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草圖

經濟學草圖

發布時間:2020-12-11 01:42:50

Ⅰ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4版的講義及習題答案是否有人能提供

第三章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均衡
5、設投資函數為i=e-dr
(1)當i=250(美元)—5r時,找出r等於10%、8%、6%時的投資量,畫出投資需求曲線;
(2)若投資函數為i=250(美元)—10r,找出r等於10%、8%、6%時的投資量,畫出投資需求曲線;
(3)說明e的增加對投資需求曲線的影響;
(4)若i=200—5r,投資需求曲線將怎樣變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資需求曲線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資需求曲線將左移50美元
6、(1)若投資函數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為4%、5%、6%、7%時的投資量
(2)若儲蓄為S= —40(美元)+ 0.25y,找出與上述投資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線並作出圖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線函數:∵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圖:
8.下表給出了貨幣的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
對貨幣的交易需求 對貨幣的投機需求
收入(美元)貨幣需求量(美元) 利率%貨幣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為700美元,利率為8%和10%時的貨幣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種利率水平上的貨幣需求;
(3)根據(2)作出貨幣需求曲線,並說明收入增加時,貨幣需求曲線是怎樣移動的?
答案:

<br>(1)L=L1(Y)+L2(r)
當Y=700時, L1(Y)=140; 當r=8% 時, L2(r)=70 ∴L=L1(Y)+L2(r)=140+70=210
當r=10% 時,L2(r)=50 ∴ L=L1(Y)+L2(r)=140+50=190
(2)當Y=600時,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當Y=700時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當Y=800時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圖形
9、假定貨幣需求為L=0.2Y-5r:

<br>(1)畫出利率為10%,8%和6%收入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時的貨幣需求曲線;
(2)若名義貨幣供給量為150美元,價格水平P=1,找出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相均衡的收入與利率;
(3)畫出LM曲線;
(4)若貨幣供給為200美元,再畫出一條LM曲線,這條LM曲線與(3)這條相比,有何不同?
(5)對於(4)中這條LM曲線,若r=10%,y=1100美元,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會怎樣變動?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當y=800美元時,r=2 當y=900美元時,r=6 當y=1000美元時,r=10
(3)LM曲線如圖:
<br>
(4)若貨幣供給為200美元時,r=0.04y-40
當y=800美元時,r=-8 當y=900美元時,r=-4 當y=1000美元時,r=0
這條LM曲線與(3)中的LM曲線截距不同,LM曲線向右水平移動250美元得到LM』曲線
(5)若r=10%y=1100美元時
L=0.2y-5r=0.2×1100-5×10=170與200不相等
貨幣需求與供給不均衡,L〈M,則使利率下降,直到r=4%時均衡為止
10、假定貨幣供給量用M表示,價格水平用P表示,貨幣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線的代數表達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達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時LM的斜率的值;
(3)當K變小時,LM斜率如何變化; h增大時,LM曲線斜率如何變化;
(4)若K=0.20,h=0,LM曲線形狀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線代數表達式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為:K/h
(2)當K=0.20, h=10時,LM曲線斜率為:K/h=0.20/10=0.02
當K=0.20, h=20時,LM曲線斜率為:K/h=0.20/20=0.01
當K=0.10, h=10時,LM曲線斜率為:K/h=0.10/10=0.01
(3)由於LM曲線斜率為K/h,因此當K越小時,LM曲線斜率越小,其曲線越平坦,當h越大時,LM曲線斜率也越小,其曲線也越平坦
(4)若K=0.2, h=0,則LM曲線為0.2y=M/P,即y=5M/P
<br>
此時LM曲線為一垂直於橫軸x的直線,h=0表明貨幣與利率的大小無關,這正好是LM的古典區域情況。
2005-1-20 10:33
2樓 還有第四章的,
第四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1、選擇題
(1)貨幣供給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於LM的移動量,則必須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樣平緩
C、LM陡峭而IS平緩D、LM平緩而IS陡峭
(2)下列哪種情況中增加貨幣供給不會影響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緩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緩而IS垂直D、LM和IS一樣平緩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數),若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於IS的移動量,則必須是:
A、LM平緩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樣平緩D、LM陡峭而IS平緩
(4)下列哪種情況中「擠出效應」可能很大?
A、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B、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也敏感
C、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D、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敏感
(5)「擠出效應」發生於:
A、貨幣供給減少使利率提高,擠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B、私人部門增稅,減少了私人部門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稅的減少,提高了利率,擠出了對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br>D、政府支出減少,引起消費支出下降
二、計算題
1、假使LM方程為y=500美元+25r(貨幣需求L=0.20y-5r,貨幣供給為100美元)。
(1)計算:1)當IS為y=950美元-50r(消費C=40美元+0.8Yd,投資I=140美元-10r,稅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當IS為y=800美元-25r,(消費C=40美元+0.8Yd,投資I=110美元-5r,稅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時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政府支出增加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情況1)和情況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為多少?
(3)說明政府支出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為什麼情況1)和情況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br>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從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於I=110-5r從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於2)中I=110-5r,相對來說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較小,利率上升的擠出效應較小,從而收入增加的較大(Y=725)。
2、假設貨幣需求為L=0.20Y,貨幣供給量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導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若其他情況不變,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各為多少?
(3)是否存在「擠出效應」?
(4)用草圖表示上述情況。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當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擠出效應,因為LM垂直於橫軸,即貨幣需求對利率彈性(h)為零,利率已高到人們再不願為投機而持有貨幣。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將伴隨有私人投資的等量減少,政府支出對私人投資I的「擠出」是完全的。
(4)圖示:
3、畫兩個IS-LM圖形(a)和(b),LM曲線都是y=750美元+20r(貨幣需求為L=0.20y-4r,貨幣供給為150美元),但圖(a)的IS為y=1250美元-30r,圖(b)的IS為y=1100美元-15r
(1)試求圖(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貨幣供給增加20美元,即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貨幣需求不變,據此再作一條LM1曲線,並求圖(a)和(b)中IS曲線與這條LM1曲線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說明哪一個圖形中均衡收入變動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為什麼?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線y=750美元+20rLM曲線
Y=1250美元-30rIS曲線y=1100-15rIS曲線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貨幣供給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線
y=850+20rLM曲線y=850+20rLM曲線
y=1250-30rIS曲線y=1100-15rIS曲線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圖(a)中的均衡收入變動更多些,因為IS曲線的斜率更

Ⅱ 2017周譚高中招生540分都能進去,請問是不是

學生進人高中後,學習就登上了一個新台階。新的教材、新的教學要求,在學生面前擺下一道道難關。有的學生在初中時學得蠻不錯,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到高中後,卻很不適應,聽不懂,學不會,成績甚至出現不及格,高掛紅燈。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沒有根據高中學習的特點而學習。
高中教材的特點

(1)知識量增大 學科門類,高中與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識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學的知識點約60個,而高中力學知識點增為90個。

(2)理論性增強 這是最主要的特點。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如初中代數側重於解方程、運算,而高中代數一開始就是相當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講的是法律學這類聯系事實的內容,高中則要求學習經濟學,馬克思理論這樣哲學性的東西,比較之下更為抽象。

(3)系統性增強 高中教材由於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前後知識的關聯是其一個表現。另外,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另一個表現,因此高中教材知識結構化明顯升級。

(4)綜合性增強 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加深了學習難度。如分析計算物理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知識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運算能力、實驗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

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習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使學生高效率地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學習盡量多的知識。高中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打基礎的時期,同學們應如何把學習搞好,打好未來成才的基礎呢?

