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觀經濟學考試重點有哪些
1.供求的影響因素及供求定理,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及彈性的計算
2.無差異曲線、等產量線的特徵及原因
3如何實現消費者均衡
4.試述市場失靈的原因及對策、委託代理理論
5.各種成本曲線的形狀、成因及關系,各種成本的計算
6.各種收益的關系及圖形
7.如何實現生產者均衡;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原因及計算
8.四種市場的區別及效率比較
9.博弈及博弈的解
10.生產要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11.公平的衡量
12.如何實現生產的最優
13.如何理解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4微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❷ 自考經濟管理學些什麼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來 、馬克源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英語(二) 文化基礎課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線性代數(經管類)、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經濟思想史 專業課、西方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 計量經濟學、發展經濟學。 選考科目有:對外經濟管理概論、國際金融、世界市場行情、公共政策。
❸ 宏觀經濟學中的重點名詞解釋,就是考試經常考到的有哪些
1. 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經濟社會在某一給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2.國民生產總值:(簡稱 GNP) 衡量一個國家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生產總值的綜合經濟指標。它是指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 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3.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個國家所有個人(包括私人非營利機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 實際得到的可用於個人開支或儲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價格水平:產品市場上的物價總水平。
5.失業率:失業人口與勞動人口的比率。
6.邊際消費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費部分。
7.邊際儲蓄傾向:儲蓄曲線上任一點上的儲蓄增量對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數:總支出的變動所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與支出最初變動量的比值。
8.貨幣的交易需求:出於交易動機(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的 貨幣需求。
9.IS 曲線:在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在兩部門經濟中,IS 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 ,它的斜率為負,這表明 IS 曲線一般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10.LM 曲線:表示在貨幣市場中,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LM 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 ,它的斜率為正,這表明 LM 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11.擠出效應: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經濟效應
12 宏觀經濟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
13 充分就業:指的是工作機會與失業人口數量相同的狀態。
14.財政政策: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15 貨幣政策:政府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給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 16.自動穩定器(內在穩定器):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 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須政府採取 任何行動。
17.貨幣創造乘數:不考慮超額准備金時,它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考慮超額准備金時,它是 法定準備率加上超額准備率的倒數。
18.基礎貨幣: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加上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 (硬幣和紙幣)(由於它會派生出貨幣,因此是一種高能量的或者說是活動力強大的貨幣, 。 故又稱高能貨幣或強力貨幣) 。
19 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規定一個最低限度的准備金為法定準備金, 法定準備金占銀行全部存款的比率成為法定準備金率。 指以法律規定的商業銀行對於存款所 必須保持的准備金的比例
20.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
21.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將其貼現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的預扣利率。
22.奧肯法則: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於潛在 GDP2 個百分點。
23.需求拉動通貨膨脹(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 持續顯著的上漲。
24.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於供 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漲。
25 結構性通貨膨脹:在沒有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情況下,只是由於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 也會出現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
26 菲利普斯曲線:經濟學家菲利普斯給出的關於工資變化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經驗性關系:失 業率與工資上漲率之間具有反向關系。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代替工資上漲率。
27.貨幣需求是指社會各部門在既定的收人或財富范圍內能夠而且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 量。 (人們寧可犧牲持有生息資產會取得的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貨幣政策保持在手邊。 )
28.投機性貨幣需求是指人們為了避免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性而帶來的資產損失或增加 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
29.靈活偏好陷阱:當貨幣需求變得具有完全的利息率彈性,即在某一較低的利息率水平下, 人們預期利息率不會再下降而會上升,從而持有債券竟會遭受損失,這是人們對貨幣需求變 得無限大,因而無論實際貨幣供給如何增加也不會是利息率在下降。
