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公考經濟學常識

公考經濟學常識

發布時間:2020-12-10 13:01:31

① 公務員考試中的經濟常識有哪些

這個還是有買本書看看
這里說也說不全啊 其實把最基本的經濟常識掌握住就可以了
通貨膨脹啊 通貨緊縮啊 基尼系數啊 GDP啊
反正書上都有的 看一遍就行

② 急求高考地理大題公式,歷史重點考點,政治經濟常識答題公式,與文綜高考有關的內容只知識。文綜三科高考

第一部分:答題的基礎思路:
1、特徵類:明確各種地理特徵的答題要點,結合區域特徵做答(此類題多為看圖歸納)。
2、原因類:從自然原因(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礦產資源、板塊運動等要素)和社會經濟原因(包括市場、交通、科技、歷史條件、工程建設、政策、軍事(戰爭)、宗教等生活活動、生產活動)方面作答。
3、意義類:可以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方面作答。
4、評價區位、影響、條件類: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
5、區域可持續發展方向、對策類:
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途徑入手,本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揚長避短的原則。

第二部分:地理特徵描述類——包括地理位置特徵、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或稱為社會經濟特徵)。
1、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從地形、氣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五大組成要素分析。
2、地形特徵:地形類型(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地勢高低(起伏)
3、地勢特徵:哪高哪低。(我國地勢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4、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5、氣溫特徵:根據所處的緯度位置從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分析
6、降水特徵:根據該地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從降水多少,雨季長短,季節分配,類型及空間分布加以分析。
例如:從降水的季節變化來看可分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
又如:比較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降水特徵有何不同?
前者比後者雨季更長,年降水量更多;
7、水文特徵:水能、流量、水位、結冰期、含沙量、汛期(話)
(水量+落差)(季節變化)(1月零度)(植被)(春、夏、凌汛)
例:新疆內陸河流(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徵:多為內流河,河流短,支流少;流量小,多為季節性河流(冬季斷流),冰川融水補給為主。
8、水系特徵:流程、落差、支流、河網密度、流域面積、流向、
9、位置特徵: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如:東西南北位置、河海交匯處,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線分布)、半球位置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
11、等值線的特徵:包括疏密、走向、彎曲、數值分布
12、人文地理特徵:包括農業、工業、貿易、旅遊、交通、城市、人口等狀況
13、農業生產特徵: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農林牧副漁所佔的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
14、工業生產特徵: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
第三部分:常用知識點總結:
1、 周日視運動規律:
(1)春秋分日:極點除外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2)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
A、極晝區除外日出東北,日落西北 B、極晝區N點除外,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C、北極點:周日視運動圈與地平圈平行,一天中無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高度角度為直射點所在的緯度)。
(3)冬半年(9月23日——3月21日)
A、極晝區除外日出東南,日落西南 B、極晝區S點除外,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C、南極點:周日視運動圈與地平圈平行,一天中無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高度角度為直射點所在的緯度)。
2、季風及其成因
東亞:夏季:東南風 冬季:西北風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南亞: 西南風 東北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3、天氣系統:鋒面系統、高低壓系統(氣旋與反氣旋)、鋒面氣旋
類型 冷 鋒 暖 鋒 准靜止鋒




雨區 鋒後 鋒前 冷氣團一側
過境前 單一暖氣團控制,溫暖晴朗 單一冷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單—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過境時 常出現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象 冷卻凝結產生連續性雲雨 形成持續性降水
過境後 氣壓升高,氣溫和濕度驟降,天氣晴朗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單—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天氣實例 我國大多數降水天氣,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節的大風、沙暴、寒潮 華南地區春暖多晴;
一場春雨一場暖。 華南「清明時節雨紛紛」
江淮地區的梅雨季節
貴陽冬半年「天無三日晴」
低壓(氣旋) 高壓(反氣旋)
氣流方 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時針輻合
南半球—順時針輻合 北半球--順時針輻散
南半球--逆時針輻散

天氣 中心 雲層增厚,形成陰雨天氣 天氣晴朗
對我國
的影響 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台風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一種形式 夏季:長江流域的炎熱乾燥的伏旱天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
冬季:寒冷乾燥的天氣—蒙古高壓

示意圖
(北半球)

