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西方經濟學選擇判斷答案

西方經濟學選擇判斷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09 06:41:54

『壹』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

1、X商品的價格下降會導致Y商品的需求量上升,說明兩種商品是替代品。X
2、同一杯水具有相同的效用。X
3、一年以內的時間是短期,一年以上的時間是長期。X
4、在長期中所有成本都是可變成本。X
5、在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短期均衡意味著不存在經濟利潤。X
6、無論在長期還是在短期內,都存在准租金。X
7、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並不一定意味著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X
8、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於、等於或者小於1。√
9、在LM曲線上的任何一點,利率與實際國民收入的組合都實現了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
10、充分就業就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11、若對廠商征稅,將使產品的供給曲線左移,則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上升。×
12、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的主觀感受。√
13、邊際產量曲線一定在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與其相交。√
14、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麼,要了魚,它的機會成本就是熊掌。√
15、廠商不應該在虧損的的狀態下繼續經營。×
16、正常利潤是經濟利潤的一部分。×
17、無論是商品數量還是商品價格的變化都會引起名義GDP的變化。×
18、如果邊際儲蓄傾向增加,則邊際消費傾向減少。√
19、在IS曲線上只有一個點的利率與實際國民收入的組合實現了產品市場的均衡。×
20、當經濟發生通貨膨脹時,所有人的利益都受到損害。×

『貳』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

1、對於同一個消費者來說,同樣數量的商品不同情況下,所得的效用是不回相同的。如冬天吃冰激凌和夏答天吃冰激凌的效用就完全不同,冬天穿羽絨服跟夏天穿羽絨服的效用也完全不同。
2、消費者要獲得最大的效用,應該使得花在每種商品的最後一塊錢所帶來的效用相等。就某種商品在各種用途的消費而言,應該使得花在每種用途的最後以單位商品所帶來的效用相等,而不是把該商品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中去。
3、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是使得花在每種商品的最後一塊錢所帶來的效用相等,而不是消費者從每一種商品中得到的總效用與它們的價格只比分別相等。
4、無差異曲線是對一個消費者而言的,因此,不同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會不盡相同。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只是表示該消費者的總效用是相同的,而不是不同的消費者所得到的總效用是無差別的。
5、對於同一個消費者來說,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都不會相交,否則就會違背非飽和性假設。
但是,在同一坐標系中,兩個不同的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是可以相交的,交叉點所表示的商品組合,對於兩個消費者來說,其效用不一定相同。

『叄』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

1、對於同一個消費者來說,同樣數量的商品不同情況下,所得的效用是不相同的。如冬回天吃冰激答凌和夏天吃冰激凌的效用就完全不同,冬天穿羽絨服跟夏天穿羽絨服的效用也完全不同。
2、消費者要獲得最大的效用,應該使得花在每種商品的最後一塊錢所帶來的效用相等。就某種商品在各種用途的消費而言,應該使得花在每種用途的最後以單位商品所帶來的效用相等,而不是把該商品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中去。
3、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是使得花在每種商品的最後一塊錢所帶來的效用相等,而不是消費者從每一種商品中得到的總效用與它們的價格只比分別相等。4、無差異曲線是對一個消費者而言的,因此,不同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會不盡相同。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只是表示該消費者的總效用是相同的,而不是不同的消費者所得到的總效用是無差別的。
5、對於同一個消費者來說,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都不會相交,否則就會違背非飽和性假設。但是,在同一坐標系中,兩個不同的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是可以相交的,交叉點所表示的商品組合,對於兩個消費者來說,其效用不一定相同。

『肆』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求答案

對錯對錯對
對錯錯對錯
錯對對錯錯
對錯對對對
對錯對錯對
對對錯對對
對對對對對
錯對

『伍』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大家幫幫忙啊!

美女...你一口氣問了20個問題...還可能需要解釋理由...而且還只有5分...而且我也不是全都拿得回准...
說說我的答看法...
1可能不對,工資推動的通貨膨脹很可能來自於工資剛性吧...拿不準忘了..
2肯定不對 經濟學是研究資源最優配置的 怎麼能不講效益
3..不確定 可能是吧
4不大清楚...估計是對的 這么多字..
5是正確的 去看書上的公式就知道了~
6是正確的
7好像不對 自動穩定器是基於經濟自己性質的,所以叫「自動」嘛,應該是消極的
8正確 9正確
10 應該是對的吧..
11 不確定..可能是對的吧...
12 應該是對的 是一種分類 方法
13 應該是對的
14 應該是對的吧...
15 這個...不確定 對吧 加入進出口因素的乘數我不記得了..
16 應該是對的
17 好像錯了,二者說反了
18 這個貌似不一定,因為出口和國民收入的關系沒說明吧
19 鐵定是錯的~要不美國老鼓搗人民幣升值幹啥是吧...
20 還是涉及到加入進出口因素的乘數..建議你看看書...
總之還是建議你好好把課本看一下,再做題,結合網上搜索引擎,做出來應該問題不大~..

