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在經濟學中什麼是外部性

在經濟學中什麼是外部性

發布時間:2020-12-06 02:28:09

㈠ 微觀經濟學—外部性是什麼意思

外部性也稱為外部經濟,外部效應。指的是個人或企業的某項活動使得社會或其他某些社會成員無需付出相應代價而從中受益的現象。外在效應主要表現是環境污染一類的社會問題,但這些社會問題實質上是由個人和企業的活動造成的,明白嘛?

與之對應的是外部不經濟,指的是某項活動的社會成本大於個體成本的情形。

針對產生的外部不經濟現象,有效的對策是產權界定(科斯定理):如果當事者之間談判協商的費用即交易成本為零,就可以通過確定產權,由交易雙方就產生的外在不經濟問題進行談判,最終結果會達到資源的有效率配置,而這與產權的初始界定狀態無關。

不知明白否?

㈡ 經濟學在發展過程中處理外部性的思路和對策有哪些變化

經濟學如果在發展過程中哈處理的部分有很多思路和對策,他都有一些變化,嗯,他是相對來說是不一樣的,看你怎樣去理解這個詞語。

㈢ 西方經濟學中 外部性及其主要影響是什麼

外部性指由於市場活動而給無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換種說法:外部性就是指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也即行為舉動與行為後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的主要影響是市場失靈。存在外部性的情況下,市場不能自發實現帕累托最優,影響配置效率。

㈣ 什麼叫外部影響(外部性)【關於經濟學的簡答題】

「外部性」或「外部影響」定義:在市場經濟中,當某市場主體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社會成員帶來好的或壞的影響,而又不能使市場主體自身得到相應的補償或給予其他社會成員賠償的時候,就會產生「外部性」或「外部影響」。
外部性通常有兩種情況: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經濟:當某一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使其他市場主體或社會成員受益,而他自己卻又不能由此得到補償,那麼這種行為所導致的外部結果就是「正外部性」,亦稱「外部經濟」。例如,某個公司支付巨額費用對自己的雇員進行了長期的技術培訓後,受訓的雇員卻「跳槽」到其他單位而又不付給公司任何費用或只付給較低的費用。在此情況下,公司雇員的行為顯然會使為培訓雇員而支付了巨額費用的公司遭受經濟損失,但卻給其他公司或社會帶來好處。這表明,為培訓雇員支付了巨額費用的公司所獲得的私人收益一定會小於公司外部的社會收益,而由公司承擔的私人成本則會高於公司外部的社會成本,此即為正外部性,亦稱外部經濟。

②負外部性或外部不經濟:當某一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使其他市場主體或社會成員的利益受損,而又並不為此進行相應的賠償,那麼這種活動所導致的外部影響就是「負外部性」,亦稱「外部不經濟」。例如,某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排放大量的煙塵和污水,從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而又不為此付出任何代價或只付出很小的代價,這時,企業所獲得的私人收益就會高於社會收益,而私人成本則會低於社會成本,於是就會產生負外部性或外部不經濟。

不僅廠商的生產活動會產生外部經濟或外部不經濟,消費者的消費活動也會產生正的外部影響或負的外部影響。前者被稱為生產的外部性,後者被稱為消費的外部性。

(3)外部性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外部性的存在會對資源配置產生什麼影響呢?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經濟,通常會使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水平低於社會所需要的最優水平。

②外部不經濟,通常會使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水平高於社會所需要的水平,並給其他經濟主體乃至整個社會帶來巨大損失。

無論是外部經濟還是外部不經濟的存在,都表明資源沒有實現最優配置,帕累托標准未能實現。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與產權不清晰有關,而對產權的明確界定,市場機制通常是無能為力的。顯然,市場機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場失靈就是難免的。

㈤ 經濟學如何解決外部性

解決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將外部性內部化。即通過制度安排經濟主體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轉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術上的外部性轉為金錢上的外部性,在某種程度上強制實現原來並不存在的貨幣轉讓。
具體措施有:
1、征稅與補貼
任何一種經濟活動都會對外部產生影響,比如說,汽車運輸必然會產生廢氣污染環境,而植樹造林發展林業就會形成改善環境的結果。這就是經濟的外部性。如果說前者是「負外部性」的話,後者就應該被稱作是「正外部性」。
外部性扭曲了市場主體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會導致市場無效率甚至失靈,而負外部性如果不能夠得到遏制,經濟發展所賴以存在的環境將持續惡化,最終將使經濟失去發展的條件。
所以,可以對負的外部性徵收稅費,對正的外部性給予補貼。征稅可以抑制產生負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補貼可以激勵產生正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這種用於消除負外部性的稅收被稱作庇古稅(Pigovian
tax).
2、科斯定理
如果存在產權劃分,交易成本較低且參與人數較少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私下談判來解決外部性問題。如上文所說的養狗問題,要麼養狗者給予鄰居補償使其接受養狗,要麼鄰居給養狗者一定費用使其停止養狗。
(5)在經濟學中什麼是外部性擴展閱讀
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
絕大多數經濟學教科書都講到,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或稱正外部經濟效應、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經濟(或稱負外部經濟效應、負外部性)。
外部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無法向後者收費的現象;外部不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損而前者無法補償後者的現象。例如,私人花園的美景給過路人帶來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費,這樣,私人花園的主人就給過路人產生了外部經濟效果了。又如,隔壁鄰居音響的音量開得太大影響了我的休眠,這時,隔壁鄰居給我帶來了外部不經濟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經濟外部性