鋒面氣旋:見著氣壓場中出現鋒面系統,則此氣壓中心定為低壓。
4、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自然方面:
太陽輻射(最根本)、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下墊面(海陸差異、洋流、地形)、
人類活動:釋放廢熱、改變大氣成分、改變下墊面性質
☆ 影響日照時數長短的因素(如重慶市年日照時數僅1200多小時)
(1).天氣狀況: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數長;
(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數長;
(3).晝長;
☆ 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影響年太陽輻射總量(太陽能)的因素)
(1).天氣狀況:晴天雲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勢:(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空氣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陽高度(即緯度):低緯地區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大興安嶺~蘭州~昆明一線以西以北地區豐富;
最豐富的地區是青藏高原,最貧乏的地區是四川盆地為什麼?
青藏高原: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時數長;
②地勢高,空氣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
四川盆地:多陰雨雲霧天氣,削弱作用大,日照時數短;
☆ 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
2.同一緯度地區:主要考慮下墊面性質,包括
①地形地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②海陸位置或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
冬季,海洋大於陸地,沿海大於內陸;
③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溫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降溫作用;
④植被狀況:夏季有植被的小於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於裸地;
⑤天氣狀況:白天晴天大於陰天,夜晚晴天小於陰天;
☆ 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地區小,高緯地區大;
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
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即陰天小於晴天;
氣候的海洋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小(最熱月氣溫在2或8月);
氣候的大陸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大(最熱月氣溫在1或7月,且秋溫大於春溫);
☆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 緯度或太陽輻射:低緯區大於高緯區; 2. 季節變化:夏季大於冬季;
3. 下墊面: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林地小於沙地,同一位置地勢越高氣溫日較差越小;4. 天氣狀況:晴天大於陰天;
☆ 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
1. 大氣環流:
氣壓帶風帶——高壓帶少雨,低壓帶多雨;西風帶多雨,信風帶少雨;
季風環流——夏季風多雨,冬季風少雨;
2. 下墊面:
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減濕作用;
海陸分布——由沿海向內陸,離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
臨海迎風岸海洋性較強,降水較多;臨海離風岸或內陸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小,大陸性較強,降水較少;
5、主要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 成因 特點 自然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
地中海
溫帶海洋
溫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
6、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及意義:
環節: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徑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
意義:維護全球水量平衡,使陸地淡水不斷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質的運動;對地表太陽輻射起到吸收、轉化、傳輸和調節的作用;是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
7、河流
☆主要補給類型:雨水(最主要的形式)、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 河流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時間在初春解凍和初冬封凍);
二是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河段;
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河套地區)和下遊河段(山東河段);
☆ 河流航運條件的分析
評價航運條件:①氣候:降水影響水量,決定河道的寬度、河流水位;
氣溫影響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地形:落差大小,有無礁石,決定水流是否平穩,主要出於對航行安全的考慮;
③通航里程的長短;
例如: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
又如: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
☆ 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1.選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處(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
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
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如淮河);水系支流多(海河:扇形水系 長江:樹枝狀水系;主支流同時入汛,加劇洪澇);河道彎曲(如荊江河段),匯水集中,排水困難,行洪不暢)、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人為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佔用破壞河道);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1)流域廣,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為平原,(荊江段)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二)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3.此外,人類活動佔用及破壞河道;
☆ 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①修水庫(開發水能,加強灌溉,調蓄徑流);②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積);
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調蓄洪水);
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①加固大堤;②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新河道(便於航運和泄洪);
此外,還可採取:調整產業結構以減輕生產活動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壓力;控制工業及生活廢物的排放以減輕河水污染;
☆ 水資源緊張的原因以及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原因:自然原因:淡水資源總量有限,時空分布不均勻
人為原因:①人口增加,工農業發展,需水增多,用水量增大
②人對水體的污染和浪費嚴重,造成水質性缺水
③植被破壞嚴重,陸地蓄水能力減小
解決措施:開源:①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②植樹造林,涵養水源
③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節流:①節約用水,減少水的浪費
②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
③加強水資源的管理
8、洋流:(北半球是「8」字型,南半球為「0」)
世界洋流分布:(中低緯度大陸東岸是暖流,大陸西岸是寒流;中高緯度大陸東岸是寒流,大陸西岸是暖流。)

