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范疇
息經濟的研究范疇主要包括微觀信息經濟學領域,亦即以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為核心的領域,宏觀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領域如信息經濟的測度,信息系統經濟學,企業的信息組織理論,信息的產業組織理論,網路經濟學,國際信息經濟學等8個領域。
⑵ 信息經濟學主要研究什麼問題
未來信息經濟學研究的有關問題
從宏觀上看,信息經濟就是信息產業經濟,它具有知識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聯性、緊迫性及全球化數字化、虛擬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信息經濟也就是信息產品經濟,它具有綜合性、集約性高增值性、高技術性和可持續性的特點。總體而言,信息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物質基礎,以信息產業為部門構成,以信息活動作用的強化為主要特徵的經濟。
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將不斷深入,並集中致力於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市場的結構、發展規律。它既包含對正在變化的職業和就業模式、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地位所直接進行的實證研究,又包括對經濟基礎結構的變化及社會長期發展的理論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潑拉特創立的信息經濟測度範式,用信息產業產值佔GMP的比重和信息產業勞動者佔全體勞動者的比重兩項指標來測定信息經濟規模,為信息經濟學在產業結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這套範式在當前新的經濟形勢下還需相應地改進,這是信息經濟學研究有待完善的。
第二,信息的經濟成本問題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產成本信息傳播成本,也包括市場交易過程中獲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環境中,信息成本會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這也是信息經濟學
研究的重點。
第三,信息商品問題。把信息當作一種生產要素來考察其特徵、功能以及對經擠系統的作用備件、作用規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價值產生、轉移和消費以及信息關系經濟效益問題的客觀規律,社會在信息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各種經濟關系及客觀規律。從經濟角度研究信息系統活動和信息系統經營管理,以及與信息商品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全過程有關的經濟活動。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質商品的區分仍有爭議,有形的物質商品是傳統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基礎,由此對信息經濟范圍也就有著不同的界定。
第四,信息經濟分析問題。首先,經擠學上的古典主義框架是否適台於信息的經濟分析,始終是有爭論的問題。盡管修正後的新古典理論在一些領域中容納信息現象,如在生產理論、市場行為和技術變化中已經出現「搜尋」和「信號」等概念,但缺乏系統組織研究和偏重專業知識。這種方法下的經濟分析,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實證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統中的作用,包括在企業系統和市場環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視為可能彌補新古典理論缺陷的分析主題。這個主題集中於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個特殊類型一一不確定情況下決策的本質,試圖讓決策者有能力處理減小不確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經濟活動及經濟行為的特徵及規律。
第五,信息經濟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問題。信息經濟學既有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繼承,也有現代信息價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門經濟學與信息學的交叉學科。信息經濟學是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分支,是對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相應的經擠模式的描述與運行規律的揭示。它涉及經濟、信息、管理、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間的異同點和相互關系,有助於更好地挖掘信息經濟中有價值的對現代社會有用的東西。
第六,應用信息經濟學的研究。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及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提高,我國信息經濟恬動發展迅速,許多堀起的信息服務業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以信息經濟學理論成果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同時也促使著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向應用性和實用性方面轉化,如信息商品的定價原則和定價策略問題、信息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問題和政策問題、信息服務中的區域台作問題、信息技術及其對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問題等。
第七,信息資源的有救利用問題。信息資源是信息經濟學之本,信息資源能否產生經濟效益以及產生多大經濟效益,涉及信息資簿計劃、組織、使用、協調等多方面的工作。由於信息資源與其它的社會資源一樣具有稀缺性,使得人類無限的需要難以滿足。因此信息經濟學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會信息資源組織生產括動,研究如何將社會信息商品分配給社會成員以供消費,使信息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燃料和動力。盡管信息資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政府協調和相關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確定最優信息系統,選擇對於決策者具有最大價值的信息系統,有助於解決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便於掌握經濟運轉規律,在改革與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高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靈魂,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即將到來的2l世紀,隨著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不斷提高,國家信息港的建設和信息產業的推進,以及人類社會將由工韭社會逐步向信息社會過渡,信息將成為人類社會不可分的基本經濟資源。因此,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對經擠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理論體系也將隨著研究的深化而豐富和完善。盡管信息經擠學在本世紀還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樂觀的。
⑶ 為什麼當代主流經濟學又叫信息經濟學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經濟學最重要的發展之一是信息經濟學逐漸進入主流經濟學,進而成為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199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3位研究與信息經濟學有關的博弈論的學者,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詹姆士莫里斯(J A Mrrlees)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威廉維克瑞(W Vckery)教授,這表明信息經濟學己成為經濟學最具發展前途的領域,它對市場經濟理論的補充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⑷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抄學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發展於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發展成熟。在創建初期,研究重點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有的學者則側重於應用研究,也正是這兩種研究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才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進入7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的發展基本上達到了成熟,其標志是有大量信息經濟的論著問世。如:美國霍羅威茨的《信息經濟學》,英國威爾金森的《信息經濟學-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標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
⑸ 信息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在國內,對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一直有兩種意見。
一種觀點源自版於西方經濟權學,認為信息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不對稱信息。
另一種觀點來源於西方的宏觀信息經濟學,並且加入了信息學、信息管理學等學科的內容。
從大多數此類學者對信息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認識來看,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各自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1、從經濟學角度研究信息和信息活動
2、從信息科學的角度研究經濟和經濟活動
3、信息經濟學是研究與信息活動有關的經濟問題以及與經濟活動有關的信息問題
⑹ 信息經濟學要怎麼學
學好信息經濟學,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個學期下來,還是朦朦朧朧的。
但是,對於怎樣學信息經濟學,本人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首先,弄明白信息經濟學是怎樣的一門學科。一個最簡單而又比較令開始接觸信息經濟學的學生頭痛的問題:先有經濟再有信息還是先有信息再有經濟。從這個基本問題出發,引出一連串的問題,比如信息不對稱是不是信息經濟學成立的標志?用信息經濟學來命名這個新興的學科是否妥當?國內外關於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范疇的爭論?