『陸』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五版課後基礎練習題(初學者),有答案的,有選擇題,判斷題,計算題的那種!

1.已知某一時期內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d=50-5P,供給函數為Qs=-10+5p。求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並作出幾何圖形。假定供給函數不變,由於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數變為Qd=60-5P。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並作出幾何圖形。假定需求函數不變,由於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使供給函數變為Qs=-5+5p。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並作出幾何圖形。利用(1)(2)(3),說明靜態分析和比較靜態分析的聯系和區別。利用(1)(2)(3),說明需求變動和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解答:(1)將需求函數=50-5P和供給函數=-10+5P代入均衡條件=,有:50-5P=-10+5P得:Pe=6以均衡價格Pe=6代入需求函數=50-5p,得:Qe=50-5或者,以均衡價格Pe=6代入供給函數=-10+5P,得:Qe=-10+5所以,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Pe=6,Qe=20如圖1-1所示.(2)將由於消費者收入提高而產生的需求函數=60-5p和原供給函數=-10+5P,代入均衡條件=,有:60-5P=-10=5P得以均衡價格代入=60-5p,得Qe=60-5或者,以均衡價格代入=-10+5P,得Qe=-10+5所以,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3)將原需求函數=50-5p和由於技術水平提高而產生的供給函數Qs=-5+5p,代入均衡條件=,有:50-5P=-5+5P得以均衡價格代入=50-5p,得或者,以均衡價格代入=-5+5P,得所以,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如圖1-3所示.(4)所謂靜態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條件下某一經濟事物在經濟變數的相互作用下所實現的均衡狀態及其特徵.也可以說,靜態分析是在一個經濟模型中根據所給的外生變數來求內生變數的一種分析方法.以(1)為例,在圖1-1中,均衡點E就是一個體現了靜態分析特徵的點.它是在給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個均衡點.在此,給定的供求力量分別用給定的供給函數=-10+5P和需求函數=50-5p表示,均衡點E具有的特徵是:均衡價格且當時,有==;同時,均衡數量,切當時,有.也可以這樣來理解靜態分析:在外生變數包括需求函數的參數(50,-5)以及供給函數中的參數(-10,5)給定的條件下,求出的內生變數分別為,依此類推,以上所描素的關於靜態分析的基本要點,在(2)及其圖1-2和(3)及其圖1-3中的每一個單獨的均衡點都得到了體現.而所謂的比較靜態分析是考察當所有的條件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均衡狀態會發生什麼變化,並分析比較新舊均衡狀態.也可以說,比較靜態分析是考察在一個經濟模型中外生變數變化時對內生變數的影響,並分析比較由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所決定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以(2)為例加以說明.在圖1-2中,由均衡點變動到均衡點,就是一種比較靜態分析.它表示當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數發生變化時對均衡點的影響.很清楚,比較新.舊兩個均衡點和可以看到:由於需求增加由20增加為25.也可以這樣理解比較靜態分析:在供給函數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由於需求函數中的外生變數發生變化,即其中一個參數值由50增加為60,從而使得內生變數的數值發生變化,其結果為,均衡價格由原來的6上升為7,同時,均衡數量由原來的20增加為25.類似的,利用(3)及其圖1-3也可以說明比較靜態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見,當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導致需求增加,即表現為需求曲線右移時,均衡價格提高了,均衡數量增加了.由(1)和(3)可見,當技術水平提高導致供給增加,即表現為供給曲線右移時,均衡價格下降了,均衡數量增加了.總之,一般地有,需求與均衡價格成同方向變動,與均衡數量成同方向變動;供給與均衡價格成反方向變動,與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數Qd=500-100P在一定價格範圍內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價格(元)12345需求量4003002001000(1)求出價格2元和4元之間的需求的價格弧彈性。(2)根據給出的需求函數,求P=2是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3)根據該需求函數或需求表作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利用幾何方法求出P=2時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它與(2)的結果相同嗎?解(1)根據中點公式,有:(2)由於當P=2時,,所以,有:(3)根據圖1-4在a點即,P=2時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為:或者顯然,在此利用幾何方法求出P=2時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和(2)中根據定義公式求出結果是相同的,都是。3假定下表是供給函數Qs=-2+2P在一定價格範圍內的供給表。某商品的供給表價格(元)23456供給量246810求出價格3元和5元之間的供給的價格弧彈性。根據給出的供給函數,求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根據該供給函數或供給表作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利用幾何方法求出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它與(2)的結果相同嗎?解(1)根據中點公式,有:(2)由於當P=3時,,所以(3)根據圖1-5,在a點即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為:顯然,在此利用幾何方法求出的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系數和(2)中根據定義公式求出的結果是相同的,都是Es=1.54圖1-6中有三條線性的需求曲線AB、AC、AD。(1)比較a、b、c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大小。(2)比較a、f、e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大小。解(1)根據求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幾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別處於不同的線性需求曲線上的a、b、e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於,在這三點上,都有:(2)根據求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幾何方法,同樣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別處於三條線性需求曲線上的a.e.f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是不相等的,且有0為常數)時,則無論收入M為多少,相應的需求的點彈性恆等於1/2.假定需求函數為Q=MP-N,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價格,N(N>0)為常數。求:需求的價格點彈性和需求的收入點彈性。解由以知條件Q=MP-N可得:Em=由此可見,一般地,對於冪指數需求函數Q(P)=MP-N而言,其需求的價格價格點彈性總等於冪指數的絕對值N.而對於線性需求函數Q(P)=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點彈性總是等於1.假定某商品市場上有100個消費者,其中,60個消費者購買該市場1/3的商品,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均為3:另外40個消費者購買該市場2/3的商品,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均為6。求:按100個消費者合計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是多少?解:另在該市場上被100個消費者購得的該商品總量為Q,相應的市場價格為P。根據題意,該市場的1/3的商品被60個消費者購買,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都是3,於是,單個消費者i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以寫為;即)(1)且(2)相類似的,再根據題意,該市場1/3的商品被另外40個消費者購買,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都是6,於是,單個消費者j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以寫為:即(3)且(4)此外,該市場上100個消費者合計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以寫為:將(1)式、(3)式代入上式,得:再將(2)式、(4)式代入上式,得:所以,按100個消費者合計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是5。假定某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Ed=1.3,需求的收入彈性Em=2.2。求:(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下降2%對需求數量的影響。(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提高5%對需求數量的影響。解(1)由於題知Ed=,於是有:所以當價格下降2%時,商需求量會上升2.6%.