(1)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副極地海區為中心的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大洋環流;
(3)南半球中高緯度(如南緯40度)形成西風漂流(性質寒流)。
(4)北印度洋海區: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時針方向運動,夏季順時針方向運動。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對氣候的影響:可以促進高、 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對全球熱量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2) 對海洋生物資源分布的影響
(3) 對航海等人類活動的影響:順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海上航行不利。
(4) 對污染物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使污染范圍擴大 .
厄爾尼諾:
A.概念:每年年終聖誕節前後,南美的秘魯和厄瓜多沿岸海溫上升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現象,它是熱帶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過表層溫度的變化對大氣加熱場產生變化進而給各地的天氣帶來變化,使原來乾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魯沿岸)產生洪澇,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亞東海岸)易出現長時間的乾旱少雨。
B.「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
① 中、東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異常多雨,甚至出現洪澇災害;
② 熱帶西太平洋降水減少,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發生嚴重乾旱。
③ 厄爾尼諾發生時,由於水溫高、秘魯漁場浮游生物減少,魚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魚為食的海鳥也將死亡或遷徒。影響生態環境
C.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所造成的氣候異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 台風減少;
② 是我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乾旱。
③ 我國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
④ 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氣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聖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其引起的氣候變化特徵恰好與赫赫有名的「厄爾尼諾」相反,並與厄爾尼諾同成為當前預報全球氣候系統異常的最強信號。

9、地質作用的分類及形成的地貌:
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內力作用及地貌: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褶皺和斷層
運用地質作用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例1: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例2: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吐魯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例3: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東非大裂谷:斷層
例4: 落基山: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撞形成
安第斯山: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相撞形成 -----( 易與落基山混淆 )
喜馬拉雅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撞形成
例5:地貌倒置的產生:
① 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因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地。
② 向斜成嶺: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堅實不易被侵蝕,成稱為山嶺。
☆外力作用及地貌
1. 流水作用:多發生在濕潤、半濕潤地區;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單元主要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河谷(峽谷、V型谷)、瀑布、溶洞、石林、(喀斯特地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
②平原、窪地等地形平坦低窪的地形單元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扇;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堵塞河道、洪澇災害加劇;
2. 風力作用:多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單元主要以風力侵蝕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風蝕窪地、風蝕溝谷、風蝕蘑菇、裸岩荒漠;
②平原、窪地等地形平坦低窪的地形單元主要以風力沉積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沙壟、沙丘;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土地的荒(沙)漠化、次生鹽鹼化;
3.冰川作用:挪威的峽灣、「千湖之國「芬蘭的湖泊、波德平原與東歐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北美五大湖
10、地域分異規律:
緯度地帶性(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導致熱量不同)
經度地帶性(距海遠近不同導致水分不同)
垂直地帶性(隨著海拔的升高水熱都在變)
☆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氣溫(陽坡雪線高,北半球南坡是陽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迎風坡降水量大雪線低);
例如:天山北坡雪線低、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阿爾卑斯山北坡雪線低
☆ 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的因素
1. 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 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高和陰坡低);
11、人口問題
☆ 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的不利影響及對策:
問題:人口增長過多過快,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自然增長率形成人口壓力,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造成人均資源減少、就業困難、生活水平下降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等種種資源和環境問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的不同側重點:
①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制約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
措施:鼓勵生育 ,接納移民。
② 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青壯年負擔過重以及贍養眾多孤寡病殘老人。
措施:關心照顧老人,建立社會保障、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人口遷移的原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政策、戰爭、政治變革)、社會文化因素(宗教、種族)、生態環境因素(自然災害)和其他(年齡、性別、距離)
人口遷移的主要、經常起作用的原因:經濟原因
美國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②社會原因:工業發達,環境污染嚴重。
☆人口遷移的影響
A. 對遷入地影響:
① 獲取足夠的勞動力;② 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③ 給城市環境造成影響。
B. 對遷出地影響:
① 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 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
③ 有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自然環境和資源優劣、地域的開放程度、科技水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12、城市地域功能分區形成的原因:
歷史原因、經濟原因(地價:距離市中心的遠近、交通)、社會原因(社會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行政原因。
13、農業
區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氣候(光照、降水、熱量、晝夜溫差),地形,土壤,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地價,工業基礎,生產歷史
☆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
典例分析:
1、灌溉農業或綠洲農業的區位分析(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有利自然區位因素:光照、熱量充足,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豐富
不利自然區位因素: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鹼化等
2、亞洲和我國水稻種植業(典型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區位因素:①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②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不利區位因素:人多地少;受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
3、青藏高原地區農業(河谷農業):
有利條件:①與高原相比河谷地帶熱量較高。②灌溉便利。③地勢平坦,④受河流沖積,土層深厚,土壤較肥沃。⑤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物質的轉化;其他:
高寒低溫,生命活動弱,生長周期長,有利於降低消耗,增加營養物質積累;
夜雨較多,有利於減少蒸發,讓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強;
不利因素:(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低溫)①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 地形復雜,溫度過低,生長期短; ③ 經濟、技術落後,資金缺乏,交通不便;④ 地勢起伏大,生態脆弱,耕地面積小。
4、雲貴高原壩子農業和彩色農業:
①優勢是緯度低,水熱充足;②劣勢是地表崎嶇,地表缺水,土壤貧瘠。
5、西歐(美國東北部)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
① 緯度高,氣溫低,雲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貧瘠,不適宜發展種植業,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 草場面積廣闊;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紐西蘭除外)(自然條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經濟發達,飼料供應充足(社會經濟條件)
☆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原始農業:游牧業、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和初步定住農業
傳統農業:稻作農業(東亞、東南亞、南亞)、傳統旱作穀物農業、傳統混合農業和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
現代農業:種植園農業(南亞、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現代旱作穀物農業、
現代混合農業(澳大利亞的小麥——綿羊帶)、乳畜業(西歐、紐西蘭、北美五大湖周圍)、市場園藝業、大牧場畜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14、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市場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
註: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大的方面去分析。
15、交通運輸網中的線的區位分析:自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科技因素等
自然因素:
(1)地形地質:山地:盡量沿等高線修築,盡量避開地形地質復雜的地區(隧道避開斷層,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彎曲或開鑿隧道,)
(2)水文: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梁總長度、投資、施工量
(3)氣候:注意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凍土、積雪的深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
(4)土地:少佔耕地。
社會 經濟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網;(2)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客貨運量增大,加快物資流通。
(3)資金:盡量減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
(4)人口分布:盡量聯系城鎮、人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註:鐵路、公路國道線基本方向以直達為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通過城市時應從城市邊緣經過(減輕對市內交通的影響)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則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以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
(5)污染:干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跡。
(6)政治:京九線——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加強援藏,鞏固國防。
(7)科技是保障:青藏鐵路解決了三大技術難題

