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理論。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價值的源泉,揭示了商品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從而為剩餘價值理論等其他理論奠定了基礎。
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的揭示,都離不開馬克思所闡述的勞動二重性學說的理論基礎。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品貨幣關系,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1)理解整個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擴展閱讀:
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以後,就可以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區分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作為價值增殖過程,工人的抽象勞動一方面創造了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資本家創造了剩餘價值。
根據勞動二重性理論,可以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就是由具體勞動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的資本;可變資本就是轉化為勞動力並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抽象勞動能使價值增殖的資本。
這就區分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㈡ 怎麼理解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謝謝!
答:一、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它闡明了勞動二重性與商品二因素的關系,從根本上論證了價值的本質,把勞動價值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二、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剩餘價值論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利用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並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創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論。三、勞動二重性學說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學依據。
---------------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理論之所以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因為:①勞動二重性理論把勞動價值理論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勞動二重性理論,論證了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從而說明了生產各種商品的勞動的具體形式各不相同,卻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較,從根本上論證了商品價值的本質。②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基礎。馬克思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論證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雇傭工人的具體勞動在生產出新的使用價值時,轉移了生產資料原有的價值,而抽象勞動卻創造出新的價值,正是在這個新價值中,包含著被資本家所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是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從而創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③勞動二重性理論還為一系列重要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馬克思從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出發,在剩餘價值理論的基礎上,進而創立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平均利潤理論、資本主義地租理論,等等,從而建立起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
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建立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被馬克思稱為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這是因為: 其一,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勞動價值理論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創立的,但他們不能把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區別開來,不能區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從而無法解決什麼勞動創造價值,在什麼條件下創造價值,怎樣創造價值以及價值本質是什麼等一系列問題。例如,亞當·斯密時而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耗費的必要勞動量,時而又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於「勞動的價值」。李嘉圖在勞動價值理論上比亞當·斯密前進了一步,他堅持勞動創造價值的原理,還指明了價值量決定於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但是,由於他不懂得勞動二重性理論,因而無法解決為什麼價值必然要表現為交換價值。 其二,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基礎。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科學地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力商品的特殊作用。勞動力的出賣者通過具體勞動為資本家生產出具有某種使用價值的商品,通過抽象勞動,為資本家創造出大於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即剩餘價值。勞動二重性理論,還使馬克思科學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勞動二重性理論,也使馬克思有可能根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並提出剩餘價值率這個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程度的科學范疇,從而形成了完整、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 其三,勞動二重性理論,是馬克思解決政治經濟學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正是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資本技術構成與價值構成相結合的資本有機構成理論,揭示了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建立了關於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理論;同樣是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提出了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兩個重要理論前提,即從實物構成上把資本區分為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和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在價值構成上把資本區分為c、v、m三個組成部分,從而為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建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前提等。因此,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
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在經濟思想史上是由馬克思首先批判地證明了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中,首先論證了它,並由此創立了他科學的勞動價值學說。馬克思本人認為,勞動二重性學說是《資本論》"最好的地方",是《資本論》中的一個"嶄新的因素",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因此,研究並正確理解這一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勞動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在馬克思之前,都曾提出了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正確見解。但是,由於他們不懂得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不了解什麼樣的勞動、在什麼條件下創造價值,因而不能將勞動決定價值的理論堅持到底。馬克思尖銳地指出:"經濟學家們毫無例外地都忽視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須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圖等人那樣只是單純地分析勞動,就必然處處都碰到不能解釋的現象。實際上,這是批判地理解問題的全部秘密."(《馬克思思格斯書信集》P.250)馬克思批判和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理論,提出了勞動二重性學說。他運用這一理論,論述了什麼勞動創造價值、怎樣形成價值、為什麼形成價值的問題,從而揭示了商品價值的實質,並闡明了舊價值轉移和新價值創造的對立統一關系,奠定了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基礎,建立起科學、完整的勞動價值理論。
(二)勞動二重性學說為闡明剩餘價值來源提供了理論依據
闡明剩餘價值的來源、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核心。馬克思運用勞動二重性學說,科學地分析了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商品的價值和剩餘價值都是由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創造的。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一方面,作為勞動過程,勞動者的具體勞動創造了使用價值;另一方面,作為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創造了價值和剩餘價值,從而揭示出剩餘價值的源泉,使這一經濟學史上從未解決的問題,得到了圓滿、徹底的解決。可見,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科學闡明剩餘價值生產理論提供了依據。
