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計量經濟學及其應用>課後習題答案,忘高手指導!
去三車書庫看看
② 有誰會用eviews軟體做單位根檢驗啊
、我用watersupply代表你的供水總量,下面是我得出的供水總量的ADF結果:
Null Hypothesis: WATERSUPLLY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3)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386144 0.1604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920350
5% level -3.065585
10% level -2.673459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Warning: Probabilities and critical values calculated for 20
observations and may not be accurate for a sample size of 16
從上面的t-Statistic對應的值可以看到,-2.386144大於下面所有的臨界值,因此供水總量(water supply)在水平情況下是不平穩的。
然後我對該數據做了一階,ADF檢驗結果如下:
Null Hypothesis: D(WATERSUPLLY)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3)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3.171347 0.0426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959148
5% level -3.081002
10% level -2.681330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Warning: Probabilities and critical values calculated for 20
observations and may not be accurate for a sample size of 15
看到t-Statistic的值小於5% level下的-3.081002,因此可以認為它在一階時,有95%的可能性,是平穩的。
2、GDP的ADF檢驗結果:
Null Hypothesis: GDP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3)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386750 0.9978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920350
5% level -3.065585
10% level -2.673459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Warning: Probabilities and critical values calculated for 20
observations and may not be accurate for a sample size of 16
它的水平階情況與water supply類似,T統計值都是大於臨界值的。因此水平下非平穩,但是二階的時候,它的結果如下:
Null Hypothesis: D(GDP,2)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3)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072017 0.2569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959148
5% level -3.081002
10% level -2.681330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Warning: Probabilities and critical values calculated for 20
observations and may not be accurate for a sample size of 15
看到此時T統計量的值仍然大於下面任何一個臨界值,說明該序列在的二階序列仍然不是平穩的。
回答補充:如果線性組合中只有兩個變數,則要求單整的階數相同,而線性組合中超過兩個變數時,盡管單整階數不同,但還是有可能存在協整關系。例如,變數x1t和x2t是2階單整的,而變數x3t是1階單整的,顯然,x1t或x2t與x3t之間不可能存在協整關系,不過,如果變數x1t和x2t的線性組合是1階單整的,則線性組合βx1t+αx2t是1階單整的,則這個1階單整的線性組合和另外一個一階單整的變數x3t可能是協整的。
③ 計量經濟學論文題目,有哪些急求,盡量多些,必須趕快寫了
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剖析
經濟增長質量評價研究
對**國際旅遊收入的預測與分析
旅遊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分析
++省農業產業增長與結構調整研究
++省居民消費行為研究
++省經濟增長模式與結構調整路徑研究
城市化對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市場化對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城市化對泛珠三角區域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
市場化對泛珠三角區域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
科技體制改革對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產出增加效益對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投入節約效益對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對海南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旅遊產業對海南經濟發展的貢獻分析
