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據模型的分類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數據模型按不同的應用層次分成概念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物理數據模型。
1、概念數據模型
特點是面向用戶、面向現實世界的數據模型,描述一個單位的概念化結構;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地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簡單、清晰、易於用戶理解;概念模型是充滿主觀色彩的工件。
2、邏輯數據模型
特點是直接反映出業務部門的需求,對系統的物理實施有著重要指導作用;可以通過實體和關系勾勒出企業的數據藍圖;邏輯模型提供用戶定義完整性約束條件的機制,以反映具體應用所涉及的數據必須遵守的特定的語義約束條件。
3、物理數據模型
特點是具有以實物或畫圖形式直觀的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徵;每一種邏輯數據模型在實現時都有其對應的物理數據模型;描述數據在儲存介質上的組織結構,不但與具體的DBMS有關,而且還與操作系統和硬體有關。
(1)計量經濟學建模中常用的數據類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據模型結構主要分為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約束。
1、數據結構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數據類型,如DBTG網狀模型中的記錄型、數據項、關系模型中的關系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2、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規則,用以對目標類型的有效實例所組成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3、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他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約束條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則劃分為數據值的約束和數據間聯系的約束;靜態約束和動態約束;實體約束和實體間的參照約束等。
『貳』 什麼是數據模型,包含哪幾種類型 (資料庫)
數據模型(Data Model)是數據特徵的抽象,是資料庫管理的教學形式框架。資料庫系統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構架。數據模型包括資料庫數據的結構部分、資料庫數據的操作部分和資料庫數據的約束條件。
1)數據結構: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結構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2)數據操作: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 3)數據約束: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他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
優點: 存取方便且速度快 結構清晰,容易理解 數據修改和資料庫擴展容易實現 檢索關鍵屬性十分方便 缺陷: 結構呆板,缺乏靈活性 同一屬性數據要存儲多次,數據冗餘大(如公共邊) 不適合於拓撲空間數據的組織 網狀模型用連接指令或指針來確定數據間的顯式連接關系,是具有多對多類型的數據組織方式 優點: 能明確而方便地表示數據間的復雜關系 數據冗餘小 缺陷: 網狀結構的復雜,增加了用戶查詢和定位的困難。 需要存儲數據間聯系的指針,使得數據量增大 數據的修改不方便(指針必須修改) 關系資料庫模型是以記錄組或數據表的形式組織數據,以便於利用各種地理實體與屬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存儲和變換,不分層也無指針,是建立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數據組織方法 優點: 結構特別靈活,滿足所有布爾邏輯運算和數學運算規則形成的查詢要求 能搜索、組合和比較不同類型的數據 增加和刪除數據非常方便 缺陷: 資料庫大時,查找滿足特定關系的數據費時 對空間關系無法滿足
『叄』 計量經濟學模型有哪些
截面數據模型、時間序列模型和面板數據模型
不同數據有不同的假定繼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
『肆』 好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具有哪些性質
好的計量經濟學模型要素應該有三個:理論、方法和數據。
1. 理論,即經專濟理論,所研究的經屬濟現象的行為理論,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基礎。
計量經濟模型
2. 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方法和計算方法,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工具與手段,是計量經濟學不同於其他經濟學分支學科的主要特徵。
3.數據,反映研究對象的活動水平、相互間聯系以及外部環境的數據,或更廣義講是信息,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原料。這三方面缺一不可。
『伍』 在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中,通常選擇哪些類型的
計量經濟學中,對不同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從經濟社會中收集的數據主要有三種:
1、橫截面數據
2、時間序列數據
3、集合數據
橫截面數據是指某一時間內對不同對象進行調查所得來的數據,如人口普查數據。
時間序列數據是指對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連續觀察所取得的數據,如改革開放以來的GDP的數值。
面板數據是指對同一組對象在不同時間中連續跟蹤觀察所得來的數據。
『陸』 目前最常用的三種數據模型及其特點是什麼
目前最常用的三種數據模型為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
一、層次模型
層次模型將數據組織成一對多關系的結構,層次結構採用關鍵字來訪問其中每一層次的每一部分。
層次模型發展最早,它以樹結構為基本結構,典型代表是IMS模型。
