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富論》,《資本論》,《經濟學原理》應該先看哪一本
我認為 先看《經濟學原理》再看《資本論》而後看《國富論》這是一個認知的過程
2. 經濟學入門的書籍 是《國富論》好 還是《經濟學原理》那本書更好
經濟學原理抄,《經濟學原理》指的是一類書籍,中英皆有,是比較基礎的經濟類教材,現階段比較常用的有曼昆,索羅斯,范里安等人,且有相應的中英本。第一本《經濟學原理》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編著。相比較而言,中國經濟學學者一般編寫適合中國國情的《西方經濟學》,內容大體相似。
N. 格里高利·曼昆(Nicholas Gregory Mankiw, 1958-至今),美國經濟學家。29歲即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曾就讀於麻省理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馬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個非營利性智囊團——國家經濟研究局所屬的貨幣經濟計劃部主任,還被聘為國會預算辦公室及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的顧問。曼昆同時還供職於ETS考試研發委員會下的經濟學高階水平考試委員會和NBER商業周期委員會。
3. 經濟學的經典著作都有哪些類似《國富論》的~~謝謝!
拉格納
安東
基特
弗里希
《測量邊際效用新方法》
簡
丁伯根《經濟計量學》
托馬斯
A
伯伊蘭
《經濟學方法論新論》
約翰
查理斯
哈薩尼《博弈和社會中的理性行為與討價還價均衡》
著名的經典很多很多,你慢慢看,以上例舉的僅僅是一部分中的一部分,如果你真想學,要看的書還有很多。
4. 國富論中提到的市場經濟的兩大運行規則是什麼
經濟學理論是由亞當·斯密開創,其中以《國富論》為最早的理論書籍,而後逐步劃分為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大類。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可由十大原理構成(這就是邏輯性的推論)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2.機會成本,也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必須放棄其他東西。那些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轉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他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對於邊際利益與邊際成本的理性思考。4.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比如利潤就是對生產商的激勵。5.貿易促進社會發展。貿易能增加需求從而發展生產力。6.市場無形的手有效配置社會資源。自由市場通過價格,這個最有效的信息,使得供應與需求到達有效配置。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由於市場勢力與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政府有時可以改善效率和平等。8.生產率決定生活水平。9.貨幣過多造成通貨膨脹。10.通貨膨脹與失業的權衡取捨關系。通貨膨脹促進需求從而擴大生產與就業。經濟學的公式更象是物理公式,需要以上十大原理為指導思想。為了達到簡要,無法對十大原理敘述,如果覺得說的不情況,我推薦你閱讀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通俗易懂,是大學一年級的初級經濟學教材。
5. 本人菜鳥。求大神解決幾個《國富論》與《微觀經濟學》中的問題僱工
問題比較多,一個一個來吧,供你參考。
1.《國富論》為什麼不將地租算進利潤中呢?因為地租也是企業投入的成本之一啊。為什麼要單獨列出來?
在《國富論》的時代,人們沒有意識到企業家才能也是一種生產要素,所以沒有涉及這一塊,而微觀經濟學中有,並且認為企業家才能的報酬就是利潤。
地租為什麼會單列,因為在當時地主和商人是兩個概念,地主的收益是地租,商人的收益是利潤。在微觀經濟學中,把所有的人工製造的投入都算作資本,期報酬用利率計量。
你後面計算的等式也是一樣,斯密沒有區分原材料和企業家收益,原材料也是企業家的投入。
2.《微觀經濟學》中,企業的利潤與成本並不成正比,因為邊際利潤是遞減的,為什麼《國富論》中認為利潤與投入資本成正比?
《國富論》中沒有邊際的概念,知識從經驗中的出投入越多,利潤越多。
邊際效用理論是在1870年左右,是由英格蘭的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奧地利的卡爾·門格爾和瑞士的利昂·瓦爾拉斯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他們最終使邊際主義廣泛流傳,但是赫爾曼·海因里希·戈森(HH Gossen)早就指出了交換價值和邊際效用之間的關系。經濟學思想的這次變革被稱作新古典主義革命或邊際革命。
斯密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3年時認為《國富論》已基本完成。
經濟學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不能用後人的成果來質疑前人的結論。
3.如何理解《微觀經濟學》中的完全競爭市場下處於長期均衡的企業利潤為0?