++旅遊經濟發展水平與旅遊資源稟賦影響研究
++旅遊增長和房地產投資的相關性分析
++城鄉居民的經濟收入與旅遊消費關系的定量分析
++旅遊業的評價及旅客滿意度調查
++各市縣旅遊經濟差別研究
城鎮居民消費狀況研究
大學生心理問題問卷分析
大學生電腦需求分析
++國際旅遊產業結構分析
++旅遊收入分析
++經濟發展長期趨勢分析
++各市縣經濟效益分析
農民人均收入和支出因素分析
農民家庭收入影響因素分析
. 證券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與養老問題研究
對我國投資與經濟增長相互關系的研究
區域產業競爭力分析
工業企業科技競爭力綜合評價
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分析
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綜合評價研究
關於企業投資項目的績效評價研究
試論層次分析法在新農村建設評價中的應用
關於改善統計學專業就業問題的教育取向研究
試論企業盈利預測及其可靠性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預測的可靠性和離散性的統計分析
關於企業內部績效統計評價的探討
試論投入產出技術在經濟結構統計中的應用
旅遊經濟動向預測方法的探析
④ 計量經濟學的簡介
本書是在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生講授「計量經濟學」所使用講稿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至今已有十多年。在此期間,隨著本學科的不斷發展,使用的講稿經過多次修改,目標是:(1)使教學內容跟上計量經濟學的最新發展,能夠反映本領域科研和教學的最新成果;(2)盡量使教學內容適合於財經類專業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領會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本質,並能學以致用。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說,在這兩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進展。
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計量經濟學的統計學基礎;第三章,〖HK〗雙變數 線性回 歸模型;第四章,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第五章,模型的建立與估計中的問題及對策;第六章 ,動態經濟模型:自回歸模型和分布滯後模型;第七章,時間序列分析;第八章,聯立方程 模型。
第一章是全書的概論,在介紹什麼是計量經濟學及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之後,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了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步驟,並討論了計量經濟學的應用領域和使用的軟體工具。
第二章是對計量經濟學所用到的統計學概念和方法的復習,這些概念和方法對理解本書後面 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的主要困難往往不是來自計量經濟學本身, 而是因為對所用到的大量統計學概念和方法不熟或忘記了。盡管財經類專業學生都學過概率 論和數理統計,但要求學生回過頭去將統計學課程全部復習一遍也是不現實的,即便學生這 樣做 了,也往往事倍功半,不得要領。所以有必要安排這一章,目的是使有一定統計學基礎的學 生能通過本章的閱讀盡快將已經淡忘的知識揀回來,而不必將統計學課程全部復習一遍。
第三、四兩章是對回歸分析方法的介紹。第三章詳盡介紹了雙變數線性回歸模型的概念和最 小二乘估計方法,以及用估計好的模型進行假設檢驗和預測的方法。第四章將雙變數線性回 歸模型的結果推廣到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情形,理論推導藉助矩陣代數這一強有力的工具。 西方國家早期的計量經濟學本科教學中曾有盡量避開高等數學工具的傾向,這與其經濟類學 生數學基礎薄弱有關,這種傾向在最近已有所改變。我的教學實踐表明,我國經濟類學生的 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知識足以應付回歸分析中的絕大部分推導和證明,因此在這兩章中給 出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推導和證明。當然,授課時不一定全部講授,可留給有興趣的學生課下 參考。
第五章討論回歸分析實踐中經常碰到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這些問題包括誤設定、多重共線 性、異方差性和自相關。傳統的方法是將它們分散在若干章節中講授,本書將它們集 中在一起的好處是能加強學生對實踐中可能碰到的問題的系統性認識,深入理解各類問題的 聯系和區別。
第六章介紹兩類常用的動態經濟模型:自回歸模型和分布滯後模型。這一章的內容安排基本 遵循傳統方法,著重討論了這兩類模型的估計和應用。
第七章介紹時間序列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是近年來計量經濟學研究取得高速發展的一個領域 ,以至於西方很多大學的經濟系有了為研究生開設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要求。為了跟上這個潮流,有必要在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增加這方面內容的介紹。顯然,要全面介紹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的內容,一章的篇幅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本章著重介紹時間序列分析中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非平穩性、單位根、協整等,以及相應的檢驗方法,使學生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基礎。
