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改革開放對中國汽車業發展的影響是什麼盡可能詳細,用經濟學解釋。
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百年夢想。我們要以自己行為與成績回報自己,家庭與祖國。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中國下一個奇跡貢獻自己的力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有三十年了,它取得的巨大成就讓世人有目共睹。我們黨把社會主義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展建設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與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緊密相連。
大約180年前,拿破崙曾經這樣說:中國是一個沉睡的巨人,一旦她醒來,整個世界將為之震撼,今天,全世界都注目著這樣一個事實:鄧小平理論已經真正喚醒了東方巨龍。30年,中國的命運發生巨大的轉折。改革開放,是改變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封閉的國門從此打開,一個古老的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30年堅冰化解,萬物回春,各項建設全面升溫;30年,是一次次觀念的變化,是一次次思想的解放。
滾滾歷史長河,歷代煙雨之中,抬眼望去,那些璀璨的光輝仍在閃耀,正是這些凝聚成我們民族的驕傲,帶我們流過幾千年的文明,稱為我們的脊樑。
200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30年,也是中國汽車工業奠基55周年。回首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曲折歷史,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汽車工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通過艱苦努力,建立了完整的、獨立自主的汽車工業體系。而改革開放後的30年裡,在逐步走向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國汽車工業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取得了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
30年間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從10萬輛到接近1000萬輛的爆發式增長。
從1956年第一輛解放汽車下線開始,中國汽車工業開始了從無到有、初步發展的階段。從1956年到1976年20年間,中國汽車業以「出汽車、出人才」為目標發展得還算順利,但由於當時國力不強,發展速度是比較緩慢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0年間,汽車工業也沒有擺脫動亂的影響,汽車工業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下滑。到了文革末期,汽車的生產狀態仍然是「有多少鑄件造多少車」。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汽車工業的生產銷售形式是:計劃經濟把汽車產品作為生產資料,國家相關部門有計劃按比例分配生產任務,脫離實際,與現在相比,那個時候的汽車廠廠長好當多了。
1978年12月,國家開始改革開放,從「以經濟建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逐漸由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是逐步的。當時「計劃經濟」的烙印仍然很深,因此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計劃經濟的優越性仍然被強調。
進入改革開放30年之後的新時代,汽車工業也開始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1984年上海大眾開始的合資成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重要分水嶺,改革開放結束了長達多年的「引進還是購買車型」的爭論,拉開合資時代的大幕,引進合資階段的典型特徵為「拿來主義」,合資進程為中國汽車的技術引進、吸收以及培育人才,北京現代就是其中的一員,這給中國汽車工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技術換市場」的合資建設大大縮短了中國汽車接軌全球的步伐。
在這期間,中央對汽車行業實施的下放企業、政企分開、對外合作、引進技術等政策的成果開始顯現,1990年速度開始加快。但由於政策上的約束和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中國汽車業發展緩慢,由此,中國人自主造車的夢想愈加強烈,但在沒有技術背景和人才隊伍的前提下,引進、消化、吸收外國產品及技術成為模仿創新階段的典型特徵。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徹底完成了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1994年7月,《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頒布實施,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第一部行業法規,也是政府出台的中國工業領域第一部行業法規。這部法規闡明了政策目標和發展重點、產品認證和產業組織、產業技術、投資融資、利用外資、進口管理、出口管理、國產化等各項政策,以及產業規劃與項目管理,對汽車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進入21世紀,市場需求的變化使中國汽車業迎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汽車工業進入了在全面開放環境中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整車研發、核心零部件技術的掌握成為自主創新階段的重要特徵。
在90年代後期,轎車工業逐漸成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重點。2003年開始,以奇瑞汽車為首,包括吉利汽車、華晨汽車以及新進的比亞迪汽車等在內的自主品牌,在短時間內形成了自主研發能力和研發體系,建立起最基礎的生產製造、技術研發以及銷售服務體系。
從總體上看,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汽車工業,可以得到下面幾點啟示:
首先,汽車工業的興衰,與黨的方針、路線、歷史背景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大背景,汽車工業不可能擁有這種快速發展的條件。回顧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一五」期間和改革開放後,中國汽車業發展得都很好,這與黨的方針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其次,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市場封閉狀態。汽車行業大批地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加快了汽車行業的基礎經濟建設,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在改革開放中,特別是對外合資合作當中,容易引起一些企業的領導層出現依附的傾向。因為自主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積累,並有一定的風險。相比之下,引進國外的原型車,在中國組裝最省事,並且收益頗豐。這樣長期下來,就形成對外資公司習慣性地依附。這種傾向極易使企業忽視自主研發的重要性。近兩三年,國家明確提出,要搞自主創新,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各種引導、輿論對汽車企業的自主創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又省事又賺錢的吸引力仍然很大,自主開發並不容易。這種情況歸根結底是利益所至,克服這種傾向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再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入了一種競爭的體制。事實證明,只有競爭才能夠有利推動企業和個人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搞經營,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市場需要的產品,如果沒有競爭就沒有了動力。
