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瓦格納經濟學貢獻

瓦格納經濟學貢獻

發布時間:2020-12-08 05:46:42

『壹』 政府經濟學中政府活動擴張法則的內容有哪些

政府活動擴張法則又稱為「瓦格納法則」。

瓦格納是19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版經濟學家,是德國社會政策學派的代權表人物,他對19世紀80年代的英、美、法、德、日等國公共財政支出的資料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了公共支出規模不斷擴大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客觀規律的結論。他認為,公共支出之所以會不斷增長,是因為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對政府活動的需求。

首先,工業化所引起的市場的擴張,使市場中的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由此而產生的沖突和矛盾增多,引起對商業法律和契約的需要。因此為維護社會和經濟的正常秩序,需要政府增加公共支出。

其次,為了糾正外部效應等市場失靈問題對資源配置效率的負面影響,客觀上增加了政府參與資源配置的需要,這將引起公共開支的增加。

隨著經濟的增長,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項目的增長率將越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這也將要求增加公共支出。

瓦格納關於公共支出增長的結論,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所證實。

『貳』 公共經濟學主要講些什麼內容啊

公共經濟學的體系概要

一個對象——政府經濟行為

兩根理論支柱——公共產品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

三大專業內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收入分配

四大理論特徵——宏觀性、實用性、多樣性、可探討性

公共選擇理論的前提——經濟人假設。

政治領域的人和經濟領域的人一樣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是其具體利益不同,分別表現為獲得選票(政治家)、投票收益(選民)或預算最大化(官員)等。

多數決策與投票悖論

如果只有兩個被選方案,多數投票是有效的;如果有多個被選方案,就會出現「投票的悖論」。

投票的悖論——對多個被選方案進行投票,會出現循環投票、無勝出者的現象。 案例

單峰偏好理論擬通過修正阿羅五原則解決投票悖論。其內容是限定每個選民的偏好只能有一個峰值。

阿羅不可能定理與中位選民定理

阿羅不可能定理——滿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環投票困境的決策機制並不存在。

阿羅不可能定理所揭示的重要意義和在現實中的表現。

中位選民——將處於所有投票者最優偏好結果中間狀態的投票者。

中位選民定理——中位選民最偏好的公共產品的提供量,往往是多數規則下的政治均衡。

博特「用腳投票」理論

「用腳投票」理論:居民在一國之內遷徙的本質是尋找公共產品提供水平與個人稅負之間的均衡。

這一理論因其忽視了投票的悖論、地方公共產品的外部性等因素而受到批評。

奧茨的分權定理

特里西的偏好誤識論

公共支出擴張論(瓦格納法則)

社會經濟越發展,公共支出越擴張。

用於維護法制和秩序的支出增加及政府活動規模擴大是公共支出擴張的兩個重要原因。

增長引致論

此理論認為公共支出擴張是由公共收入增加引起的。

公共收入增加則有內外兩個原因,內在為經濟發展,外在為戰爭與災難。

發展階段論

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公共支出的重點不同。

勞動生產率論

此理論從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政府)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不同出發,分析認為公共支出增加是必然的。

******有關預算的主要理論觀點******

預算均衡論。認為以市場競爭為前提設立的各項財政制度本身就是經濟內部的自動穩定器,無需任何形式的政府幹預。稅收作為自動穩定器發揮作用。預算均衡論在實踐上體現為年度均衡預算和周期均衡預算。

功能預算論。以凱恩斯主義為理論基礎,著眼於預算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追求沒有通脹的充分就業。其核心是相機抉擇。

高度就業預算論。政府的財政支出應該由充分就業條件下的凈稅收入來確定,預算要保持一定的財政盈餘,用於公債的還本付息。強調預算不只要燙平經濟周期,而且要致力於在經濟循環中取得動態平衡。

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理論觀點

功利主義。功利即效用,效用遞減規律是其基礎。(1)政府應取得最大多數人利益的最大化;(2)政府不應搞平均主義。

正義論。主張政府應選擇公正的分配政策,應使社會狀況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機會平等論。機會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強調分配過程的正當。反對以他人或集體的利益犧牲自己的權利。

倒U型理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收入分配將「先惡化,後改善」。早期惡化和後期改善都受一定因素影響。

新福利經濟學。帕雷托認為公平會影響效率,提出了帕雷托最優和帕雷托改進的概念,強調提高效率對社會福利的積極作用。卡多爾和希克斯以「假想補償原則」進行了發展,表明以效率為目標的分配,能夠不斷地提高整個社會福利。

『叄』 經濟學家瓦格納生平簡歷

瓦格納(1835~1917)
Wagner,Adolf

德國經濟學家。新歷史學派的主要代表。生於德國的埃朗根。1857年獲戈丁堡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維也納商學院、漢堡大學、弗賴堡大學和柏林大學任教授。曾任普魯士國會下院議員和上院議員。

瓦格納早期主張自由主義,但以後轉為對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批判。他強調法律關系在經濟生活中的決定作用,認為財產權力、契約關系都是以法律為依據的,從而主張修訂法律以對整個社會進行改良。他強調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國家是社會改良的支柱,宣傳「國家社會主義」,既反對古典政治經濟學,也反對馬克思主義。

他對銀行學、統計學和財政學都進行了廣泛研究。他以其理論為依據,積極參與了當時的政治活動,是基督教社會黨和福音社會大會的重要人物,社會政策協會的創立者之一和俾斯麥政策的堅決支持者。著有《政治經濟學讀本》、《財政學》、《政治經濟學原理》、《社會政策思潮與講壇社會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等。

『肆』 馬恩文選中有<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一文嗎

「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於1930年第一次用俄文發表在蘇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5卷上。
很遺憾,一般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選或選集、文集,都沒有收錄此作。

中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

此文是馬克思晚年談自己的《資本論》寫作思路。

《政治經濟學評論》 2013年03期,論文

「是矛盾的對偶,還是歷史的發生?——兼評《實體與形式對偶的勞動價值論》」重點引用了它。結論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實踐命題消解了各種形式主義爭論,使理論域的邏輯爭議問題還原為實踐域中的歷史認識問題。
這篇著名的文獻中,馬克思實際上是認為自己從歷史的商品出發,乃是合乎了史書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他強調:
這一切都是「胡說」。Deprimeabord〔首先〕我不是從「概念」出發,因而也不是從「價值概念」出發,所以沒有任何必要把它「分割開來」。我的出發點是勞動產品在現代社會所表現的最簡單的社會形式,這就是「商品」。

『伍』 經濟學家提出政府支出活動的一些基本原則是什麼

經濟學家提出政府支出活動的一些基本原則是(瓦格納法則)。

19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瓦格納在對許多國家公共支出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基礎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納法則。當國民收入增長時,財政支出會以更大比例增長。
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佔GNP的比重將會提高,這就是財政支出的相對增長,這一思想是瓦格納提出的,又被後人歸納為瓦格納法則。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瓦格納經濟學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