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展經濟學考研題目
嚴格意義上,經濟學本身就是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20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是主要研究貧困落後的農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研究的規律,是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關系規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社會發展規律
在研究方法上,發展經濟學要求用主客體的對稱分析代替純客體的線性分析,用五維空間分析代替平面二維分析,用復雜系統論分析代替還原論分析,用規范分析代替實證分析,用規模分析代替邊際分析,用「邊際效益分析」提升「邊際效率分析」,用價值經濟學代替價格經濟學,用價值機製取代價格機製成為市場的核心機制,用國民福利體系代替GDP增長體系,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代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用科學發展代替增長,秉持線性思維方式不可能建構真正的發展經濟學。
B. 發展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美三洲廣大地區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紛紛走向獨立,經濟上各自選擇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謀求發展,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在二十世紀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發展經濟學主要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
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的經濟學家有劉易斯、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羅斯托等人。 強調資本積累的理論,從兩方面發展。
一方面,切納里等逐漸認識到,障礙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不只是投資規模的大小,還有必須用來購買進口的原料、中間產品和機器設備的外匯儲備的多少。他們提出了兩缺口模式,即國內儲備的不足需用國外資本的流入來填補。
另一方面,舒爾茨等人從智力開發作用的分析,認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並非只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的發展經濟學家,有伯根、劉易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切納里等人,這種看法產生的原因是:單純的市場作用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結構變化;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的成就給與了人們深刻的印象;先進的計算程序和高速的電子計算機的出現 ,使比較復雜的模式的建立和計算成為可能。
切納里等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價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價值,主張使用「會計價格」或「影子價格」去校正市場價格對稀缺程度的偏離。他們還從社會邊際生產率的觀點出發,在最優化的一般均衡體系中去研究計劃和資源配置問題,在一些特定的假設上建立起模式,在數學的意義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後這種模式又向動態規劃、非線性的方向發展。但正如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發展經濟學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認的那樣,模式的實用性是有限的。
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劉易斯等人也非常強調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普雷維希和拉美經濟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也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工業化;哈伯勒和克爾恩克羅斯等人還依據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靜態比較利益理論,從動態觀點分析了國際知識傳播和資本流動問題,得到了國際貿易有益於發展中國家的結論。
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是採取了進口替代的工業化的戰略。這種戰略的理論根據是傳統的保護幼年工業論、普雷維希的貿易條件惡化論和「中心」剝削「外圍」論,以及由繆達爾進一步強調的國際結構具有不平等性質的理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經濟學開始更多地採用了新古典學派理論的觀點和方法;更多地採用了經驗分析的方法;較全面地注意到影響發展的各種因素;進一步研究了增長和發展的目標。
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斯特里頓等提出,應當以保證基本需要,而不以國民收入最大化為增長和發展的目標。即在增長過程中,要注意改進衛生、營養和教育等條件,以直接對人力資源產生積極作用。不應當有過多的、不恰當的結構和技術變革以及資本支出,要注意採用減少消費和改進現有技術 等比較簡易的方法去提高生產率。這種看法稱為「基本需要論」。
由於發展中國家早期快速增長後出現了不少問題,發展經濟學家們開始感到,用統一的理論和政策建議去指導各個發展中國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當的。應當根據各個國家的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作具體的分析,提出切合實際的政策建議。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赫希曼把這種統一理論逐漸失去作用的情況,叫做「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停滯」。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 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總之,經濟發展被認為是一個無沖突、無飛躍、無質變的過程,它所要求的僅止於創造適當的刺激、完善市場的機制和起動會自行運轉的增長機器而已。
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並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已。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並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
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於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遭遇著田難並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盡管發展經濟學有上述的庸俗觀點,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其本身是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經濟理論中對一些局部的、具體的問題的分析,並非都是謬誤。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各個側面如人口、工業、農業、貿易、財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論點。
盡管新古典學派是發展經濟學的正統,但西方經濟學界還是有人能以動態的觀點,從互相聯系的因果關系中去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主張。
在發展經濟學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激進學派的理論。激進學派是作為主流派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持有與新占典學派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關於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性質和根源,激進學派就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
C. 經濟學發展史
經濟學發展史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
經濟活動是人們在一定的經濟關系的前提下,進行是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以及與之有密切關聯的活動。在經濟活動中,存在以較少耗費取得較大效益的問題。經濟關系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在各種經濟關系中,佔主導地位的是生產關系。
經濟一詞,在西方源於希臘文,原意是家計管理。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的著作《經濟論》中論述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奴隸制經濟的管理,這和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是適應的。
在中國古漢語中,「經濟」一詞是「經邦」和「濟民」、「經國」和「濟世」,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內容不僅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其他各種經濟活動,而且包括國家如何處理政治、法律、教育、軍事等方面的問題。
包括在「經世濟民」內的「經濟」一詞,很早就從中國傳到日本。西方經濟學在19世紀傳入中、日兩國。日本的神田孝平最先把economics譯為「經濟學」,中國的嚴復則譯為「生計學」。 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學已逐漸成為各門類經濟學科的總稱,具有經濟科學的含義。
現代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和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經濟數量關系的分析,這是由於現代經濟發展日益錯綜復雜,在此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運用這些新的方法進行精確的描述和解釋。經濟學各門學科依據本身的特點,適當運用現代數學和計算機技術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對於增強經濟科學的精確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濟學發展簡史
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以前,對當時的一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形成了某種經濟思想,但是並沒有形成系統。
在以歷史和文明悠久著稱的民族和國家中,以中國、古希臘、古羅馬及西歐中世紀保存的歷史文獻最為豐富。它們是兩個獨立發展的文化系統,在經濟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
......
