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治經濟學簡答題總結

政治經濟學簡答題總結

發布時間:2020-12-06 02:50:03

1.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簡答題

我來幫你答~~~~
1:簡單商品經濟就是以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小商品經濟,其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也就是說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商品如果不符合社會需要,銷售不出去,他的勞動不被社會承認,私人勞動就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商品生產者的私人勞動能否轉化為社會勞動,或私人勞動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社會勞動,決定著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虧損的程度.此一經濟現象正是這一基本矛盾的體現,商品買不掉,(私人勞動沒能轉化為社會勞動)就會發生虧損,甚至陷於破產,所以生產也就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2:(1)按勞分配是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社會主義要實行按勞分配是由生產力的現實狀況及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的關系,特別是公有制決定的。有其自己的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還沒有達到能夠實行按需分配的高度,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勞動還沒有同時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還只是或主要是個人謀生的手段。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每個人所能提供給社會的只能是自己的勞動,因為已經沒有屬於私人所有的生產資料可提供,而每個勞動者從社會所能獲得的,也只能是個人消費品。(2)分配製度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的。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政策,這就決定了分配關系中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即只有在公有制經濟中才實行按勞分配,而且隨著改革的進行,在公有制中也不是純粹的按勞分配。

答的我快吐了..自己看書去吧!

2. 自考政治經濟學的簡答題有什麼技巧

簡答題:只要答出點就可以了,答的時候盡量與答案基本接近。順序上最好按照原來你看的資料上答,直接說點不要廢話。這個要看你當時的題目因為有時候心理學上有些是跟時間有關的這個順序就不能亂。

3. (1/2)政治經濟學題目:簡答題:1、說明商品二因素的不同點及相互聯系點2、簡答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3、資...

聯系:商品既包含有使用價值又包含有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區別:含義不同;來源不同(抽象具體勞動);是對立分開的,商品生產者追求價值,需求者追求使用價值
有郵箱嗎?限制字數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簡答題

1.簡述資本家剝削工人榨取剩餘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1)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有兩種基本方法: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 2)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而生產剩餘價值的方法.
( 3)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就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地延長剩餘勞動時間來生產剩餘價值的方法.

2.(1)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有兩個:

第一,Ⅰ(v + m)> Ⅱc .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與剩餘價值之和,必須大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為擴大再生產提供可追加的生產資料。

第二,Ⅱ(c + m ?m/x)>Ⅰ(v + m/x)。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與用於積累的剩餘價值之和,必須大於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與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為擴大再生產提供可追加的消費資料。

(2)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有三個:

第一,第一部類原有可變資本的價值、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與本部類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三者之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原有的不變資本價值與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Ⅰ(v + Δv + m/x) = Ⅱ(c + Δc)

第二,第一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不變資本價值和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Ⅰ(c + v + m)=Ⅰ(c + Δc)+ Ⅱ(c + Δc)

第三,第二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以及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

Ⅱ(c + v + m)=Ⅰ(v +Δv + m/x)+ Ⅱ(v +Δv + m/x)

在這三個實現條件中,第一個條件是基本條件,第二條件和第三個條件則是由第一個條件派生而來的。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三個實現條件共同表明了保持兩大部類適當比例關系的重要性。

3.為什麼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是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原因有:第一,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得到補償,是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進行的基礎。只有社會總產品能夠銷售出去,能夠補償預付資本價值,才有可能重新購買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進行再生產。第二,社會總產品的實物得到更新,是保證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進行的關鍵。只有社會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能夠得到補償,再生產才能正常進行。

5. 政治經濟學 簡答題

1.
(1)資本周轉時間是指產業資本價值每一次周轉所持續的時間回,資本周轉次數是指在一定內答資本價值周轉的次數。

(2)資本周轉速度同資本周轉時間成反比關系,同資本周轉次數成正比關系。

2.
(1)股票價格不是它的票面金額,不是它代表的實際資本價值的貨幣表現,而是股息收入的資本化。

(2)股票價格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它與股息成正比,與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3)在市場上,股票價格還受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股票的供求狀況、公司的營狀況、經濟周期、物價變動、金融和稅收政策,以及政治因素、投機因素等。

3.
(1)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勞動生產率提高或降低,會減少或增加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2)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是: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上述勞動生產率指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

4.
產業資本循環過程中分別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

(1)貨幣資本的職能是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生產剩餘價值作準備。

(2)生產資本的職能是使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剩餘價值。

(3)商品資本的職能是銷售商品,實現價值和剩餘價值。

6.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內容是什麼 簡答題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生產和再生產中人和人的關系(直接生產過程)、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四個環節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物質資料生產包括生產資料所有知識生產關系的基礎