一、立志是學習動力的源泉

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說過:「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一個成功在等待,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

作為一個高中學生,應該學會把握時代的脈博,面向未來,立振興祖國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還要逐步培養和樹立自己的專業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遠大的志向抱負,就有力爭上游、奮鬥成才的強大動力,刻苦學習,努力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跨越好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台階

初、高中之間,在知識上有它的連續性。初中所學過的知識,都是高中學習的知識基礎。但是,跟初中比較起來,高中各學科在知識廣度、內容深度上有明顯的提高。因此,認識高、初中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有什麼不同,做好思想准備,並主動積極地創造條件,盡快適應各科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相對初中的學習,高中的學習跨越了知識和能力兩大台階。高中的知識內容與知識結構與初中相比出現了兩個飛躍: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學習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從初中階段進入到高中階段,在學習上要跨上一個較高的台階。為了順利地跨越這一台階,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要以新的、不同於初中的學習方法,學好高中的課程。

三、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階段一般較為適合的學習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努力做到全面發展與培養個性特長相結合

中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學科學習來說,也要全面發展。語文、英語作為語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數學作為運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須學好;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作為現代科技的基礎,也要努力學好;政治課的學習,能使我們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地理知識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科目,對於文化修養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養對高雅藝術的欣賞鑒別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也要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對自己准備選考的X科目,既要培養對它的興趣,又要努力把這個X科目學得較好。第二個含義是要有自己特別熱愛的領域或技能,如電腦技術、書法、繪畫、音樂、體育等,力爭達到較高的水平。要擺脫那種千人一面的傳統軌道,讓自己的個性、創新精神和潛在才華得到發展。你有哪一項特長,你就在那一項活動及其相關的競賽或考試中一顯身手,展示你的才華。

2.學會讀書

成功的學問家,都有著迷地讀書的特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中學生,讀書,首先要讀好課本,然後還要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

(1)正確使用課本

課本,是教與學的根據。要學習好各個學科,必須重視並學會閱讀課本。有些同學不知道應該怎樣使用課本,往往只是在課後從書本中找出解題的公式,把習題做出來,就以為是讀了課本了。這種用書的方法,在高中是決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都要閱讀課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課前,最好先預習課本中將要講授的內容,這一遍是略讀,只要知道將要講什麼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處記下來,課堂上認真聽明白它。預習是為了使聽課心中有數,提高聽課效率。

課後第一件事不是做練習,而是閱讀課文。課後復習,是消化階段,是自己進行深入理解、分析綜合的積極思維過程,必須及時地、仔細地、逐字逐句地閱讀課本,並在此基礎上,動腦動手,積極消化。

最後,在學完每章之後,還應把整章課文再閱讀,做一個全章總結,把全章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有系統地掌握它。這是一種知識歸納。

(2)廣泛的課外閱讀

除了精讀課本外,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自學能力,還應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特別是科普書籍和報刊。對科普報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別有興趣的可以精讀外,一般只要泛讀就可以了。在泛讀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太懂的問題,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擴大你的知識面,活躍你的思維。

3.認真做好實驗

實驗是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基礎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時,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鞏固有關知識。因此,必須學會實驗。在高中,我們怎樣會科學實驗呢?

(1)要認真學好歷史上的著名實驗。學習這些歷史上著名實驗的實驗方法、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可以啟發我們自己的思路,使我們在自己進行實驗時可以進行借鑒,吸取其精華,並認識到對現象的認真觀察和科學歸納的重要性。

(2)正確觀察演示實驗。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操作,引導我們正確觀察、從實驗中分析總結得出規律的實驗。這時我們雖然沒有機會動手,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聽,還可以充分地思考。觀察演示實驗。首先要認真聽清老師關於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和怎樣安排實驗的講解,明確實驗目的,知道要考慮哪些因素,排除什麼干擾,用什麼儀器,它們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過程中,要看清每個步驟的目的、操作過程、現象變化過程、怎樣做可以獲得成功、怎樣將導致失敗等等。總之,看演示實驗,要認真觀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觀察和思考實驗目的、原理、裝置、實驗操作步驟和變化過程上,而不能單看實驗結果,更不能只覺得好看、好玩就心滿意足了。

(3)認真動手做好實驗。教學中安排的學生實驗,是極為寶貴的學習機會。百聞不如一見,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實驗技能,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怎樣動手做好實驗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做到胸有全局。不要心中無數,實驗中手忙腳亂,實驗後對實驗結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儀器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項,愛護儀器。不要隨意玩弄,任意亂用。

三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及變化過程細節,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粗心大意看熱鬧。

四要操作規范,養成良好的實驗素養,這是獲得准確的實驗結果和取得實驗成功的保證。不要隨心所欲、胡亂操作甚至損壞儀器。

五要既動手又動腦,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積極動腦深入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認真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填好實驗報告。不要潦草馬虎,為了得到滿意結果而拼湊數據。

4.養成做練習的良好習慣和規范

做練習是高中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歷來為同學們所重視,它對透徹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練習,必須有良好的習慣。如果只追求解題的答案和數量,陷入題海中,必然收效甚微。

理解掌握基礎知識,是正確完成練習的前提條件。基本概念、規律是解題的依據。不會解題或解題錯誤,常常是因為基本概念和規律沒有理解好的緣故。

做練習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應是怎樣的呢?

首先要認真審閱題目。例如在解物理題時,首先應認真分析研究對象和物理過程。要仔細閱讀題目中每一句,每一個概念,每一個數字,每一個單位,使自己清楚題意。然後確定研究對象是哪個物體或哪個系統,這些對象經歷什麼過程,從而確定解題的目標和依據。

畫草圖是幫助我們分析題目,使題目形象化、具體化的途徑。

要把已知條件和未知量一一列出。練習題中的已知條件,有的是直接給出為已知數,有的不是直接給出,而是間接給出,隱含在一些給出的數值或信息中,要通過分析,根據一些相互關系,才能求出來。

根據題意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確定解題的物理公式。要特別注意某些習題中的近似條件或發生轉折的臨界狀態。還要注意許多物理習題,由於思考的角度和思路不同,選擇的研究對象不同,運用的物理公式和數學方法不同,可有幾種不同的解法。做習題時,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各種解法加以分析比較,不但能使知識融會貫通,而且能學會選擇最簡捷、最巧妙的解法。

在運算中,必須統一單位制。

解物理習題,不能一解出結果就認為達到目的了,還要研究這些結果是否合理,是否已經齊全,是否有取值范圍,等等。必須確認答案已經全面合理,正確無誤,解題才算結束。

做練習時,要注意培養認真嚴謹的學風,做到表達規范。

練習、測驗經老師批改發回後,不能只看分數,要認真研究老師批改中指出的問題,檢查發現自己在理解和運用知識方面的漏洞和錯誤,及時補上和改正。應建立一個錯題記錄,仔細分析原因,找出相應的薄弱知識點加以強化,這樣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5.掌握記憶的方法

學習中,有大量的知識都要求我們記憶,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加以應用。怎樣才能迅速、完整、准確地記住它們呢?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進入了高中階段,更要強調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理解和記憶的結合上有更高的要求。

理科的概念和規律有些似乎簡單,有些則很抽象、復雜,不論如何,在學習時都應加以分析,弄清來龍去脈,突出要素,抓住關鍵,這樣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達到理解的同時記憶下來,並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能靈活運用了。(突出重點記憶法)

在研究某些問題時,許多概念、規律往往成組出現。在學習時除了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還應縱橫比較,弄清如何得來,如何應用,如何從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還應將它們與有關的相類似的公式從形式上、內容上、特徵上加以比較鑒別。可以進行列表類比、知識歸類,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區別。這樣,對較為復雜的內容,也能理出體系和線索,並能清晰地記憶和運用它們。(對比聯系歸類記憶法)

反復自我撿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每節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四.把學知識和學方法結合起來,發展能力

學習中,不但要掌握各科的基礎知識,而且要與學習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培養有效地從事學習、工作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就可以學得快而好,長大後就有更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

在解題時,不能只會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的高度。

在高中階段,要培養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談談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問題。

觀察能力 一個有較強的觀察能力的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和自己做實驗時,就能抓住過程和現象的特徵,能夠敏銳地發現一些原來設想不到的或有細微差別的現象,也能從周圍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很多的知識。怎樣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呢?

