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談談學習新制度經濟學的感想
新制度經濟學(英語: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一個側重於交易成本的經濟學研究領域,交易成本是指在建立商品交易過程中,沒有被易主考慮到而損耗掉的成本,譬如討價還價花去的精力與時間,為防止受騙而採取的保險措施等,這些舉動花費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因為其范圍涵蓋太廣泛,至今具體的定義仍有很多說法。
交易費用理論
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費用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的,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應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產權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訂立合同的費用,督促契約條款嚴格履行的費用等等。
交易費用的提出,對於新制度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冒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這樣,制度分析才被認為真正納入了經濟學分析之中。
產權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社會關系,是規定人們相互行為關系的一種規則,並且是社會的基礎性規則。產權經濟學大師阿爾欽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物品的使用的權利。」這揭示了產權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在魯賓遜一個人的世界裡,產權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才必須相互尊重產權。
產權是一個權利束,是一個復數概念,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發生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交易中的產權束所包含的內容影響物品的交換價值,這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之一。
產權實質上是一套激勵與約束機制。影響和激勵行為,是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安排直接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一個社會的經濟績效如何,最終取決於產權安排對個人行為所提供的激勵。
企業理論
科斯運用其首創的交易費用分析工具,對企業的性質以及企業與市場並存於現實經濟世界這一事實做出了先驅性的解釋,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單一生產制度體系——市場機制,拓展為彼此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的、包括企業與市場的二重生產制度體系。
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交易費用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場機制的惟一動力。
而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呢?科斯認為,由於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企業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其限度在於:利用企業方式組織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市場交易的成本。
制度變遷理論
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沖動,並通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麼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總之,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
科斯的原創性貢獻,使經濟學從零交易費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費用的現實世界,從而獲得了對現實世界較強的解釋力。經過威廉姆遜等人的發揮和傳播,交易費用理論已經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極富擴張力的理論框架。引入交易費用進行各種經濟學的分析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目前,正交易費用及其相關假定已經構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環境的新制度環境,正在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的思維和信念。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
『貳』 現代制度經濟學的目錄
第一部分 產權理論
1. R.科斯:社會成本問題
2.R.科斯:關於「社會成本問題」的注釋
3.H.德姆塞茲:產權的交換與行使
4.A.阿爾奇安:產權經濟學
5.H.德姆塞茲:關於產權的理論
6.A.阿爾奇安、H.德姆塞茲:產權範式
第二部分 企業理論
7.R.科斯:企業的性質
8.A.阿爾奇安、H.德姆塞茲:生產、信息成本與經濟組織
9.張五常:企業的契約性質
10.A.阿爾奇安:公司管理與產權
11.M.詹森、W.馬克林:企業理論---管理者行為、代理費用與所有權結構
12.E.菲莫:代理問題與企業理論
13.B.克萊因、R.克勞福德、A.阿爾奇安:縱向一體化、可轉移性租金與競爭性締約過程
14.D.梯斯:關於多產品企業的經濟理論
15.H.列賓斯坦:市場管制下的囚徒困境---公司內部生產率分析
16.O.威廉森:公司治理17.A.阿爾奇安和蘇珊·伍德沃德:企業死了;企業萬歲 —— 對奧利 弗 E. 威廉森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第三部分 制度變遷理論
17.道格拉斯.諾思: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
18.道格拉斯.諾思:歷史中經濟組織的分析框架
19.道格拉斯.諾思:西歐庄園制的興衰
20.R.邁耶斯:晚期中華帝國的習慣法、市場資源交易
第四部分 公共選擇、集體行動和法與經濟學
21.布坎南:立憲經濟學
22.奧爾森:經濟學第二定律
23.奧爾森:獨裁、民主與發展
24.科斯:芝加哥的法與經濟學
《現代制度經濟學》(下卷)
『叄』 企業的性質的介紹
《企業的性質》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羅納德·科斯(Ronald H. Coase)25歲時構思並寫就,在1937年的發表的論文。奠定了現代企業理論的基礎,也成為企業家理論探討上重要里程碑。《企業的性質》是其最終讓其獲得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篇論文之一,另一篇是《社會成本問題》。在這篇並不長的文章里,科斯通過回答兩個基本的問題從而為企業理論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1。這兩個問題就是:企業為什麼會存在?企業的規模由什麼因素決定?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市場成本論與組織成本論——構成了《企業的性質》的核心內容。
『肆』 新制度經濟學研究的是什麼