30.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所購買的一種商品的均衡數量與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
31.投資陷阱:投資的利率調節與傳導是國民收入決定的重要機制。根據凱恩斯投資函數理 論,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即利率越低投資越多,利率越高投資越少,由於利率調節與傳導 機制的存在,投資的增減變化取決於投資的利率彈性。
6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應: 政策混合產出利率 1)膨脹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不確定上升 2)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不確定 3)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財政政策不確定下降 4)膨脹性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財政政策增加不確定
充分就業:在廣泛意義上是指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原有的報酬參 加生產的狀態。
失業率:指失業者人數對勞動力人數的比率。
勞動力參加率:勞動力與人口的比率。
摩擦失業:志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如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工種轉換的困難等所引致的失業。
非自願失業: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自願失業: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 指經濟結構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失業。可看作是摩擦性失業的較極端的形式
周期性失業: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自然失業率: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動市場和商品市場自發供求力量作用時,總需求和總供給處於均衡狀態下的失業率。
通貨膨脹: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 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 其實質是社會總需 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我考試的時候六個名詞解釋五個都是這裡面的。
❹ 自考 經濟學
經濟學還是很有用的,不算是冷門。自考的難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難的,主要是考試重點無內法把握,復習容範圍比較大,但只要掌握復習方法,通過是沒有問題。自考的復習方法:
1、網上下載歷年試卷和考試大綱,把答案在教材書上找出來。因為自考試題是從題庫中出來的,往往會反復考到,只要把這些題目都背下來,一般及格沒有問題。
2、根據大綱復習,要求識記和掌握的重點背下來,就可以有好的成績。
3、考試時,要把名詞解釋當簡答題回答,凡是能記住的內容只要卷面允許,都寫上去。
4、自考的題目范圍廣,但難度不大,所以要記住的內容比較多。
❺ 自考政治經濟學有什麼學習方法嗎
首先,應通讀教材,對整個理論的概貌有所了解。有總體的把握,對教材闡述的基本原理才能認真領會。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有重點地深入學習,即對整個學科中的一些重要理論,要重點學習和掌握,要弄懂弄通,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能用一些事例來加以解釋和說明。比如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就是本課程中的兩個重點理論,學好這部分理論,對其他理論的學習和理解有直接的幫助。此外,對學習中的難點和疑點,要盡量弄清楚,一方面可以在反復自學和聯系性思考中,對難點、疑點逐步解難釋疑,另一方面,還可通過助學、輔導來解決自己搞不懂的問題。輔導讀物一般都對政治經濟學的重點理論進行了歸納,以利於考生掌握各章節的重點,可通過對這些重點問題的簡要歸納來加強記憶。許多輔導書還有一定數量的與國家自學考試題型相同的模擬試題,通過閱讀和試做這些模擬試題,能加深考生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幫助考生加強記憶,並使考生熟悉自學考試的題型。可在系統地學習了這門課程的情況下,做一兩份與實際考試題型和試卷結構相同的模擬考題,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一下綜合自測,從而發現哪些問題還沒弄清楚,哪些方面還學得不扎實或記得不牢*,然後再結合教材、輔導材料和參考答案,反復加深印象,達到全面復習、掌握課程內容的目的。
在認真讀書的基礎上,還可利用考試大綱來檢驗和加深對教材也即整個理論的理解。考試大綱是編寫教材和命題的依據,大綱明確列出了各章節的課程內容、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對課程內容,大綱只列了要點,可以此為線索回憶教材是如何分析的。大綱所列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是考試命題所要測試的范圍,如果對某些知識點印象不深或理解不透,則說明這部分內容自學還有欠缺,要通過再重復讀教材,或求助於一些輔導材料等方式,把這些問題弄懂。
此外,還要處理好自學與社會助學的關系。社會上有各種自學考試輔導班,也有一些適用於自學考試的錄音帶、錄像帶,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也可能辦一些自學輔導講座,這些都屬於社會助學的具體形式。對考生來說,還是要以自學為主,社會助學為輔,因為這些幾十小時、十幾小時甚至只有幾小時的輔導,只可能是重點問題串講,或概要性地作些講解,不可能對整個理論體系進行全面的輔導。政治經濟學有很強的邏輯性,只有在系統學習、全面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對整個理論框架有全面的了解和總體的把握,這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
最後,還有一個理解與記憶的關系問題。許多自學考生,由於有一定的社會閱歷,理解力比較強,但因工作忙、年齡大等原因,記憶力往往不如青年學生,出現了一打開書全懂,一放下書又忘了大半的情況。這里確實存在一定的矛盾,對自學考生來說確實有許多實際困難。不過,學習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又是有方法、有規律可循的。總的說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有所記憶,才能把知識真正學到手,將來可以利用記憶中的知識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死記硬背,在沒理解時強記下一些詞句,是沒有什麼用的。從考試來說,考題千變萬化,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或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應付考試,特別是自學考試這樣國家級的水平測試。從長遠來說,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所學知識,才能在實踐中學以致用。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一點不記憶,打開書懂得,合上書忘記,近則無法通過考試,長遠看則是沒把這門課真正學到手,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有人認為,政治理論就是要*背,這是不對的。比如政治經濟學,它是一門科學,有內在的邏輯性,闡述的是客觀經濟規律,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學懂學通,而理解了的問題就容易記憶了。因為這時可以用聯系的觀點,把相關問題結合起來記憶,並在記憶中加深理解。人腦是越用越靈;越不願記憶,記憶力就會越快地衰退。所以,自學考生要堅定信心,在理解的基礎上,有重點地記憶。可以像計算機的樹型目錄那樣,把整個理論先分為幾個大的部分,對每部分的重點問題有總體的把握,然後再對各個重點中包括的問題、每個問題包括幾層意思逐層記憶,重點把握。當出現一個問題時,能打開記憶的閘門,通過層層梳理,找到它所在的位置,想想其前後聯系,所闡述的主要內容,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腦子里了。
❻ 消費經濟學自考知識點
那個消費經濟學,他的自考知識點還是能夠給我們大家提供更多的方便的,並且這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