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法壟斷案例

經濟法壟斷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06 03:28:15

『壹』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把反壟斷法作為經濟法的龍頭法

經濟法是從社會角度設立的法,考慮的經濟行為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並對之有效引導規范。
在所有經濟活動中,壟斷是對社會影響最大(http://ke..com/view/34988.htm#6之中的危害),所以其立法意義最為深遠,故為龍頭法。

『貳』 關於微軟反壟斷案的經濟法問題

1、微軟捆綁銷售行為,基於其在視窗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構成了濫用市場支專配地位的排他行為,屬限制了市場競爭。損害了消費者福利。
2、促進市場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消費者福利。
3、考慮到了微軟這種行為對競爭的影響。
同時考慮到微軟作為一個公司整體,進行拆分會破壞企業整體發展,也有些不現實。所以沒有採取結構性的補救措施,而是採取了行為性的補救措施。責令其開放一些技術數據,停止排他性行為。
4、反壟斷法的域外效力應該可以在網上查到一些資料。

『叄』 用經濟法理論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認為反壟斷是 經濟憲法

從根本上來說,《反壟斷法》有助於促進競爭秩序框架的形成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理由如下:
第一,對於正在完成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我國來說,分立的產權體制正在形成,如果沒有相應的競爭秩序框架,可能導致市場勢力的出現及對市場支配地位的濫用。《反壟斷法》的出台標志著競爭秩序框架的基本形成,它能給所有市場主體明晰的行為導向,並促進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形成。
第二,在沒有強有力的外在約束的情況下,我們不能期望政府自覺地讓度權力,這意味著在過渡時期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仍廣泛存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限制競爭行為主要不是來自經濟力量或自發成長的企業,而是行政權力,或受政府管制的壟斷行業。基於此,作為「經濟憲法」,我國的《反壟斷法》專辟有關「行政壟斷」一章,將政府對市場競爭機制的扭曲和干預加以限制。這標志著我國將走入一個面向規則和程序的、強調程序公正的市場經濟,有助於推動政府轉型,促使「政府守法」。
第三,《反壟斷法》的出台和實施,將潛移默化地增強企業對市場競爭規則的認知,促進消費者對競爭文化的認同,深化政府對市場經濟規律的理解,這些都將有助於在我國公民、企業和政府形成市場公平競爭的理念和文化,並逐漸內化為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互補,對建立健康的市場經濟體制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肆』 經濟法中行政性壟斷的有哪些危害

破壞了市場交易秩序
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
獲取狹隘的部門利益
滋生腐敗

『伍』 經濟法案例分析 強生上海,強生中國的行為是否構成轉售價格維持,為什麼

今天上午9時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第12法庭內正在進行北京銳邦涌和科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邦公司)與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兩家公司以下簡稱為強生公司)縱向壟斷協議糾紛案的終審宣判。上海高院撤銷了原審判決,二審判決被上訴人強生公司應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上訴人銳邦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53萬元,駁回銳邦公司的其餘訴訟請求。
宣判結束後,銳邦公司委託代理人當即表示「這個終審判決體現了司法解釋里的合理分析原則,法院很專業」。宣判結束後,10時15分,上海高院舉行媒體見面會,向數十家媒體介紹了該案的基本情況並回答了有關媒體的提問。
至此,這起受到國內外學界、業界高度關注的壟斷案在歷經兩級法院長達3年時間的審理之後,終於塵埃落定。在反壟斷法實施5周年之際,此案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起原告勝訴的生效判決,這也預示著今後壟斷糾紛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原告方,只要舉證充分,就能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
銳邦公司與強生公司的這場壟斷訴訟起源於2008年的一次強生醫用縫線銷售招投標。銳邦公司是強生公司醫用縫線、吻合器等醫療器械產品的經銷商,雙方有著長達15年的經銷合作關系,經銷合同每年一簽。2008年1月,強生公司與銳邦公司簽訂《2008年經銷合同》(以下簡稱經銷合同)及附件,約定銳邦公司在強生公司指定的相關區域銷售愛惜康縫線部門的產品,在此期間,銳邦公司不得以低於強生公司規定的價格銷售產品。
當年3月,銳邦公司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舉行的強生醫用縫線銷售招標中以最低報價中標。4月,強生公司人員對銳邦公司的低價競標行為提出警告。
7月,強生公司以銳邦公司私自降價為由取消其在阜外醫院、整形醫院的經銷權。8月15日起,強生公司不再接受銳邦公司醫用縫線產品訂單。9月,強生公司完全停止了縫線產品、吻合器產品的供貨。2009年,強生公司不再與銳邦公司續簽經銷合同。2009年以後強生公司修改經銷協議,放棄了一直以來的最低轉售價格限制。在銳邦公司與強生公司合作的15年間,涉案的醫用縫線產品價格基本不變。
2010年8月11日,銳邦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強生公司賠償因執行該壟斷協議對銳邦公司低價競標行為進行處罰而給其造成的經濟損失1400餘萬元。2012年5月18日,一審法院作出判決,認為銳邦公司舉證不足,不能證明此案所涉限制最低轉售價格協議造成了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危害,不能認定其構成反壟斷法所規定的壟斷協議,故判決駁回其訴請。
銳邦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上海高院先後三次開庭審理,銳邦公司和強生公司在法庭上展開了新一輪的唇槍舌劍,並分別委託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龔炯、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譚國富兩位國內知名經濟學家向法庭提供專家意見。這場訴訟受到國內外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被稱作「中國首例縱向壟斷案」。
今天宣判後,正在參加「第二屆中國競爭政策論壇」的國內知名反壟斷法專家、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副組長、對外經貿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教授在獲悉此案判決內容後表示:「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決,44000餘字的判決書,過半篇幅的精闢說理論證,表明了繼美國、歐盟之後,中國法院在審理反壟斷法案件方面不僅具備了足夠的專業能力,而且已經發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審判理念。