最後,改革開放確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除了成績,還要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應該看到,目前我國汽車工業仍然面臨著艱巨的挑戰。
到目前為止,汽車行業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一些產品仍然依賴進口。比如汽車電子、自動變速箱、柴油機供油系統、安全控制系統等,這些需要再學習、再創新,下苦功,慢慢積累。
與此同時,能源、資源環境對汽車行業的制約正越來越大。尋求新的替代能源,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而在能源節約上,仍然有很大潛力可挖,比如內燃機的改進、使車輛的輕量化、小型化,都是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汽車數量的急劇增加使得人、車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汽車社會的提前膨脹也讓諸多弊端提前暴露。
與全球其它領先的汽車公司相比,創立於1967年的現代汽車歷史很短。但它的歷程卻濃縮了汽車產業的發展史,它從建立工廠到能夠獨立自主開發車型用了18年。2000年,現代汽車在中國設立了現代、起亞「中國本部」,著力開拓中國市場。2002年現代汽車與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建立了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
北京現代通過將和國際接軌的價格、產品技術,帶到中國市場,讓中國消費者受益,使產業升級。其中,伊蘭特更是以其實用、好用、經濟的特點,樹立了中國家轎的新標桿。多次獲得「年度中國理想家用車」和「年度性價比更優車型」。目前,伊蘭特的銷量已經超過65萬輛,是國內汽車產品中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這一銷量的車型。在由伊蘭特領銜的「新三樣」和「老三樣」旗幟下,家轎日益走進普通家庭。同樣在伊蘭特的拉動作用下,一部中級家用轎車的價格由開始的在12萬元左右,而到現在已經進入8萬元區間。
2000年,現代汽車在中國設立了現代、起亞「中國本部」,著力開拓中國市場。目前公司在國內已開設了60多個服務網點,供應車輛修理設備和正統零部件。更重要的而是,2002年現代汽車與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建立了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北京現代從建廠以來,從只生產一種車型到現在五種車型的混合生產,又從五萬輛的飛速生產到三十萬輛的佳績,這都是一個僅建廠六年的企業所無法比擬的。作為一家合資企業,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以「追求卓越品質,創造幸福生活」為企業宗旨,重技術、強管理、講效率,並且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和北京市的全力支持。目前,現代索納塔和伊蘭特轎車銷售較好,伊蘭特更是取得月銷售1.3萬輛的佳績。
隨著中國入世承諾的不斷兌現,中國汽車產業也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和空前機遇。入世過渡期完成,已經成長為汽車大國的中國,迫切需要向汽車強國轉換。而北京現代面臨市場和自身發展變數,不斷創新、調整。從2006年開始,北京現代開始把界業賦予其的「北京現代速度」,有意識地向「北京現代效率」轉化,逐步開啟了其深層戰略調整
種種跡象表明,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正以良好的勢頭穩步前進,我堅信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定能蒸蒸日上。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我看到了公司汽車行業發展的遠大前景,這更加讓我堅定了提高專業技能水平的決心和信心,今後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彌補各方面的不足,打下堅實的工作基礎,與北京現在一起共創輝煌!
『貳』 1949年之前的中國經濟發展歷史對計劃經濟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時期經濟的影響。
新政治經濟學,國家經濟學和憲政經濟學,及國家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研究民國經濟史的重點是與當代新政治經濟學、國家經濟學和憲政經濟學有關的問題,簡言之,是國家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最近國家經濟學的正式數學模型 (李克,Li, 2001年) 將霍布斯 (Hobbs,1651) 有關國家的思想數學化了。有名的霍布斯叢林假說認為在沒有國家制度時,每個人都是其它個人的敵人,他想盡辦法偷搶人家的財產,也想盡辦法不被別人偷搶,在這種沒有國家制度的條件下,大量資源被用於從事偷搶和防止被偷搶的活動,因此生產活動不可能發達起來,而偷搶在結成人群的團體之間發生時,就是戰爭。按照李克的模型,當王權出現時,它能通過稅收 (嚴格而言可被視為一種大偷大搶) 創造公共財政,用來支持其奢華的生活,同時用它支持司法,執法系統以懲罰其它人的偷搶行為。因而這種被霍布斯稱為利維坦的政府權力成為交易中進行仲裁的第三者。它可能有效地改進交易效率,促進分工的發展和生產力進步。按憲政經濟學的思想,私有產權不可能由看不見的手產生,而是需要合法的強大 (因而可信) 的國家員警暴力為基礎。但是由於國家懲罰偷盜的權力以統一,壟斷,和強制性暴力為特徵,所以它很容易被執政者利用來侵犯而不是保護財產權。而如何形成合法,強大的國家暴力用以保護財產,扼制偷盜,但同時找到一種機制能限制這種國家暴力本身的偷盜行為,就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當清朝國家權力在執政者壟斷政治的條件下被用來追求特權階級利益和損害社會利益 (所謂國家機會主義) 時,清末的經濟發展的落後和停滯就發生了,而當國家機會主義使政權失去合法性,因而使強大合法,統一的國家暴力崩潰時,民國初年的社會動亂就發生了,二者都造成交易效率低下,分工發展遲緩,生產力進步緩慢。
西歐是從幾個世紀的動亂中逐漸形成國界不可侵犯的概念,既保留了政治不統一,又維持了一定時期的相對和平,因此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使以上國家功能的兩難得以解決。這是歐洲經濟發展快的動因,但其代價就是戰亂連綿 (三十年戰爭,百年戰爭,兩次世界大戰) 。美國用聯邦制度,三權分立,普通法,憲法司法 (國會立的成文法可經適當程序被成功訴訟,成為違憲和非法) ,和用憲法嚴格限制國家權力,等一套制度和自由,平等的意識形態在一個統一,實行地方自治的大國內解決了上述國家功能的兩難,因而使其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成功的國家。
『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取得的成就
伴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對外開放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舉國上下重新矚目入世的影響與對策時,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對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作出系統深入的研究。本文擬就此談幾點想法。
一、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發展研究的基本任務與意義
