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論一帶一路國際經濟法

論一帶一路國際經濟法

發布時間:2020-12-10 13:10:50

⑴ 一帶一路涉及哪些國際經濟法問題

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的關系:

首先,國際法與「一帶一路」關系密切。「一帶一路」是走出去、通過「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關系、實現共贏的構想。「絲綢之路」很好地表達了這一構想的性質,因為從歷史上看,「絲綢之路」所代表的正是「通商、友好、和平」之義。

「絲綢之路」一詞不僅具有中國特色,而且容易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絲綢之路」體現了話語的力量和中國話語權的重要性。毫無疑問,「一帶一路」是助推中國崛起的構想,包含我們的重大利益.

(1)論一帶一路國際經濟法擴展閱讀:

這一階段,大約在公元前數世紀到公元16世紀,其中包括:

(一)羅得法

公元以前,地中海沿岸就已出現國際經濟往來和國際貿易活動。各國商人約定俗成,逐步形成了處理國際商務的種種習慣和制度,並逐步形成了有拘束力的商事法規或商事習慣法,實質上就是國際經濟法的最初萌芽。

由於位於地中海東部的羅得島是當時亞、歐、非海上交通要沖和國際貿易中心,長年實踐積累形成的商務習慣常為當地的商務法庭斷案時所援引適用,並且逐漸被匯輯為法典,這就是傳說中的「羅得法」。

(二)羅馬法中的「萬民法」

在古代的羅馬法中,有「市民法」與「萬民法」之分,後者即是專門用來調整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之間以及非羅馬公民相互之間的貿易和其他關系的法律。羅馬法中有關國際商務往來的規定,在古代即已逐步推行於西歐大陸,後來對世界許多地區影響甚大。

