就沒有什麼統一的標准要求,個性化因素較多,因此維護家庭草坪的工作更容易受到協調問題的影響。 (2)由於設計屬性的問題,設計晶片涉及的多種精確方式的相互關系,如光刻技術、半導體技術、加工工藝等,比設計工具箱嚴格得多,更容易受到協調問題的影響。 4、一家鉛筆生產商設想後向一體化至菜油生產。菜油是生產形成橡皮的橡膠狀材料(叫做硫化油膏)的關鍵成分。菜油是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它的價格隨著供需情況的變化而波動。支持縱向一體化的觀點認為:「鉛筆生產是對利用程度非常敏感的,也就是相對於不完全開工的工廠來說,完全開工的工廠可以生產出單位成本更低的鉛筆。擁有我們自己的菜油供給來源可以使得我們不受短期供需失調的影響,也就使得我們具有比競爭對手更大的競爭優勢。」解釋該觀點錯誤的原因。 答: 鉛筆廠商這個觀點忽視了縱向一體化的一個隱藏的機會成本:在使用自己的輸入品(菜油)生產最終輸出品(鉛筆)時,它放棄了在開放市場上外部銷售輸入品(菜油)的機會。即對於縱向一體化的生產商,正確計算生產成本的方法是應用轉移定價法,即當內部生產的活動或輸入在外部存在高度競爭性市場時,縱向一體化廠商不同部門之間的內部價格應該等於外部市場價格。菜油是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它的價格隨著供需情況的變化而波動。如果以菜油的市場價格計算鉛筆廠商的生產成本,縱向一體化可能並沒有創造經濟利益。 5、有些契約非常長,例如市政當局與公路建造商之間的契約,條款要清楚地描述每個細枝末節。另外一些契約,例如咨詢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契約,卻是比較短的,在責任分工上模糊不清。什麼因素可以決定契約在長度和詳細程度上的這些差別? 答: 決定契約完備性—即在契約長度和詳細程度上差別的因素有:有限理性、詳細指定或衡量績效的困難、不對稱信息。 市政當局與公路建造商之間在有限理性方面,既在處理信息、應付復雜情形和需求理性目標中,具有較強的能力。對於公路建造過程中的詳細績效制定和衡量也相對容易,不對稱信息相對較少,所以市政當局與公路建造商之間的契約完備性較強,條款清楚地描述每個細枝末節。 而咨詢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契約由於咨詢業務本身的特性,使咨詢公司和和客戶在有限理性方面缺乏相應能力,也無法詳細指定和衡量咨詢的績效,因為咨詢報告的好壞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同時咨詢結果和給客戶帶來的績效之間不一定有直接和即時的關系。另外咨詢公司和客戶之間的不對稱信息很多,客戶出於保護自身商業秘密的考慮,不一定會向咨詢公司提供咨詢業務所需的詳細資料,所以咨詢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契約是不完備契約,比較短,而且在責任分工上模糊不清
F. 求論文《用適當的經濟學原理分析一個經濟現象》
馬路小吃攤現象的實際觀察和經濟分析 -- 一個經濟學的案例研究
高校宿舍區外小商販擺攤早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對這些小商販,有關各方想盡千方百計加以消滅,可是屢戰屢敗,那些小商販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且生意十分興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現象怎麼會長期存在?本文通過作者本人在復旦大學東區門外的實際調查並利用經濟博弈論對此進行分析。
一、馬路小吃攤現象的描述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增長和大學生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復旦大學宿舍區外的夜宵市場生意火爆。每當夜幕降臨,特別是21點至23點之間①的高峰階段,東區門外的國定路兩旁都會有十幾家小商販設攤,供應的夜宵品種非常豐富,幾乎匯聚了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夜宵的單價一般在1-3元之間,非常適合學生族消費。這些小吃攤對於路兩側的"旦苑餐廳"、"老巷美食"和一些超市簡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僅僅是由於逃稅形成的價格優勢,更重要的是時間優勢,因為學生不需要浪費很多時間用於排隊等候②。由於小吃攤的激烈競爭,旦苑、"老巷"和超市在夜宵市場上的份額很小。
