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寡頭市場計算
古諾寡頭抄模型(n個寡頭)
設每個寡頭的邊際成本為C,固定成本為0。市場需求為P=a-bQ,寡頭的產量為qi,i=1,2,3,...n。Q=∑qi,i是下標。
每一個寡頭的利潤為
πi=TRi-TCi=Pqi-Cqi=[a-b(∑qi)]qi-Cqi,i=1,2,3,...n。
那麼第i個寡頭的反映函數為:
dπi/qi=a-bqi-b∑qi-C
令反映函數等於0,則:b(qi-∑qi)=a-c.
觀察各個反映函數,根據對稱性,均衡時每個寡頭的產出都是一樣的【你可以自己用矩陣解一下】那麼不妨設,q1=q2=q3=...=qn=q*,代入方程
b(n+1)q*=a-c,q*=(a-c)/b(n+1)
如果沒有可變成本,則沒有邊際成本,那麼q*=a/b(n+1)=120/4+1=24
那麼市場價格為:P=120-24*4=24。選B。
建議你先讀懂雙寡頭模型,再去看多寡頭模型,在多寡頭模型中記住一些結論,對這類選擇題很有幫助。
❷ 【急急急】微觀經濟學寡頭壟斷求解答
1、竟爭均衡下各廠商產量和利潤由兩寡頭廠商成本函數可得出寡頭1和寡頭2的邊際成本,即:MC1=4,MC2=0.8q2競爭均衡條件下有=MC2=P,所以P=4,q2=5,q1=185。
寡頭1的利潤為:π1=4×185-4×185=0。
寡頭2的利潤為:π2=4×5-0.4×25=l0。
2、古諾均衡下各廠商產量和利潤對於寡頭1來說,其利潤等式為:寡頭1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從而得出寡頭1的反應函數為:同理可得寡頭2的反應函數為:聯立寡頭1和寡頭2的反應函數,可得:從而可得價格P=36。
寡頭1的利潤為:π1=36×80-4×80=2560。
寡頭2的利潤為:π2=36×30-0.4×900=720。
3、串謀均衡下各廠商產量和利潤兩寡頭串謀均衡問題的數學形式如下:利潤最大化的必要條件為:
聯立求解上述方程可得:q1=90,q2=5。
從而可得價格P=42。
寡頭1的利潤為:π1=42×90-4×90=3420。
寡頭2的利潤為:π2=42×5-0.4×25=200。
(2)經濟學oligopoly擴展閱讀:
寡頭壟斷出現原因
寡頭壟斷市場形態的出現主要歸因於兩點:
一是緣於市場競爭的壟斷,即企業通過自身的競爭優勢所獲取的市場壟斷,比如微軟對操作系統軟體領域的壟斷;
二是緣於政府法定的行政壟斷,即政府通過法律法規賦予行業中的某個企業以壟斷權力,同時對其進行一定的管制,以改 善效率。這種市場形態主要出現在一些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行業當中,比如供水、管道煤氣等。
❸ 經濟學問題~謝了
寡頭(Oligopoly)市場又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寡頭市場被認為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市場組織,西方國家中不少行業都表現出寡頭壟斷的特點,例如,美國的汽車業、電氣設備業、罐頭行業等,都被幾家企業所控制。
行成寡頭市場的主要原因有:某些產品的生產必須在相當大的生產規模上進行才能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行業中幾家企業對生產所需的基本生產資源的供給的控制;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等。由此可見,寡頭世行的成因和壟斷市場是很相似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別而已。寡頭市場是比較接近壟斷市場的一種市場組織。
寡頭行業可按不同方式分類。根據產品特徵,可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兩類。還可按廠商的行動方式分為有勾結行為的(即合作的)和獨立行動的(即不合作的)不同類型。
寡頭廠商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是非常復雜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在寡頭市場上,每個寡頭的產量都在全行業的總產量中占較大份額,從而每個廠商的產量和價格的變動都會對其他競爭對手以至整個行業的產量和價格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從而每個寡頭廠商在採取某項行動之前,必須首先推測或掌握自己這一行動對其他廠商的影響以及其他廠商可能做出的反應,考慮到這些因素之後,才能採取最有利的行動。所以每個寡頭廠商的利潤都要受到行業中所有廠商的決策的相互作用的影響。一般而言,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反應方式,就無法建立寡頭廠商的模型。或者說,有多少關於競爭對手的反映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寡頭廠商的模型,就可以得到多少不同的結果。因此在西方經濟學中,沒有一種寡頭市場模型能對寡頭市場的價格產量的決定作出一般的理論總結。
比較經典的寡頭模型有:古諾模型和思威齊模型,二者都屬於獨立行動條件下的寡頭廠商模型。
博弈論在寡頭理論的分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❹ 微觀經濟學(英文版) 關於oligopoly的問題 急!急!急!答案好的有追加!!!