7. 政治經濟學重點是什麼哦、考試簡答題技巧是什麼

政治生活無非是那幾個主體,黨,政府,人大,國際社會,它們都有自己固定的知識點,所有問題都脫離不了它們。至於經濟,則是關於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經濟全球化等知識點。掌握知識點是前提。簡答題一般有這幾個步驟:先判斷是用什麼范圍回答,是政治啊,經濟啊,還是哲學啊。然後搞清楚主客體,誰是主體,知識點就圍繞它展開。回想知識點,與材料結合加以分析,寧多勿漏。

8. 政治經濟學 簡答題

1:資本集中不會產生新的價值,是指把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合並成少數大資本;
資本積聚是單個資本依靠剩餘價值的資本化來增加資本總額;
資本積累實質上是資本家用無償佔用的剩餘價值去擴大生產,以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它可以產生新的社會價值。這上面是簡答的,下面是比較詳細,會比較難看懂!我也打出來!自己理解吧!1.資本家把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餘價值資本化,叫做資本積累。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的必然趨勢。資本積累不僅是剝削工人的結果,而且又是擴大對工人剝削的手段。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用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去擴大生產規模從而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

區別與聯系:資本的積聚和集中是單個資本總額增大的兩條途徑和形式。資本積聚是單個資本依靠剩餘價值的資本化來增大自己的資本總額。資本集中是指把原來分散的眾多中小資本合並成為少數大資本。它既可以採取大資本吞並中小資本的形式,也可以採取組織股份公司的形式,這是藉助於競爭和信用兩個強有力的杠桿來實現的。資本積聚和集中,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區別在於:第一,資本積聚會使社會資本總額增大,資本集中則不會增大社會資本的總額,而只是改變社會資本總額在資本家之間的分配。第二,資本積聚的增長要受到社會財富(包括追加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絕對增長數額的限制,從而增長比較緩慢;而資本集中則不存在這種限制,從而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集中大量的資本。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聯系在於:資本積聚使個別資本總額增大,競爭實力增強,從而會加速資本集中的進展;資本集中使個別資本總額增大,個別資本總額越增大,越有條件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從而增大資本的積聚。 第二題 答案:商品生產價格形成後,並不違背價值規律。這是因為,首先,商品的生產價格是以商品的價值為基礎的;其次,就全社會而言,商品的生產價格總額與商品的價值總額是一致的;最後,它改變的只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即價格圍繞商品的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商品生產價格形成之前,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第三題答案:由於社會資本再生產既包括生產消費也包括生活消費,因而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出發點只能是社會總的商品資本,即社會總產品,要運用商品資本的循環公式即W'…W'來考察。因為,「在W'…W'運動中,正是要通過說明總產品W'的每一價值部分會變成什麼,才能認識社會再生產的條件」(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第436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社會資本的周轉或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它包括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物質補償兩個方面。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是指社會總產品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如何通過全部商品的出售,以貨幣形式收回,用以補償生產中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價值,並獲得剩餘價值。社會總產品的物質補償,是指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轉化為貨幣以後,如何再轉化為所需要的產品,以補償社會生產中消耗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應當指出,在分析單個資本再生產時,我們假定在企業之外存在一個很大的市場,資本家可以先通過銷售把他的商品順利地轉化為貨幣,從而得到價值補償,然後又用貨幣順利地購買到生產要素,從而實現物質補償。這就是說,假定有購買他的商品的其他資本家存在,也有出賣生產要素給他的其他資本家存在。因而分析單個資本運動時,只著重考察價值補償,而假定物質補償是不成問題的,可以暫時予以抽象。在研究社會總資本運動時,上述假定就不能成立了。因為再生產過程需要補償的生產資料,工人用工資和資本家用收入購買消費品,都是社會總產品運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社會總資本運動的組成部分。因此,在這里,資本家生產的商品在價值上得到實現即補償後,資本家如何和從哪裡購買到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工人和資本家如何和從哪裡購買到維持自己生活的消費品,即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物質補償就是應該研究的重要問題了。馬克思說,在社會總資本運動場合,「這個運動不僅是價值補償,而且是物質補償,因而既要受社會產品的價值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比例的制約,又要受它們的使用價值,它們的物質形式的制約」(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第437~438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為了考察社會總產品的實現過程和實現條件,需要研究社會總產品的構成。從物質形態來看,社會總產品按其最終用途,可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類。其中,生產資料用於補償生產中消耗的生產資料和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需要;消費資料則用於資本家和工人的生活消費需要。與此相適應,社會生產也分為兩大部類,第Ⅰ部類是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第Ⅱ部類是生產生活資料的部門。從價值形態來看,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可分為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和剩餘價值(m),即W=c+v+m。其中,c是轉移的舊價值,v和m是工人創造的新價值。這就是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問題的兩個基本原理或基本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關於兩大部類的論述,已被西方經濟學者廣泛採用了。不過他們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改為「投資品」與「消費品」,並沒有說明其理論的淵源,這實際上是盜用了馬克思的研究成果。 謝謝採納!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簡答題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