(三)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理解一系列經濟范疇和經濟規律創造了前提條件
勞動二重性學說不僅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剩餘價值生產理論得以創立,而且還是分析資本主義一系列重要經濟范疇和經濟規律的理論前提。沒有勞動二重性學說,就無法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而不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社會總產品就不能在價值上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三部分,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也無法說明;同時,沒有勞動二重性學說,不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也就不能建立資本有機構成學說,從而一系列范疇,如:平均利潤、生產價格、資本主義地租等,必然不能得到確切的說明。可見,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理解幾乎所有資本主義經濟范疇及經濟規律創造了理論前提。
㈢ 什麼是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勞動二重性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勞動二重性是指商品生產專中的具體勞屬動和抽象勞動。
勞動二重性理論是馬克思的重大貢獻,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首先,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三,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政治經濟學的其他一系列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
由於勞動二重性理論科學地闡明了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因而從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出發,在剩餘價值論的基礎上,就能夠正確地理解政治經濟學中的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主義再生產理論等等,從而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
㈣ 如何理解勞動二重性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馬克思主義視域內的二重性分析是建構社會生產關系發生學的學說原理, 因而就內涵
邏輯回和實踐范答式來說, 勞動二重性與研究對象具有結構上的內在契合性, 它決不謀求認識屬性的簡單的相互隔開。勞動二重性實踐之路是否決物象自足性, 還原對象的歷史規定; 否決社會物象關系的資產階級擬制, 進一步還原研究對象的理論規定。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的實踐圖景即在於以歷史主義和實踐主義為雙重的建構邏輯取向, 規定大寫的歷史理論, 全面落實政治經濟學批判。該研究進路旨在闡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對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整體性批判所得到的認識結果,是對歷史進行總體分析、系統性考察而得出的建構性理論, 是批判與建構的統一性理論。
引自文章「勞動二重性實踐之路: 從批判到蘊涵批判的建構」摘要,《江漢論壇》2013.2
參考文獻:
《資本論》(人民出版社,2004)
《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㈤ 怎樣理解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資本論》商品章的邏輯解析,許光偉,2014年07期,江漢論壇
《資本論》中具有怎樣的二重性學說——與劉召峰博士的幾點交流,2014年06期,教學與研究
這個學說體系奠定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學科根據,否決了資產階級「物象二重性」。
勞動二重性實踐之路:從批判到蘊涵批判的建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誕生意蘊,摘要,2013年02期,江漢論壇。
馬克思主義視域內的二重性分析是建構社會生產關系發生學的學說原理, 因而就內涵邏輯和實踐範式來說, 勞動二重性與研究對象具有結構上的內在契合性, 它決不謀求認識屬性簡單的相互隔開。勞動二重性實踐之路是否決物象自足性, 還原對象的歷史規定; 否決社會物象關系的資產階級擬制, 進一步還原研究對象的理論規定。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的實踐圖景即在於以歷史主義和實踐主義為雙重的建構邏輯取向, 規定大寫的歷史理論, 全面落實政治經濟學批判。該研究進路旨在闡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對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整體性批判所得到的認識結果,是對歷史進行總體分析、系統性考察而得出的建構性理論, 是批判與建構的統一性理論。
總的來說, 二重性理論與規定底蘊在於揭示大寫規定的社會存在, 從而生產關系的發生機理。在這種意蘊上, 能夠接納謝爾蓋耶維奇的概括: 「馬克思對勞動二重性的發現, 屬於人類天才的最偉大成就, 或許只有它可以和有可能接近弄清物質結構本質的原子核結構的秘密相媲美。馬克思對包含在商品中的勞動二重性的研究, 為闡明商品生產, 首先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全部經濟過程和現象的二重性, 提供了一把鑰匙。」
㈥ 為什麼說勞動的二重性理論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答:一、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它闡明了勞動二重性與商品二因素的關系,從根本上論證了價值的本質,把勞動價值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二、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剩餘價值論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利用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並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創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論。三、勞動二重性學說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學依據。
---------------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理論之所以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因為:①勞動二重性理論把勞動價值理論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勞動二重性理論,論證了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從而說明了生產各種商品的勞動的具體形式各不相同,卻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較,從根本上論證了商品價值的本質。②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基礎。馬克思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論證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雇傭工人的具體勞動在生產出新的使用價值時,轉移了生產資料原有的價值,而抽象勞動卻創造出新的價值,正是在這個新價值中,包含著被資本家所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是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從而創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③勞動二重性理論還為一系列重要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馬克思從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出發,在剩餘價值理論的基礎上,進而創立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平均利潤理論、資本主義地租理論,等等,從而建立起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
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建立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被馬克思稱為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這是因為: 其一,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勞動價值理論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創立的,但他們不能把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區別開來,不能區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從而無法解決什麼勞動創造價值,在什麼條件下創造價值,怎樣創造價值以及價值本質是什麼等一系列問題。例如,亞當·斯密時而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耗費的必要勞動量,時而又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於「勞動的價值」。李嘉圖在勞動價值理論上比亞當·斯密前進了一步,他堅持勞動創造價值的原理,還指明了價值量決定於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但是,由於他不懂得勞動二重性理論,因而無法解決為什麼價值必然要表現為交換價值。 其二,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基礎。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科學地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力商品的特殊作用。勞動力的出賣者通過具體勞動為資本家生產出具有某種使用價值的商品,通過抽象勞動,為資本家創造出大於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即剩餘價值。