『陸』 試論我國壟斷現象的經濟法應對

這個問題太大了。
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法制建設必須堅持的最高價值和基本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取向和核心理念,是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表明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科學發展觀必須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因為人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人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人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以人為本,就是要把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質文化產品、服務和制度保障,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堅持的最高價值和基本精神。中國法制建設追求和實現的所有價值目標都是圍繞這一最高的價值要求和取向展開的。離開以人為本,其他法的價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離開了以人為本,依法治國就可能偏離法治的軌道。
人類政治文明從人治走向法治,並不僅僅是法律數量的增加和法律功能的擴展,也不僅僅體現在全社會對法律權威的崇尚,最根本表現就是法律價值的轉換和創新,即法律對人的主體性、人的人格尊嚴和自由權利的確認和保障。以人為本的新發展觀為中國法制建設中法律的價值轉換和創新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依法治國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堅持以人為本,是我國法律發展模式真正變革的價值導向,是法律制度創新的標志,它將引導我國法制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柒』 資本壟斷時期經濟法發展有什麼變化

(1)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兩種趨勢。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經濟發展存在兩種趨勢,即迅速發展的趨勢和停滯的趨勢。(2)存在兩種趨勢的根本原因。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發生的一切經濟現象,都是由壟斷所引起的。壟斷必然引起經濟發展停滯的趨勢,又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趨勢。(3)迅速發展趨勢的具體原因。第一,生產力自身發展規律作用的結果。第二,競爭的壓力迫使壟斷組織關心技術的進步。第三,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為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的發展提供了可能。第四,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進行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備的競賽刺激了技術的發展。(4)停滯趨勢的具體原因。第一,壟斷資本能夠依靠其壟斷地位和實力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因而推動技術進步的動因減弱了。第二,在一定時候和一定情況下,壟斷會造成人為地阻礙技術進步,以便維持壟斷價格和減少無形損耗造成的損失。