觀察時必須目的明確、專心致志,抓住觀察現象的特徵。對實驗的每一步驟,都要明確主要是探索或驗證什麼,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點上。觀察還必須精細,留心有什麼新的現象發生,而不是浮光掠影、視而不見。

我們還要敏於觀察,對一些現象還要反復觀察。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在實踐中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包括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推理、想像等過程。應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應用等培養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學到知識,還要學到科學的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要提高思維能力,就要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首先,在學習每一個新概念時,不但聽老師講解,還要自己進行比較,找出相似的例子,加深認識。第二,學到意義相近的概念、規律時加以比較,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其區別與聯系。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可以學會全面分析問題,從多種事物發現它們的聯系、區別和各自特徵,使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得到提高。

實踐動手能力 學習中既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主要指能夠做出東西來,並且養成一系列有關智力的意志品質(如事前設計好操作步驟、能正確使用儀器和工具、注意准確和精密、及早糾正偏差或迅速改用更合理的方案等)。課堂上做好分組實驗和隨堂小實驗,在課外積極參加各種創意實驗設計和科技發明創造活動,都能使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課堂、課外的實驗和各項設計、製作活動中,都要努力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起來,培養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培養自己的創造才能,首先要學會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敢於對已有的結論提出疑問,敢於抒發自己的不同意見,敢於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要通過課內老師指引下的研究性學習,以及課外自訂題目、獨立進行的研究性的探索,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求異,學會創新。要知道,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創造,要想將來在科學上有所建樹,是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今天具有創新性的學習精神,他日就能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搶占科技發展高級領域中的「制高點」,進而控制一大片的開闊地帶,成為攀登科技高峰的優秀人才。

Ⅲ 問一道微觀經濟學題!(消費者行為理論方面的)

Assume all the incomes will be spending on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Heat) = Income-Consumption (others)
Now income increases sine the subsidy on heat and consumption on others remains.
That is the ability of consumption of heat increases.
If the consumer remains to use gas, his consumption ability is remained at the same level. But if shift to other alternative, he』s benefited from subsidy.
X-axis is Income and Y-axis is Consumption

Ⅳ 微觀經濟學第二版課後習題答案

高鴻業宏觀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

第三章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均衡
5、設投資函數為i=e-dr
(1)當i=250(美元)-5r時,找出r等於10%、8%、6%時的投資量,畫出投資需求曲線;
(2)若投資函數為i=250(美元)-10r,找出r等於10%、8%、6%時的投資量,畫出投資需求曲線;
(3)說明e的增加對投資需求曲線的影響;
(4)若i=200-5r,投資需求曲線將怎樣變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資需求曲線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資需求曲線將左移50美元
6、(1)若投資函數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為4%、5%、6%、7%時的投資量
(2)若儲蓄為S= -40(美元)+ 0.25y,找出與上述投資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線並作出圖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線函數:∵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圖:

8.下表給出了貨幣的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
對貨幣的交易需求 對貨幣的投機需求
收入(美元)貨幣需求量(美元) 利率%貨幣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為700美元,利率為8%和10%時的貨幣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種利率水平上的貨幣需求;
(3)根據(2)作出貨幣需求曲線,並說明收入增加時,貨幣需求曲線是怎樣移動的?
答案:
(1)L=L1(Y)+L2(r)
當Y=700時, L1(Y)=140; 當r=8% 時, L2(r)=70 ∴L=L1(Y)+L2(r)=140+70=210
當r=10% 時,L2(r)=50 ∴ L=L1(Y)+L2(r)=140+50=190
(2)當Y=600時,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當Y=700時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當Y=800時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圖形

9、假定貨幣需求為L=0.2Y-5r:
(1)畫出利率為10%,8%和6%收入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時的貨幣需求曲線;
(2)若名義貨幣供給量為150美元,價格水平P=1,找出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相均衡的收入與利率;
(3)畫出LM曲線;
(4)若貨幣供給為200美元,再畫出一條LM曲線,這條LM曲線與(3)這條相比,有何不同?
(5)對於(4)中這條LM曲線,若r=10%,y=1100美元,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會怎樣變動?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當y=800美元時,r=2 當y=900美元時,r=6 當y=1000美元時,r=10
(3)LM曲線如圖:

(4)若貨幣供給為200美元時,r=0.04y-40
當y=800美元時,r=-8 當y=900美元時,r=-4 當y=1000美元時,r=0
這條LM曲線與(3)中的LM曲線截距不同,LM曲線向右水平移動250美元得到LM』曲線
(5)若r=10%y=1100美元時
L=0.2y-5r=0.2×1100-5×10=170與200不相等
貨幣需求與供給不均衡,L〈M,則使利率下降,直到r=4%時均衡為止
10、假定貨幣供給量用M表示,價格水平用P表示,貨幣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線的代數表達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達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時LM的斜率的值;
(3)當K變小時,LM斜率如何變化; h增大時,LM曲線斜率如何變化;
(4)若K=0.20,h=0,LM曲線形狀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線代數表達式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為:K/h
(2)當K=0.20, h=10時,LM曲線斜率為:K/h=0.20/10=0.02
當K=0.20, h=20時,LM曲線斜率為:K/h=0.20/20=0.01
當K=0.10, h=10時,LM曲線斜率為:K/h=0.10/10=0.01
(3)由於LM曲線斜率為K/h,因此當K越小時,LM曲線斜率越小,其曲線越平坦,當h越大時,LM曲線斜率也越小,其曲線也越平坦
(4)若K=0.2, h=0,則LM曲線為0.2y=M/P,即y=5M/P
此時LM曲線為一垂直於橫軸x的直線,h=0表明貨幣與利率的大小無關,這正好是LM的古典區域情況。

第四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1、選擇題
(1)貨幣供給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於LM的移動量,則必須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樣平緩
C、LM陡峭而IS平緩D、LM平緩而IS陡峭
(2)下列哪種情況中增加貨幣供給不會影響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緩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緩而IS垂直D、LM和IS一樣平緩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數),若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於IS的移動量,則必須是:
A、LM平緩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樣平緩D、LM陡峭而IS平緩
(4)下列哪種情況中「擠出效應」可能很大?
A、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B、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也敏感
C、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D、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敏感
(5)「擠出效應」發生於:
A、貨幣供給減少使利率提高,擠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B、私人部門增稅,減少了私人部門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稅的減少,提高了利率,擠出了對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D、政府支出減少,引起消費支出下降

答案:(1)C(2)C(3)A(4)D(5)C

二、計算題
1、假使LM方程為y=500美元+25r(貨幣需求L=0.20y-5r,貨幣供給為100美元)。
(1)計算:1)當IS為y=950美元-50r(消費C=40美元+0.8Yd,投資I=140美元-10r,稅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當IS為y=800美元-25r,(消費C=40美元+0.8Yd,投資I=110美元-5r,稅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時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政府支出增加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情況1)和情況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為多少?
(3)說明政府支出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為什麼情況1)和情況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從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於I=110-5r從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於2)中I=110-5r,相對來說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較小,利率上升的擠出效應較小,從而收入增加的較大(Y=725)。
2、假設貨幣需求為L=0.20Y,貨幣供給量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導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若其他情況不變,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各為多少?
(3)是否存在「擠出效應」?
(4)用草圖表示上述情況。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當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擠出效應,因為LM垂直於橫軸,即貨幣需求對利率彈性(h)為零,利率已高到人們再不願為投機而持有貨幣。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將伴隨有私人投資的等量減少,政府支出對私人投資I的「擠出」是完全的。
(4)圖示:

3、畫兩個IS-LM圖形(a)和(b),LM曲線都是y=750美元+20r(貨幣需求為L=0.20y-4r,貨幣供給為150美元),但圖(a)的IS為y=1250美元-30r,圖(b)的IS為y=1100美元-15r
(1)試求圖(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貨幣供給增加20美元,即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貨幣需求不變,據此再作一條LM1曲線,並求圖(a)和(b)中IS曲線與這條LM1曲線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說明哪一個圖形中均衡收入變動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為什麼?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線y=750美元+20rLM曲線
Y=1250美元-30rIS曲線y=1100-15rIS曲線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貨幣供給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線
y=850+20rLM曲線y=850+20rLM曲線
y=1250-30rIS曲線y=1100-15rIS曲線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圖(a)中的均衡收入變動更多些,因為IS曲線的斜率更小些。投資需求對利率的彈性更大一些,利率下降一定幅度導致產出的變動更大。圖(b)中的利率下降更多些,因為IS曲線斜率較大,投資需求對利率的彈性小些,一定幅度的產出變動需要利率下降更大幅度。
4、假定某兩部門經濟中IS方程為y=1250美元-30r
(1)假定貨幣供給為150美元,當貨幣需求為L=0.20y-4r時,LM方程如何?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為多少?當貨幣供給不變但貨幣需求為L』=0.25y-8.75r時,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為多少?分別畫出圖形(a)和(b)來表示上述情況。
(2)當貨幣供給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時,圖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麼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什麼?
答案:
(1)由 L=M得y=750+20rLM方程
y=750+20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當貨幣需求L』=0.25-8.75r得LM方程y=600+35r
y=60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2)當M=170美元時,得LM方程y=850+20r或y=680+35r
y=850+20rLM方程y=68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y=1250-30rIS方程
解得r=8y=1010解得r=114/13y=12830/13
圖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加到1010,利率下降到8,圖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但(a)中利率下降更多,因為(a)中LM曲線斜率大,即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彈性h 較小,貨幣需求變動一定幅度需要利率變動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IS曲線不變,所以帶來更大的產出增加。

5、某兩部門經濟中,假定貨幣需求L=0.20y,貨幣供給為200美元,消費為C=100美元+0.8Yd,投資I=140美元-5r。
(1)根據這些數據求IS和LM的方程,畫出IS和LM曲線;
(2)若貨幣供給從200美元增加到220美元LM曲線如何移動?均衡收入、利率、消費和投資各為多少?
(3)為什麼均衡收入增加量等於LM曲線移動量?
答案:(1)由L=M得y=1000美元LM方程
由Y=C+I得y=1200-25rIS方程
(2)若M=220美元y=1100美元LM方程
LM曲線向右平移 Y=1100LM曲線C=100+0.8y=100+0.8×1100=980 Y=1200-25rIS曲線I=140-5r=140-5×4=120
解得r=4y=1100C=980i=120
(3)由於h=0,貨幣需求與利率無關,因此增加的貨幣供給完全用來作為產出的交易媒介,即貨幣供給增加多少,相應的產出需要增加多少。按照LM曲線,貨幣供給增加帶來產出增加100美元,相應均衡產出從1000美元增加到1100美元,表現為圖形上,均衡收入增加量等於LM曲線移動量。

6、某兩部門經濟中,假定貨幣需求為L=0.2y-4r,貨幣供給為200美元,消費為C=100美元+0.8y,投資I=150美元。
(1)求IS和LM方程,畫出圖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費和投資;
(3)若貨幣供給增加20美元,而貨幣需求不變,收入、利率、投資和消費有什麼變化?
(4)為什麼貨幣供給增加後收入不變而利率下降?
答案:(1)由L=M得y=1000+20rLM方程 由Y=C+I得y=1250IS方程
(2)y=10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12.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3)M=220美元得y=1100+20rLM方程 y=11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7.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投資作為外生變數影響產出和利率,所以投資本身不變。由於均衡產出未變,所以消費不變,利率發生了變化。
(4)因為投資需求對利率的彈性d=0,投資作為外生變數與利率無關,即IS曲線垂直,決定了均衡產出不變。貨幣供給增加,在產出不變時,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導致利率下降。

第五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一、選擇題
1.政府的財政收入政策通過哪一個因素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
A、政府轉移支付B、政府購買C、消費支出D、出口
2.假定政府沒有實行財政政策,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導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稅收增加C、政府稅收減少D、政府財政赤字增加
3.擴張性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
A、緩和了經濟蕭條但增加了政府債務B、緩和了蕭條也減少了政府債務
C、加劇了通貨膨脹但減輕了政府債務D、緩和了通貨膨脹但增加了政府債務
4.商業銀行之所以有超額儲備,是因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麼多合適的貸款
C、向中央銀行申請的貼現太多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
5.市場利率提高,銀行的准備金會:
A、增加B、減少C、不變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
6.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會使銀行准備金:
A、增加B、減少C、不變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
7.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賣出政府債券是企圖:
A、收集一筆資金幫助政府彌補財政赤字
B、減少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C、減少流通中基礎貨幣以緊縮貨幣供給
D、通過買賣債券獲取差價利益

答案:(1)B(2)B(3)A(4)B(5)B(6)A(7)C

二、計算題 1、假設一經濟有如下關系:
C=100+0.8Yd(消費)I=50(投資)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轉移支付)t=0.25(邊際稅率)單位都是10億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預算盈餘BS;
(3)若投資增加到I=100時,預算盈餘有何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一變化?
(4)若充分就業收入y*=1200,當投資分別為50和100時,充分就業預算盈餘BS*為多少?
(5)若投資I=50,政府購買g=250,而充分就業收入仍為1200,試問充分就業預算盈餘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預算赤字變成了預算盈餘,因為投資增加,帶動產出增加,在相同的邊際稅率下稅收增加,導致出現盈餘。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為預算盈餘或預算赤字經常是由政府實行的財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經常用盈餘或赤字來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餘或赤字的變動有時是由經濟情況本身變動引起的,如本例由於投資增加到100,使得赤字變成了盈餘,這是經濟本身的變動,而不是財政緊縮的結果。但如果用BS*則消除了這種不確定性,比如由(4)到(5),盈餘變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財政政策的方向。
2、假定某國政府當前預算赤字為75億美元,邊際消費傾向b=0.8,邊際稅率t=0.25,如果政府為降低通貨膨脹率要減少支出200億美元,試問支出的這種變化最終能否消滅赤字?
答案:在三部門經濟中政府購買支出的乘數為:
Kg=1/[1-b(1-t)]=1/[1-0.8(1-0.25)]=2.5
當政府支出減少200億美元時,收入和稅收均會減少為△Y=Kg•△G=2.5×(-200)=-500
△T=t•△Y=0.25×(-500)=-125
於是預算盈餘增量為:△BS=△T-△G=-125-(-200)=75億美元,這說明當政府減少支出200億美元時,政府預算將增加75億美元,正好與當前預算赤字相抵消,這種支出的變化能最終消滅赤字。
3.假定現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備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r=0.18,試問貨幣創造乘數為多少?若再基礎貨幣100億美元。貨幣供給變動多少?
答案:貨幣創造乘數K=(1+r0)/(r0+r)=(1+0.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礎貨幣100億美元,則貨幣供給增加△M=100×2.46=246億美元。
4、假定法定準備率是0.12,沒有超額准備金,對現金的需求是1000億美元。
(1)假定總准備金是400億美元,貨幣供給是多少?
(2)若中央銀行把准備率提高到0.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假定儲備金仍是400億美元)
(3)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政府債券(存款准備率是0.1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
答案:(1)貨幣供給M=1000+400/0.12=4333億美元
(2)當准備金率提高到0.2,則存款變為400/0.2=2000億美元,現金仍是1000億美元,因此貨幣供給為1000+2000=3000億美元,即貨幣供給減少了1333億美元。
(3)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債券,即基礎貨幣增加10億美元,則貨幣供給增加
M=10×(1/0.12)=83.3億美元。

第六章 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
1、設一國的邊際進口傾向為0.2,邊際儲蓄傾向為0.1,求當政府支出增加10億美元時,對該國進口的影響。
答案:在開放經濟中,政府支出率為:Kg=1/(s+m)=1/(0.1+0.2)=10/3
政府支出增加10億美元時,國民收入增加為△Y=Kg×△G=(10/3)×10=100/3
這樣該國進口增加△M=m×△Y=0.2×(100/3)=20/3(億美元)