勞動二重性理論,還使馬克思科學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勞動二重性理論,也使馬克思有可能根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並提出剩餘價值率這個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程度的科學范疇,從而形成了完整、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 其三,勞動二重性理論,是馬克思解決政治經濟學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正是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資本技術構成與價值構成相結合的資本有機構成理論,揭示了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建立了關於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理論;同樣是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提出了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兩個重要理論前提,即從實物構成上把資本區分為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和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在價值構成上把資本區分為c、v、m三個組成部分,從而為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建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前提等。因此,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
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在經濟思想史上是由馬克思首先批判地證明了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中,首先論證了它,並由此創立了他科學的勞動價值學說。馬克思本人認為,勞動二重性學說是《資本論》"最好的地方",是《資本論》中的一個"嶄新的因素",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因此,研究並正確理解這一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勞動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在馬克思之前,都曾提出了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正確見解。但是,由於他們不懂得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不了解什麼樣的勞動、在什麼條件下創造價值,因而不能將勞動決定價值的理論堅持到底。馬克思尖銳地指出:"經濟學家們毫無例外地都忽視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須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圖等人那樣只是單純地分析勞動,就必然處處都碰到不能解釋的現象。實際上,這是批判地理解問題的全部秘密."(《馬克思思格斯<資本論>書信集》P.250)馬克思批判和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理論,提出了勞動二重性學說。他運用這一理論,論述了什麼勞動創造價值、怎樣形成價值、為什麼形成價值的問題,從而揭示了商品價值的實質,並闡明了舊價值轉移和新價值創造的對立統一關系,奠定了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基礎,建立起科學、完整的勞動價值理論。
(二)勞動二重性學說為闡明剩餘價值來源提供了理論依據
闡明剩餘價值的來源、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核心。馬克思運用勞動二重性學說,科學地分析了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商品的價值和剩餘價值都是由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創造的。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一方面,作為勞動過程,勞動者的具體勞動創造了使用價值;另一方面,作為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創造了價值和剩餘價值,從而揭示出剩餘價值的源泉,使這一經濟學史上從未解決的問題,得到了圓滿、徹底的解決。可見,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科學闡明剩餘價值生產理論提供了依據。
(三)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理解一系列經濟范疇和經濟規律創造了前提條件
勞動二重性學說不僅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剩餘價值生產理論得以創立,而且還是分析資本主義一系列重要經濟范疇和經濟規律的理論前提。沒有勞動二重性學說,就無法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而不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社會總產品就不能在價值上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三部分,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也無法說明;同時,沒有勞動二重性學說,不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也就不能建立資本有機構成學說,從而一系列范疇,如:平均利潤、生產價格、資本主義地租等,必然不能得到確切的說明。可見,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理解幾乎所有資本主義經濟范疇及經濟規律創造了理論前提。
㈦ 為什麼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一、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它闡明了勞動二重性與專商品二因素的關系,從根本屬上論證了價值的本質,把勞動價值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二、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剩餘價值論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利用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並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創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論.
三、勞動二重性學說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學依據.
㈧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樞紐是剩餘價值理論算什麼
勞動二重性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版義政治經濟學權的基石
對勞動二重性的理解,就是確認了勞動價值論的完全正確,從而才能理解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的剩餘價值理論以及建立在剩餘價值理論上的其他觀點。
剩餘價值論的創立,是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發展和批判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理論基石。
㈨ 為什麼說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回品貨幣關系,從而答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所以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勞動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二重屬性。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勞動對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形成的相互聯系又對立的兩個方面。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它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提出的勞動價值論成為完全科學的價值理論。
㈩ 為什麼說勞動的二重性學說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馬克思把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提出勞動二重性學說,第一次科學地回答了什麼勞動創造價值的問題,從而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提出的勞動價值理論發生了革命性變革,成為完全科學的理論。
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運用此學說,論證僱傭勞動者的具體勞動,在生產出新的使用價值同時,轉移了舊價值。
而抽象勞動則形成新價值,科學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區分了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源泉,從而創立剩餘價值理論。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它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提出的勞動價值論成為完全科學的價值理論。
從商品生產方式的整體發展中來,回到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相互依存關系。生產關系實體的運動和生產關系實體的構造在認識上統一化了,突出了研究對象的時空統一的工作規定。
(10)理解整個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擴展閱讀:
商品是一種二重的東西,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作為物質的商品「體」,其使用價值是物質在那種形態下的客觀存屬,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創造,自然力(人類勞動也是自然力的一部份),只是改變其形態引起屬性轉化。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品貨幣關系,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抽象勞動即為商品的價值(交換價值)。
它是價值的實體,代表的是社會成員通過交換相互支配對方勞動的社會關系,即代表的是人支配人行為(勞動)權力,而不是具體的財富(使用價值),體現了商品生產過程中,社會成員相互交換支配對方行為(勞動)的社會關系。抽象勞動的凝結,形成商品的的價值。
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代表的是一種社會支配關系的權力,並不代表具體財富、自然因素及科技生產力。價值(交換價值)表現為人支配人的權力,使用價值表現為具體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