(2)由於Em=,於是有:即消費者收入提高5%時,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會上升11%。假定某市場上A、B兩廠商是生產同種有差異的產品的競爭者;該市場對A廠商的需求曲線為PA=200-QA,對B廠商的需求曲線為PB=300-0.5×QB;兩廠商目前的銷售情況分別為QA=50,QB=100。求:(1)A、B兩廠商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分別為多少?如果B廠商降價後,使得B廠商的需求量增加為QB=160,同時使競爭對手A廠商的需求量減少為QA=40。那麼,A廠商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EAB是多少?如果B廠商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那麼,你認為B廠商的降價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解(1)關於A廠商:由於PA=200-50=150且A廠商的需求函數可以寫為;QA=200-PA於是關於B廠商:由於PB=300-0.5×100=250且B廠商的需求函數可以寫成:QB=600-PB於是,B廠商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為:(2)當QA1=40時,PA1=200-40=160且當PB1=300-0.5×160=220且所以由(1)可知,B廠商在PB=250時的需求價格彈性為,也就是說,對於廠商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我們知道,對於富有彈性的商品而言,廠商的價格和銷售收入成反方向的變化,所以,B廠商將商品價格由PB=250下降為PB1=220,將會增加其銷售收入.具體地有:降價前,當PB=250且QB=100時,B廠商的銷售收入為:TRB=PB•QB=250•100=25000降價後,當PB1=220且QB1=160時,B廠商的銷售收入為:TRB1=PB1•QB1=220•160=35200顯然,TRB1時,在a點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1aQ1,b點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2bQ2.顯然,面積OP1aQ1〈面積OP2bQ2。所以當Ed>1時,降價會增加廠商的銷售收入,提價會減少廠商的銷售收入,即商品的價格與廠商的銷售收入成反方向變動。例:假設某商品Ed=2,當商品價格為2時,需求量為20。廠商的銷售收入為2×20=40。當商品的價格為2.2,即價格上升10%,由於Ed=2,所以需求量相應下降20%,即下降為16。同時,廠商的銷售收入=2.2×1.6=35.2。顯然,提價後廠商的銷售收入反而下降了。當Ed〈1時,在a點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1aQ1,b點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2bQ2.顯然,面積OP1aQ1〉面積OP2bQ2。所以當Ed〈1時,降價會減少廠商的銷售收入,提價會增加廠商的銷售收入,即商品的價格與廠商的銷售收入成正方向變動。例:假設某商品Ed=0.5,當商品價格為2時,需求量為20。廠商的銷售收入為2×20=40。當商品的價格為2.2,即價格上升10%,由於Ed=0.5,所以需求量相應下降5%,即下降為19。同時,廠商的銷售收入=2.2×1.9=41.8。顯然,提價後廠商的銷售收入上升了。c)當Ed=1時,在a點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1aQ1,b點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2bQ2.顯然,面積OP1aQ1=面積OP2bQ2。所以當Ed=1時,降低或提高價格對廠商的銷售收入沒有影響。例:假設某商品Ed=1,當商品價格為2時,需求量為20。廠商的銷售收入為2×20=40。當商品的價格為2.2,即價格上升10%,由於Ed=1,所以需求量相應下降10%,即下降為18。同時,廠商的銷售收入=2.2×1.8=39.6≈40。顯然,提價後廠商的銷售收入並沒有變化。12利用圖簡要說明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微觀經濟學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的研究,說明現代西方經濟社會市場機制的運行和作用,以及這種運行的途徑,或者,也可以簡單的說,微觀經濟學是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研究來說明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作用的.市場機制亦可稱價格機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以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為出發點,微觀經濟學通過效用論研究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並由此推導出消費者的需求曲線,進而得到市場的需求曲線.生產論.成本論和市場論主要研究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並由此推導出生產者的供給曲線,進而得到市場的供給曲線.運用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就可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並進一步理解在所有的個體經濟單位追求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在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下,實現經濟資源的配置.其中,從經濟資源配置的效果講,完全競爭市場最優,壟斷市場最差,而壟斷競爭市場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寡頭市場比較接近壟斷市場.至此,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圖1-8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關於產品市場的內容的研究.為了更完整地研究價格機制對資源配置的作用,市場論又將考察的范圍從產品市場擴展至生產要素市場.生產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論,從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的化的行為出發,推導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生產要素的供給方面的理論,從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的化的角度出發,推導生產要素的供給曲線.據此,進一步說明生產要素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及其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這樣,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圖1-8中下半部分所涉及的關於生產要素市場的內容的研究.在以上討論了單個商品市場和單個生產要素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及其作用之後,一般均衡理論討論了一個經濟社會中所有的單個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問題,其結論是:在完全競爭經濟中,存在著一組價格(),使得經濟中所有的N個市場同時實現供求相等的均衡狀態.這樣,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見的手原理的證明.在上面實現研究的基礎上,微觀經濟學又進入了規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的一個主要命題是: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也就是說,在帕累托最優的經濟效率的意義上,進一步肯定了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的配置資源的作用.在討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以後,微觀經濟學又討論了市場失靈的問題.為了克服市場失靈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壟斷.外部經濟.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為了克服市場失靈導致的資源配置的無效率,經濟學家又探討和提出了相應的微觀經濟政策。關於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論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能夠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通過用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提出的、以後又被稱為「看不見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話,來表述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2原文為:「每個人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並不企圖增進增加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絕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於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其他真正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為大。《微觀經濟學》(高鴻業第四版)第三章練習題參考答案1、已知一件襯衫的價格為80元,一份肯德雞快餐的價格為20元,在某消費者關於這兩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上,一份肯德雞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MRS是多少?解:按照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RS的定義公式,可以將一份肯德雞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寫成:其中:X表示肯德雞快餐的份數;Y表示襯衫的件數;MRS表示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份肯德雞快餐時所需要放棄的襯衫消費數量。差異曲線