D. 發展經濟學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回學分支學科,它以答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關系規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社會發展規律
E. 我國為什麼要學習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是研究發展中國家如何擺脫貧困而進入發達國家的經濟學科, 它所版提供的理論觀權點和政策主張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迫切地需要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強綜合國力。
關於構建中國發展經濟學的問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分析方法是通過類型學來研究特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 中國作為典型的發展中國家, 需要有針對性的理論觀點和決策主張, 同時又為檢驗這些發展理論提供了客觀條件。
在另一方面, 新古典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新興古典經濟學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本土的經濟思想, 為構建中國的發展經濟學提供了思想素材和分析工具, 中國經濟學家應該也能夠在此基礎上提出富有創新的發展理論。正如繆爾達爾所希望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 要有勇氣拋棄那些龐大的、沒有意義的、不相乾的、有時顯然是不適當的教條結構和理論方法, 通過研究他們自己的需要和問題產生新思想。」因此, 在這種意義上, 構建中國發展經濟學應視作中國經濟學的努力方向。
F. 青島大學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考研復試專業課都考什麼內容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給您提幾條參考建議: 首先,你要搞清自己想要讀研的目版的何在。多權數人都認為其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既然如此,若本科畢業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考慮先工作幾年,等想充電的時候再讀研也不遲。如暫時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不妨考慮先讀研。 其次,你要考慮好自己的實力,畢竟考研和找工作會有些沖突。如果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不妨作一個兩手准備,在考研的同時兼顧找工作。 最後,我想家庭的經濟勢力也是自己應該考慮的一個方面。如果經濟狀況不允許,還是先工作較好。 希望以上幾條建議能夠給您以幫助
G. 什麼是發展經濟學啊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研究方法是什麼
概念:發展經濟學就是研究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或如何實現經濟起飛和經濟發展,以及如何解決其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的一門學科。
研究任務: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如何才能從落後形態過度到現代化形態的發展過程,其影響因素如何,以及為此而應採取的戰略和政策。
研究方法:動態的和非均衡的分析、結構分析、歷史和制度分析、經驗比較模型分析方法等。
H. 經濟學考研有哪些專業
企業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等。
1、企業經濟學
企業經濟學(德語:Betriebswirtschaftslehre,縮寫:BWL),研究企業內部的管理相關問題和金融、市場營銷、貿易、會計、審計、物流、人力資源、生產等在企業層面的問題。在教學學科設置上相當於美國的商學院、中國的管理學院。
2、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人類認識世界的哲學思想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生態哲學和生態倫理哲學思想的出現),人類對於自古以來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評價同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理念的形成與實踐)。
現代經濟學理論適應現實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只適應描述經濟規模尚不能對自然承載力構成威脅的經濟活動。
因此,經濟學必然需要隨著經濟活動規模擴展到了自然承載力的邊界而改造,要用一個適應范圍更廣的邏輯系統來適應現實。
3、財政學
財政學專業屬於應用經濟學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門在資金籌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論、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時也研究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稅收問題。該專業培養具備財政、稅務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
4、金融學
金融決策分析主要研究金融主體投融資決策行為及其規律,服務於決策的金融理論「由一系列概念和定量模型組成」。這樣的金融決策理論是個人理財、公司理財乃至一切有理財要求的部門所共同需要的。
該領域的分支學科包括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公司財務學、金融工程學、金融風險管理、金融資產定價等。
5、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經濟學科,目前仍在發展之中。雖然其完整學科體系的基本確立距離現在的時間尚短,但其思想的形成則是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迫溯到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代。
I. 普通二本工科直接畢業和繼續考經濟學研究生哪個更好發展
工科在數學方面是有優勢的,很多經濟學問題是要靠數學模型來解釋的,工科基礎專好的人學屬起來比較輕松,但沒有專業知識,必須多看專業書,打好基礎才行。總的來說,只要多做准備,認真學習,應該不難。
考研工科轉經濟的建議:
1.評估一下自己英語和數學的實力,這兩門不但是初試的敲門磚,還是以後學習經濟的必須工具。
2.考慮下專業課的問題。如果平時沒接觸過,打算從七八月份開始看,那一定要三思。經濟學很不好考,尤其是名校,比如上財的專業課,很注重數學,三四個月內很難突破。要不就鑽個空子,選個不考經濟學的學校,但這樣的空子很少,而且肯定不會是經濟學的主流方向。
3.搞清楚專業的研究方向。經濟學很講究研究方向,比如說政經,看起來很冷,但有的學校政經設有房地產經濟,資產評估方向,就很熱。產經看起來很熱,但浙大管院產經就是農業方向,很多人對農業很忌諱。所以,說方向比專業重要,考前務必要查清楚。
4.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要不要轉。尤其是計算機,通信等就業王道專業,轉經濟的機會成本是很大的,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