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基礎 簡述等成本線特點
生產理論中的等成本線也叫企業預算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內者容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等成本線表明了廠商進行生產的限制,即它所購買生產要素所花的錢不能大於或小於所擁有的貨幣成本。大於貨幣成本無法實現的,小於貨幣成本則無法實現產量最大化。
特點:
1、由於成本方程式是線性的,所以等成本線必是一條直線。圖中橫軸上的點C/W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購買勞動時的數量,縱軸上的點C/r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購買資本時的數量,連結這兩點的線段就是等成本線。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購買到勞動和資本的各種組合。
2、等成本線的斜率為-W/r,即為兩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之比為負值。等成本線以內區域中的任何一點(如A點),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來購買該點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以後還有剩餘。等成本線以外的區域中的任何一點(如B點),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購買該點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都不夠。唯有等成本線上的任何一點,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剛好能購買到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
Ⅱ 經濟學基礎
把企業的等產量曲線和相應等成本曲線畫在同一個平面座標系中,就可以企專業在既定成本下實屬現最大產量的最優要素組合點,既生產的均衡點。
如圖4-8,有一條等成本線AB和三條等產量曲線Q1、Q2和Q3。等成本線AB代表了一個既定的成本量,等成本線AB的斜率決定於已知的兩種要素的價格比例-w/r。由圖中可見,唯一的等成本線AB與其中的一條等產量曲線Q2相切於E點,該點就是生產的均衡點。它表示:在既定成本條件下,企業應該如何按照E點的要素組合進行生產,即勞動投入量和資本投入量分別為OL1和OK1,這樣,廠商就會取得最大的產量。
圖在有一條等產量曲線Q和三條等成本曲線AB、A'B'和A〃B〃,唯一的等產量曲線Q代表既定的產量。三條等成本線具有相同的成本量,其中,等成本線AB代表的成本大於等成本線A'B',等成本線A'B'代表的成本大於等成本線A〃B〃。唯一的等產量曲線Q與其中一條等成本線A'B'相切於E點,這就是生產的均衡點或最優要素組合點。它表示:在既定的產量條件下,生產者應該選擇E點的要素組合(OK1,OL1),才能實現最小的成本。
Ⅲ 經濟學基礎
首先,要對經濟,對錢感興趣,將來才能發自內心的關注社會經濟動態,社會經濟問題,才能不斷的學習、深入。如果不感興趣,逼自己強行入門,沒意思,不如去做點喜歡的事情。
第二,有了興趣以後,先選一套經濟學入門級的書,堅持看完,因為剛入門,很多經濟學名次不太熟,看書會比較吃力,但不要緊,入門書必須要看完,這樣心中就有了經濟學的大概框架,以後逐步填充就行。我是從《曼昆經濟學原理》開始的,先看微觀經濟學,再看宏觀經濟學。記得8年前剛看這本書的時候竟然一點不覺得無趣和疲倦,而是充滿了好奇,求知的心情,7天拿下。
最後,就是學以致用。有了基本經濟理論,那在生活中,針對自己遇到的社會問題,乃至新聞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很多問題,多用經濟學的觀點:效用,平衡,最優化,博弈,貨幣,流動性,貿易,資本……去思考和分析,其實社會中,幾乎每一個社會現象,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問題,只要我們多用經濟理論去思考,分析問題,對社會經濟現象就會越看越透,自己的理論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Ⅳ 經濟學的基礎課有哪些
經濟類學科不會數學是不可以的,所以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必須的
還有經濟學這個專業的基礎課或者說核心課程是: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說史、計量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
想考研究生是很好的想法,那就把數學學好,以後復習起來相對輕松寫,還有就是英語一定要弄好
我個人建議:現在沒必要拿考研這個包袱背著,學好本科課程才是當務之急。如果學習成績好了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又何樂而不為呢?系統學習之後大三再考慮考研的問題
Ⅳ 經濟學基礎初學的十條線是哪些
經濟學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ies)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原理一
人們面臨交易關系原句可理解為「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當一個社會的支出更多的運用在保衛海岸線上免受外國入侵的時候(大炮),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消費品(黃油)就少了。在現代社會里,同樣重要的是清潔的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的權衡取捨。認識到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做出什麼決策。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權衡取捨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了他們面臨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原理二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當做出任何一項決策,例如,是否上大學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著每一種可能的選擇而來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決策者通常是知道這一點的。那些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轉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他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他們往往如此決定:不值得花費這種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利益,這一點也不奇怪。