二、馬路小吃攤現象的成因--高額利潤的驅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答案很簡單,存在高額利潤。小商販能夠在夜宵市場上"百折不撓"的動力就在於此。夜宵市場的自然形成和發育是小販們在發家致富道路上的創造,是自由經濟權利的確立和運用,是小販們尋利行為的必然結果,它完全符合市場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三、夜宵市場的博弈分析
(一) 小販與"黑貓"(警察)的博弈
(二) 學生與旦苑的博弈
四、馬路小吃攤問題的解決
從上面的經濟學分析可以看到,這個問題長期懸而未決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有幾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抑制需求,即採用徵收消費稅的方法;第二種是受益者支付壟斷租金。但是實踐證明這兩種方法都是行不通的。首先,對學生征稅的主體很難明確(究竟是稅務局還是學校),而且也會遭到廣大學生的反對;其次,支付租金相當於壟斷利潤的轉移,轉移的比例很難確定,結果會產生受益者與打擊者無休止的討價還價,而且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這種辦法只會降低市場效率。因此,很多人認為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
五、結論和意義
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由於政府行為與(小販)個人行為有三種不同的結合方式,市場化也有三條不同的道路,其結果也就大不相同。
第一種,如果市場的形成和發育沒有經濟行為主體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發行動,而只是政府官員的一廂情願和單獨行動,那麼,政府行為就具有了非政府行為的內容和反市場行為的性質,其結果是破壞了市場發育的基礎,造成市場化過程的逆轉和倒退。
第二種,如果市場的形成和發育只是經濟行為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發行動,而無真正的政府行為的介入和作用,沒有政府提供的服務和作出的安排,雖然市場化的方向不會偏離,但是,其發展的速度較慢,其缺失的方面也難以彌補。
第三種,如果市場的發育和形成,既有經濟個體的自發行動,又有政府因應自然趨勢的有效規范和強力推動,不僅市場化的方向會得到堅持,其進程也會大大加速。國年路菜市場的發展就是證明。
注釋:
①學生一般此時從自修教室返回寢室,由於晚飯時間一般為4點30分至6點,經過3個小時左右的自修,此時大都飢腸轆轆.
②這一點在寒冷的冬天非常明顯。據說那位賣蛋餅的小販做一個蛋餅用時不到30秒。
③這個假設純粹是為了分析的方便,實際上小商販被抓時不會損失全部的產品,有逃脫的可能性。有充分理由相信小商販們是經過理性選擇的。 不可這樣理解警察沒有動力去抓這些"非法"小商販,比如國年路的小商品市場。
⑥導使 察後兩者的市場份額比較小?老巷和超市的夜宵價格一般比較高,比如肉包,旦苑賣0.5元/個,聯華超市卻賣到1.5元/個。
⑦2000年夏,旦苑食物集體中毒事件就是一個例證。盡管自2000年秋季開學以來,進行了一番整頓,但衛生狀況令人堪憂。
參考文獻:
(1) 謝識予,1997:《經濟博弈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2) 謝識予,《經濟研究》(1997年第8期)《假冒偽劣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3) 艾德加·法伊格,1993:《地下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鄭介甫等譯;
(4) 埃米莉·查姆麗-萊特:《非洲本地的制度和經濟成本》選自《發展經濟學的革命》,上海三聯書店,黃祖輝 蔣文華主譯.
(5) 張曙光,《政府、農民和市場--山東惠民"大市場"要滅"小"市場與浙江義烏小市場變成大市場案例的比較和分析》
G. 尋找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描述現象說明其包含的經濟學原理,不少於5個。
1、換季大甩賣,就是因為供大於求,故價格降低。2、作業本比書本便宜,這是因為作業本包含的必要勞動力少於書本。3、現在的手機比十年前的手機價格下降了很多,因為社會總體的生產效率上升。4、十年前買一個麵包2元,現在買一個相同的麵包需要4元,這是因為人民幣輕微通貨膨脹。5、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調控房價,這就是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
我已經丟掉高一的政治好幾年了,不知道說的是不是對的,你可以結合教材再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