⑵ 一帶一路涉及哪些國際經濟法問題

一、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的關系
首先,國際法與「一帶一路」關系密切。「一帶一路」是走出去、通過「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關系、實現共贏的構想。「絲綢之路」很好地表達了這一構想的性質,因為從歷史上看,「絲綢之路」所代表的正是「通商、友好、和平」之義。「絲綢之路」一詞不僅具有中國特色,而且容易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絲綢之路」體現了話語的力量和中國話語權的重要性。毫無疑問,「一帶一路」是助推中國崛起的構想,包含我們的重大利益,但這一構想旨在通過通商和友好關系而非武力征服或殖民掠奪來實現,其應該是一個中國和平崛起的構想。從國際社會的反應來看,除了少數國家心存芥蒂,絕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普遍歡迎「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的成功籌建即為例證。這些積極態度表明,發展仍然是世界歷史進程的主旋律,「一帶一路」的構想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發展國際經貿關系離不開國際法。近代國際法始於歐洲基督教文明。當時的歐洲各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新大陸的發現以及航海技術的完善,迫切要求利用海洋開展國際貿易,海洋自由論開始盛行,並最終導致公海自由原則的確立。
為了開展國際通商,美國還與不少國家簽訂了「友好、通商、航行條約」,以此規定相互的權利、義務。這說明,國際經貿交往需要國際法,並依賴於國際法的保障。公海自由原則的提出和確立,對於促進歐美各國之間的國際貿易,對於促進資本主義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在資本主義殖民擴張年代,國際法包括公海自由等原則和制度,成了西方列強弱肉強食的工具。這是另一個話題。國際經濟法的誕生也能說明國際經貿發展離不開國際法。二戰以後,在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理論及政策驅使下,國際社會建立了多邊貿易體制,比如GATT 和WTO。由於發達國家資本輸出的需要,國際投資的法律制度逐漸發展。而無論是國際貿易或投資,都需要資本的支持,因此國際金融組織應運而生。國際經貿關系的深入發展導致了國際經濟法的出現。這進一步說明了國際法對於國際經貿交往的重要性。這里有必要強調兩點: 第一,國際經濟法不是自成一體的法律。國際經濟法不能脫離國際公法而存在,國際公法的原理構成國際經濟法的基礎。此外,從不同視角或目的出發,國際法的許多領域都可能與國際經濟法發生聯系。這就是理論和實踐中為什麼會出現貿易與知識產權、貿易與環境甚至貿易與人權等問題,為什麼會出現貸款和投資的不同門檻或標准問題。國際法與國際經貿關系不單單是一個國際經濟法的問題,它涉及到國際法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從更大的國際法角度來看待國際經貿關系。其次,《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對於發展國際經貿關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聯合國憲章》所述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間友好關系和促進國際合作的宗旨,以及主權平等、禁止使用武力和不幹涉內政等原則,與順利開展國際經貿交往與合作密不可分。試想,如果沒有和平的國際環境,動輒武力相見,如果一國內戰頻繁、戰火連天,如果國際通道上海盜成群、劫匪成幫,如果政府和人民之間缺乏友好關系,如果沒有促進國際合作的機制,如果沒有平等互利或共同利益,如果沒有契約精神,如何發展國際經貿關系? 無數經驗告訴我們,國際經貿交往與合作是一個整體的國際秩序問題,需要從國際法基本原則和目的的角度來加以考慮。因此我們不能忘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了中國關於國際法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是中國關於國際法基本原則的話語表達。60 多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基石。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與我們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善用國際法密不可分。「一帶一路」是以我為主的構想,其實施必然關繫到如何更好地運用並進一步發展「五項原則」的問題。換言之,「一帶一路」還必須放在中國眼中的國際秩序下予以考慮。如此來看,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的關系就更加豐富了。其還涉及到如何對待「五項原則」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問題。可以說,「一帶一路」作為國際經貿交往與合作的構想,必然與國際法發生密切關系,「一帶一路」必須在一個體現中國立場、觀點和話語的國際秩序下進行,並依賴於這一秩序的有效保障。「一帶一路」肯定將是國際法學界研究的對象。
二、從國際法角度研究
「一帶一路」的目的從國際法角度研究「一帶一路」應努力達到四個目的: 第一,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第二,促進對國際法的深入研究; 第三,推動中國國際法理論體系建設; 第四,帶動國際法交叉學科發展。從國際法角度研究「一帶一路」,首先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是國際法為對外政策服務的問題。「一帶一路」為國際法學界提供了難得的學以致用的機會。改革開放以來,這樣的機會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結束了閉關鎖國的狀態,開始與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友好交往及合作關系,當時的形勢要求重視和發揮國際法的作用。在鄧小平同志「要大力加強對國際法的研究」的指示下,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還設立了國際法專業。第二次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夕,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的需要導致學者們都在談與國際接軌、按國際規則辦事,相關著述層出不窮,WTO 成為法學教育的重要課程。第三次是日本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到菲律賓提交南海仲裁這一階段,國際法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作用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其也成為國際法研究的重要內容。這一次的「一帶一路」為國際法學界「接地氣」提供了廣闊土壤。國際法學者要抓住機遇。如何「接地氣」,立場很重要。國際法肯定是要服務於對外政策的,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國際法對國家的實際作用就在於此。