原理三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marginal change)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且,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原理四
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然而,政策有時也會有事先並不明顯的影響。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原理五
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也許你在新聞中聽到過,在世界經濟中日本人是美國人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兩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兩個國家的狀況都變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使大家過得更好。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原理六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經是中央計劃經濟的國家已經放棄了這種制度,並努力發展市場經濟。在一個市場經濟(marketeconomy)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
原理七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為什麼我們需要政府呢?一種回答是,看不見的手需要政府來保護它。只有產權得到保障,市場才能運行。但是,還有另一種回答。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盡管看不見的手通常會使市場有效地配置資源,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這個術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你判斷什麼時候一項政府政策適用於促進效率與公正。
原理八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水平的變化也很大。用什麼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是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proctivity)的差別。生產率與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對公共政策也有深遠的含義。在考慮任何一項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問題是這項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原理九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什麼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創造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
Ⅵ 經濟學考研各科目的總分是多少啊
思想政治理論 100分、英語一100分、數學一 150分、經濟學或實變函數與數理統計150分,總計500分。
經濟考研生一般考研分初試和復試,初試考公共課和專業課,滿分500。
所以總分是500分,部分自主劃線學校先出復試分數線,之後其他學校都等國家出的復試分數線(國家線略低於自主劃線學校的分數線),初試成績必須五上線,即總分,政治,英語,專業一,專業二,分別都達到分數線的要求。
公共課為英語一(學術類)英語二(專業碩士) 每年很多考生都因為英語不及格而被淘汰,英語閱讀和作文是重點,前期一定要重視單詞的記憶,注意英語考研閱讀技巧。
(6)經濟學基礎線擴展閱讀
1、經濟學學碩考研科目
經濟學學碩16個專業,經濟學學碩考試科目分為四個科目:政治、英語一、數學三、專業課。前三個科目是全國統考的,專業課學校自主命題。
經濟學學碩專業課考試大致分三類:1、考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2、考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3、考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再加上一部分專業課知識
2、經濟學專碩考研科目
經濟學專碩有6個專業,考試科目也是考四科,但是在英語和數學上考試有區別,考試科目為:政治、英語二或英語一、數學三或396經濟類聯考綜合、專業課知識。
Ⅶ 經濟學錄取分數線
經濟學專業全國大學排名和錄取分數線排名
發布時間:2019-01-06 12:27:31
經濟學專業全國大學排名分析
現代語文網,某名企人力資源總監曾先生表示,經濟學是一門很現實的學科。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石油價格的上漲還是下跌等等有關經濟的每一條新聞無不觸動人們的敏感神經,它關系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經濟學專業著眼於整個國家經濟和區域經濟,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也是其他應用性經濟學科延伸的母體。
經濟學專業全國院校排名如下:
1、中國人民大學
2、北京大學
3、復旦大學
4、廈門大學
5、南開大學
6、武漢大學
7、中央財經大學
8、南京大學
9、東北財經大學
10、遼寧大學
11、上海財經大學
12、山東大學
13、西南財經大學
14、西北大學
15、西安交通大學
16、北京交通大學
17、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18、清華大學
19、華中科技大學
20、吉林大學
以上是現代語文網關於經濟學專業全國大學排名分析專業排行榜咨詢,更多經濟學專業全國大學排名分析專業排行榜咨詢請關注現代語文網職業規劃頻道。
Ⅷ 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1、經濟學基本理論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2、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
3、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
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通過研究、把握、運用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Ⅸ 經濟學基礎初學的十條線怎麼畫
徒手畫長線,一筆下來想畫得很直,是很難的,除非有參照,即使是一名畫了很多版年的畫家,也要經過權修改,有經驗的人畫線,手不落在紙上,只是比在紙上,手騰空,定好起點和終點,再開始,這樣畫的線比較流暢。你用這種方式練練會找到感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