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勞動的供求關系解釋體育、文藝明星收入特別高的原因。從經濟學角度看,這種高收入合理嗎
不合理的說。
『貳』 誰能從經濟學角度解釋一下為什麼娛樂明星收入這么高
勞動的邊際收益產量MRPl是通過增加一單位的勞動收益所獲得的額外收益,廣告商會不斷增加廣告支出直至增加的廣告邊際收益MR剛好等於廣告的邊際成本MC,明星對收益增加的邊際貢獻往往是非常大的,根據工資率等於邊際收益產品的規則,明星所得到報酬遠遠大於普通工人。再從供給和需求角度,明星是稀缺產品,供給量相對很少,特別是對於有針對性的代言或者演出,可選擇性更少,而對明顯的需求往往很大,大部分品牌都需要特定的明星來推廣產品。因此整個市場供需決定了明顯的高價格。
『叄』 為什麼明星的收入那麼高,合理嗎
從經濟學角度來認識和分析,明星屬於特殊商品,其價格應該符合價值規律並受供求定理影響。福布斯明星榜排名第一的姚明年收入達3億8千8百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高的克拉瑪依市,因為擁有特殊能源才使得人均年收入達到34901元。明星排行榜上末尾的非一線明星年收入已達408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低的蘭州市只有3681元,至於較為落後的中小城市、甚至是更為貧困的西部農村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可想而知。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我產生諸多疑問:明星為何主要集中在體育和娛樂行業,而木匠和管道工等行業為何不存在超級明星?明星的收入為何如此之高?明星的勞動力價格是否偏離了明星創造的價值?是否違背了價值規律?
綜上所述,明星的高收入是由其供求關系決定的。從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明星這種要素其供給極為稀少,供給曲線缺乏彈性;另一方面,社會對明星這種要素的需求是無限擴大的,明星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供需兩方面共同導致明星的價格(收入)不斷上升,因此明星的高收入從理論上來講是合理的,沒有違背價值規律。但是這種供求關系的背後讓我看到的不是明星有多努力,而是看到了目前大眾對於此類需求的畸形和瘋狂。《人民的名義》中近40位的資深戲骨總片酬只有4800萬元,占成本不到40%,遠低於一些「小鮮肉」的價格。而圈內當紅演員的片酬動輒一部戲就要4000萬起價,有的甚至達到億元。在今日頭條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上,100位名人去年一年的總收入達到70億9530萬元——雖然這份榜單是針對兩岸三地的所有名人,但是,上榜的100位名人中,僅有林丹、朗朗兩人不屬於影視歌行業。所以,這份名人收入榜幾乎就是一份影視歌明星收入榜。10個人,一年,賺了17億。榜單前10位名人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前三十名的收入超過了35億元,前五十名的收入近50億元。入選的門檻是2500萬元,其中收入過億元的名人共有14位,他們的收入總和(21億4810萬元)占榜單總收入的30.27%。范冰冰以2億4400萬元拔得頭籌,鹿晗收入1億8160萬元位居第二,周傑倫以1億8150萬元收入排名第三。
『肆』 用經濟學解釋為什麼會出現追星族
從心裡上講 人有對美好事物崇拜的心理 這就是需求 然後世界上就有那些帥哥美女內 喜歡美的人容的需求就得到了提供 然後根據平衡原理達到追星族和明星的平衡 喜歡不同類型的人喜歡不同的明星 明星不能太多 不然就飽和了 明星吸引力不同 給追星族的utility不同 你還能根據diminishing utility把喜歡明星的程度和明星的魅力不同畫出來 根據明星屬性 比如帥不帥 多有才 性格啥的 可以做數學模型 然後分析追星族的需求 經濟學是分配的理論 你寫寫 明星咋分配給追星族追星這個心理就行了 祝好運
『伍』 請用經濟學的觀點分析一些體育、文藝明星收入特別高的原因,這種高收入合理嗎
合理。因為體育文藝明星供給量少,而需求量大,當然就收入高。具體可以學習經濟租金理論來回答和理解這個問題。 明星就像土地一樣,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其供給是固定的。隨著需求的上升,自然價格就上漲了。
『陸』 經濟學角度怎樣看待明星高收入
在經濟學中明星是稀缺資源,其供給量在一定時期是不變的,由於社會對明星的需求很大,明星的身價倍增,其收入被視為經濟租金。
『柒』 請用經濟學原理解析為什麼各類明星的收入要比一般人的收入高
出名了、收入就高了北
『捌』 用經濟學的觀點分析一些體育,文藝明星的過高收入
市場價格,即均衡價格,是當供給等於需求時產生的.(你知道供給和需求曲線怎麼畫吧?我沒辦法版畫出來.)
此時權,判斷特殊事件影響市場價格的分析方法為
(1)分析影響的是需求還是供給
(2)分析影響變化的方向,如增長還是下降
(3)判定結果
所以這道題可以這樣理解,大眾對體育文藝明星的需求是有增無減的,但體育文藝明星又不是人人可當的,我們可以把他們看成是供給定理的例外因素中的勞動,這一因素的特點是隨勞動供給量的增加工資也隨之增加,但到一定程度會隨供給量增加而工資減少.根據這個再多說點自己的話,應該可以了吧!
『玖』 如何用經濟學道理解釋「明星為何收入比科學家高」
經濟學上高風險代表高收益,明星自然比科學家收入要高,不過,這個高只是在某個節點,而非終身。
明星在表面上確實片酬很高,但是,作為明星這個職業來說,本身不具備"延續性"、"確定性"和"穩定性",也可以簡單地說,這個職業,是個高開低走的"高風險職業"。紅時特別能賺錢,但是紅不了很久,甚至能紅過10年的都是鳳毛麟角,這也是為什麼圈內總有"過氣"這個說法;就好比前些年偶像劇里紅出來的明星,過氣得就很快,別說片約了,能有幾場商演就不錯了,娛樂圈的"更新換代"之快,超乎人的想像,因為這個職業註定是個"高風險不穩定職業"。
而相反,科學家不同,做科研這個職業,基本上是低開高走的"低風險職業",本身的職業生涯是"延續的"、"穩定的"而且"確定的"。在國外有穩定的終身教授職位,更別提國內受到大眾追捧的"事業編制",這些都代表著這個職業的"低風險";更何況,要真論收入,科研人員的潛在收入也是不少的,比如"科研成果"獎金、"福利房"、"高額度的社保醫保",這些雖說不能折現,但是帶來的"安全感",可是明星們用真金白銀都不一定買得來的。
(9)經濟學解釋明星收入擴展閱讀:
雖然,明星的收入比科學家收入高,但是收入不是衡量一切的評價標准,衡量尺度有很多。科學家的收入雖然沒有娛樂明星高,媒體關注度也不及明星,但科學家的社會聲望很高――他們的知識給他們帶來了體面的收入,他們能從研究成果給別人帶來的幸福中獲得職業幸福感,這種幸福感不會低於明星享受粉絲掌聲與鮮花時的職業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