第八章的內容也基本遵循傳統安排,在介紹聯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和術語之後,討論與聯立方程模型有關的數學問題--識別問題,然後著重介紹聯立方程模型的估計方法:單方程方法和系統估計方法,以及聯立方程模型中最重要的一類模型--宏觀計量經濟模型。
每章教學內容之後,附有小結,小結是本章教學中主要內容的概括性總結。每章最後都附有習題。
⑤ 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意義何在
第一個點是,以佛里德曼為代表的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即「前提不重要,推論過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結論符合現實」。這種方法,本質上就是把計量本身,認定是可以脫離理論,或者說認定計量本身可以推出理論。而不是說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計量。我想,經濟學方法論爭執得那麼多,這個背景,他應該也了解吧?當時在南大BBS上,關於可證偽性的爭論那麼火熱,不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么?我記得當時南大經濟學論壇的進版畫面有一句話,大意是說越有效的理論,其前提越是不符合現實的。所以,在這樣的經濟學研究方法下,我對計量進行批評,不可謂說是輕率的。 第二個點是,隨著計量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計量本身也在開始神秘化。例如協整理論。不少介紹都說協整理論可以從數據自身推導出理論聯系,判斷變數的長期關系或者短期關系,認為「經典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以某種經濟理論或對經濟行為的認識來確立模型的理論關系形式,而協整則是從經濟變數的數據中所顯示的關系出發,確定模型包含的變數和變數之間的理論關系。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量經濟學模型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而我在這點上所作的努力是告訴大家:無論計量怎麼發展,它都沒有超越經典計量模型所受到的局限,不可能比經典計量更高明,其與理論的關系,不可能比經典計量有更大突破。計量只不過是起對數據進行排列組合,來看這些組合中是否湊巧給出理論啟示,或者看其是否符合理論的結果。神秘化的計量理論,註定是占星術。 第三個點是,我既然對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部分的理論大部分進行否定,那就意味著我根本不承認其理論的正確性。而其理論的正確性被否認,則其理論指導下的計量模型,就失去價值而變得毫無意義。因此,我對西方經濟學計量的批判,最大的基礎來自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批判。當我認為西方經濟學理論本身不能成立的時候,我自然會說其建立的計量模型及其結論,無論其可信度為多少,都毫無意義。因此,豬頭非恐怕得首先為西方經濟學的那些理論進行辯護。 最後還要補充一點:即使給定正確的理論,然後使用計量來檢驗或者預測某些細微性質,我也不認為計量就是很好的辦法。相反,計量結果的統計特性,遺漏了很多圖形本身的重要性質。計量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反而掩蓋了事實真相。因此,除非作為輔助工具,或者不得已,我寧願直接去看圖形本身,並對圖形的各個階段或者整體,進行物理化的分析,而不是進行計量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完全地解讀圖形性質。 至於豬頭非同學說:「如果非要拿這個例子比喻計量的話,你要是能知道走過的軌跡是什麼模樣,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況且,計量要研究的還不止是什麼形狀,還要研究這個形狀的具體參數,比如弧度多少,半徑多少等等,這就更不容易了。中級計量班的學期論文如果能夠對「走過的軌跡」有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描繪,就已經圓滿地完成任務了。」 我的回答其實很簡單:1、要知道走過的軌跡是什麼模樣,這恰恰是理論分析,而不是計量。你必須先通過理論分析,獲得軌跡的種類信息,然後才談的上通過計量獲得具體參數。2、所謂半徑這些概念,是在假定軌跡為圓形的假設下才有的參數。如果只是局部數據接近半圓,但是未知數據部分根本就不是圓,何來半徑之說?你根據已有數據計算出來的半徑,有什麼意義呢?3、中級計量班的學期論文能夠對走過的軌跡進行分析,你加了個「令人信服」,這四個字說明了理論還是第一的。否則,你怎麼「令人信服」地說既有數據一定是圓的一部分?這樣,即使中級計量班畢業成績比較好看,在現實中,仍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只是誤導問題而已。 至於豬頭非最後說宏觀經濟預測得准——他說即使沒有理論依據。這個恐怕就是一廂情願了吧?在宏觀經濟中,我還沒有看到西方經濟的哪個理論能以較大概率預測準的。他可以列舉例子,不管老宋也好還是其它人也好,給出預測的文章、日期,然後給出被預測實現的經濟數據。 要是這么容易被預測准,而且是在啥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預測准,就不會有那麼一大群經濟學家在指點江山後被大眾臭罵,然後萬分委屈地說:「經濟學只能用來解釋世界,不能用來預測世界」。
⑥ 什麼是金融計量經濟學
金融計量經濟學,是以經濟理論和經濟數據為依據,應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研究經濟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經濟學科。
基礎知識: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基礎,統計學基礎。公司金融、金融市場、投資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主要應用:組合管理、資產交易、風險管理、財務咨詢和證券管理。
就業方向:證券公司,上市公司,投資公司等金融領域的崗位。
⑦ 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
不知道有沒有用,就網路裡面的...