所謂新制度經濟學,正如科斯所說,就是用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經濟學。迄今為止,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經濟史學等幾個支流。新制度經濟學包括四個基本理論:
(一)交易費用理論
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費用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的,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應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產權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訂立合同的費用,督促契約條款嚴格履行的費用等等。
交易費用的提出,對於新制度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冒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這樣,制度分析才被認為真正納入了經濟學分析之中。
(二)產權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社會關系,是規定人們相互行為關系的一種規則,並且是社會的基礎性規則。產權經濟學大師阿爾欽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物品的使用的權利。」這揭示了產權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在魯賓遜一個人的世界裡,產權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才必須相互尊重產權。
產權是一個權利束,是一個復數概念,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發生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交易中的產權束所包含的內容影響物品的交換價值,這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之一。
產權實質上是一套激勵與約束機制。影響和激勵行為,是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安排直接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一個社會的經濟績效如何,最終取決於產權安排對個人行為所提供的激勵。
(三)企業理論
科斯運用其首創的交易費用分析工具,對企業的性質以及企業與市場並存於現實經濟世界這一事實做出了先驅性的解釋,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單一生產制度體系————市場機制,拓展為彼此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的、包括企業與市場的二重生產制度體系。
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交易費用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場機制的惟一動力。
而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呢?科斯認為,由於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企業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其限度在於:利用企業方式組織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市場交易的成本。
(四)制度變遷理論
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沖動,並通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麼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總之,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
科斯的原創性貢獻,使經濟學從零交易費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費用的現實世界,從而獲得了對現實世界較強的解釋力。經過威廉姆遜等人的發揮和傳播,交易費用理論已經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極富擴張力的理論框架。引入交易費用進行各種經濟學的分析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目前,正交易費用及其相關假定已經構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環境的新制度環境,正在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的思維和信念。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
http://202.116.24.205/blog/more.asp?name=bally&id=1318
『伍』 企業的性質是什麼
您好,我是中信網路科技市場部的。就您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原來中信網路科技是中信集團100%控股的,如今是中信集團和另一家大連企業各佔50%的股份。
中信網路科技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今年剛剛喬遷新址。公司的喬遷,作為公司在2011年的一大變化,充分表明了公司欲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彰顯了公司發展至今取得的驕人成果,與此同時,也顯示了公司致力於改善員工工作環境,鼓勵創造力和創意的價值理念。公司搬遷後,公司的工作環境更加寬敞、舒適。員工的積極性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
今年是中信網科成立十周年,中信網科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年輕生力軍,正在蓬勃發展。目前公司的戰略重點在金融IC卡業務平台,審計信息系統這兩大方向上。尤其是在金融IC卡方面,已經與許多銀行進行了合作。例如:中國光大銀行寧波市分行市民卡金融IC卡系統、 中國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市民卡金融IC卡多應用系統、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金融IC卡交易平台、 中國農業銀行寧波市分行市民卡金融IC卡系統 、交通銀行總行IC卡業務系統建設咨詢項目 、交通銀行寧波市分行市民卡金融IC卡系統 、寧波農信市民卡金融IC卡系統 、上海銀行金融IC卡系統等等。公司還有一些完善成熟的產品,如:HR管理信息系統、OA協同辦公及信息門戶解決方案等等。所以說公司在同行業的競爭力上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公司正處於一個擴充發展的時期,希望有志之士能夠加入到我們這個團隊中來,有了你們的加入,相信中信網路科技會越做越好,越做越強。
『陸』 新制度經濟學的常用理論
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費用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的,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應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產權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訂立合同的費用,督促契約條款嚴格履行的費用等等。