如果對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作出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其基本任務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考察這一理論的發展歷史,即其產生、推進和形成的歷史演變過程,揭示該理論是在我國哪些不同歷史時期受什麼樣的政治經濟條件和經濟開放實踐的影響而產生與發展的;在不同社會歷史時期佔主流地位的理論觀點是怎樣發展演變的;對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發生重要影響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見解和觀點,如何評價其歷史地位;在同一歷史時期就一些重要理論問題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認識;這一理論的演進過程經歷了哪些大的階段,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和規律性,等等。
另一個方面是考察這一理論的發展現狀,即在概括介紹現階段佔主流地位的觀點和理論界對各個重要問題的探討的基礎上,分析所取得的理論成就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同時,針對學術界就一些主要理論問題產生的不同認識作進一步的分析,結合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作前瞻性研究。
之所以承擔兩個方面的任務,是由中國經濟開放理論發展研究的內在需要所決定的。首先,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思想源遠流長,並對現代經濟理論有重要影響。即使自近20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對外開放理論也伴隨實踐的發展而經歷了不斷演進的過程。對這一理論的歷史是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發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理論發展研究不能停留在史的考察上,只有深刻把握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研究的現狀並開展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探討,才能使「經濟理論發展研究」臻於全面。而後一種角度恰恰是現今中國經濟思想研究領域中較為薄弱的環節。一些論著只停留在思想史的考察之上,過於側重學術性,影響了經濟思想研究服務於指導實踐的功能的發揮。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研究應避免只承擔思想史研究任務的作法,注意就理論現狀部分做出自己的研討,也就是說要對現階段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研究特點、重點問題、歷史任務及發展趨向等作出分析和概括。
從上述兩個方面研究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任務量很大,但在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條件下很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1.有益於促進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深入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學界結合對外開放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特別是圍繞對外開放戰略、引進外國資金與先進技術、國際貿易與金融、經濟特區與區域開放、「三資」企業及其管理、加入國際貿易組織等方面出版了不少著作,發表了大量論文。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政府決策部門在總結實踐經驗、吸收學術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了許多指導我國正確實行經濟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其中同樣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有關理論和思想。但是目前還缺少較為全面總結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發展過程的著作,並且在經濟學界近些年全面總結理論發展經驗時又存在對此方面注重不夠的情況,這顯然不適應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條件下總結理論發展經驗,推進理論建設與時俱進的需要。(註:筆者近幾年就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年之際出版的總結經濟理論發展方面的若干著作和一些研究跨入新世紀經濟理論與實踐的著作進行了初步考察,感到一些論著在作出很多學術貢獻的同時卻對總結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與經驗方面注意不夠。例如在《經濟理論20年著名經濟學家訪談錄》(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中選擇了15個重要理論專題,卻沒有對外開放方面的題目。在《中國經濟學家代表作精選(1978-1998)》(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年)中選了14位著名經濟學家的代表作,也沒有一篇論文是研究對外開放的。在《影響中國20年經濟體制改革論文精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中,共選錄160多篇論文, 只有一篇關於經濟特區方面的文章。在《跨世紀的預言》(山西經濟出版社,1997)中,有65位經濟學學者透析中國經濟走勢,只有5 篇文章從局部的角度思考了經濟開放涉及的問題。這種情況固然與我國國內經濟改革與發展存在許多重要問題需要著力探討有直接關系,但卻與對外開放在實踐中支撐我國近20年來經濟發展的地位不很相稱。此種情況在近幾年出版的研究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的著作中也有所反映,如《新中國經濟理論史》(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等。)因此,對經濟對外開放理論作出較為系統的考察與分析,從發展歷史的角度總結其間的規律性認識,從發展現狀的角度概括其特點並找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無疑會促進此理論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更好地發展,使這一關系我國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事業全局的理論更加豐富和深入。
2.有益於加強理論經濟學的學科建設。一是可以幫助深入進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研究經濟對外開放是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任務。但很長時期,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沒有這一塊內容。在建國後對我國政治經濟學影響頗大的前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雖論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但只講前蘇聯陣營內部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排斥這些國家向西方發達國家的開放。我國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由沒有對外經濟關系的分析發展到在社會主義部分的某一章中加進了少量有關介紹,再發展到單獨設置了「對外經濟關系」一章,直到我國將對外開放確定為重要國策,才開始從真正意義上闡述了經濟對外開放的理論。但是,受教科書的性質、篇幅等限制和影響,書中展開的是一般原理,往往概括介紹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原則、形式等。因此,對我國經濟開放理論從發展歷史到現狀進行系統考察與分析,將有利於展開和深入研究對外開放的基本理論,使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這一越來越顯示出重要地位的部分得到充實。