第七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設IS曲線的方程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線的方程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為利率,y為收入,G為政府支出,P為價格水平,M為名義貨幣量。試導出總需求曲線,並說明名義貨幣量和政府支出對總需求曲線的影響。
答案:聯立IS方程與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
r=0.00001625y-0.0001M/P
總需求方程為:y=11942.446+1.4388G+2.8777M/P
名義貨幣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會使總需求擴張,總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則反是。
2、如果總供給曲線為ys=500,總需求曲線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點;(2)如果總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點。
答案:(1) ys=500 yd=600-50P 解得P=2y=500
(2)總需求上升10%,則總需求曲線為yd=660-55P
ys=500 yd=660-55P 解得P=32/11≈3y=500
3、設經濟的總供給函數為y=2350+400P,總需求函數為y=2000+750/P,求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時的收入和價格水平。
答案:y=2350+400PAS y=2000+750/PAD 解得P=1y=2750

第八章 經濟增長理論
1、在新古典增長模型中,人均生產函數為y=f(k)=2k-0.5k2,人均儲蓄率為0.3,設人口增長率為3%,求:
(1)使經濟均衡增長的k值
(2)黃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資本量
答案:(1)經濟均衡增長時,sf(k)=nk,將s=0.3,n=3%代入得:
0.3(2k-0.5k2)=0.03k
所以20k-5k2=k得k=3.8
(2)按黃金分割律要求,對每個人的資本量的選擇應使得資本的邊際產品等於勞動的增長律,即f(k)=n於是有2-k=0.03,得 k=1.97
2、已知經濟社會的平均儲蓄傾向為0.12,資本產量比等於3,求收入的增長率。
答案:收入增長率是與企業家所需要的資本-產量比適合的收入增長率,哈羅德把它稱為「有保證的增長率」,用Gw表示。
有保證的增長率等於社會儲蓄傾向與資本產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
3、已知平均儲蓄傾向為0.2,增長率為每年4%,求均衡的資本產量比。
答案:由於增長速度G=s/v,所以資本產量比v=s/G=0.2/0.04=5

第九章 通貨膨脹理論
1、設統計部門選用A、B、C三種商品來計算消費價格指數,所獲數據如下表:
品種 數量 基期價格(元) 本期價格(元)
A 2 1.00 1.50
B 1 3.00 4.00
C 3 2.00 4.00
試計算CPI及通貨膨脹率。
答案: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
通貨膨脹率л=(173-100)/100=73%
2、假定某經濟最初的通貨膨脹率為18%,政府試圖通過製造10%的失業率來實現通貨膨脹率不超過4%的目標,當價格調整方程的系數為h=0.4時,試利用價格調整方程描述通貨膨脹率下降的過程。
答案:價格調整的方程可以寫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別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貨膨脹率,(y-1-y*)/y*代表實際產出對潛在產出的偏離程度,這里大體上可以衡量失業率,於是:л1=18%-0.4×0.1=14%
л2=14%-0.4×0.1=10% л3=10%-0.4×0.1=6% л4=6%-0.4×0.1=2%
可見,經過政府連續製造4年的10%的失業率,可以使通貨膨脹率降到4%以下。

Ⅳ 經濟學原理分析簡答題

海南經歷台風後蔬菜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蔬菜的供應量減少 ,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海口麻將館的價格設立理由三個時間段想打麻將的人是不一樣的。需求不同,價格不一樣

Ⅵ 急求 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第四版)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 課後習題答案

第三章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均衡 5、設投資函數為i=e-dr (1)當i=250(美元)—5r時,找出r等於10%、8%、6%時的投資量,畫出投資需求曲線; (2)若投資函數為i=250(美元)—10r,找出r等於10%、8%、6%時的投資量,畫出投資需求曲線; (3)說明e的增加對投資需求曲線的影響; (4)若i=200—5r,投資需求曲線將怎樣變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資需求曲線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資需求曲線將左移50美元 6、(1)若投資函數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為4%、5%、6%、7%時的投資量 (2)若儲蓄為S= —40(美元)+ 0.25y,找出與上述投資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線並作出圖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線函數:∵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圖: 8.下表給出了貨幣的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 對貨幣的交易需求 對貨幣的投機需求 收入(美元)貨幣需求量(美元) 利率%貨幣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為700美元,利率為8%和10%時的貨幣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種利率水平上的貨幣需求; (3)根據(2)作出貨幣需求曲線,並說明收入增加時,貨幣需求曲線是怎樣移動的? 答案: <br>(1)L=L1(Y)+L2(r) 當Y=700時, L1(Y)=140; 當r=8% 時, L2(r)=70 ∴L=L1(Y)+L2(r)=140+70=210 當r=10% 時,L2(r)=50 ∴ L=L1(Y)+L2(r)=140+50=190 (2)當Y=600時,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當Y=700時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當Y=800時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圖形 9、假定貨幣需求為L=0.2Y-5r: <br>(1)畫出利率為10%,8%和6%收入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時的貨幣需求曲線; (2)若名義貨幣供給量為150美元,價格水平P=1,找出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相均衡的收入與利率; (3)畫出LM曲線; (4)若貨幣供給為200美元,再畫出一條LM曲線,這條LM曲線與(3)這條相比,有何不同? (5)對於(4)中這條LM曲線,若r=10%,y=1100美元,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會怎樣變動?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當y=800美元時,r=2 當y=900美元時,r=6 當y=1000美元時,r=10 (3)LM曲線如圖: <br> (4)若貨幣供給為200美元時,r=0.04y-40 當y=800美元時,r=-8 當y=900美元時,r=-4 當y=1000美元時,r=0 這條LM曲線與(3)中的LM曲線截距不同,LM曲線向右水平移動250美元得到LM』曲線 (5)若r=10%y=1100美元時 L=0.2y-5r=0.2×1100-5×10=170與200不相等 貨幣需求與供給不均衡,L〈M,則使利率下降,直到r=4%時均衡為止 10、假定貨幣供給量用M表示,價格水平用P表示,貨幣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線的代數表達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達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時LM的斜率的值; (3)當K變小時,LM斜率如何變化; h增大時,LM曲線斜率如何變化; (4)若K=0.20,h=0,LM曲線形狀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線代數表達式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為:K/h (2)當K=0.20, h=10時,LM曲線斜率為:K/h=0.20/10=0.02 當K=0.20, h=20時,LM曲線斜率為:K/h=0.20/20=0.01 當K=0.10, h=10時,LM曲線斜率為:K/h=0.10/10=0.01 (3)由於LM曲線斜率為K/h,因此當K越小時,LM曲線斜率越小,其曲線越平坦,當h越大時,LM曲線斜率也越小,其曲線也越平坦 (4)若K=0.2, h=0,則LM曲線為0.2y=M/P,即y=5M/P <br> 此時LM曲線為一垂直於橫軸x的直線,h=0表明貨幣與利率的大小無關,這正好是LM的古典區域情況。 2005-1-20 10:33 2樓 還有第四章的, 第四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1、選擇題 (1)貨幣供給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於LM的移動量,則必須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樣平緩 C、LM陡峭而IS平緩D、LM平緩而IS陡峭 (2)下列哪種情況中增加貨幣供給不會影響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緩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緩而IS垂直D、LM和IS一樣平緩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數),若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於IS的移動量,則必須是: A、LM平緩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樣平緩D、LM陡峭而IS平緩 (4)下列哪種情況中「擠出效應」可能很大? A、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B、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也敏感 C、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D、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敏感 (5)「擠出效應」發生於: A、貨幣供給減少使利率提高,擠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B、私人部門增稅,減少了私人部門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稅的減少,提高了利率,擠出了對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br>D、政府支出減少,引起消費支出下降 二、計算題 1、假使LM方程為y=500美元+25r(貨幣需求L=0.20y-5r,貨幣供給為100美元)。 (1)計算:1)當IS為y=950美元-50r(消費C=40美元+0.8Yd,投資I=140美元-10r,稅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當IS為y=800美元-25r,(消費C=40美元+0.8Yd,投資I=110美元-5r,稅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時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政府支出增加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情況1)和情況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為多少? (3)說明政府支出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為什麼情況1)和情況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br>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從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於I=110-5r從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於2)中I=110-5r,相對來說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較小,利率上升的擠出效應較小,從而收入增加的較大(Y=725)。 2、假設貨幣需求為L=0.20Y,貨幣供給量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導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若其他情況不變,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各為多少? (3)是否存在「擠出效應」? (4)用草圖表示上述情況。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當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擠出效應,因為LM垂直於橫軸,即貨幣需求對利率彈性(h)為零,利率已高到人們再不願為投機而持有貨幣。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將伴隨有私人投資的等量減少,政府支出對私人投資I的「擠出」是完全的。 (4)圖示: 3、畫兩個IS-LM圖形(a)和(b),LM曲線都是y=750美元+20r(貨幣需求為L=0.20y-4r,貨幣供給為150美元),但圖(a)的IS為y=1250美元-30r,圖(b)的IS為y=1100美元-15r (1)試求圖(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貨幣供給增加20美元,即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貨幣需求不變,據此再作一條LM1曲線,並求圖(a)和(b)中IS曲線與這條LM1曲線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說明哪一個圖形中均衡收入變動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為什麼?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線y=750美元+20rLM曲線 Y=1250美元-30rIS曲線y=1100-15rIS曲線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貨幣供給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線 y=850+20rLM曲線y=850+20rLM曲線 y=1250-30rIS曲線y=1100-15rIS曲線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圖(a)中的均衡收入變動更多些,因為IS曲線的斜率更