優點是存取方便且速度快;結構清晰,容易理解;數據修改和資料庫擴展容易實現;檢索關鍵屬性十分方便。
二、網狀模型
網狀模型用連接指令或指針來確定數據間的顯式連接關系,是具有多對多類型的數據組織方式。
網狀數據模型通過網狀結構表示數據間聯系,開發較早且有一定優點,目前使用仍較多,典型代表是 DBTG模型。
優點是能明確而方便地表示數據間的復雜關系。
三、關系模型
關系模型以記錄組或數據表的形式組織數據,以便於利用各種地理實體與屬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存儲和變換,不分層也無指針,是建立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數據組織方法。
優點在於結構特別靈活,概念單一,滿足所有布爾邏輯運算和數學運算規則形成的查詢要求;能搜索、組合和比較不同類型的數據;增加和刪除數據非常方便。
(6)計量經濟學建模中常用的數據類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據模型按不同的應用層次分成三種類型:分別是概念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物理數據模型。
1、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是一種面向用戶、面向客觀世界的模型,主要用來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結構,它是資料庫的設計人員在設計的初始階段。
2、邏輯模型(Logical Data Model),是一種面向資料庫系統的模型,是具體的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
3、物理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是一種面向計算機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數據在儲存介質上的組織結構,它不但與具體的DBMS有關,而且還與操作系統和硬體有關。
『柒』 計量經濟學模型主要有哪些應用領域,各自的原理是什麼
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應用大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結構分析,即研究一個或幾個經濟變版量發生變化及結構權參數的變動對其他變數以致整個經濟系統產生何種影響。其原理是彈性分析、乘數分析與比較靜態分析;
2經濟預測,即用其進行中短期經濟的因果預測。其原理是模擬歷史,從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中找出變化規律;
3政策評價,即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定量分析政策變數變化對經濟系統運行的影響,是對不同政策執行情況的模擬模擬;
4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即利用時機的統計資料和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分析某個理論假說正確與否。其原理是如果按照某種經濟理論建立的計量經濟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實際觀察數據,則意味著該理論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反之則表明該理論不能解釋客觀事實。
『捌』 列舉計量經濟學的觀測數據類型並說明各自特點
古典經濟學家注重的是經濟要素之間的實質性的關系,而計量經濟學則主版要注重經濟要素之權間量的變化關系。計量經濟學引入了自然科學的分析方法:用實際數據來論證其理論的正確性,使經濟學的分析更加量化,科學化。計量經濟學家是依靠對經濟數據的研究來驗證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狀、預測未來。經濟數據在計量經濟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計量經濟學運用的三個前提:a、經濟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濟數學模型b、收集准確的實際經濟數據c、擁有運算速度快、記憶容量大的計算機和統計軟體
『玖』 應用計量經濟學進行數量分析所用到的統計資料一般有哪幾種
計量經濟學常用抄數據有哪幾襲類?
時間序列數據、截面數據、虛變數數據。
常見的計量經濟學軟體有哪幾種?
EViews 、 SPSS/PC 、 SAS 、 GAUSS 、 PC-GIVE 、 Micro TSP
數據類型有哪幾種? 時間序列數據、截面數據、虛變數數據。
模型類型有哪幾種? 語義模型(也稱邏輯模型) 、物理模型、幾何模型、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模型等
『拾』 計量經濟學都有哪些模型啊,具體怎樣運用
#計量經濟學的定義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
#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步驟和方法
確定變數和數學關系式-模型設定;分析變數間具體的數量關系-估計參數;檢驗所得結論的可靠性-模型檢驗;經濟分析和預測-模型應用
#分布滯後模型估計的困難有哪幾個
A.自由度問題。自由度過分損失,到時估計偏差增大,顯著性檢驗失效。
B.多重共線性問題。滯後變數常存在多重共線性。
C.滯後長度難以確定。
#工具變數法
1.與所代替的解釋變數高度相關
2.與隨機擾動項不相關
3.與其他解釋變數不相關,以免出現多重共線性
#虛擬變數的基本概念
虛擬變數是人工構造的取值為0和1的作為屬性變數代表的變數
#聯立方程模型的區別
A.聯立方程組模型由幾個單一方程組成。被解釋變數不只一個。
B.模型里有隨機方程,也有確定性方程,但必含有隨機方程。
C.被解釋變數和解釋變數之間不僅是單向因果關系,也可能互為因果。
D.解釋變數可能與隨機擾動項相關。
#非完全多重共線性後果:
1.參數估計量方差增大
2.對參數區間估計時,置信區間趨於變大
3.嚴重時,假設檢驗容易作出錯誤判斷
4.嚴重時,可能r2較大和f檢驗顯著性高,但t檢驗可能不顯著,得出錯誤結論
#多重共線性檢驗:
1.簡單相關系數檢驗
2.方差擴大因子法
3.直觀判斷,如回歸系數標准差大,或與經濟理論背離
4.逐步回歸法
#自相關:
經濟系統的慣性。經濟活動滯後效應。數據處理造成的相關。蛛網現象。模型設定偏誤。零均值,低估參數估計值的方差,對模型預測的影響,高估t,f,r2不可靠,對模型影響,降低預測精度。
#異方差:
模型中省略某些重要解釋變數。模型設定誤差。測量誤差的變化。截面數據中總體各單位的差異。無偏,一致,非有效,誇大估計參數的統計顯著性,對預測影響,Y的預測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