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論述外部性問題傳統解決途徑,新制度經濟學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外部性問題的解決通常是針對負外部性而言,不知道你指的傳統解決途徑是不是指庇古教授他回們的答。在他們看來,負外部性的處理原則簡單地講是損害者賠償損失,但這種理論在現在已經不再流行,現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科斯的理論。即負外部性的處理要根據交易成本明晰產權,關鍵不是損害者賠償損失而是避免更大的損失。
2. 經濟學中經濟活動外部性的問題。
對於個人來說,他的決策應是個人的邊際成本等於個人邊際收益,而對於社會最優量回來說應是社會邊際成答本等於社會邊際收益,就你說的技術創新這個例子來說,假設A企業再提供一單位的技術創新需要額外成本100元,且這個成本全部由A企業來承擔,而A企業從這個創新決策可獲得收益為100元,其餘企業不為這個創新支付任何成本,但可以獲得收益為200元,因此從A企業角度考慮,成本為100元,收益為100元,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A企業不會再繼續進行技術創新,因為根據邊際收益遞減,繼續創新邊際收益低於邊際成本,A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停止創新。但從社會角度來說,科技創新成本為100元,收益卻為200元,因此應該繼續創新,此時只要再進行一個單位的創新社會就可以獲得100元的利潤,這個創新應該持續至社會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相等為止
3. 經濟學如何解決外部性
解決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將外部性內部化。即通過制度安排經濟主體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轉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術上的外部性轉為金錢上的外部性,在某種程度上強制實現原來並不存在的貨幣轉讓。
具體措施有:
1、征稅與補貼
任何一種經濟活動都會對外部產生影響,比如說,汽車運輸必然會產生廢氣污染環境,而植樹造林發展林業就會形成改善環境的結果。這就是經濟的外部性。如果說前者是「負外部性」的話,後者就應該被稱作是「正外部性」。
外部性扭曲了市場主體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會導致市場無效率甚至失靈,而負外部性如果不能夠得到遏制,經濟發展所賴以存在的環境將持續惡化,最終將使經濟失去發展的條件。
所以,可以對負的外部性徵收稅費,對正的外部性給予補貼。征稅可以抑制產生負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補貼可以激勵產生正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這種用於消除負外部性的稅收被稱作庇古稅(Pigovian
tax).
2、科斯定理
如果存在產權劃分,交易成本較低且參與人數較少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私下談判來解決外部性問題。如上文所說的養狗問題,要麼養狗者給予鄰居補償使其接受養狗,要麼鄰居給養狗者一定費用使其停止養狗。
(3)新古典經濟學解決外部性問題擴展閱讀
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
絕大多數經濟學教科書都講到,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或稱正外部經濟效應、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經濟(或稱負外部經濟效應、負外部性)。
外部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無法向後者收費的現象;外部不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損而前者無法補償後者的現象。例如,私人花園的美景給過路人帶來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費,這樣,私人花園的主人就給過路人產生了外部經濟效果了。又如,隔壁鄰居音響的音量開得太大影響了我的休眠,這時,隔壁鄰居給我帶來了外部不經濟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經濟外部性
4. 曼昆經濟學原理外部性的問題!!!急!
應該是需求曲線向下移動。因為酒的消費有外部性是說在酒的消費市場中消費者在專做消費決定的時候沒有把社屬會成本考慮在其中。因此當考慮到社會的外部性了之後,整個社會的酒的消費量應該低於個人的酒的消費量。置於為什麼不是供給曲線上移是因為供給曲線描述的是廠商的生產和供給行為。當廠商在沒有考慮社會成本的條件下生產,例如污染,才會導致私人供給曲線偏離社會供給曲線。在酒的市場中並不是生產者沒有考慮社會成本,而是消費者沒有考慮社會成本。所以才是如圖所示的結果。
5.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第十章 外部性 的問題
因為外部性的作用,鋁的生產產生了污染的負外部性,所以降低產量將會使內社會總福利增加。初學容者從圖形理解,供給與需求曲線之間的三角形面積就表示總福利。社會成本曲線救市社會的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之間的三角形面積就等於社會總福利。藉助圖形很好理解。
6. 根據所學的管理經濟學理論,談談如何解決外部性問題
自從1890年馬歇爾在其巨著《經濟學原理》中提出外部性概念以來,外部性成了經濟學中一個經回久不衰的話答題。外部性問題貫穿於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並對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產生重要影響。戰後尤其是70年代以來,由於工業化、城市化、環境污染等一些社會問題的不斷加劇,外部性問題幾乎成了經濟學炙手可熱的話題。本文試圖在闡述外部性的含義其產生原因和後果以及治理的基礎上,聯系中國實際談談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7. 經濟學externality外部性問題
抄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襲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人為的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
分為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 和負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如有人從事一些公益活動,對大家都有好處,但並不能因此從市場上獲得經濟報酬;反過來,有人做一些有違公德的事,如亂扔垃圾等,市場上也沒有人能向他收取相應的扔垃圾費。
1,外部性是一種人為的活動,壞天氣不是人為活動。
2,消費能力是一種市場化的影響,不是非市場化影響。
3,看病更貴不是一項經濟活動。
8. 經濟學課後答案,外部性的特徵有哪些如何治理外部性
外部性的特徵:
1.行為性
所謂行為性,就是指外部效應是由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經濟活動)引起。
2.市場性
主要是指,在一般條件下的非市場性和特定條件下的市場性。
3.外侵性
所謂外侵性,就是指外部效應是一種外侵的、強加的影響,即是沒有參與決策的人或不完全參與決策的人所承受的影響。
4.影響性
即一個當事者(影響者)必須對另一個人(被影響者)產生一定的影響,不但要有一個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必須具備一定的(正的或負的)福利意義。
5.不可賠付性
這里指的是不可(或難以)賠付(追索)性。這個特徵是指外部效應一般無法追尋到個人,特別是受損者一方無法追索到其損害者並獲得補償,其根源在於一般條件下的非市場性及特定條件下的市場性。
6.伴隨性
外部效應應該是有意或無意的伴隨效應,而本原性的、預謀性的影響不屬於外部效應。也就是說,外部效應是經濟活動的「附屬品」。
7.相互性
相互性的特徵是指產生外部效應的主體與接受外部效應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
解決外部性:
解決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是將外部性內部化。解決公共物品外部性問題的方法有政府方法和市場方法。
政府手段一,加強政策管制,強化政府的監管職能;
政府手段二,運用財政手段,促使外部效應內部化;
市場手段一:健全市場交易制度,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
市場手段二:公共物品的提供引進競爭。
9. 西方經濟學,外部性問題分析
這個應該是個專業問題,只有懂得經濟學的人應該才會知道這個問題分析到底怎樣。
10. 經濟學原理中 外部性 的一個問題
正外部性是知識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但創造知識的成本更大是由私人承擔,社會成本<私人成本,這就是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造知識的個人的原因,通過補償私人成本來鼓勵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