㈥ 外部性理論概述

外部性理論產生於19世紀末,外部性概念源於馬歇爾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經濟」概念。馬歇爾稱:「我們可以把因任何一種貨物的生產規模之擴大而發生的經濟分為兩類:第一種是有賴於該產業的一般發展所形成的經濟;第二種是有賴於某產業的具體企業自身資源、組織和經營效率的經濟。我們可把前一類稱作『外部經濟』,將後一類稱作『內部經濟』。[59]」庇古在其1920年的《福利經濟學》中,首次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系統地研究了外部性問題,在馬歇爾提出的「外部經濟」概念基礎上擴充了「外部不經濟」的概念和內容,將外部性問題的研究從外部因素對企業的影響效果轉向企業或居民對其他企業或居民的影響效果。對資源開發的環境影響研究也始於庇古。他把經濟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看做一種負外部性,不自動進入生產者的私人成本,其產品價格只補償私人成本而無法彌補全部的社會成本,偏離帕累托最優效率配置。庇古的補償原則是通過第三方規制即國家徵收邊際社會成本高於邊際私人成本額度的稅,稱為「庇古稅」,它一直是新古典主流經濟學的經典政策依據理論[60]。1960年,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對庇古的傳統外部性理論進行了創新發展。

外部性(Externalities)一詞,在經濟學文獻中有時又被稱為「外部效應(External Effects)」或「外部經濟(External Economy)」,關於外部性概念的內涵,自從其產生以來就存在諸多爭議。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蒂博爾·希托夫斯基所說,「外在經濟概念是經濟學文獻中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之一[61]」。迄今為止,外部性的概念並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一般認為,外部性是指某一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對其他經濟單位所施加的非市場性影響。非市場性是指一種活動所產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過市場價格反映出來,而是無意識強加於他人的。外部性可分為正的(積極的)外部性和負的(消極的)外部性。若一項產品或服務的私人收益大於社會收益時,即是負的外部性;反之則是正的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種經濟行為給他人造成了積極影響,使得他人增加了收益或減少了成本。如某人在自己的房前屋後栽種美麗的花卉,給過往的路人帶來了賞心悅目的感受,但他並未從路人的感受中得到任何報酬,這就是正的外部性。相反,一家造紙廠生產中排出的廢水給周圍居民和河流下游企業產生了損害,卻沒有經過市場交易向這些受害者支付相應的代價;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氣,這些廢氣不經處理排放到空氣中,其後果是導致居民洗衣費用的增加;汽車排出的污染物損害了行人的健康,但並未給行人予以補償。可見,負外部性是指一種經濟行為給他人造成了消極影響,從而致使他人成本增加、收益下降。正如薩繆爾森所說,負外部性是無意識的但卻是有害的經濟行為。依照哈丁與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看法,假定市場行為顯然的自私性,我們通常就能夠預測出市場結果。這種自私自利的假設就導致這樣的預測,即無論何時產生的消極的外部性如果是對個人有利的,人們就願意去這樣做[62]

外部性的實質是私人收益和社會收益的不相等。所謂私人收益,即一項私人活動所產生的對實施這一活動的私人的凈收益;社會收益是這項活動對實施個體和社會中的所有其他人的凈收益之和[47]

㈦ 經濟學裡面講的外部性是什麼意思

在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中,所謂「外部性」也稱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主要是指一回個經濟主體答的活動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這種影響並不是在有關各方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換中發生的,因此其影響是外在的;如果給旁觀者帶來的是福利損失(成本),可稱之為「負外部性」;反之,如果給旁觀者帶來的是福利增加(收益),則可稱之為「正外部性」.全體社會成員都可以無償享受的公共物品,可以說是正外部性的特例.個體經濟活動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可謂個體(私人)成本和個體(私人)收益,而這一活動帶給旁觀者的額外成本和額外收益就是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
經濟生活中的外部性是廣泛存在的.生產中養蜂人放蜂使果農收成增加,企業的技術發明被其他企業無償引用等等,都會產生正外部性;而化工廠向江河排放污水就會有負外部性.私人消費也會產生外部性,如吸煙,開車都會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半夜放音響給鄰居帶來的雜訊等,都產生負外部性.

㈧ 微觀經濟學—外部性是什麼意思

外部性指行為人並未承擔自己行為全部的成本或者自己行為的全部收益,從而影響到他人的利益。

㈨ 宏觀經濟學 什麼是外部性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專水平屬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對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宏觀經濟學的內容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㈩ 經濟學中的外部性和外部效應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外部性亦稱外部成本、外部效應。
外部性可以分為正外內部性(或稱外部經容濟、正外部經濟效應)和負外部性(或稱外部不經濟、負外部經濟效應)。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

閱讀全文

與在經濟學中什麼是外部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