這個題目實際是問你有關斯威齊模型的解釋和局限:
斯威齊模型(Sweezy model)的定義:美國壟斷資本學派斯回威齊(Paul M. Sweezy)提出的,用以解釋寡頭壟斷市場上所存在的價格剛性現象的經濟模型。註:價格剛性現象就是當成本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而產品的價格不變的現象。
斯威齊模型的答假定條件:
由於寡頭廠商會意識到相互依賴的關系,因此,當一個寡頭廠商提價時,其競爭對手並不提價,以保持市場份額;但是當一個寡頭廠商降價時,其競爭對手也降價,以避免市場份額減少,由此形成有特點的需求曲線——折彎的需求曲線,
斯威齊模型中,因為廠商的需求曲線是彎折的,所以其邊際收益曲線是間斷的,故只要邊際成本曲線的位置變動不超過邊際收益曲線的垂直間斷范圍,就仍然可以在同樣的產量水平與邊際收益相等,即均衡數量和均衡價格不變,所以可以保持價格不變。
局限性: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斯威齊模型雖然對價格剛性現象提供了一種解釋,但是該模型並沒有說明價格剛性本身是如何形成的,所以不能真正解釋寡頭壟斷的定價問題,對價格剛性的解釋這是來自於囚徒困境和廠商避免相互毀滅性的價格競爭的願望。
❺ 微觀經濟學
分別是寡頭博弈中kartel stackelberg模型 可參見范里安的寡頭一章
第三問就是1 2問的總利潤差值
成本函數看不懂內 設為0吧 不妨礙
聯合容的kartel Q1=Q2=a/4b 利潤=a^2/8b
斯坦克伯格模型 Q1=a/2b Q2=a/4b 利潤1=a^2/8b profit2=a^2/16b
最高處的價格=2*a^2/8b -a^2/8b =a^2/8b
❻ 經濟學問題寡頭壟斷
設寡頭A產量為q1,寡頭B產量為q2,那麼市場供給Q=q1+q2,價格P=120-q1-q2。
(1)對於A,收益R1=Pq1=(120-q1-q2)q1,得出其邊際收益MR=120-2q1-q2,題中其邊際成本為0,所以利潤最大化時有MR=0,即120-2q1-q2=0。
同理,對於B,用同樣的方法可得方程120-q1-2q2=0。聯立這兩個方程得:q1=q2=40,價格P=40,利潤π1=π2=1600。
(2)1.斯塔克伯格模型都是從被動一方先分析。對於B,A的產量是已知的為q1,B利潤最大化的條件與上一題相同120-q1-2q2=0,解得B的反應曲線:q2=60-q1/2,帶入到A的收益R1中,R1=(120-q1-q2)q1=(120-q1-60+q1/2)q1=(60-q1/2)q1,得其邊際收益MR』=60-q1,令其等於邊際成本0,解得q1=60,q2=30,價格P=30,A的利潤π1=1800,π2=900.
(3)此時AB看成一家企業的不同車間,且知q1=q2=Q/2,總的收益π=PQ-C=(120-q1-q2)(q1+q2)-0=(120-q1-q2)(q1+q2),求其最大化,分別對q1,q2求偏導,並令偏導等於0,解得q1=q2=30,價格P=60,A和B的利潤分別為π1=π2=900.
因為是口算,所以計算結果也許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但方法是對的。
❼ 微觀經濟學 填空題 寡頭壟斷市場上價格決定的方式是( ).( )和( ).
寡頭壟斷市場上價格決定的方式是(價格領先制).(成本加成法 )和(卡特爾定價 ).
❽ 「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在經濟學上到底實質的區別是什麼
壟斷競爭是指許多廠商生產並出售相近但不同質商品的市場現象。其特徵是:(1)企業數量多但規模相對比較小 (2)產品相似又彼此差別,因而需求曲線向下傾斜 (3)企業進出不受限制,資源可以在行業間轉移 (4)眾多小的購買者。
寡頭壟斷是指:一種由少數賣方(寡頭)主導市場的市場狀態。寡頭壟斷是同時包含壟斷因素和競爭因素而更接近於完全壟斷的一種市場結構。它的顯著特點是少數幾家廠商壟斷了某一行業的市場,這些廠商的產量佔全行業總產量中很高的比例,從而控制著該行業的產品供給。 寡頭壟斷企業的產品可以是同質的,也可以是有差別的。前者有時被稱為純粹寡頭壟斷,後者則被稱為有差別的寡頭壟斷。寡頭壟斷的市場存在明顯的進入障礙。這是少數企業能夠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必要條件,也可以說是寡頭壟斷市場結構存在的原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是這些行業存在較明顯的規模經濟性。如果這些行業中要容納大量企業,則每家企業都將因生產規模過小而造成很高的平均成本。規模經濟性使得大規模生產佔有強大的優勢,大公司不斷壯大,小公司無法生存,最終形成少數企業激烈競爭的局面。對試圖進入這些行業的企業來說,除非一開始就能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並能占據比 較可觀的市場份額,否則過高的平均成本將使其無法與原有的企業相匹敵。
壟斷競爭中,每個廠商在假設別的廠商不改變行為的前提下行動;而寡頭壟斷中,每個廠商要考慮別的廠商對自己行為的反應而行動。對應地,分析寡頭壟斷要採用博弈論。
寡頭壟斷可以有壟斷競爭的結果。壟斷競爭不一定是寡頭壟斷的產物。寡頭只能指由數家大廠控制市場的情形,壟斷競爭時市場可由多家實力相當的廠控制。
❾ 「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在經濟學上到底實質的區別
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寡頭壟斷--->壟斷 ,壟斷競爭介於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之間,價格內受到壟斷企業的控制,容不能完全反映供求關系。而完全競爭是可以反映完全反映供求關系,所以就以完全競爭市場作為分析的起點才能更反映研究對象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