「一帶一路」是中國的構想,立足於中國的立場,我們的研究必須服務於「一帶一路」,必須有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作為研究者,我們的角色是智庫,任務是理論聯系實際,為國家提供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法建議,以便國家更好地利用國際法實施「一帶一路」構想。從國際法角度研究「一帶一路」的第二個目的是促進對國際法的深入研究。「一帶一路」涉及許多國際法問題,其中不乏國際法基本或重要問題,闡明這些問題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也有助於我們對國際法的研究深入進行。以不幹涉內政原則為例。「一帶一路」的順利實施有賴於沿線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系,友華、親華的政府很重要,巴基斯坦就是個典型。我們過去嚴守不幹涉原則,認為政府更迭是一國內政。美國則不然,扶植代理人、支持反對派、對不聽話的政府實施制裁,只要符合其利益,各種辦法無所不用。在政府承認問題上,美國也是不斷變換承認原則,符合其利益是唯一標准。我們不學美國,但在不幹涉等原則的運用上應保持足夠的彈性。維護和支持友華、親華政府,應是確保「一帶一路」順利實施不可或缺的。而彈性有多大,法律上如何說得通,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結論。無論如何,只要我們面向「一帶一路」的具體問題,著手於這些具體問題的解決,研究就能夠向縱深發展,而不再局限於對國際法原則、規則、概念、程序的一般性表述上。
從國際法角度研究「一帶一路」的第三個目的是推動我國國際法理論體系建設。結合「一帶一路」進行國際法研究,需要總結我國以往的國際法實踐,從中提煉我國的國際法理念、方法、觀點,並以此檢驗、解釋和豐富現行國際法的原則、規則及制度。這些都是構建我國國際法理論體系的應有之義。我們應該抓住這次機遇,爭取用幾年的時間提出我國關於整個國際秩序的全面、系統的認識,完成構建我國國際法理論體系的任務。從國際法角度研究「一帶一路」的第四個目的是帶動國際法交叉學科的發展。我國法學科建設通過改革開放後的幾次機遇得到了很大發展。「一帶一路」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次機遇還有可能帶動國際法交叉學科的發展。國際實踐和我們利用國際法的經驗都表明,國際法絕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體系,它和國際政治包括對外政策、世界歷史包括中外關系史、國際經濟包括中國力量的崛起等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從國際法角度研究「一帶一路」必須要跨界,與其他學科交叉,唯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一帶一路」面臨的難題;國際法學也才可能獲得新生。這不僅是國際法學人的自我反省,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要求。「一帶一路」本身就是綜合性的構想,跨學科的方法與之完全契合。從國際法角度開展「一帶一路」研究,至少應能夠探索出一條如何將國際法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的路徑,或許還能夠衍生出新的交叉學科,比如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學。
三、從國際法角度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的路徑
「一帶一路」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關系的重大政策構想,因此,從國際法角度開展「一帶一路」研究,必須考慮政策與法律的關系。工具論強調政策是法律的實質,法律是政策的形式;政策是法律的目的,法律是政策的工具。在國際法領域,工具論是許多學者都承認的,因為它反映了國際關系的現實,解釋了國際法的本質。工具論是一種現實主義學說。現實主義學說論者還認為,國際法主要是大國意志的體現,是國際力量對比的結果,因為大國有能力將自己的立場、觀點擺到國際法中,並有能力將國際法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加以解釋和適用。因此,國際法主要是大國推行自己的政策、實現自己利益的工具。現實主義學說要求充分考慮力量的因素在國際法整個過程中的作用,包括在國際法的制定、解釋、適用、評價和重訂等各個環節的作用,並要求這些環節均以政策的實現作為目標追求。現實主義學說得到了許多經驗的證明,是一種經驗論,值得借鑒。而且,我國目前的實力也允許借鑒。
「一帶一路」是大國戰略構想,正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實力大大增強,我們才敢於提出這一構想。「一帶一路」是一個需要力量支撐的戰略構想。而任何一個大國都是要把自己的意志擺到國際法中的,都要在國際秩序中擁有足夠的發言權,都要通過國際法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現行的國際秩序基本上還是西方主導的秩序,現行國際法帶有濃厚的西方色彩,中國基本上未參與其建設,即使參與也多為配角。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還是一個國際法的小國。這種狀況與我國的地位不相匹配,應設法改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應推翻現行秩序,不現實也無此必要。中國既無稱霸的力量,也無稱霸的野心。更重要的是,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也就是西方常說的「搭便車」。我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經濟成就,現行國際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因此,我們要爭取的是一個與我們的地位相稱的國際秩序,是一個能夠充分反映我們的立場、觀點和話語的國際法體系。然而,國際法不僅僅是大國意志的體現,它還需要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同意。國際法也並非追求一己私利的工具,它以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為目標,各國的利益只有融入共同利益才符合國際法的理想。國際法不僅是現實主義,也是理想主義。理想主義是國際法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的研究應該立足於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結合,在兩者之間有所平衡。
四、「一帶一路」相關國際法重點研究
領域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的國際法領域或方面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問題,需要群策群力來發掘。第一個領域是國際法基本原則。實施「一帶一路」構想需要基本原則的引領。《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般來講應適用於「一帶一路」建設,但仍有一些重要問題值得深入研究並予以澄清。例如,主權與人權或不幹涉內政與人權的關系。這一關系已經滲透到了國際法許多領域,我們雖然已有研究,但缺乏深度也不夠具體。「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提出了這一關系問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亞投行貸款標准如何制定的問題。此外,「一帶一路」強調國際合作,但國際合作是不是一項國際法基本原則? 它是否要求合作方承擔某種法律義務? 1970 年《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之宣言》起草時,學者圍繞著國際合作是一般性義務還是純粹條約義務爭論不休。
這個爭論今天仍有意義,尤其是對「一帶一路」建設。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一爭論? 持何種立場更有利於國家利益? 還有「約定必須遵守」是國際法基本原則,但不能否認有些國家根本就缺乏契約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投資以及如何保護投資? 單方面毀約時採取何種救濟措施? 制裁是否可以成為政策選項,尤其是在排除動武選項之後? 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⑶ 大學文科有哪些專業

