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習《教育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所得、建議各是什麼
來自 大科學 團隊
給您些材料 看看有幫助么
教育經濟學是研究教育和經濟之間關系的經濟學分支學科。 研究對象是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資的有效利用及其經濟收益。是介於經濟學、教育學、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交叉學科。
教育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教育與經濟的關系的表現形式及規律性;教育的投資方向及內部結構;教育領域中勞動的特點與分配原則;教育投資的經濟效果;教育經濟學的方法論等。
教育經濟學以教育在經濟增長和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支出的宏觀和微觀經濟效果作為研究對象。教育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教育經濟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論基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闡述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的原理和規律。同時,它根據設定的前提,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對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分析,檢驗有關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和預測這一關系的變動趨勢。
附學習感受一篇:
手頭有兩本靳希斌老師的《教育經濟學》,一本是大學時候買的,一本是不久前在學校一個考研同學轉讓,後者是修訂本。雖然我早已想深入認識教育經濟學這門當前的熱門學科,但前後相隔有三年多之久,我卻未能真正拜讀,對這門學科還缺乏總體認識。及至現在粗略地翻閱了一遍,認識還是比較膚淺。
教育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中國可以說是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研究。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介於教育學和經濟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這本書是這樣表述的:教育經濟學是研究教育和經濟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領域內經濟現象和規律,並且要用數量的形式來表示的一門邊緣科學。
首先,我們可以從宏觀上來認識教育和經濟的相互作用關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社會再生產理論、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理論等,都直接地論述了教育與社會經濟的關系,這成為這門的理論基礎。西方經濟學中以舒爾茨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理論也是重要的理論基礎,並對我國的教育經濟學有深刻的影響。所謂人力資本就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人力資本就是人口質量投資,主要包括:教育資本、健康資本、流動資本、遷移資本和提高企業能力並幫助決策增強競爭力的資本。它的主要觀點是:人口質量重於人口數量;人力資本投資作用大於物力資本投資的作用;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教育投資收益率高於物力投資的收益率;教育投資收益率是可以測算的,基本同物力投資的收益率的測算相同。本書還對教育與經濟、教育與科學技術、市場經濟與教育改革、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等宏觀問題做了詳細的探討。對於我們分析現實中的教育現象與其實質問題提供了途徑。
其次,我們可以從微觀上認識教育和經濟的交互作用。這主要涉及教育投資及比例、教育成本、教育經濟效率、教育規模經濟、教育經濟效益及其計算、教師勞動及其報酬等等。教育投資具有周期長、彈性大、間接性和長效性等特點,在我國主要實行國家撥款、社會團體和群眾多渠道籌集等途徑。增加教育投資可以改善教育辦學環境,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發展教育事業,但是教育投資比例受到經濟、政治、人口和科學技術等因素制約。目前我國主要是側重義務教育的投資,而且隨著經濟發展投資的比例在逐年增長。教育成本量化是考察教育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教育成本分析要考慮直接成本又要考慮間接成本。教育經濟效率是指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為取得同樣的教育成果,教育資源佔用和消耗的程度,可以採用一定的指標。教育產業在運用資源時需要運用適度規模,這樣才能有效利用資源,協調好人、財、物,取得最佳經濟效益。教育經濟效益是指教育領域內的勞動消耗同教育所得到的經濟報酬在數量上的對比。教育創造財富,具有外部的經濟價值,依據相應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得出經濟效益的數值。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和實現者,教師勞動具有一定的工作效率,應該得到一定的報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促進教師的合理流動,優化師資配置,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總之,研究教育中的經濟規律,對我們當前的教育改革發展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我們認識教育產業、教育市場以及教育中的人力資源開發、智力開發、智力投資、教育消費等概念。對於我們優化教育結構,指導教育方針政策的制定,減少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提高教育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有重要作用。
當前國家在提倡教育社會化、市場化,發展大教育,促進教育的產業化。充分運用社會民間資本,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使國家的財政運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同時要搞活教育,推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高校後勤社會化、民辦教育等的蓬勃發展都說明教育改革的效果是顯著的,傳統而陳舊的教育觀念在改變。優化教育結構,充分利用並且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積極利用社會資金,做大做強教育產業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繼續探討的問題。
B.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經濟學專業介紹
一、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介紹
學科:歷史學
門類:歷史學類
專業名稱:民族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民族學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民族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社會團體和各類企事業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民族學的基本理論,了解中國民族和族群、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基本情況;掌握民族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體質人類學、語言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兒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基本的民族學調查方法與分析方法,以及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從事民族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國有關少數民族、社會文化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國內外民族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抽樣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幹學科:歷史學、社會學。
主要課程:人類學、民族學導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人類學史、生態人類學、民族學調查方法、中國民族概論、世界民族概論、民族考古學、民族經濟學、族群與家族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論文寫作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二、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專業介紹
學科:經濟學
門類:經濟學類
專業名稱:經濟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l. 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
2. 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技能;
3. 了解中外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及應用前景;
4. 了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
5. 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
6. 掌握中外經濟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經濟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畢業實習,-般安排12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C. 經濟學根據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幾種
本人學經濟學,標准答案是,經濟學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內觀經濟學容。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家庭和廠商)為研究對象。宏觀經濟學以整個經濟體為研究對象,研究整體經濟運行狀況,如失業和通貨膨脹。
D. 微觀經濟學鳥瞰圖
《微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一、課程簡介:《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必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考察對象,研究個量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市場均衡理論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主要內容包括: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廠商均衡理論、收入分配理論,以及福利經濟學。該課程主要介紹西方的基本經濟理論,由於我們現在在經濟領域中更多的是運用西方的理論,因而該課程是 其他專業課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任務:《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該課程的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通過學習供求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市場均衡與市場失靈理論等微觀經濟學知識,為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為學習有關專業理論課奠定基礎。掌握研究微觀經濟理論的基本方法。正確認識和評價微觀經濟理論。
三、教學的基本要求:
1、該課程的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以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上,主要以講授為主,並且靈活運用討論法、提問法等方法。
2、 考試內容、考核目標和考試命題都要體現經濟學專業的特點,注意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理論應用能力的測試,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尤其是要注意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情況和新理論。
四、總學時數:72學時
五、教材和主要參考文獻:
1、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2、朱善利主編《微觀經濟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黎脂遠主編《微觀經濟分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章 引論(2課時)
教學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學生了解什麼是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為什麼要學習西方經濟學,以及對西方經濟學應持的態度。並通過引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本教材的特點,通過對引論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評價西方經濟學的態度。
重點、難點: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西方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以及當前的研究熱點是重點;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稀缺性概念、經濟模型是難點。
教學方法:講授和討論
教學內容:
第一節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
第四節 對西方經濟學應持有的態度
第五節 為什麼學習西方經濟學
第六節 教材的特點
基本概念:
稀缺性;經濟模型;微觀經濟學。
思考題:
1、試述不同經濟體制下三大基本經濟問題的解決途徑。
2、為什麼在我國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目的不同於西方?
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8學時)
教學目的和要求:掌握需求、供給、均衡價格、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等基本概念和與之相關的基本原理。
重點、難點:需求、供給以及均衡的概念,包括需求和供給曲線的規律是重點;需求和供給彈性的概念及規律、蛛網理論是難點。
教學方法:講授和討論
教學內容: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一、經濟學的一個假設條件
二、經濟學鳥瞰圖
第二節 需求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