2、其次,再弄明白是用經濟的方法來研究信息還是用信息的方法來研究經濟?這個問題比較深奧一點,我不敢再往下討論了,你還是去看看賴茂生教授編寫的《信息經濟學》吧,裡面引用了各家觀點。
3、思考一下由信息不對稱(不完全信息)引起的一系列博弈問題。這涉及到信息的獲取、統計和心理學的知識,建議去看一下。
4、明白信息產業和信息化是怎麼回事。
5、搞清楚信息資源有哪些?怎樣配置信息資源才能獲得最優的收益。
6、企業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統的經濟分析是怎麼回事?
7、電子商務以及網路中的經濟學。
⑺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是信息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門研究信息的經濟現象及其運動變化特徵的科學,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信息與社會生產的規模、結構形式、組織管理的關系;信息經濟模式在經濟結構中的應用過程和作用,等等。
(2)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主要研究信息價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價值和成本的關系;信息價值的表現形式;信息價值的計量標准和計算方法,等等。
(3)信息的經濟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經濟效益計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會生產中的最佳投資和投資效果;影響信息經濟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提高信息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4)信息產業結構。主要研究信息產業結構及其發展規律和趨勢;信息產業與部門經濟結構、服務性行業結構、教育機構的關系;信息產業結構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等。
(5)信息系統。包括如何建立和發展完善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聚集與分散對信息系統價值的影響;從經濟角度考察信息系統評價的標准和方法;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其相互關系;信息系統經濟的管理;最優化信息系統的選擇,等等。
(6)信息技術。用技術經濟原理研究信息技術對提高信息經濟效益的作用;比較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採取新信息技術的最佳方案了;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等等。
(7)信息經濟理論。包括對信息經濟學的對象、內容、性質、方法、作用、歷史等基本問題的研究。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40年代,發展於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發展成熟。在創建初期,研究重點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有的學者則側重於應用研究,也正是這兩種研究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才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進入7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的學的發展基本上達到了成熟其標志就是有大量信息經濟的論著問世,如:美國霍羅威茨的《信息經濟學》,英國威爾金森的《信息經濟學-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標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等。
⑻ 信息經濟學的分類
信息經濟學的分
經濟學分支:
▪ 發展經濟學 ▪ 經濟制度 ▪ 新制度經濟學 ▪ 環境經濟學 ▪ 金融經濟學 ▪ 博弈論 ▪ 信息經濟學 ▪ 勞動經濟學 ▪ 法律經濟學 ▪ 管理經濟學 ▪ 公共經濟學 ▪ 福利經濟學 ▪ 國際經濟學 ▪ 社會經濟學 ▪ 貨幣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計量經濟學 ▪ 經濟學方法
經濟學學派:
重農學派 ▪ 李嘉圖學派 ▪ 劍橋學派 ▪ 新興古典學派 ▪ 新劍橋學派 ▪ 凱恩斯學派 ▪ 新凱恩斯學派 ▪ 德國歷史學派 ▪ 奧地利學派 ▪ 新奧地利學派 ▪ 貨幣學派 ▪ 供給學派 ▪ 供給面學派 ▪ 芝加哥學派 ▪ 公共選擇學派 ▪ 制度學派
⑼ 大家對信息經濟學了解多少啊前景怎麼樣
信息經濟學出路可抄以是襲搞研究,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所以有一些其他的背景或者特殊機會的話,可以進入國家相關部門,從事國家政策研究,參考下面:
國民經濟信息化有技術問題,但主要是經濟問題,因為它意味著對企業和產業進行現代化改造,以提高其素質、生產率和競爭力。黨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國民經濟信息化工作,多次強調要「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使「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程度顯著提高」。我國是在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迎來信息化新使命的,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正確處理信息化與工業化之間的關系問題。當然,與此同時,還需要研究信息化內部不同要素、不同環節、不同方面之間種種關系問題。例如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的匹配磨合問題,信息採集、加工、傳遞、應用之間的動態平衡問題,政府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的合理順序問題等等。
如果有門路的話,爭取去做公務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