第一類學科:哲學

哲學這門學科所涵蓋的文科專業不是很多,大概有三個文科專業,其中包括了哲學,邏輯學和宗教學。雖然哲學學科專業不是很多,但是其復雜難學程度可是不一般,分分鍾能夠把人繞暈,是一門學習難度很大的學科之一。

第二類:經濟學

經濟學類的學科專業就很多了,其實不能夠完全說是文科專業,因為涉及經濟與數學,所以也可以說是理科類的專業,理科的學生也可以學。經濟學的專業很多,而且都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在這門學科裡面又分為幾大類,比如說經濟學類,金融學類,財政學類,經濟與貿易類等四大類,該經濟學涵蓋了10個專業。

第三類:法學

都說法學類的專業是鐵飯碗,那麼對於法學類的專業你都了解多少呢?其中法學學科分為6類,有法學類,社會學類,政治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和公安學類,涵蓋了13個專業。(注意:這里指代的學科分類並不是大學里所設學院的具體分類,而是大致概括文科專業的類型)

第四類:教育學

教育學裡面的很多專業也是現在的鐵飯碗,教育學和法學一樣都是堪稱鐵飯碗的行業,但是同樣競爭力大,考取有很大的難度。其中教育學又劃分為教育學類,體育學類這兩大類,涵蓋了12個專業。

第五類:文學

文學所涉及的專業也是非常多的,有中國語言學類,外國語言學類,新聞傳播學類這三大類。其中中國語言學類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等5個學科,但是外國語言類的專業就很多了,包含了62個外語專業。而新聞傳播學類則有5個專業,比如說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等。

第六類:歷史學

歷史學涵蓋的專業就比較簡單了,有歷史學,世界史,考古學和文物與博物館學等4個專業。歷史學是比較適合文科生學的專業,牽扯的知識了很大,博大精深。

第七類:管理學

管理學這門大的學科之下又有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業工程類,電子商務類,旅遊管理類等。有這么多的分類,所涵蓋的專業也是非常多的,共有31個專業。

第八類:藝術學

在藝術學的學科體系下,專業類型也是很多的,比如說藝術學理論類,音樂與舞蹈學類,戲劇與影視學類以及美術學和設計學。這些類型的涵蓋的專業也是不少的,共有29個。

(3)論一帶一路國際經濟法擴展閱讀:

文科生可以報考的大學 的專業

1.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哲學、世界史、中國古代史、法學、政治學理論、國際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圖書館學、基礎心理學、

2.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學、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金融學、產業經濟學、政治學理論、國際關系、傳播學、

3.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古代史、文藝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企業管理、法學、社會學、新聞學、

4.武漢大學 經濟學、法學、

5.南開大學 區域經濟學、金融學、

6.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原理、教育史、比較教育學、教育技術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7.廈門大學 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國際法學

8.上海財經大學 財政學、會計學、

9.東北財經大學 產業經濟學、會計學

10.西南財經大學 金融學

文科生可以報哪些專業好就業

1.學前教育。授予教育學學士

主幹課程:教育學、心理學、聲樂、美術、幼兒玩具製作等。

招生院校:師范類。

2.漢語言文學。授予文學

主幹課程:語言學概論、漢語史、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等。

招生院校;師范類、綜合類院校。

3.對外漢語。授予文學學士。

主幹課程: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寫作、翻譯、古代(現代)漢語、西方文化禮儀等。

招生院校:外語類、師范類院校。

4.外語語言文學(外語)。授予文學學士。

主要語種:英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及小語種。

招生院校:外語類、師范類、綜合類院校。

5.廣播電視新聞學。授予文學學士。

主幹課程:廣電概論、廣電技術基礎、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製作、攝影攝象等。

招生院校:各傳媒院校、師范類、綜合類院校。

⑷ 開設國際商法課程有什麼意義

一、學習研究國際商法,有利於我們「引進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必須學會與國際商事主體打交道,以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中國《民法通則》第142條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中國《票據法》第96條也規定:「中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這就為國際商事領域的國際法規范轉化為國內法規范對中國公民、法人有直接約束力提供了法律依據。

二、學習研究國際商法,有利於我們「走出去」。圍繞國家戰略與跨國投資設想,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機遇與風險並存。如何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現提供法律保障,需要法律界定人士認真思考——國際商法不可或缺。

三、學習研究國際商法,有利於我們參與國際競爭並在競爭中勝出。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迅速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

附:國際商法典概念。國際商法(InternationalBusinessLaw):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的調整對象是國際商事關系,這種關系是各國商事組織在跨國經營中所形成的商事關系。
國際商法作為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有自己特有的調整對象的,即國際商事關系。所謂國際商事關系,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國際商事主體參與的商品流轉關系,其主體不論是個人、法人、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只要這種商事關系的當事人分屬於兩個以上不同的國家或國際組織,或其所涉及的商事問題超越一國國界的范圍,這種關系就可稱之為國際商事關系。國際商法的調整對象不僅在空間上超越了一個國家的國界,而且在內容上也以「商事」為質的規定性,從而決定了國際商法既不同於以主權國家地域內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國內法體系,也與以國家之間非商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國際法不同。

閱讀全文

與論一帶一路國際經濟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