『柒』 西方經濟學復習資料、試題及答案

第二章
1.影響商品需求、需求量、供給、供給量的因素(簡答題)
1)影響商品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數
2)影響商品的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價格。 2.消費者的偏好。
3.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4.相關商品的價格。 5.人們對未來的預期。 P21
3)影響商品供給的因素:供給函數
4)影響商品的供給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價格 2.生產要素價格 3.相關商品的價格 4.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 5.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6.考查時間的長短 P24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大小的因素:(簡答題)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廣泛性
3)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 P49
3.計算題(類型:給出需求函數、供給函數求均衡價格、均衡數量、點彈性、價格彈性等)
例題:P67 1,2,5,7,9
註:計算題的答案參考發的那份電子版的課後習題答案呀
第三章
1.(名詞解析)與邊際效用相關的名詞
1)總效用: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
2)邊際效用: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P72,P74
4)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P80
5)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 P81
6)邊際替代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某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P85
7)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P86
8)預算線:又稱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P88
9)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P99
10)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 P99
2.(簡答題)效用最大化,需求曲線,無差異曲線
1)效用最大化 P75,P92
2)需求曲線 P78
3)無差異曲線的特徵: P84
1,在同一坐標平面上的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之間,可以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
2,在同一坐標平面圖上的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不會相交。
3,無差異曲線是凸向原點的,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是遞減的。
4,無差異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負值。
5,無差異曲線上的某一點的邊際替代率就是無差異曲線在該點的斜率的絕對值。
3.(計算題)(類型:已知效用函數,結合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求商品的價格、數量、總效用)
例題:P119 4

第四章
1.(簡答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等產量線的特點
1)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P131
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即先增加後遞減)
2)等產量線的特點: P136
1,在同一坐標平面上的任意兩條等產量曲線之間,可以有無數條等產量曲線。
2,同一平面坐標上的任意兩條等產量曲線不會相交。
3,等產量曲線是凸向原點的。
4,等產量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等產量曲線的斜率為負值。
5,等產量曲線上的某一點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就是等產量曲線在該點斜率的絕對值。
3.(計算題)(類型:已知生產函數,求最優要素組合)
例題: P154 8

