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到底什麼是衛生經濟學
衛生經濟學一般納入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范疇,是醫學和經濟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是研究衛生服務、人民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衛生領域內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資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衛生領域內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形式和特點的學科
Ⅱ 衛生經濟學主要研究的內容有哪些
1958年,S.J.麻希金在華盛頓出版的《公共衛生報告》上發表了題為《衛生經濟學定義》的論文專,明確提出衛屬生經濟學的定義是「研究健康投資的最優使用的科學」。所以研究通常包括: 衛生事業的經濟性質和經濟作用、 衛生事業的經濟管理體制問題、衛生保健制度的經濟問題、衛生費用的構成和發展變化的趨勢、衛生技術經濟分析等等
Ⅲ 了解衛生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衛生經濟學 health economics。 研究衛生服務、人民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衛生領域內的版經濟關系和經濟資權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衛生領域內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形式和特點的學科。
Ⅳ 衛生經濟學的形成過程
衛生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在20世紀50~60年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歷史背景是:①經濟發達國家衛生費用的急劇增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醫學科研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診療手段和衛生設施、設備的現代化,人口的老齡化,慢性病的劇增和人們對醫療保健需求水平的提高等等原因,造成醫療衛生費用的大量增加。例如:歐洲許多國家的醫療保健費用的支出,50年代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0年代末,已上升到8%。從增長率來看,50年代,許多國家衛生保健費用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增長了1%;60年代增長了1.5%;70年代增長了 2%。高額的醫療衛生費用對政府、企業主、勞動者個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客觀上要求分析衛生費用迅速增長的原因,尋求抑制衛生費用增長的途徑。②衛生事業的社會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衛生事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裝備越來越先進,分工和專業化水平越來越高,醫療衛生事業已經發展成佔用相當數量的資金和勞力的「衛生產業」部門,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對衛生部門經濟問題的研究成為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1952年《世界衛生組織紀事》上發表了美國人馬爾達的論文──《衛生的經濟方面》,被認為是衛生經濟學的第一篇著作。1958年,S.J.麻希金在華盛頓出版的《公共衛生報告》上發表了題為《衛生經濟學定義》的論文,明確提出衛生經濟學的定義是「研究健康投資的最優使用的科學」。60年代以後,衛生經濟學的研究在歐美國家進一步開展起來,196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莫斯科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性的衛生經濟學討論會,出版了論文集《健康與疾病的經濟學》。此後,衛生經濟學進入更為廣泛發展的時期。
醫療經濟問題,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曾談到農民和醫生之間在生產和交換中的關系。17世紀,英國古典經濟學家W.配第在《獻給英明人士》(1691)一書中指出:花在工人身上的醫療保健費用會帶來經濟上的收益。1940年,H.E.西格里斯特發表了《醫療經濟學緒論》一文,認為醫療經濟學應該闡明阻礙現代醫學應用的各種社會經濟條件,分析貧困與疾病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巨大損失,解決醫療價格與患者的經濟負擔能力之間的矛盾。
Ⅳ 什麼是衛生經濟學衛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是什麼
衛生經濟學 health economics。 研究衛生服務、人民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衛生領域內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資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衛生領域內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形式和特點的學科。
衛生經濟學,全稱是健康和醫療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Health and Healthcare)。
衛生經濟學研究的問題,仍然是經濟學的根本問題——如何配置資源。然而,在健康和
衛生領域,人們的效用函數、社會的效用函數、人們的行為及其約束條件都有許多特殊
性。所以,需要有專門的分析框架。
衛生經濟學研究(1)健康的經濟學:健康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健康又如何影響
經濟和社會發展?社會如何在健康領域和其他領域之間分配資源?(2)醫療服務的經
濟學:健康和醫療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的規律,醫療保險、醫院、醫生和醫葯產業的行為
特點;在醫療衛生領域如何配置資源,使得整個社會獲得最優、最公平的健康?(3)
醫療體制和醫療改革:醫療衛生體制和政治、經濟、社會的關系,中國的醫療衛生改革。
本課程是衛生經濟學的入門課程,主要介紹衛生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應用。
Ⅵ 衛生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習內容是什麼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經濟與管理)教學計劃 年級 2010 專業代碼 110302 學位類別 管理學學士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從事衛生經濟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管理學、經濟學、醫學等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經濟和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能從事醫療衛生、公共事業單位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畢業生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具備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
三、主幹學科與專業方向 主幹學科:管理學、基礎醫學 專業方向:衛生經濟與管理學 四、主要課程與實踐環節 主要課程:管理學基礎、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衛生經濟學、醫院管理學、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公共關系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文秘、衛生法學、衛生財務管理、流行病學、預防醫學 主要實踐環節:畢業實習等 五、學時、學分分配表 課程平台課程學時課程學分 總數比例總數比例 通識課程77625.63%4526.16% 專業基礎課程169455.94%9655.81% 專業課程55818.43%3118.02% 合 計3028100.00%172100.00% 課程平台學分172 獨立實踐環節學分25 專項教育課程學分9 總學分206
Ⅶ 健康經濟學的介紹
《健康經濟學》一書由美國貝勒大學經濟學教授詹姆斯·亨德森寫作,旨在以簡潔直觀、由淺入深的方式向學生傳授健康經濟學知識。全書分5編、共17章,內容以醫療保健市場及管理為主體,同時補充了相關經濟學概念和基本原理:以醫療保健市場狀況、影響因素分析和結論為基本,同時介紹了研究方法;以美國健康經濟的歷史和改革為重點,同時涵蓋了全球健康經濟的發展。基礎性、全面性和啟發性就是本書的特點。
Ⅷ 衛生經濟學的中國的研究簡況
中國的衛生經濟學研究始於70年代末期。1978年以後,衛生部門總結了建國以來衛生事業建設的經驗教訓,分析了衛生管理體制上存在的弊病和造成衛生資源嚴重浪費的原因,探討衛生工作中提出的一系列經濟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著手改革管理體制,並採取了加強經濟管理的措施,從而推動了衛生經濟學研究的開展。1982年建立了中國衛生經濟研究會(1984年改名為衛生經濟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