Ⅶ 西方經濟學宏觀(高鴻業版)教材詳細答案

第十三章 西方國民收入核算

3.在統計中,社會保險稅增加對GNP、NNP、NI、PI和DPI這五個總量中哪個總量有影響?為什麼?
答:因為社會保險稅是直接稅,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響,又因為它是由企業上繳的職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響。

4.如果甲乙兩國並成一個國家,對GNP總和會有什麼影響?(假定兩國產出不變)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雙重居民身份的情況,則合並對GNP總和沒有影響。因為原來甲國居民在乙國的產出已經計入甲國的GNP,同樣,乙國居民在甲國的產出已經計入乙國的GNP。
在存在雙重居民身份生產者的情況下,則GNP減少。

5.從下列資料中找出:
(1) 國民收入 (2) 國民生產凈值
(3) 國民生產總值 (4) 個人收入
(5) 個人可支配收入 (6) 個人儲蓄
單位:億美元
資本消耗補償
雇員酬金
企業利息支付
間接稅
個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潤
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紅利
社會保險稅
個人所得稅
消費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業轉移支付
個人消費支出 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國民收入=雇員傭金+企業利息支付+個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潤+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2) 國民生產凈值=國民收入+間接稅
(3) 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凈值+資本消耗補償
(4) 個人收入=國民收入-公司利潤-社會保障稅+紅利+政府和企業轉移支付
(5) 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個人所得稅
(6)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消費支出

6.假定一國下列國民收入統計資料:單位:億美元
國民生產總值
總投資
凈投資
消費
政府購買
政府預算盈餘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試計算:(1) 國民生產凈值 (2)凈出口 (3)政府收入減去轉移支付後的收入
(4) 個人可支配收入 (5)個人儲蓄
答:(1)國民生產凈值=GNP-(總投資折舊-凈投資)
=4800-(800-300)=4300
(2)凈出口=GNP-(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後的收入=政府購買+政府預算盈餘
=960+30=990
(4)個人可支配收入=NNP-稅收+政府轉移支付=NNP-(稅收-政府轉移支付)
=4300-990=3310
(5)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消費=3310-3000=310

7.假設國民生產總值是5000,個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預算赤字是200,消費是3800,貿易赤字是100(單位:億元),試計算:(1) 儲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資
答:(1)儲蓄=DPI-C=4100-3800=300
(2)因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2.在均衡產出水平上,是否計劃存貨投資和非計劃存貨投資都必然為零?
答:在均衡產出水平上,計劃存貨投資不一定為0,而非計劃存貨投資則應該為0。

3.能否說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都總是大於零而小於1?
答:MPC總是大於零而小於1的;APC總是大於零,但不一定小於1,因為在收入為零時,自然消費總是存在的。

5.按照凱恩斯主義的觀點,增加儲蓄對均衡收入會有什麼影響?
答: 儲蓄增加將使需求減少,從而均衡收入也會減少。

6.當稅收為收入的函數時,為什麼稅率提高時,均衡收入會減少? 定量稅增加會使收入水平上升還是下降,為什麼?
答:稅率提高時,個人收入將減少,從而使消費減少,導致國民收入減少。

8.乘數和加速數作用的發揮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會受到哪些限制?
答:見書P509。(1)資源閑置;(2)投資和儲蓄並非相互獨立;(3)貨幣供給能否適應需求。

9.假設某經濟社會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投資為50(單位:10億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費和儲蓄。
(2) 如果當時實際產出(即收入)為800,試求企業非自願存貨積累為多少?
(3) 若投資增至100,試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費函數變為c=100+0.9y ,投資仍為50,收入和儲蓄各為多少?投資增至100時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費函數變動後,乘數有何變化?
答:c=100+0.8y,i =50
(1)由 100+0.8y+50=y
y=(100+50)/(1-0.8)=750
c=100+0.8×750=750
s=i=50
(2)非自願存貨積累=800-750=50
(3)△y=△I÷(1-b)=50÷(1-0.8)=250
(4)y=(100+50)÷(1-0.9)=1500
(5)s=50
(6)y=50÷(1-0.9)=500
(7)自發消費a的變化不影響乘數,邊際消費傾向b越大,則乘數也越大。

10.假設某經濟社會儲蓄函數為S=-100+0.8y,投資從300增至500時(單位:10億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費是上期收入的函數,即
試求投資從300增至500過程中1、2、3、4期收入各為多少?
答:由均衡條件可知:
(1)i = s =-11+0.25y
當i =300時,y=(1000+300)÷0.25=5200
當 i =500時,y=(100+500) ÷0.25=6000
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
(2)因為:
所以:

11.假設某經濟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投資 i =50,政府購買性支出g=200,政府轉移支付tr=62.5 (單位均為10億美元),稅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試求:投資乘數,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平衡預算乘數。
(3) 假定該社會達到充分就業所需要的國民收入為1200,試問用:<1>增加政府購買;<2>減少稅收;<3>增加政府購買和稅收同一數額(以便預算平衡)實現充分就業,各需多少數額?
答:(1)

(2)

(3)△Y=1200-1000=200

第十五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2.請對下列各題中可能有的情況做選擇並說明理由。
(1) (1) 自發投資支出增加10億美元,會使IS:
A. A. 右移10億美元;
B. B. 左移10億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數乘以10億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數乘以10億美元。
(2) (2) 如果凈稅收增加10億美元,會使IS:
A. A. 右移稅收乘數乘以10億美元;
B. B. 左移稅收乘數乘以10億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以10億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數乘以10億美元。
(3) (3) 假定貨幣供給量和價格水平不變,貨幣需求為收入和利率的函數,則收入增加時:
A. A. 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B. 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C. 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上升;
D. D. 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下降。
(4) (4) 假定貨幣需求為L=ky-hr,貨幣供給增加10億美元而其他條件不變,則會使LM:
A. A. 右移10億美元;
B. B. 右移k乘以10億美元;
C. C. 右移10億美元除以k(即10÷k);
D. D. 右移k除以10億美元(即k÷10)。
(5) (5) 利率和收入的組合點出現在IS曲線右上方,LM曲線的左上方的區域中,則表示:
A. A. 投資小於儲蓄且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
B. B. 投資小於儲蓄且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
C. C. 投資大於儲蓄且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
D. D. 投資大於儲蓄且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
(6)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況自動得到調整,則利率和收入的組合點出現在IS曲線左下方、LM曲線的右下方的區域中時,有可能:
A.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B. 利率上升,收入不變;
C. C. 利率上升,收入減少;
D. D. 以上三種情況都可能發生。
答案:
(1) (1) 選C。理由見書p524。
(2) (2) 選B。理由見書p429、p525。
(3) (3) 選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
(4) (4) 選C。理由見書p535、540。
(5) (5) 選A。理由見書p544。
(6) (6) 選D。理由見書p543、圖15-16。

