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觀經濟學是什麼,教的是啥啊
微觀經濟學主要講的是企業、居民、產品市場和市場要素以及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Ⅱ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什麼是資源的稀缺性
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2)什麼是角解微觀經濟學擴展閱讀
資源特點
資源有限性與人們需要無限性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矛盾資源的有限性、人們需要的無限性及其它們之間的矛盾。
1、人類生存發展總是需要生活資料,人們的需要具有多樣性和無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的,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或者經濟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等,這些需要形成一個復雜的需求結構,這一結構隨著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人們的需要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不斷擴充其規模。舊的需要滿足了,新的需要又產生了。從歷史發展過程看,人們的需要是無限的。
2、資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點。資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們的無窮慾望而言,經濟資源或者說生產滿足人們需要的物品和勞務的資源總是不足的。
不平衡性有兩層涵義:相對於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結構和多樣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們不得不做出選擇,分出輕重緩急,在滿足需求時分出先後順序;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的社會群體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總之,結構和分布失衡導致每一個體和群體都面對著資源稀缺性難題。顯然,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需要的無限性便形成矛盾。為了解決矛盾,人類世世代代奮斗不息;為了解決矛盾,人類研究、探索、創立和發展了各門科學。
Ⅲ 微觀經濟學中的「角點解」是什麼意思
角點解是指來這樣一種情形自,預算線在位於坐標軸上的點處達到最高的可獲得的無差異曲線.(在生產者理論中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
在既定價格水平下,消費者用給定的收入可能購買的各種商品組合點的軌跡.有時稱預算
預算線表示消費者所能購買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數量的全部組合.
課本上有一個例子,面對預算線,一個人選擇只購買冰淇淋 不購買冰酸奶 這被稱為角點解
被選擇的市場籃子中某件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並不等於預算線的斜率的情況.
Ⅳ 微觀經濟學 角點解
課本上有一個例子,面對預算線,一個人選擇只購買冰淇淋 不購買冰酸奶 這被稱為角點解
被選擇的市場籃子中某件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並不等於預算線的斜率的情況。
Ⅳ 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有哪些
1. 經濟人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2. 需求
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3. 需求函數
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
4. 供給
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5. 供給函數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6. 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7.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
8. 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
9. 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
內生變數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
10. 靜態分析
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來求得內生變數值的分析方法。
11. 比較靜態分析
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
12. 動態分析
需要區分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後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13. 彈性
當一個經濟變數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數變動的百分比。
14. 弧彈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15. 點彈性
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16.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7. 供給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18.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
19. 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20. 互補品
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21. 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22. 恩格爾定律