第五章
(名詞解析)對成本的理解(經濟成本,機會成本,顯成本,隱成本,利潤) P156
1)機會成本: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顯成本: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3)隱成本: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4)經濟成本:指顯成本與隱成本的總和。
5)經濟利潤: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簡稱企業的利潤,也稱為超額利潤。
6)正常利潤: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7)邊際成本: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成本。
第六章
1.(簡答題)
1)完全競爭主場的特徵(條件)P185,186
1,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
2,市場中的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3,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質的。
4,所有的資源具有完全的流動性。
5,信息是完全的。
2)為什麼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是沒有利潤的? P198,199
在長期中,各個廠商可以根據市場價格來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和生產,也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該行業。這樣整個行業供給的變動會影響市場價格,從而影響各個廠商的均衡。最終價格水平會達到各個廠商既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這時,整個行業供求均衡,各個廠商的產量也不再調整,於是就實現了長期均衡。如下:
當P>AC,有盈利時,原有廠商擴大生產規模,並有新廠商加入該行業:導致產量增加,價格下降,利潤消失。當P<AC,有虧損時,原有廠商縮減生產規模、甚至退出該行業,更不會有新廠商加入該行業:導致產量減少,價格提高,虧損消失。直到P=AC時,即利潤為零時,整個行業既沒有廠商進入,也沒有廠商退出時,行業內各個廠商都實現了長期均衡。
綜上,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是沒有經濟利潤的。
2.(計算題)(類型:已知成本函數求達到均衡(即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等)
例題: P211 1

第七章
1.(名詞解析)三種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相關)
1.壟斷市場:整個行業中只有惟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 P213
2.價格歧視: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 P221
1)一級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P221
2)二級價格歧視: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 P222
3)三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對同一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 P223
3.壟斷競爭市場:一個市場中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的市場組織。P226
4.寡頭市場:又稱為寡頭壟斷市場,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 P234
2.(簡答題)三種不完全競爭市場各自的特點
壟斷市場: P213
1, 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產品。
2, 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 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壟斷競爭市場:P226
1,市場中存在著較多數目的廠商,彼此之間存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
2,廠商所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或稱「異質商品」。
3,廠商進入或退出該行業都比較容易,資源流動性較強。
寡頭市場: P234
1,行業中只有少數幾家大廠商,它們的供給量均佔有市場的較大份額。
2,廠商的決策互相影響,因而任何一家廠商在作出決策時都必須考慮競爭對手對其作出的反應。
3,廠商的競爭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市場價格相對穩定
3.(計算題)(類型:已知成本函數,求壟斷廠商的均衡(利潤最大化))
例題: P257 3

第八章
(簡答題)對生產要素的需求的特點,並解釋 P260
生產的要素需求是一種派生或引致需求。廠商購買生產要素,不是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為了生產和出售產品以獲取收益。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因為用它可以生產各種可供消費的物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由對消費物品的需求產生的 。
生產的要素需求是一種聯合或共同需求。任何一種產品都必須有許多生產要素共同合作才能生產出來。廠商對某一生產要素的需求,不僅取決於該要素價格,也受其他要素價格的影響
第十章
(名詞解析)帕累托標准、改進、最優 P330
帕累托標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認為資源配置狀態A優於B,而沒有人認為A劣於B,則從社會的觀點看有A資源配置狀態優於B。這就是帕累托狀態標准,簡稱帕累托標准。
帕累托改進:如果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的改變使得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沒有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認為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的變化是「好「的;否則認為是」壞「的。這種按照帕累托標准來衡量」好」的狀態改變稱為帕累托改進。
帕累托最優: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態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
第十一章
1.(名詞解析)公共物品、公共資源、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敗德行為
1.公共物品:一類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 P386
2.公共資源:一類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 P386
3.信息不對稱:市場主體進行交易時,由於商品本身的信息不易獲取,獲取的方法渠道、搜集成本等原因使得雙方擁有的交易信息不完全對等的狀況。信息不對稱一般性影響可分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P398
4.逆向選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P398
5.敗德行為:又稱道德風險,指在協議達成後,信息多的一方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損害對方的利益。 P403
2.(簡答題)市場失靈的4種情況與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舉例說明)P373
1)市場失靈:市場機制在很多條件下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2)市場失靈的情況:壟斷、外部影響、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3)壟斷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P374,375
1,在壟斷的情況下,廠商的邊際收益小於價格,因此,當壟斷廠商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確定產量時,其價格將不是等於而是大於邊際成本,這就出現了低效率的情況。
2,為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潤的尋租活動是一種純的浪費,這進一步加劇了壟斷的低效率情況。
3,舉例:
4)外部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P380,381
1,如果某個人採取某項行動的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當這個人採取該行動私人成本大於私人利益而小於社會利益(即存在外部經濟),他就不採取這項行動,盡管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該行動是有利的。
2,如果某個人採取某項行動的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當這個人採取該行動私人利益大於私人成本而小於社會成本時(即存在外部不濟),他就採取這項行動,盡管從社會的角度看,該行動是不利的。
3,上述兩種情況均導致了資源配置失當,還存在有帕累托改進的餘地,前者是生產不足,後者是生產過多。
4,舉例:
5)公共物品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P387,388
1,公共物品不具備消費的競爭性,任何一個消費者消費一單位公共物品的機會成本是0。這意味著,沒有任何消費者要為他所消費的公共物品去與其他任何人競爭。因此,市場不再是競爭的,如果消費者認識到他自己消費的機會成本為0,他就會盡量少支付給生產者以換取消費公共物品的權利,如果所有消費者都這樣行事,則消費者們支付的數量就將不足以彌補公共物品的生產成本。結果便是低於最優數量的產出,甚至是0產出。
2,舉例:免費乘車者。
6)不完全信息對資源配置的影響:P396,398,403,405
1.不完全信息會導致資源配置不當,減弱市場效率,其主要原因在於信息不對稱會引起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委託—代理問題
2.逆向選擇的存在使得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導致市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場上賣者關於產品的質量、保險市場上投保人關於自身的情況等等都有可能產生逆向選擇問題。
3.道德風險的存在不僅使得處於信息劣勢的一方受到損失,而且會破壞原有的市場均衡,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4.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委託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採取什麼行動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採取某種行動,也不能觀察和測度代理人從事這一行動時的努力程度,同時兩者之間存在的利益分割關系,通常會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託人的意圖行事,這也會導致的效率損失,造成市場失靈。

