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問題
不能退回的230算是沉沒成本了。接下來看你怎麼選擇了,如果選擇不乘坐飛機旅行,那你就省下50元和省下時間。如果你選擇繼續乘飛機旅行,那你就失去可用作其他事情的50元和時間。
機會成本:例如,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輛自行車。於是,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自行車。如果用貨幣數量來代替對實物商品數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輛自行車的價值是10萬元,則可以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價值為10萬元的其他商品。
經濟成本:例如,某人利用自己的地產和建築物開了一個企業,那麼此人放棄了向別的廠商出租土地和房子的租金收入,也放棄了受雇於別的企業而可賺得的工資,這些隱性成本並沒有列人企業的帳冊,導致經營利潤偏高。而事實上,這種以自己擁有的資源投人,存在著自有要素的機會成本,應該被看作是實際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在經營決策時應用經濟成本概念,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之和。
沉沒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貳』 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一,傳統概念;
1,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2,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3,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二,前提條件;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三,機會成本概念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四,機會成本概念的優劣;
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可以比較准確地反映從社會觀點看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某項經濟活動的代價,從而促使人們比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資源。但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沒有說明成本或費用的本質是什麼,而且由於被放棄的活動可以是多種的,確定機會成本時往往有主觀任意性,容易引起爭議。
『叄』 一道關於機會成本的經濟學問題
小李使用優惠券換取到首爾的機票的機會成本:此優惠券所能用在別處可以產回生的最答大價值,題目中限定在去海南的來回機票4000
考慮邊際效益或相關概念,解釋小李應否到首爾旅行:1、不使用優惠券 去首爾成本5000+3000=8000>6500 2、使用優惠券 去首爾成本 4000+3000=7000>6500
考慮收益的話 怎麼都不劃算
『肆』 關於機會成本,用生活中的經濟學的角度寫論文800到1500的字數
機會成本是指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又稱為擇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而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機會成本通常包括兩部分:
1、使用他人資源的機會成本,即付給資源擁有者的貨幣代價被稱作顯性成本。
2、因為使用自有資源而放棄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報的那個代價,也被稱為隱性成本。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會計成本是指實際支付的貨幣成本。機會成本可能等於會計成本,也可能不等於會計成本。
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機會成本等於會計成本;
在商品(或生產要素)供應不足、實行配給的條件下,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
在商品積壓或要素閑置的條件下,機會成本低於會計成本,甚至為零。
通常是在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的情況下,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
『伍』 經濟學中,什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5)關於機會成本的經濟學論文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