4.(1) 若投資函數為 i =100 (美元)-5r ,找出當利率為4%、5%、6%、7%時的投資量。
答:略。
(2) 若儲蓄為S=-40+0.25y (單位:美元),找出與上述投資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答:令
(由此表達式可以解得結果)
(3) 求IS曲線並作出圖形。
答:略。
7.假定貨幣需求為L=0.2y-5r
(1) 畫出利率為10%、8%和6%而收入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時的貨幣需求曲線。
(2) 若名義貨幣供給量為150美元,價格水平P=1,找出貨幣需求與供給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畫出LM曲線,並說明什麼是LM曲線。
(4) 若貨幣供給為200美元,再畫一條LM曲線,這條LM曲線與(3)這條LM曲線相比,有何不同?
(5) 對於(4)中這條LM曲線,若r=10%,y=1100美元,貨幣需求與供給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會怎樣變動?
答:(1)略。
(2)
(3)略。
(4)
(5)因為:0.2×1100-5×100=170≠200
所以:該點為非均衡點。此時,貨幣需求小於供給,利率將下降。

9.假設一個只有家庭和企業的二部門經濟中,消費c=100+0.8y,投資 i =150-6r,貨幣供給m=150,貨幣需求L=0.2y-4r (單位都是億美元)。
(1) 求IS和LM曲線;
(2) 求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
(3) 若上述二部門經濟為三部門經濟,其中稅收T=0.25y,政府支出G=100(億美元),貨幣需求為L=0.2y-2r,實際貨幣供給為150億美元,求IS、LM曲線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
令 150-6r=-100+0.2y
IS曲線為:0.2y+6r=250
LM曲線為:0.2y-4r=150
(2)解聯立方程組
0.2y+6r=250
0.2y-4r=150
得:y=950 r=10%
(3)(150-6r)+100=(-100+(1-0.8)×(1-0.25)×y)+0.25y
得:IS曲線 0.4y+6r=350
LM曲線 0.2y-4r=150
解得: y=5750/7 r=25/7
第十六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3.假設LM方程為y=500+25r (貨幣需求L=0.2y-5r,貨幣供給為100美元)。
(1) 計算:<1>當IS為y=950-50r (消費c=40+0.8y,投資 i =140-10r,稅收 t=50 ,政府支出g=50);和<2>當IS為y=800-25r (消費 c=40+0.8y,投資 i = 110-5r,稅收 t=50,政府支出 g=50) 時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 政府支出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情況<1>和<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為多少?
(3) 說明政府支出從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時,為什麼情況<1>和<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況<1>
LM曲線:y=500+25r IS曲線: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況<2>
LM曲線:y=500+25r IS曲線: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況<1>
求IS曲線: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加,LM不變,LM仍為:y=500+25r
IS曲線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況<2>
類似地求得:
IS曲線:y=950-25r
LM曲線:y=500+25r
解得:r=9 y=725
(3)因為情況<1>的投資利率乘數為10,情況<2>中為5,故:當△G使r 上升時,
情況<1>中,△i =(140-80)-(140-60)= -20
情況<2>中,△i =(110-45)-(110-30)= -15
由於KG=5,求擠出效應:
情況<1>中,-20×5= -100
情況<2>中,-15×5= -75
可以求得無擠出效應時:△y=30×5= 150
所以:情況<1>中,△y=150-100=50
情況<2>中,△y=150-75= 75
故:情況<1>中,y=650+50=700
情況<2>中,y=650+75=725

5.假設貨幣需求為L=0.2y-10r,貨幣供給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3) 政府支出從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有何變化?
(4) 是否存在「擠出效應」?
(5) 用草圖表示上述情況。
答:(1)IS:150+100= -60+0.2(y –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0 r=50 i = 150
y增加100 r增加2 i 不變。
(4)不存在擠出效應,所以:△y=100=△G/(1- b)
(5)略。

6.畫兩個IS—LM圖形(a)和(b)。LM曲線都是 y=750美元+20r (貨幣需求為L=0.2y-4r,貨幣供給為150美元),但圖(a)的IS為y=1250美元-30r,圖(b)的IS為y=1100美元-15r。
(1) 試求圖(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若貨幣供給增加20美元,即從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貨幣需求不變,據此再做一條LM並求圖(a)和(b)中IS曲線與它相交所得均衡收入與利率。
(3) 說明哪一個圖形中均衡收入變動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 為什麼?
答:已知:圖(a)中,LM:y=750+20r IS:y=1250-30r
圖(b)中,LM:y=750+20r IS:y=1100-15r
(1)圖(a)中,r=10 y=950
圖(b)中,r=10 y=950
(2)LM:y=850+20r
圖(a)中,r=8 y=1010
圖(b)中,r=50/7 y=850+1000/7
(3)圖(a)中,y變動多一些,圖(b)中,r下降要多一些。
因為圖(a)中,IS曲線比圖(b)中的IS曲線平緩一些,等量移動LM,圖(a)中y 變動較大,r下降較少;而圖(b)則相反。
第十七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7.假設某國政府當前預算赤字為75億美元,邊際消費傾向b=0.8,邊際稅率t=0.25,如果政府為降低通貨膨脹要減少支出200億美元,試問支出的這種變化最終能否消滅赤字?
答:國民收入將減少 200×1/(1-0.8´0.75)=500(億)
稅收收入將減少 500×0.25=125(億)
因為政府支出減少200億,稅收收入將減少125億,原來的75億赤字正好抵消。

11.假定現金存款比率rc=Cu / D=0.38,准備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r=0.18,試問貨幣創造系數乘數為多少?若增加基礎貨幣100億美元,貨幣供給變動多少?
答:k=1+ rc / (rc + r )= 1+ rc / (0.38+0.18 )= 1.18/ 0. 56=2.46
△M= △H×rc / (rc + r ) = 100×2.46=246。

Ⅷ 經濟學高手能把supply, demand, price, equilibrium 的關系給我分析一下啊

supply和demand是供給和需求

供給是針對廠家,或者說生產者來說的,回也就是對於生產者來說價格和量的關答系。

需求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和量的關系

兩者結合就能得到一個equilibrium也就是均衡點,也就是這個市場的價格和量。如圖

市場均衡是指在市場上,市場供求達到平衡時的狀態。在經濟體系中,一個經濟事務處在各種經濟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關該經濟事務各方面的各種力量能夠相互制約或者相互抵消,那麼該經濟事務就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並將保持該狀態不變,此時我們稱該經濟事務處於均衡狀態。

Ⅸ 請問,哪有微觀經濟學(高鴻業著)的答案

微觀經濟學復習與思考題參考答案

備注:本參考答案僅僅包括選擇題和計算題。而名詞解釋和問答題在書上大部分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沒有給出參考答案,請同學們對照課本。部分思考題沒有標准或參考答案,需要同學們自己思考。

第二章
2、選擇題
(1)4 (2)3 (3)2 (4)2 (5)3 (6)2
3、(1)根據公式Qd=Qs ,可得 PE=6,QE=20
(2)PE=7,QE=25
(3)PE=5.5,QE=22.5
(4)1為靜態分析,2、3為比較靜態分析,二者的聯系與區別如下:
從數學模型的角度, 聯系:二者都是根據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且都不考慮時間因素;
區別:靜態分析是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
P 比較靜態分析是根據變化了的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
從均衡的角度, 聯系:都是考慮均衡狀態的特徵(數值);
區別:靜態分析是考察既定條件下個變數達到均衡是的特徵;
比較靜態分析是比較新舊均衡點的分析方法。

P

(1) (2) Q (3)

4、(1)根據公式,弧ed=-(100-300)/200÷(4-2)/3=1.5
(2)根據公式,點ed=-(-100)×2/300=2/3
(3)相同。
如圖:ed=OC/CB=2/3

5、(1)根據弧彈性的計算公式,有弧Es=(7-3)/5÷(5-3)/4=8/5
(2)點供給彈性為:Es=2×4/5=8/5
(3)相同(圖略)