交易費用的提出,對於新制度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冒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這樣,制度分析才被認為真正納入了經濟學分析之中。 新制度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社會關系,是規定人們相互行為關系的一種規則,並且是社會的基礎性規則。產權經濟學大師阿爾欽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物品的使用的權利。」這揭示了產權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在魯賓遜一個人的世界裡,產權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才必須相互尊重產權。
產權是一個權利束,是一個復數概念,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發生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交易中的產權束所包含的內容影響物品的交換價值,這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之一。
產權實質上是一套激勵與約束機制。影響和激勵行為,是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安排直接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一個社會的經濟績效如何,最終取決於產權安排對個人行為所提供的激勵。 科斯運用其首創的交易費用分析工具,對企業的性質以及企業與市場並存於現實經濟世界這一事實做出了先驅性的解釋,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單一生產制度體系——市場機制,拓展為彼此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的、包括企業與市場的二重生產制度體系。
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交易費用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場機制的惟一動力。
而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呢?科斯認為,由於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企業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其限度在於:利用企業方式組織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市場交易的成本。 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沖動,並通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麼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總之,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
科斯的原創性貢獻,使經濟學從零交易費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費用的現實世界,從而獲得了對現實世界較強的解釋力。經過威廉姆遜等人的發揮和傳播,交易費用理論已經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極富擴張力的理論框架。引入交易費用進行各種經濟學的分析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目前,正交易費用及其相關假定已經構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環境的新制度環境,正在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的思維和信念。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
『柒』 企業家理論的新制度經濟學時期的企業家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產生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此時的美國,跨國公司正繁榮的發展著,為了尋找更有效的管理企業的方法,新制度經濟學提出了交易費用、產權、契約等概念,構築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用於對企業和企業家的理論與實踐創新之中。
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科斯的《企業的性質》可以說是現代企業理論的奠基之作。科斯在這篇文章中提出的有關企業性質的學說為人們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從此,企業理論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企業的契約理論指導著許多優秀的經濟學家的研究,而這些研究工作反過來也使企業的契約理論得到了完善和發展,以至於成為現代企業理論的主流。
新制度經濟學時期,對企業家問題的研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新制度經濟學跳出新古典經濟學假定價格體系協調資源配置的框架,把企業看作是組織經濟活動的方式,解釋企業內部有關的問題,使得企業理論在近幾十年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新制度經濟學強調企業與企業家的關系,將二者聯系起來加以討論。 新制度經濟學時期,是企業家理論輝煌發展的開始,在此時期內,企業家理論完成了由單獨的研究企業家,到將企業家置於企業和市場的大環境中加以分析的發展過程,企業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從理論的角度得到了展示,之前的多種理論,也在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框架下的到了圓滿的解釋。
新制度經濟學的企業家理論,多與企業理論相輔相成,而這也恰好解釋了這個時期企業家理論獲得巨大發展的原因。嚴格的說,企業理論的奠基人是科斯, 他1937年的文章具有革命性的意義,當哈特提出不完全合同這一概念之後,契約理論又在威廉姆森提出資產專用性的重大發展之後,又獲得了一個突破性的進展,解開了交易費用的來源之謎。契約理論作為一個體系就具備了清晰的邏輯,即:之所以有交易費用(不管是市場交易還是企業內部交易),是因為契約是不完全的,因為不完全所以才需要有一個所有者,而所有者是要靠產權來定義的,按照哈特的觀點,產權的核心是剩餘控制權。有了產權才有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化,隨著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開從而有了激勵不兼容的問題,出現了代理問題,現代企業制度對代理問題的解決辦法是,讓管理者成為所有者或至少是部分所有者以及建立企業家市場機制。
1.諾斯的企業家觀點
諾斯在其早年的著作中並未對制度變遷過程中的企業家作用進行分析。他認為,相對價格的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利益刺激將會引導人們建構新的制度,不存在企業家的創新、學習和試驗,制度將會自發地沿著有效率的方向演進。
20世紀90年代後,從熊彼特的企業家理論中得到啟發,諾斯重新修正了自己的理論。他將廣義企業家引入到制度變遷模型中:廣義企業家存在於個人、團體和政府三個層次上;稀缺條件下的競爭導致企業家和組織加緊學習以求得生存,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潛在利潤,創新現有制度。然而在這一理論框架中,諾斯著重強調的是制度與組織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制度變遷的影響,從事市場交易活動的企業組織和作為變遷「代理人」的企業家都先驗地存在著,企業家作為組織實現最大化的工具,不存在自身的創造性和預見性。企業家僅僅只是諾斯制度變遷理論中的催化劑,而不是制度變遷中基本性的作用力量。
