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經濟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在網路文檔有答案 自己搜搜
Ⅱ 西方經濟學形成性考核作業(一)求答案啊!
如何給你?郵箱?
Ⅲ 2011年西方經濟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看看這個是不是你想要的,樣式很多的
一、 填空題
1. 資源配置
2. 決策機制、協調機制
3. 資源配置、資源利用
4. 價值判斷
5. 反、同
6. 替代、收入
7. 供給量、供給
8. 同
9. 價格
10. 富有、缺乏
11. 互補
12. 富有
13. 消費者
14. 邊際效用、無差異曲線
15. 消費者均衡
16. 消費者剩餘
17. 投入的生產要素與產量、成本與收益
18. 機會主義行為
19. 邊際產量遞減
20. 平均產量
21. 收益遞增
22. 擴張
二、 選擇題
1、D 2、D 3、A 4、C 5、C 6、C 7、A 8、C
9、B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Ⅳ 西方經濟學形成性測評第4次任務答案。。越詳細越好。
答(1)物價總水平持續上漲,就叫通貨膨脹。
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就叫通貨緊縮。
主要特徵:第一,通貨膨脹是指產品和勞務價格普遍上升,是價格總水平上升,而一種或幾種產品或勞務價格上價,不是通貨膨脹;第二,通貨膨脹是指價格持續上漲,是價格總水平持續上升,產品和勞務價格一次性或暫時上漲不是通貨膨脹。
(2))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是指政府通過改變財政收入和支出影響社會總需求,以便最終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實施工具:包括財政支出政策和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購買支出、轉移支付和政府投資;財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稅收和公債等。
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貨幣供給量以實現經濟發展既定目標的經濟政策手段的總和。主要內容,貨幣政策目標和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目標是貨幣政策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一般是指經濟發展的目標。
實施工具:指要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等。貨幣政策的選擇就是通過改變貨幣政策工具的變數達到政策目標。
財政政策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實現促進充分就業、物價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穩定增長的目標。
(3)財政政策的優勢:可以直接刺激消費和投資,具有手段多、力度大和見效快的特點,在調節公平分配和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效果比較明顯。
貨幣政策的優勢:通過貨幣供求總量的調整,可以直接調節物價總水平,影響市場利率水平,調節經濟運行中的消費與儲蓄關系。特別是貨幣政策操作屬於一種經濟行為,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比較緩和和靈活,有利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
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財政政策對社會總需求的調節主要是改變總量中的比例和分布;
第二,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發揮作用的過程主要是政府幹預,因而這種調節作用容易對市場機制形成較大沖擊,也難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財政政策的制定過程是一個經濟決策和政治決策相結合的過程,政策實施起來靈活性相對較小。
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貨幣政策難以解決國民收入的分配不公問題;
第二,貨幣政策在彌補市場機制缺陷,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不如財政政策直接和有效。
(4)「雙緊」搭配類型——緊縮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組合
當經濟中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可以採取這種政策組合。
「松」的政策措施:增加財政支出、減稅、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擴大信貸規模。
「緊」的政策措施:減少財政支出、增稅、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縮小信貸規模。
具體應該採取哪一種類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措施,主要取決於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和所要達到的政策目標。
如果社會總需求明顯大於社會總供給,則應該採取「緊」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會總需求的增長;如果社會總需求明顯小於社會總供給,則應該採取「松」的政策措施,以擴大社會總需求。
Ⅳ 2004《西方經濟學》形成性考核冊作業答案
1整個經濟 資源利用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總量分析
2單個經濟 資源配置 價格決定理論 個量分析
3相對
4是什麼 應該是什麼
5減少 減少
6市場出清
7反 同
8高低順序
9消費者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