你的理解也是可以的。
從長期來看,在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會使企業的利潤率不斷下降,若其它情況不變,則最後會達到一個均衡的情況,任何行業都不再存在著可能的獲利機會,這時候企業的利潤為零.
在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下,企業可以自由地進出該行業。就是說,如果該行業贏利,那麼其他企業就可以自由進入;如果該行業虧損,其他企業就可以自由退出,其過程不需要任何成本。
這是一個理論中的理論,因為在現實中,各方面的情況總是不斷發展的,如技術,労動力供給等.因此在現實中不太可能會出現這種均衡情況.
但我們學的是理論,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完全競爭市場中長期經濟利潤是零.雖實際上不可能出現,但理論上這是正確答案.
至於《微觀經濟學》中,完全競爭市場下的企業利潤為0,如何解釋《國富論》中的利潤?這個利潤並不為0.
前面已經說了,這兩個利潤不一樣。
希望能幫到你。
6. 《資本論》、《國富論》、《博弈論》、《經濟學原理》適合什麼樣類型的人讀
這個適合企業老闆,還有做資本運作的人看。
7. 看完了【國富論】【宏/微觀經濟學】之後還有什麼好看的經濟學書籍
國富論抄和微觀宏觀都是很深奧的。。襲。而且微宏觀的版本很多,高鴻業的是比較通用的,不過好的大學現在一般用平迪克的微觀,宏觀就不好說了,曼昆的宏觀很高鴻業的宏觀觀點都有沖突,如果你要是讀著增長知識可以都看看,如果是考研的話最好看指定的書目。至於《貨幣戰爭》只能當小說看.......
8. 我的政治老師說:《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是西方的理論,在中國是錯誤的要不得的。那究竟是他對了還是
你老師的觀點有些不夠全面,但有些道理。以我曾經在省級工業經濟管理部門參與宏觀經濟管理的工作體會,結合我在一些大學講課的情況,我認為經濟學原理還是有其現階段的意義,但照搬是不對的,因為230年來許多理論與現實經濟狀況差別很大了,照搬老的理論一定犯錯誤。例如美國擁有世界最多、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但發生在美國2008年的經濟危機「差點」害死全世界,至今美國還沒有完全恢復元氣,說明死抱傳統經濟理論一定誤國。2008年之前,美國經濟總量差不多等於4個中國,正因為他們的經濟學家誤國,才導致今天美國的經濟總量大約只相當於2個中國,而中國擁有的著名的經濟學家與美國相比不值一提,但中國善於學習和綜合應用蘇聯的計劃經濟理論和西方經濟學理論中各自的精華,所以快速成長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連續超越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等都擁有許多優秀經濟學家的國家,說明完全照搬國外理論是錯誤的,但由於應用了國外的資源優先配置理論以及許多處理經濟危機的方法則是我們成功的基礎。所以,《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等本身沒錯,你老師所說的經濟現實狀況也沒錯,而你則應該全面學習各種理論,從中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精華內容與方法,不要片面完全否定哪一方,以這樣的思維不斷充實自己,將來一定能成為有作為的人。
9. 經濟學著作《國富論》裡面的理論是不是公認比較正確的理論
當然不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只是經濟學年代比較早,是經濟學的開山之作,所版以才有著重權要的地位。
里邊注入水鑽悖論,已經被後來N多個經濟學流派所解釋。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奧地利學派和凱恩斯主義。
沒人敢說哪個學派的經濟學理論是絕對正確的。
10. 國富論屬於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
在以前經濟學剛剛興起的時候,主要關注的是微觀的經濟,那個時候宏觀經濟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視線,而國富論嚴格起來說,就是微觀經濟學的代表作之一,宏觀經濟學應該一直到凱恩斯的通論才掀起大旗來的。
具體可以參看:
微觀經濟學:http://ke..com/view/26044.htm?fr=ala0_1
在微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這一欄中: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宏觀經濟學:http://ke..com/view/24455.htm?fr=ala0_1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