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於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
24. 基數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Ⅵ 從微觀經濟學角度解釋
你問的這個問題,給你個非常Perfect的答案,來自茅以軾的《中國人的道德前景》,我覺得挺好的,可以參考看看:
小說中關於君子國的描寫,提供給我們兩點思考。
第一, 雙方讓利和爭利都會引起爭論。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爭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們常常錯誤的認為,如果關心別人的利益勝過關心自己的利益,爭論就不會發生。而君子國里發生的事情,說明了以別人的利益作為自己行動的原則同樣會引起爭論,結果我們仍然得不到一個和諧的,協調的社會。
進一步的觀察還可以發現,在現實世界的商業往來中,雖然雙方都以牟利為目的,通過討價還價卻都可以達成協議,而無私的君子國里的討價還價則不可能。小說里不得不藉助於兩個路過的老翁,用強制性的辦法來解決矛盾。這里包含著一個極深奧而且非常重要的道理:以自利為目的談判具有雙方同意的均衡點,而以利他為目的談判則不存在能使雙方都同意的均衡點。所以利己是可以達到和諧的,而利他卻不可能達到一致意見,其結果是一個糾紛不斷的社會。這確實大大地出乎人們的意料。由於君子國內不能實現人與人關系的均衡,從動態變化來看,它最終必定成「小人國」。因為君子國是最適宜於專門利己,毫不顧人的「小人」們生長繁殖的環境。當「君子」們吵得不可開交時,「小人」跑來使君子吃虧自己得利的辦法解決了矛盾。長此以往,君子國將消亡,被「小人」國代替。
從這一點來看,人是自利的生物實在是人類社會的大幸。由此,人類才有了最終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如果人是利他的,則任何理想都不可能建立起來。
第二,君子國里每個人的動機是什麼?首先要問的是人們為什麼要交易? 不論是原始的以貨易貨,或是現代社會的用貨幣換取商品,交換的動機都是改善自己的處境,使自己的生活更方便些,更舒適些。如果沒有這一點動機,人們為何不辭辛勞的參加交換呢?我們每個人所得到各種物質享受,從針頭線到冰箱彩電,都是通過交換才得到的。如果絕對避免交換,每個人就只能到農村去種糧種棉花,用土坯房子,向土地索取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了,當然這樣也可以勉強生存下來,我們的祖先曾經一這種方式生存了幾萬年。但他們絕對不可能享受任何現代文明所提供的最起碼的成果。
君子國里的人已經有了國家,又有了市場,這就說明了他們已經擯棄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選擇了通過交換來改善自己物質生活的道路。既然如此,他們又何以要在交換的時候拒絕考慮自己的利益呢/當然,如果交換一開始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利益增進他人的利益,「君子」們的行為或許還可能發生。可是每一個參與過交換,有過交換經驗的人都知道,交換雙方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參加交換,另一方面在交換進行的過程中卻反對自己的利益,這種前後不一貫的動機是矛盾的。」
雖然我也知道,很多人鄙視這個觀點~但是,在此特別說明的是,我個人對茅老並沒有特別的偏愛或是反對,即便有的話也認為在學術問題上不應該以個人感情去評價某些人的觀點~其實日本有非常多經濟學家的個性都不是很kind那種,但是大牛就是大牛,沒必要以為人或是個性來評價他們的學術價值,我比較不欣賞那種偏激地將個人性格特點與學術論點相聯系的人吧~不過提供上述分析也只是讓你參考一下而已~其實亞當斯密他們所提倡的理性人假說,個人追求自身利益能夠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此處的利益並非是狹義的金錢~就像今天的CSR研究中的利益相關者理論所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使自身整體績效提升,因此能夠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從這個意義上理解私人的利他行為可能正是利己的需要~所以應當拓展對經濟人自利這一概念的理解~我覺得上述的觀點還是i有一定道理的,值得參考看看。
至於樓上說的,有一點不認同的就是:之所以說其「罕見」,是因為這個市場沒有達到均衡的狀態,也就是說不夠穩定。其實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就不太對~經濟中的均衡才是罕見的,而不穩定才是常態~所謂的「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才是常態,而均衡只是存在於平均數當中。這就是為什麼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Ⅶ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定義,謝謝。
物以稀為貴,簡單來說,資源的局限性導致了稀缺,資源的需求大於了供給,就形回成了這種稀缺性。答
機會成本一般是講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選擇其中一個而導致失去選擇另一個可能形成的收益。比如說今天我可以選擇賣蘋果和賣梨,賣蘋果一天賺100,賣梨一天賺200,那我選擇了賣梨,我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了賣蘋果所能產生的收益,100元。
Ⅷ 求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替代復品吧,就是可制以相互替代的商品,比如吃麵包和吃油條可以相互替代
互補品就是相互補充的,比如汽車和汽油,
總效用就是你消費某種商品能得到的滿足。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你消費一種商品的時候,數量越多,你從商品里獲得的滿足(效用)就越低。比如你吃第一個麵包時候效用很高,可能你遲到第三個的時候已經很飽了,再吃一個就會不舒服了,此時第四個麵包的效用就是負值了
Ⅸ 關於微觀經濟學角點解的問題 在B點處的MRS是不是這條預算線的斜率,如果不是,該如何計算,謝謝
無差異曲線U1的切線與預算線重合,切點上代表的斜率的絕對值符合邊際替代率的要求,b處的邊際替代率當然依然是它所在那條線的斜率[的絕對值] 答題不易望採納
Ⅹ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在一時形態上,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而加強對該制度永恆存在的信念。
第二,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築,西方經濟學也必須為這一制度所面臨的經濟問題提供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