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在經濟學中什麼個人調整線

在經濟學中什麼個人調整線

發布時間:2020-12-08 05:03:29

㈠ 宏觀經濟學中資本分割線的定義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資本是一種可以帶來剩餘價值內的價值,它在資本主義容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它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因此,資本並不完全是一個存量的概念。然而今天我們來單獨研究宏觀經濟存量核算時,「資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產過程的有形資本、無形資本、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從投資活動的角度看,資本與流量核算相聯系,而作為投資活動的沉澱或者累計結果,資本又與存量核算相聯系。
資產=資本+其他積累+負債
即:資本+其他積累-資產-負債=資本權益

資本的分類:
1、制度或社會生產關系資本。它的提升或增值由社會政治思想等變革來實現;
2、人力資本;
3、物力資本,包括自然賦予的和人類創造的兩種。

㈡ 西方經濟學中什麼是包絡線

微觀經濟學上的短期、長期是相對而言的。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可變,就是長期;至少有一種版要素不可變,就權是短期。為了簡化研究,微觀經濟學教科書一般都介紹有兩種投入要素的生產,即資本和勞動。如果兩種要素的數量都可變,就是長期生產過程,所對應的就是長期成本曲線;如果資本數量不可變,只有勞動的數量可變(之所以不是反過來,是因為在現實中,勞動的數量比資本的數量更容易變化),就是短期生產,所對應的就是短期成本曲線。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一種抽象。對於不同的行業,長期和短期的具體時間屆區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食品加工、服裝製造企業來說,一兩年就算長期了;但對於飛機製造企業來說,可能五年還是短期呢。

㈢ 這條線在經濟學中叫什麼線

人口密度線:黑龍江的黑河至雲南的騰沖一線。叫胡煥庸線
人口密度線東南——面積佔43%,人口佔94%

㈣ 在經濟學中擴張路線與LTC線有什麼關系

兩者本質是一樣的,擴展線和LTC線可以互相轉換。反映的是在長期中,廠商總是在既定要素組合下實現最大的產量,或者是在既定產量下使用最小的成本。

㈤ 微觀經濟學,預算線的改變

答:(1)列方程:2A+5B=100 這就是預算線方程
(2)變動後方程:2A+5B=200
(3)4A+5B=100 (在第一問基礎上變專化)
(4)3A+5B=50
(5)如屬上面的式子所示,同比例變化可以約掉,預算線不變
關鍵是知道預算線的求法還有弄清楚誰是內生變數。在西方經濟學表示預算線時,用A,B兩個量作為橫軸和縱軸,這兩個是內生變數,其餘A的價格,B的價格以及收入都是外生變數。
只需掌握公式:
A的價格XA的數量+B的價格XB的數量=收入 即可

㈥ 西方經濟學中等斜線與擴展線

等斜線是等產量線中斜率相等的點的連線,擴展線因為是等產量線和等成本線的切內點的連線,而等成容本線是平行的,因此共斜率。所以有這樣的結論:

1、擴展線一定是等斜線,等斜線不一定是擴展線。
2、平面里的擴展線一般只有一條,等斜線則有無數條(其中有一條是擴展線)。

一般討論范圍內有意義的,等斜線還包括脊線(RIDGE LINE),脊線包出來的區域稱為「生產的合理區間」。

㈦ 請問點變,線變是微觀經濟學書里哪裡的內容點變和線變都個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是點變,什麼時候是線變

點變和線變~微觀最開始是在「市場需求,供給,均衡變化,以及要專素市場」裡面講到的。屬
下面以市場需求作為具體例子:
在市場需求曲線上(縱坐標為價格P,橫坐標為購買數量Q),則在這個需求曲線上各個點的變化即「需求量」的變化就是「點變化」;而「需求」的變化就會引起需求曲線的移動即為「線變化」。{ 需求量:指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在某一價格下對商品或勞務的意願購買量。需求則是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用需求曲線表示。}
點變-----就是經濟學圖像上各個點之間的變化。
線變-----就是經濟學圖像整個圖像的位移。
而LZ說的那個:明天的繁榮需要今天的犧牲。應該是說人的決策吧,人在假設為理性和趨利避害的條件下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策,而選擇今天的犧牲也是因為明天的獲得對比與今天的犧牲對自己更加有利,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決策。在國家的發展上也可以這樣推論。
希望對LZ有用。

㈧ 西方經濟學中45度線是什麼

11.國民收入的圖解法
圖解法有兩種:(1)45度線法:縱坐標為總需求,專橫坐標為國民收入屬,總需求線與45度線交點所對應的國民收入即等於總需求,也就是總需求方面決定的均衡國民收入。(2)均衡條件法:根據上面總結的均衡條件推出,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假定投資I和政府支出G為常數(後面我們會碰到投資通常不是參數,而是利率的減函數)。

㈨ 經濟學中的線性代數主要學什麼

經濟學中的線性代數主要學習行列式、矩陣、線性方程組、向量空間與線性變換、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矩陣的對角化,二次型及應用問題等內容。

線性代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的研究對象是向量,向量空間(或稱線性空間),線性變換和有限維的線性方程組。
向量空間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因而,線性代數被廣泛地應用於抽象代數和泛函分析中;通過解析幾何,線性代數得以被具體表示。線性代數的理論已被泛化為運算元理論。由於科學研究中的非線性模型通常可以被近似為線性模型,使得線性代數被廣泛地應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

㈩ 經濟學基礎初學的十條線是哪些

經濟學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ies)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原理一
人們面臨交易關系原句可理解為「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當一個社會的支出更多的運用在保衛海岸線上免受外國入侵的時候(大炮),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消費品(黃油)就少了。在現代社會里,同樣重要的是清潔的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的權衡取捨。認識到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做出什麼決策。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權衡取捨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了他們面臨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原理二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當做出任何一項決策,例如,是否上大學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著每一種可能的選擇而來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決策者通常是知道這一點的。那些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轉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他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他們往往如此決定:不值得花費這種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利益,這一點也不奇怪。

原理三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marginal change)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且,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原理四
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然而,政策有時也會有事先並不明顯的影響。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原理五
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也許你在新聞中聽到過,在世界經濟中日本人是美國人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兩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兩個國家的狀況都變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使大家過得更好。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原理六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經是中央計劃經濟的國家已經放棄了這種制度,並努力發展市場經濟。在一個市場經濟(marketeconomy)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

原理七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為什麼我們需要政府呢?一種回答是,看不見的手需要政府來保護它。只有產權得到保障,市場才能運行。但是,還有另一種回答。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盡管看不見的手通常會使市場有效地配置資源,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這個術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你判斷什麼時候一項政府政策適用於促進效率與公正。

原理八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水平的變化也很大。用什麼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是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proctivity)的差別。生產率與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對公共政策也有深遠的含義。在考慮任何一項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問題是這項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原理九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什麼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創造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

閱讀全文

與在經濟學中什麼個人調整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