習題集錦
選擇題:
1.線性需求曲線中點的點彈性為單一彈性,中點以下部分任何一點的點彈性為( B )。
A.富有彈性; B.缺乏彈性; C.完全彈性; D.完全無彈性。
2.如果某商品價格變化引起廠商銷售收入反方向變化,則該商品是( A )。
A.富有彈性 ; B.缺乏彈性; C.完全彈性; D.完全無彈性。
3.如果一條線性需求曲線與一條曲線型的需求曲線相切,則在切點處兩條需求曲線的價格彈性系數( B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據切點位置而定。
4.在下列價格彈性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 )。
A.需求量相對變動對價格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
B.價格變動的絕對值對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的影響;
C.價格的變動量除以需求的變動量; D.需求的變動量除以價格的變動量。
5.假如生產某種商品所需原料的價格上升了,這種商品的( B )。
A.需求曲線將向左方移動; B.供給曲線向左方移動;
C.供給曲線向右方移動; D.需求曲線將向右方移動

6.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80%時,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則該商品極可能是( A )。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檔商品; D.吉芬商品。
7.當計程車租金上漲後,對公共汽車服務的( B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8.對大白菜供給的減少,不可能是由於( C )。
A.氣候異常嚴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種植;
C.大白菜的價格下降; D.化肥價格上漲。
9.假設某商品的需求曲線為Q=3-9P,市場上該商品的均衡價格為4,那麼,當需求曲線變為Q=5-9P後,均衡價格將( A )。
A.大於4; B.小於4; C.等於4; D.無法確定。
10.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這些觀眾大約占可買到票的觀眾的15%,採取以下( B )項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電影而又能買得起票的觀眾都能買到票。
A.電影票降價10%;B.電影票提價10%;C.電影票降價15%;D.電影票提價15%。
11.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總效應可以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部分,總效應為負值的商品是( C )。
正常物品; B.低檔物品; C.吉芬物品; D.必需品。
12.已知一元錢的邊際效用為3個單位,一支鋼筆的邊際效用為36個單位,則消費者願意用( A )來買這支鋼筆。
A.12元; B.36元; C.3元; D.108元。
13.若消費者消費了兩個單位某物品之後,得知邊際效用為零,則此時( B )。
A.消費者獲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最大;
C.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最小; D.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為負
14.若商品X的價格發生變化,X的替代效用小於收入效應,則X是( C )。
A.正常品或低檔品 B.低檔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必需品。
15.根據可變要素的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之間的關系,可將生產劃分為三個階段,任何理性的生產者都會將生產選擇在( B )。
A.第Ⅰ階段; B.第Ⅱ階段; C.第Ⅲ階段。
16.對應於邊際報酬的遞增階段,STC曲線( B )。
A.以遞增的速率上升; B.以遞減的速率上升;
C.以遞增的速率下降; D.以遞減的速率下降。
17.下面情形表示生產仍有潛力可挖的是( C )。
A.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任意一點;B.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的任意一點;C.生產可能性邊界內的任意一點。
18.等成本曲線繞著它與縱軸Y的交點向外移動表明 ( C )。
A.生產要素Y的價格下降了; B.生產要素x的價格上升了;
C. 生產要素x的價格下降了; D. 生產要素Y的價格上升了。
19.AC曲線呈U型特徵是( B )作用的結果。
A.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B.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C.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
20.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的部分相切於短期平均成本曲線( C )。
A.向右下方傾斜的部分 ; B.最低點;
C.向右上方傾斜的部分; D.向左下方傾斜的部分。
21.已知產量為8個單位時,總成本為80元,當產量增加到9個單位時,平均成本為11元,那麼,此時的邊際成本為( B )。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22.對應於邊際報酬的遞增階段,STC曲線( C )。
A.以遞增的速率上升; B.以遞增的速率下降;
C.以遞減的速率上升; D.以遞減的速率下降。
23.市場上廠商的數目很多,廠商之間各自提供的產品有差別,廠商對價格有一定的控制權,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比較容易,以上描述的是( B )市場的特徵。
A.完全競爭; B.壟斷競爭; C.壟斷; D.寡頭。
24.在短期內,( A )是完全競爭廠商的收支相抵點。
A.SAC曲線與SMC曲線的交點; B.MR曲線與SMC曲線的交點;C.AVC曲線與SMC曲線的交點。