③ 考公共基礎知識主要考哪些內容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共基礎知識屬於綜合性考試,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歷史、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等諸多方面,范圍廣泛,內容龐雜,考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內容都詳細看一遍是很不現實的,「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學的。從近幾年的公共基礎科目考試命題的特點來看,公基考題越來越靈活,考查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如何「以不變應萬變」、快速掌握指定考點、有效提高應試成績是每個考生頗為關注的問題,這里涉及到復習備考的方法和技巧問題。關於公共基礎知識的復習備考,重點要從以下三方面把握。

一、公基考什麼?

關於公基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測試應試人員對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務員義務的必備能力和素質。

具體考試內容: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

2、毛澤東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4、當代中國的政府與政治:中國的國體與政體、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務。

5、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價值取向、道德修養、行為規范。

6、法律知識: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等(報考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律專業職位的加試內容,包括上述范圍及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

7、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漢字、詞彙、語法、修辭、文學常識,黨政機關公文基本知識、常用公文寫作、常用事務文書寫作、公文處理。

8、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國際經濟、金融經濟、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科學前沿、科技常識。

9、歷史知識: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

10、其他知識:最新的時政知識。

二、公基怎麼考?

公基怎麼考實際上是考試題型的問題。江蘇公務員考試的題型一般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糾錯題、簡答題、論述題、實務題、作文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材料處理題等。根據A類、B類、C類不同試卷結構的要求選取上述若干個題型。三類試卷均有主觀題和客觀題。考試時限為90分鍾,滿分為100分。

三、公基如何復習備考?

