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產品的供給曲線與傳統產品的供給曲線有什麼區別兩種曲線上的每一個點的經濟學含義有什麼差別
在回答本題之前先明確界定什麼是網路產品。我們把具有網路結構特徵的產品 (或服務 )統稱為網路型產品, 它們具有相同的消費特徵, 即網路外部性。
網路外部性指新消費者加某產品網路時, 為網路中的其它消費者帶來正的效用。這是與傳統商品的最大區別。什麼是網路外部性,比如這個世界上只有1個人用微信,微信的通訊效用為0,當有兩個人使用微信的時候,第2個使用微信的人可以跟第1個人進行高效溝通,為第1個人帶來了效用,一直類推,當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了微信,微信的價值也越來越大,產生了贏者通吃(winner-take-all)的市場現狀。
網路產品的供給曲線與傳統產品的供給曲線有什麼區別?
傳統產品的供給曲線向右上傾斜, 這是由於邊際成本遞增。網路型產品通常具有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成本特徵, 這使得平均成本不斷下降。
例如, 張小龍團隊研發微信耗資巨大, 但一旦投入市場使用, 新增的一個消費者的對於產品邊際成本很低。對於網路產品來說,互聯網提供商為第一個用戶提供服務之前,要租用網路、購買硬體和軟體、招聘技術人員, 初始成本很高, 但為第二個用戶提供服務時, 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在這樣的成本結構下, 隨著使用者規模的不斷擴大, 平均成本不斷下降, 規模經濟明顯, 如下面的圖2所示。因為網路型產品的邊際成本很小, 而且, 低於平均成本, 如果像競爭廠商一樣按邊際成本定價, 勢必會虧損, 因此, 網路型產品的供給曲線不可能是邊際成本曲線, 可能的選擇是按平均成本定價, 這時, 價格隨網路規模的增加而減小。
圖3:網路產品的供求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