二是可以提高中國經濟思想史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等學科研究的水平。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科在我國學術界是個較老的學科,自20世紀20年代中期始就已經先後涌現了一批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建國後,一大批學者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展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從通史的角度出版了不同特色的專著,但研究的領域主要是古代和近代的思想部分。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以來,學科的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研究程度進一步深化,特別是出現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史的研究〔1〕和加強了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 〔2〕但是研究專題主要集中在經濟學基本理論,國內經濟改革、 發展理論乃至應用經濟理論方面。一些有關對外開放思想研究方面的專著也屬於較早時期的斷代史,如《走向世界的歷史足跡——中國近代對外開放思想研究》(1992)、《中國近代利用外資思想研究》(1994)等。〔3〕可見,系統研究我國經濟開放理論的演進過程, 尤其是把重點放在當代理論與近20多年理論發展的考察之上,可以對中國經濟思想史及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研究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促使這一學科朝著更全面完善的方向發展。
此外,由於經濟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由於對外開放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加強經濟開放理論的系統研究還會對中國發展經濟學、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鄧小平理論等學科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3.有益於推動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的順利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迫切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新的實踐。基於跨世紀條件下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特點和我國特殊國情,我們肯定不能照搬西方經濟學的有關理論,也不能簡單依據我國原有的理論認識來辦事,而應當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和理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現實,探索有效指導實踐的新理論。中國經濟開放理論研究的主要目的正在於此。通過對這一理論進行系統的歷史考察,可以幫助我們認清對外開放實踐的歷史經驗,努力揭示這一理論的發展規律;通過剖析這一理論的現狀,找出其需要繼續深化和發展之處,正可以推動這一理論朝著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的方向前進,這將為促進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工具和有利條件。
『肆』 改革開放與經濟學理論創新參考文獻是哪些
1.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批判 劉漢全 華中農業大
2.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創新 程恩富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研究 周振海 東北師范大學
4.改革開放的實踐推動了理論經濟學的創新 楊瑞龍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5.改革開放後中國審計理論發展趨勢探析 黃哲日 江西財經大學
6.改革開放與經濟學理論創新——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 逄錦聚 經濟學家
7.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梯度開放戰略 肖長培 福建師范大學
8.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生產方式理論研究的主要進展 李靜 河南大學
『伍』 【經濟學常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言簡意賅的歌詞,道出了
(1)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明確指出了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消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做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若回答出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內容,可酌情給分)(6分) (2)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然發展的內在要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我國實現科學全面發展,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增強防範經濟風險能力。(6分) 『陸』 從經濟學角度解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
一、 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實行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前提條件 『柒』 簡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階段和特點。六個階段,主要想了解六個階段的特點。政治經濟學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六次比較明顯的波動,包括五次通貨膨脹、經濟過熱和一次通貨緊縮,與此相對應,經歷了六次比較大的宏觀調控。 『捌』 中國建國以後到改革開放之間,有哪些著名經濟學家 是建國以後到改革開放之前,馬寅初算一個,厲以寧也可以,其他的都不怎麼有名 『玖』 從經濟學上看,改革開放為什麼會使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若是考試,請答: 『拾』 改革開放對促進經濟發展的意義 解放和抄發展社會生產力,提襲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 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10)改革開放經濟學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近30個年頭。今天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回顧30年來的歷程,總結經濟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討改革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能夠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進一步指導實踐。 改革開放指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與改革開放經濟學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