從歷年真題中各部分內容的分值分布來看(因部分章節考點交差融合現象較為明顯,故有些分值很難機械劃分),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考點的主次:法律、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經濟與科技、時政、職業道德、中國政府與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哲、毛概、歷史等。建議大家按考點的側重,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四、公基備考建議

1、精於閱讀,把厚書變為薄書。「讀薄」的目標是將百萬計的文字讀成十萬計的文字,把零散的知識點讀成網狀知識圖,對每個部分、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做到瞭然於胸,准確定位。「讀薄」的方法是「一綱五點」——「一綱」即嚴格按照考試大綱進行梳理;「五點」是指緊抓常見考點、高頻考點、新增考點、易錯考點和熱門考點。

2、善於思考,把他有變為已有。在「讀薄」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思考,融會貫通,把「他有」真正變為「已有」,真正達到「讀懂」的目的。公共基礎知識不僅僅考查考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廣大考生要勤於思考,深入領會,通過復習備考,進一步掌握作為一個公務員應具有的必備知識。

3、勤於練習,把理論變為考分。對於考生而言,掌握相關知識十分重要,但獲得考試高分更為關鍵。因此,復習備考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書「讀透」,把理論轉化為高分。把書「讀透」最管用的方法是潛心研究歷年真題,洞察命題規律,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強化練習,這樣才能將重要考點牢牢掌握,有效提高考試分數。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我覺得最好是看書+做真題結合,書一定要看熟,記得住內容,特別是應用文那部分,考的幾率較大而且容易混淆。買真題,保證把真題做完,找到題感,能背的題和答案更好。最後就是時事的分,建議你考前一個月內每天看新聞聯播,對領導人會見以及國內重要事件記清楚。還有這個公共基礎知識精髓要點總結,這樣的話我想公共基礎知識應該能考70分以上。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④ 高考地理大題公式,歷史重點考點,政治經濟常識答題公式,與文綜高考有關的內容只知識

地理答題思路集錦
一、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
1、晝長;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間長);天氣狀況。
二、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陽高度(即緯度);2、天氣狀況;3、地勢;4、空氣密度。
如為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②晴天多;③地勢高;④空氣稀薄,大氣潔凈。
三、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緯度;2、地形、地勢;3、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植被狀況);4、天氣狀況。
四、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小,高緯大;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六、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
①流域廣,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二人為原因: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於階梯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二是徑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緯。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和下遊河段(即山東河段)。
二潛水等水位線的應用:
判斷潛水的流向:垂直於潛水等水位線從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為潛水流向。
潛水面的坡度(潛水水力坡度):確定潛水流向之後,在流向上任取兩點的水位高差,除以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潛水面的坡度。
潛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相交點,二者高程差即為潛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點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交點處,則可用內插法求出該點地面與潛水面的高程,潛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潛水與地表水的相互關系:根據潛水流向來判定。
利用等水點陣圖合理地布設取水井和排水溝,一般應沿等水位線布設水井和排水溝。
三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控制人口增長。
八、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存在冰雪下線的海拔高度)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註: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九、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和陰坡)十、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地形平坦開闊);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十一、開鑿隧道問題:
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因此,開鑿隧道要選擇在背斜處,因為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十三、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土地(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水源(指灌溉水源)註:自然因素的改造: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另外,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
二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2、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即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減小。在最適宜的地方形成區域專業化生產,從而形成區域性或世界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5國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荷蘭、丹麥、紐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3、政策4、勞動力5、科技6、工業基礎
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3、從春、夏、秋、冬4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分段分析。
例如,試分析華北地區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
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有利於棉花後期生長和收摘。
不利條件:播種期適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五、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
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政策。
四環境因素;主要用於微觀布局。
工業區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的區位因素中,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因此,在現實的區位選擇中,要首先考慮其主導因素或具有明顯優勢的條件。
註:①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原因是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可替代原料越來越多,加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②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③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重要;⑤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十六、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以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
註: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二舉例:
例1:分析我國沿海四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條件是:①均位於我國東部沿海,海運方便,有利於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②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東南亞,為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海南為何目前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①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點,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②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③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④技術力量信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海南島雖然蘊藏著豐富的富鐵礦,但由於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後,市場狹小,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鋼鐵企業。自從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來,它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鋼鐵工業也會興起的。
十七、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
⑵在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2、氣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緯度氣溫適中,降水適度的沿海地區。
3、河流;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水和運輸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現在河運的起點或終點、河流的匯合處或河口。
⑵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2、交通;3、政治、軍事、宗教;4、科技和旅遊。
十八、交通運輸網中線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⑴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
⑵地質: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等。
⑶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
⑷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2、從人為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⑴合理布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上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⑵經濟:經濟發展了——客貨運量大增,資金充足;反過來,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域發展。
⑶資金——盡量減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
⑷人口分布——盡量聯系城鎮、人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跡等。
⑹政治;京九線——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加強援藏,鞏固國防等。
⑺科技——如在凍土上修築鐵路的技術已解決等。
注;公路選線的分析方法:
⑴國道選線的一般原則;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節省運營時間。
⑵地方性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可以盡量多地通過當地的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
⑶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
①從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
②從微觀上考慮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佔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十九、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
1、交通運輸點的區位選擇同樣也要受社會經濟、技術、自然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點主導因素是不同的。如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起決定作用;而對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來說,社會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從總體上說:點的區位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需要考慮場所條件、交通條件、客貨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慮自然條件(水域、陸域)、經濟腹地、城市等。
2、影響港口的區位因素:
⑴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提供淡水和空間。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港灣⑵築港條件:
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⑶腹地條件:
經濟腹地:經濟腹地的大小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⑷城市依託:城市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有利於港口建設和發展。
⑸政策條件:
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注;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決定港口的位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應用:如分析紐約港的主要區位因素:①哈得孫河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並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空間;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為依託,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體來說,要考慮以下4個因素:①路寬;②與市內交通聯系;③與市外交通聯系;④工程量。
4、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⑴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①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雲霧。
⑵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⑶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二十、交通運輸中的點、線的典型案例與區位選擇:
1、京九線、南昆線和青藏線區位選擇的異同⑴從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布、自然條件、科學技術5個方面加以比較。
⑵突出共同點: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
⑶不同地位:京九線是全國南北干線,南昆線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青藏鐵路有利於開發邊疆,加強西藏和內地聯系。
⑷不同的自然條件:京九線突出溝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鐵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鐵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氣候區,此處地質地貌復雜。
2、「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的區位因素分析:
⑴建設「西氣東輸」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線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到能源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最終到達上海市。
⑵沿線選點的主要區位因素:沿線油、氣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線穿越多座大山,三垮黃河並穿越多條河流。