『捌』 反壟斷法是經濟法的龍頭法

反壟斷法在發達國家作為經濟法的「龍頭法」的歷史性 反壟斷法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被賦予重要地位。 它在美國被稱為 「經濟的基石」 「經濟自由的憲法」、 「自由企業的大憲章」 ,在德國也有認為其地位是「憲法的」,在日本則認為反壟斷法暨競爭法在經濟法 中佔有核心和基本的地位,是經濟法的「原則法」 。中國經濟法學界一直以來接受了美日等國的這類提法 或觀點,認為中國既然實行市場經濟,就應當像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一樣,將反壟斷法置於「經濟法的基石」 、 「經濟憲法」或者說經濟法的「龍頭法」的地位,作為追求的目標和境界。筆者曾認為,由於政府自上而 下主導轉軌時期的改革開放和歷史悠久的官本位傳統,反壟斷法在中國並不具有這種地位,財政法則在整 個經濟和經濟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但財政法調控經濟的「切入式」特點決定了它的副作用,將來我國也 應將「維護市場之固有機制和活力、糾正市場不足來達到調控經濟」作為經濟法調控的主要手段。而從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反映出的情況來看,所謂經濟法「龍頭法」和「經濟憲法」的命題在西方國家其實也 已時過境遷,中國實沒有必要將其作為追求的目標。 市場經濟存在兩個天然傾向,即通過限制競爭、不競爭以舒舒服服賺大錢,以及不顧既定的商業道德 不擇手段地撈錢。這是市場經濟固有的激勵機制使然,構成市場經濟的自我否定,要實行市場經濟,就必 須有效反對之,否則市場就無法正常運轉和存續。競爭法正是為了恢復被這兩個傾向扭曲的市場機制而問 世的。本來,這是維護市場經濟的一種基礎性措施,而對自由市場的崇拜者來說,只要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市場經濟正常運轉,整個經濟、社會也就萬事大吉,必將得益於「看不見的手」 ,在無數個體自發追求自身 利益最大化中實現國民福祉的最大化。正如熊彼特所言: 「對典型自由主義資產階級而言,壟斷幾乎稱為所 有弊病的根源—事實上,它成為頭號妖魔。 」在這樣的認識下,將反壟斷法視作對經濟的法律調整的龍頭 老大,就是很自然的。然而,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機和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證明,在社會化條件下或者 說社會化的市場經濟,僅靠維護市場機制是不足以使市場正常運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 首先,市場和競爭的本性暨優越性是優勝劣汰,市場經濟的周期性也是不可避免的,而「劣汰」和周 期對經濟、社會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優勝固然好, 「劣汰」則意味著一些個人和企業、群體、產業、地 區等在市場競爭中敗北,經濟不景氣時失業率也會高企、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降低,一個國家如果不能 妥善解決社會成員被「汰」或不景氣時的生計和發展問題,任由「馬太效應」滋生擴張,則這樣的經濟是 畸形的,必然會拖累社會和諧進步。這就需要國家、政府超越反壟斷,通過貨幣、利率、稅收、財政支出、 規劃和產業政策等手段對經濟進行統籌協調;為此,僅有私有制也是不夠的,還需要國有制、合作制、團 體的和任何聯合的所有制,也即「混合經濟」 ,等等。對於混合經濟來說,市場和政府兩者均為經濟所必不 可缺,沒有政府和沒有市場的經濟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就是連資本主義大本營的美國經濟也不得 不由政府主導的原因所在。如美國參議院於 2009 年 2 月通過經濟刺激計劃, 「9.11」後美國聯邦緊急撥 款 150 億給航空業, 在金融危機中聯邦政府先後提供近 500 億美元給通用汽車公司並直接策劃安排其重 組等等;就是在景氣時期,政府也通過公共及軍事采購、波音和麥道合並、在國際上推行霸權式的金 融和貿易政策等,主導著經濟。日本一度迷信「經濟憲法」說,行之有效的產業政策法的正當性受到質疑, 經濟法成為反壟斷法的同義詞,一場金融危機,以前的偏頗顯露無遺,學者和實務界看問題才變得較為持 平起來。 其次,市場機制或市場經濟存在著不及或不能的領域。市場經濟依賴社會成員的營利沖動,因此,不 能盈利或難以盈利的事業、產品就不可能由市場來提供。如果這樣的事業、產品為社會和人民所需,政府 就不得不擔負起從事該事業、提供相應產品的責任,如教育、醫療、航天、互聯網、基礎設施、公用事業 和新能源開發等。在美國刺激經濟的 7,870 億美元中,就有 65%用於投資,投資項目主要是基礎設施和新 能源。我國於 2008 年 11 月出台 4 萬億內需刺激計劃,更是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際,大力促進經濟社 會協調發展。最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與任何公共管理一樣,自有其邊界,在市場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 個個主體的貪婪及無所不用其極,是競爭法和任何法律所不能完全控制並杜絕的。

『玖』 發改委立案調查中國電信、聯通壟斷案件用經濟法知識分析

法個屁,查來查去,還不是查到他們自己人搞自己人
都是一個娘生的。
這倆公司都不應該存在

閱讀全文

與經濟法壟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