第三章
2、(1)2 (2)3 (3)1 (4)2 (5)3 (6)2
5、均衡時:MRS12=MU1/MU2=P1/P2=1/4
肯德雞對襯衫的替代率為1/4
6、(1)I=P1X1=60
(2)預算線的斜率=-P1/P2=-2/3,得P2=3
(3)根據I=P1X1+P2X2,預算線的方程為2X1+3X2=60
(4)預算線的斜率=-P1/P2=-2/3,
(5)MRS12=MU1/MU2=P1/P2=2/3
7、(1)均衡條件:MU1/MU2=P1/P2 3X22/6X1X2 = 20/30 (1)
20X1+30X2=540 (2)
由(1)、(2)式的方程組,可以得到X1=9,X2=12

(2)U=3X1X22=3888
8、(1)A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5 4 3 2 1 0
QAd 0 4 8 12 16 20
B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6 5 4 3 2 1 0
QBd 0 5 10 15 20 25 30
市場的需求表為:
P 6 5 4 3 2 1 0
Qd 0 5 14 23 32 41 50
(2)圖略。

第四章
2 (1)
可變要素的數量 可變要素的總產量 可變要素的平均產量 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是。從第五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開始。

9、解:(1) ,
時,在既定成本條件下,可以實現產量最大。代入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量,有L=K
等成本線為 ,得到K=1000,L=1000,Q=1000。
(2)在產量既定的情況下,成本最小的條件與前面相同。由上面的L=K代入生產函數,可以得到K=800,L=800,C=2400

第五章
2、選擇題
(1)2 (2)3 (3)3 (4)2 (5)4 (6)1 (7)1 (8)1

3、(1)
短期生產的產量表
L 1 2 3 4 5 6 7
TPL 10 30 70 100 120 130 135
APL 10 15 70/3 25 24 130/6 135/7
MPL 10 20 40 30 20 10 5

(2)圖略

(3)
短期生產的成本表
L Q TVC=w*L AVC=w/APL MC=w/MPL
1 10 200 20 20
2 30 400 200/15 10
3 70 600 60/7 5
4 100 800 8 20/3
5 120 1000 100/12 10
6 130 1200 120/13 20
7 135 1400 1400/135 40
(4)\(5)略。

5、(1)可變成本部分為VC=Q3-10Q2+17Q;不變成本部分為66
TVC(Q)= Q3-10Q2+17Q
AC(Q)= Q2-10Q+17+66/Q
AVC(Q)= Q2-10Q+17
AFC(Q)= AVC(Q)
MC(Q)=3Q2-20Q+17

6、AVC(Q)= 0.04Q2-0.8Q+10
令上述函數的一階導數為零,可以得到0.08Q-0.8=0,Q=10
AVC(10)=0.04*102-0.8*10+10=6
或者MC=AVC時,AVC 最小,有0.04Q2-0.8Q+10=0.12Q2-1.6Q+10
得到Q=10,結果一樣。

第六章
2、(1)2 (2)4 (3)2 (4)4 (5)3 (6)4 (7)4
9、(1)根據利潤最大化條件:SMC=MR,而MR=P,
SMC=0.3Q2-4Q+15,代入上面的利潤最大化條件,得到0.3Q2-4Q+15=55
求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20/3和Q2=20,由於產量為非負,所以均衡產量QE=20。
π=TR-TC=55*20-(0.1*203-2*202+15*20+10)=790
(2)停產點:虧損(-π)=FC=10
??在停止營業點有?P =MC=AVC
即0.3Q2-4Q+15=0.1Q2-2Q+15
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0或Q=0,
由於Q=0是不生產的條件,因此停止營業點的產量為Q=10
代入P=0.1*102-2*10+15=5
(3)P=0.3Q2-4Q+15 (Q≥10)

??、(?)根據題意,LMC=3Q2-24Q+40,?P??MR=LMC=100,得Q=10,或Q=-2
由於產量不能為負數,所以廠商實現的產量Q=10
LAC=LTC/Q=Q2-12Q+40=2O,π=TR-TC=100*10-20*10=800
(2)根據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條件=LAC=LMC,得
Q2-12Q+40=3Q2-24Q+40,求解方程得到Q=6或Q=0
因此長期均衡時,單個廠商的產量Q=6,
P= LMC=3Q2-24Q+40=4
(3)有需求函數可得到,在供需均衡時,由於價格為P=4,
所以行業的需求量Qd=660-15*4=600
廠商的數量N=行業需求量/單個廠商的產量=600/6=100

11、(1)D=LS,即5500+300P=8000-200P,得P?=5,Q?=7000
(2)D』=LS, 即5500+300P=10000-200P得P?=9, Q?=8000
(3)其他條件不變,當D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上升與均衡量增加
12、(1)D=SS,即6300-400P=3000+150P,得P?=6,Q?=3900
(2)若市場均衡,則廠商一定也達到長期均衡,二者的均衡價格相同。
廠商均衡時,P=MinLAC,得P=6
因此,市場均衡。
行業內廠商數量為:N=3900/50=78
(3)D』=SS』,得Q?=5600,P?=6
(4)市場長期均衡,N=112
(5)該行業為成本不變行業(產量增加時,產品價格不變)
(6)112-78=24

第七章
2、(1)2 (2)4 (3)1 (4)3
11、短期均衡條件:MR=SMC
MR=TR』=(P·Q)』=150-6.5Q,SMC=STC』=0.3Q2-12Q+140
得Q=20或者Q=-5/3
由於產量不能為負數,所以均衡產量為Q=20
P=150-3.25*20=85

第八章
7、廠商利潤最大:要素的邊際收益=要素的邊際成本
即:VMP=W, VMP=MQ·P,MQ=dQ/dL=-0.03L2+2L+36
代入可以得到:0.1*(-0.03L2+2L+36)=4.8
得L=60或者L=20/3
當L=60小時的時候,AQ=-0.01*602+60+36=60
當L=20/3小時的時候,AQ=-0.01*(20/3)2+20/3+36=42
由於L=60小時的時候,具有更大的平均產量,因此,僱傭60個小時的勞動。
(可以驗證,當L=60, 利潤=72美元,當L=20/3小時,利潤=-4美元)
或者,計算 ,當L=20/3時,>0,當L=60時,<0,即L=60時有極大值。

第九章
8、(a)DL=SL,100W=60000-100W,得W=300(美元)
(b)S』=100(W-10)
DL=SL』100(W-10)=60000-100W,得W=305(美元)
(c)由廠商和工人共同支付
廠商:征稅前,按300美元支付工資 多支付5美元
征稅後,按305美元支付工資
工人:征稅前,可得300美元工資
征稅後,可得 305美元工資,但要支付10美元的稅, 少了5$
實際得295$
(d)勞動的供給為100*(305-10)=29500
TAX=29500*10=295000(美元)
9、准租金=TR-VC=100*10-100*5=500(元)
經濟利潤=TR-TC=准租金-固定成本=500-100*4=100(元)

第十一章
7、A?8、D 9、D

第十二章
7、B?8、B 9、A 10、B
11、解:MC=2X MR=2*10=20
MC=MR X=10(只)
2005-10-11 10:22 往事隨風
高鴻業宏觀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3-9章)
第三章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均衡

Ⅹ 經濟學幾道選擇題

14. 選擇D 理由是 需求規律。 可以參考經濟學第一章裡面的內容 D和S曲線相交和變動的原因。
15.選擇D 這個可以根據供給和需求彈性 你畫出一個草圖就可以解決了
16.選擇B 這個是價格管制那一章節的內容
17.選擇D 交叉價格彈性的定義
18.選擇C 需求彈性的影響因素
19.選擇B 參見需求彈性的影響因素並畫圖即可看到答案
20.答案D 這個在生產那一章節有的。一般計算只說兩個 資本和勞動力 實際有四個
21.答案選C 需求線畫出來就可以看到。
我覺得你壓根兒沒認真學習經濟學,這些都是基礎呀。不好好學習,以後還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你知道答案了又如何。還是不知道為何這么解答。
珍重,朋友。學習還是要認真學習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草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