地理萬能公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路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3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選址條件:
1.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分享給你的朋友吧:i貼吧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人人網豆瓣MSN
對我有幫助
10

⑤ 剛剛報考了銀監會公務員考試,要求考金融監管相關的經濟金融會計和綜合管理等基礎知識,可是買什麼書啊

專業來筆試主要考察所報考崗位源應當具備的相關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其中,銀監監管類考試側重金融監管相關的經濟金融知識;銀監綜合類考試側重金融監管相關的經濟金融會計和綜合管理等基礎知識;銀監法律類考試側重金融監管相關的法律部門,包括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刑法、國際法等;銀監統計類考試側重金融監管相關的統計學理論和實務;銀監計算機類考試側重計算機理論與實務。

⑥ 麻煩問一下安徽省公務員考試經濟學具體考哪門專業知識呢

其分為8個部分:①基礎會計②政府會計③財務會計④財管⑤審計⑥財經法規⑦財政學⑧金融學

但本質上等於 初級會計+中級財管+cpa審計,⑦⑧兩個部分佔分不多。

⑦ 請問武漢市人事考試經濟類專業公共基礎知識和公務員考試有區別嗎經濟專業考試有復習資料嗎

人事考試開始報名了,人事考試是套公務員考試的,公務員叫行政能力職業測試,內容上還是有區別的,可以在公務員網站上下載往年的真題比較,一般人事考試和公務員考試不準辦輔導班,但是有指定的復習資料。

⑧ 公務員考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知識點是什麼考試內容的深度是多少希望有總結性的復習筆記。

考試點很散,每年考的都不一樣,只記知識點肯定不行。你復習下高中的政治書,會有很多幫助。

⑨ 考經濟師,不懂經濟,什麼公眾號可以更快的了解經濟知識

可以網上搜經濟師的考試輔導視頻。

閱讀全文

與公考經濟學常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