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觀經濟學中 機會主義思想指什麼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正常利潤」的對稱。即企業利潤中超過正常利專潤的那部分利潤。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排屬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
經濟利潤模型相減以後的差額。按照經濟利潤概念,利潤是通過對企業期末凈資產進行計價,並將其與期初價值相比較來計算的,但在計算過程中,必須排除與所有者的交易。
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投入資本額
企業的目標應是長期的經濟利潤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最大化。
使用經濟利潤法和使用折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評價企業價值其結果應該是一樣的。如果使用同樣的資本成本對未來的經濟利潤折現,然後把折現後的經濟利潤加到目前已經投資的資本額上去,就可以得到與dcf方法完全相等的結果。
② 微觀經濟學都學什麼
通俗地說是讓你學會如何理性地分析你個人的行為是否達到最優
③ 什麼叫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作出決策,以及他們在市場上的相互作用。版
也就是說,它從三個層權次去分析。第一個層次是分析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第二層次是分析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第三個層次是分析所有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同時決定。
④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Macro Economy) 指總量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總體活動。是指整回 個國民經濟答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一般認為此詞1933年由挪威 經濟學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觀經濟學」時所提出。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長的產出率、低失業率和穩定的價格水平。微觀經濟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個別交換的價格等。微觀經濟的運行,以價格和市場信號為誘導,通過競爭而自行調整與平衡;而宏觀經濟的運行,有許多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達到的領域,需要國家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出發,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宏觀調節和控制。
⑤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指什麼怎麼計算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正常利潤」的對稱。即企業利潤中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版潤。權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 經濟利潤模型相減以後的差額。按照經濟利潤概念,利潤是通過對企業期末凈資產進行計價,並將其與期初價值相比較來計算的,但在計算過程中,必須排除與所有者的交易。 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投入資本額 企業的目標應是長期的經濟利潤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最大化。 使用經濟利潤法和使用折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評價企業價值其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⑥ 微觀經濟學是什麼,教的是啥啊
微觀經濟學主要講的是企業、居民、產品市場和市場要素以及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⑦ 微觀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專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屬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⑧ 微觀經濟學 什麼是折舊
折舊 depreciation depreciation(of an asset) (資產)折舊 資產價值的下降。無論在企業核算還是在國民經濟核算中折舊都指:在所考察的時期中,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的貨幣估計值。在國民收入帳戶中也稱為資本消耗補償(capital consumption allowance)。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因損耗逐漸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那部分價值的一種補償方式。固定資產的物質形態在報廢之前是在生產中長期被使用的,它的價值卻是按照其在生產中的損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逐漸地轉移到產品中去的。為了保證再生產的正常繼續進行,必須在產品銷售以後,把那部分已經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固定資產的價值,以貨幣形式提取並積累起來,以便若干年後即在固定資產價值全部轉移完畢時用於更新固定資產。這種按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進行補償的方法就稱為折舊。
[編輯本段]計算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方法 1直線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年,殘值為Y,每年提折舊為(X-Y)/N。 2工作量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以及工作量為H(小時),殘值為Y,單位工作量計提折舊為(X-Y)/H。 3年總數和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年,殘值為Y,則第M年計提折舊為(X-Y)*(N-M+1)/[(N+1)*N/2]。 4雙倍余額遞減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直到算出C<m>小於Y,則舍棄當前算出的第m年的折舊額,重新用下面公式計算第m年到第N年的折舊額 第m年折舊 C<m>=(X-C<1>-C<2>-C<3>... ...-C<m-1>-Y)*2/N ··· ··· 第N年折舊 C<N>=(X-C<1>-C<2>-C<3>... ...-C<N-1>-Y)*2/N
⑨ 在微觀經濟學中,隱性成本和正常利潤有什麼區別
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是指企業主如果把資源用於其它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屬於機會成本性質。
正常利潤通常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說,它是廠商生產成本的一部分,以隱成本計入成本。
利潤分為正常利潤與超額利潤。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價格,也是企業家才能這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質與工資相類似,也是由企業家才能的需求與供給所決定的。超額利潤是指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潤,又稱為純粹利潤或經濟利潤。利潤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第一,正常利潤作為企業家才能的報酬,鼓勵企業家更好地管理企業,第二由創新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第三,由風險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於承擔風險,第四,追求利潤的目的使企業按社會的需求進行生產,第五,整個社會以利潤來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的配置符合社會的需要。
隱成本:指經營者利用自有資源的成本。
例如,為了進行生產,一個工廠除了僱用一定數量的工人,從銀行取得一定數量的貸款和租用一定數量的土地之外(這些均屬於顯成本支出),還動用了自己的資金和土地,並親自管理企業。西方經濟學家指出,既然借用了他人的資本需付利息,租用了他人土地需付地租,聘用他人需付薪金,那麼,同樣道理,在這個例子中,當廠商使用了自有生產要素時,也應該得到報酬。所不同的是,現在廠商是自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這筆價值就應計入成本之中
⑩ 微觀經濟學的定義是什麼
停業營業點 即AR=AVC
表示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當生產時,全部收益只能彌補全部可變成本,不變成本無彌補
當不生產時,不必支付可變成本,但也無法彌補不變成本
所以就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因此叫 停業營業點
如果你想清楚理解這個概念 關鍵還是在於你對 可變AVC與不變成本AFC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