25.在MR=MC的均衡產量上,企業( C )。
A.必然得到最大利潤; B.必然得到最小利潤;
C.若獲利,則利潤最大;若虧損,則虧損最小; D.不可能虧損。
26.在( A )條件下,廠商的AR曲線、MR曲線和需求曲線d三條線是重疊的。
A.完全競爭; B.壟斷競爭; C.壟斷; D.寡頭。
27.在成本不變的一個完全競爭行業中,長期中需求的增加會導致市場價格( B )。
A.提高; B.不變; C.降低; D.先增後降。
28.某企業生產的商品價格為6元,平均成本為11元,平均可變成本為8元。則該企業在短期內( A )。
A.停止生產且虧損; B. 繼續生產且存在利潤;
C. 繼續生產但虧損; D.停止生產且不虧損。
29.在西方經濟學中,( A )市場模型通常被用來作為判斷其它類型市場的經濟效率高低的標准。
A.完全競爭; B.壟斷競爭; C.壟斷; D.寡頭。
30.壟斷條件下,當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小於1時,廠商的邊際收益( C )。
A.大於0; B.大於1; C.小於0; D.小於1。
31.壟斷利潤屬於( C )。
A.經濟成本; B.正常利潤; C.經濟利潤; D.隱成本。
32.在一種只有固定成本的生產活動中,四個寡頭廠商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P=100-Q,在古諾模型的條件下,每個廠商實現最大利潤,那麼,下面論述正確的是( B )。
A.每個廠商生產25單位產品; B.市場價格為P=20;
C.行業供給量為60單位; D.以上均不對。
33.土地的供給的價格彈性( A )。
A.等於零; B.無窮大; C.小於1; D.等於1。
34.生產服務源泉的供求是指( B )。
A.買和賣生產服務本身; B.買和賣生產和服務的載體;
C.買和賣生產服務本身和生服務的載體; D.都不是。

35.某人在工資率為每小時2美元時每周掙80美元,每小時3美元時每周掙105美元,由此可斷定( A )。
A.收入效應起著主要作用; B.替代效應起著主要作用;
C.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都沒發生作用; D.無法確定。
36.經濟租金等於要素收入與其( C )之差。
A.固定成本;B.變動成本;C.機會成本;D.平均成本。
二、判斷題
1.需求曲線的斜率就是需求彈性。錯
2.消費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費支出在預算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越大。該商品的需求彈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對
3.在其它條件不變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對
4.無差異曲線上任何一點的商品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無差異曲線在該點斜率. 錯
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對
6.收入效用表示消費者效用水平發生變化,替代效用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對
7. 價格下降時,任何商品的替代效應都是正數。對
8.需求曲線上與每一價格水平相對應的商品需求量都是給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需求量。對
9.只要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就把平均產量拉上。對
10.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對
11.當總產量在開始時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時,總產量曲線的斜率為負。當總產量在以後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而減少時,總產量曲線的斜率為正 錯
12.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關系表現為:兩條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此點之前,邊際產量曲線高於平均產量曲線,在此點之後,邊際產量曲線低於平均產量曲線。對
13.當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時,廠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潤。對
14.只有在LAC曲線的最低點上,LAC曲線才相切於相應的SAC曲線的最低點對
15.企業所追求的最大利潤指的就是最大的超額利潤。 對
16.總可變成本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即使產量為,零總可變成本也仍然存在 錯
17.LAC曲線和SAC曲線都呈先降後升U型,兩者形成U型的原因是相同的 錯
18.廠商的收益就是廠商的銷售收入。 對
19.在任何情況下,只要廠商實現了MR=MC,廠商就一定能獲得利潤。錯
20.如果企業沒有經濟利潤,就不應當生產。錯
21. 任何行業都應該引進競爭機制。錯
22市場的競爭程度越高,則經濟效率越高;市場的壟斷程度越低,經濟效率越低錯
23.壟斷程度越高需求曲線越陡峭;壟斷程度越低,需求曲線越平坦。 對
24.如果壟斷廠商在短期內獲得利潤,那麼,在長期內他會保持利潤的。 對
25.壟斷廠商在長期內通過對生產規模的調整一定能獲得利潤。錯
26.完全壟斷企業是價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價格。錯
27.要素市場上的完全競爭廠商與產品市場上的完全競爭廠商沒有區別。錯
28.在使用一個生產要素的情況下,完全競爭廠商對要素的需求曲線與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曲線是完全重合的。對
29.任意一種資源,如果它在某種用途上的機會成本等於零,則它對該種用途的供給曲線就垂直。對
30.任意一種資源,如果只能用於一種用途,則該資源對該種用途的供給曲線就一定是垂直的。 對
31.要素供給曲線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錯
32.對於不同的資本來說,它們的價值或者年收入可能不同,但年收入與資本價值的比率卻趨於相等。 對