第一個點是,以佛里德曼為代表的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即「前提不重要,推論過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結論符合現實」。這種方法,本質上就是把計量本身,認定是可以脫離理論,或者說認定計量本身可以推出理論。而不是說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計量。我想,經濟學方法論爭執得那麼多,這個背景,他應該也了解吧?當時在南大BBS上,關於可證偽性的爭論那麼火熱,不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么?我記得當時南大經濟學論壇的進版畫面有一句話,大意是說越有效的理論,其前提越是不符合現實的。所以,在這樣的經濟學研究方法下,我對計量進行批評,不可謂說是輕率的。
第二個點是,隨著計量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計量本身也在開始神秘化。例如協整理論。不少介紹都說協整理論可以從數據自身推導出理論聯系,判斷變數的長期關系或者短期關系,認為「經典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以某種經濟理論或對經濟行為的認識來確立模型的理論關系形式,而協整則是從經濟變數的數據中所顯示的關系出發,確定模型包含的變數和變數之間的理論關系。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量經濟學模型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而我在這點上所作的努力是告訴大家:無論計量怎麼發展,它都沒有超越經典計量模型所受到的局限,不可能比經典計量更高明,其與理論的關系,不可能比經典計量有更大突破。計量只不過是起對數據進行排列組合,來看這些組合中是否湊巧給出理論啟示,或者看其是否符合理論的結果。神秘化的計量理論,註定是占星術。
第三個點是,我既然對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部分的理論大部分進行否定,那就意味著我根本不承認其理論的正確性。而其理論的正確性被否認,則其理論指導下的計量模型,就失去價值而變得毫無意義。因此,我對西方經濟學計量的批判,最大的基礎來自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批判。當我認為西方經濟學理論本身不能成立的時候,我自然會說其建立的計量模型及其結論,無論其可信度為多少,都毫無意義。因此,豬頭非恐怕得首先為西方經濟學的那些理論進行辯護。
最後還要補充一點:即使給定正確的理論,然後使用計量來檢驗或者預測某些細微性質,我也不認為計量就是很好的辦法。相反,計量結果的統計特性,遺漏了很多圖形本身的重要性質。計量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反而掩蓋了事實真相。因此,除非作為輔助工具,或者不得已,我寧願直接去看圖形本身,並對圖形的各個階段或者整體,進行物理化的分析,而不是進行計量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完全地解讀圖形性質。
至於豬頭非同學說:「如果非要拿這個例子比喻計量的話,你要是能知道走過的軌跡是什麼模樣,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況且,計量要研究的還不止是什麼形狀,還要研究這個形狀的具體參數,比如弧度多少,半徑多少等等,這就更不容易了。中級計量班的學期論文如果能夠對「走過的軌跡」有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描繪,就已經圓滿地完成任務了。」
我的回答其實很簡單:1、要知道走過的軌跡是什麼模樣,這恰恰是理論分析,而不是計量。你必須先通過理論分析,獲得軌跡的種類信息,然後才談的上通過計量獲得具體參數。2、所謂半徑這些概念,是在假定軌跡為圓形的假設下才有的參數。如果只是局部數據接近半圓,但是未知數據部分根本就不是圓,何來半徑之說?你根據已有數據計算出來的半徑,有什麼意義呢?3、中級計量班的學期論文能夠對走過的軌跡進行分析,你加了個「令人信服」,這四個字說明了理論還是第一的。否則,你怎麼「令人信服」地說既有數據一定是圓的一部分?這樣,即使中級計量班畢業成績比較好看,在現實中,仍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只是誤導問題而已。
至於豬頭非最後說宏觀經濟預測得准——他說即使沒有理論依據。這個恐怕就是一廂情願了吧?在宏觀經濟中,我還沒有看到西方經濟的哪個理論能以較大概率預測準的。他可以列舉例子,不管老宋也好還是其它人也好,給出預測的文章、日期,然後給出被預測實現的經濟數據。
要是這么容易被預測准,而且是在啥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預測准,就不會有那麼一大群經濟學家在指點江山後被大眾臭罵,然後萬分委屈地說:「經濟學只能用來解釋世界,不能用來預測世界」。
⑧ 杜江的個人履歷
杜江,男,甘肅省抄敦煌市人,生於1958年襲1月,管理學博士,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在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獲得理學學士。
1982年2月至1991年2月在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任職工程師,從事信息處理的研究工作。
1993年4月至1997年12月日本廣島大學經濟學部主修計量經濟學研究生,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四川大學商學院學習,獲得四川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日本廣島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作訪問學者。 1982年2月至1990年12月在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工作,先後任職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98年至2000年 四川大學 經濟學院金融系 講師
2001年至2006年 四川大學 經濟學院金融系 副教授
2007年至今 四川大學 經濟學院金融系 教授
2007年至今 四川大學公司金融實驗室 研究員
2010年至今四川大學 經濟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西部開發研究院教授、日本問題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