2.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的企業家觀點
阿爾欽和德姆塞茨認為,企業實質上是一種團隊生產方式,每個成員的邊際貢獻不可能精確的分離與預測,為了克服由此而產生的「搭便車」問題,就必須讓部分成員專門從事監督其他成員的工作。為了保證其監督的積極性,剩餘索取權必須交於監督者,為了使監督有效率,監督者還必須掌握修改合約條款及指揮其他成員的權利,否則他就不能有效的履行他的職能。另外,監督者還必須是團隊固定投入的所有者,因為由非所有者的監督者監督投入品的使用成本過高。
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的企業家理論,有力的解釋了古典企業中的不對稱的合約安排,但把企業家的功能僅歸結為「監督」,而忽視了企業家其他的更重要的職能。
『捌』 什麼事新制度經濟學基本觀點是什麼
所謂新制度經濟學(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正如科斯所說,就是用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經濟學。迄今為止,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經濟史學等幾個支流。新制度經濟學包括四個基本理論:交易費用理論、產權理論、企業理論、制度變遷理論。
交易費用理論
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費用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一文中 新制度經濟學
提出的,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應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產權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訂立合同的費用,督促契約條款嚴格履行的費用等等。 交易費用的提出,對於新制度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冒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這樣,制度分析才被認為真正納入了經濟學分析之中。
產權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社會關系,是規定人們相互行為關系的一種規則,並且是社會的基礎性規則。產權經濟學大師阿爾欽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物品的使用的權利。」這揭示了產權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在魯賓遜一個人的世界裡,產權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才必須相互尊重產權。 產權是一個權利束,是一個復數概念,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發生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交易中的產權束所包含的內容影響物品的交換價值,這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之一。 產權實質上是一套激勵與約束機制。影響和激勵行為,是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安排直接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一個社會的經濟績效如何,最終取決於產權安排對個人行為所提供的激勵。
企業理論
科斯運用其首創的交易費用分析工具,對企業的性質以及企業與市場並存於現實經濟世界這一事實做出了先驅性的解釋,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單一生產制度體系————市場機制,拓展為彼此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的、包括企業與市場的二重生產制度體系。 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交易費用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場機制的惟一動力。 而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呢?科斯認為,由於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企業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其限度在於:利用企業方式組織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市場交易的成本。
制度變遷理論
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沖動,並通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麼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總之,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 科斯的原創性貢獻,使經濟學從零交易費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費用的現實世界,從而獲得了對現實世界較強的解釋力。經過威廉姆遜等人的發揮和傳播,交易費用理論已經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極富擴張力的理論框架。引入交易費用進行各種經濟學的分析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目前,正交易費用及其相關假定已經構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環境的新制度環境,正在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的思維和信念。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
『玖』 現代企業的性質及概念。。。
現代企業的特徵
1,擁有投資者投入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成為享有版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權任的法人;
2,以其全部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對投資者承擔資本保值增值的受託責任;
3,投資者按投入企業資本,享有所有者的權益,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4,按市場和社會需求組織生產經營,保護環境,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目的;
5,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調節所有者、經營者和職工的關系,形成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管理機制。
『拾』 新制度經濟學主要講什麼,意義何在
新制度經濟學(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就是用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經濟學。迄今為止,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經濟史學等幾個支流。
這學派是在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經濟學對經濟現象喪失解釋力之後興起的。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