『捌』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答案,請教高手

1. 稀缺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們想要的多於我們所擁有的。 ( 對 )
2. 一般來說,不論商品的需求彈性如何,只要降價就能擴大銷售收入。 ( 錯 ,彈性小於1的不行 )
3. 可變要素的報酬總是遞減的。 ( 不對,可能先遞增後減,總之最終一定是減少 )
4. 寡頭市場上各企業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 對 )
5. 平均固定成本會隨產量的增加而提高。 (錯,反了,減少 )
6. 如果消費者喜歡啤酒,則對啤酒的需求彈性較大。 ( 錯,彈性和這個沒關系 )
7. 對於富有彈性的商品,提高價格可以增加銷售收入。 ( 錯,反了,減少 )
8. 只要邊際產量減少,總產量一定也減少。 ( 不對,增大 )
9. 壟斷對社會的危害僅在於壟斷廠商的產品價格過高。 ( 不對,在於產量有損失 ,社會福利損失)
10. 為某商品做廣告,旨在使對該商品的需求上沿著需求曲線向上移動。 (對 )
11. 對於處在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來說,其邊際收益與商品價格是相等的。 (對 )
1. 若某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則均衡價格和均衡交易量會同時增加。 ( 錯,價格不一定增加 )
2. 對於缺乏彈性的商品,提高價格可以增加銷售收入。 ( 對 )
3. 微觀經濟學中所說的長期就是指時間在1年以上。 ( 錯,長期是指所有要素可以變動 )
4. 如果消費者喜歡蘭花,則對蘭花的需求彈性較大。 ( 錯,同啤酒那題 )
5. 總效用決定產品的價格,而邊際效用決定消費的數量。 ( 錯,邊際效用決定價格 )
6. 無差異曲線表示不同消費者選擇商品的不同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 錯,同一個消費者,而不是不同消費者,不同消費者之間效用無法比較 )
7. 無差異曲線越接近於直線,說明兩種商品之間的替代性就越大。 ( 對 )
8. 為什麼對生命至關重要的水如此便宜,而對生命可有可無的鑽石卻昂貴無比?( 因為鑽石量少,邊際效用大於水的,邊際效用決定價格..想像下如果世界就一滴水呢??水還會便宜么 )
9. .在現實經濟中,所有廠商追求銷售額最大化。 ( 錯,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 )
1. 只要邊際產量減少,總產量一定也減少。 ( 錯,解釋過了 )
2. 可變要素的報酬總是遞減的。 ( 錯,解釋過了 )
3. 在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中,勞動與資本的替代是沒有界限的。 ( 錯,可見等產量線,一般等產量線是雙曲線,不和數軸接觸,說明替代並非無限 )
4. 短期生產中,平均成本先於邊際成本而上升。 ( 錯,總是邊際成本先)
5. 微觀經濟學中所說的長期就是指時間在1年以上。 ( 錯,解釋過了)
6. 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使得LAC呈U型。 ( 錯.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
7. 政府購買軍火和用於警察的支出也屬於政府支出。 ( 對 )
8. 經濟增長率也要看生產中的資源消耗量。 ( 對 )
9. 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率可以增加貨幣供給量。 ( 錯,反了 )
10. 中央銀行提高對商業銀行的貼現率可以增加貨幣供給量。 (錯,反了 )

『玖』 幫忙做一下西方經濟學判斷題

判斷題:
1B
2A
3A
4A
5B
6B
7B
8B
9B
10A
選擇題:
1C
2B
3C
4C
5A
6D
7A
8C
答案僅供參考!

『拾』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

1對(科斯的理論復)
2錯制(規模經濟是LAC,是成本理論,而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則表明dMP<0,只能說明產量的增加速度是遞減的,是生產理論)
3錯(等產量線之間不可能有交點)
4錯(截距TFC>0)
5錯(短期邊際成本曲線MC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AVC的交點是平均產量最大點)
6對(這時企業往往已經改進生產技術,不可能達到這一點)
7錯(反S型)
8錯(要看市場結構,完全競爭的要素市場才有動的需求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
9錯(物品是否具備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不區分是誰生產,而區分是誰所有)
10對(居民的收益因污染而降低,所以被動接受了負外部性)

閱讀全文

與西方經濟學選擇判斷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