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人大出版社第五版課後答案
已發,請查收。
B.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高鴻業主編的第五版與第六版有什麼差別
這本書的第六版相對於前版,主要有這些變動:
微觀經濟學部分變動主要有:
(1)原教材第五版第三、四、五章的標題分別更改為「消費者選擇」、「生產函數」和「成本」,合並和調整了一些節。
(2)對原教材第五版第四、五章的內容進行了調整。第四章的長期生產函數部分保留等產量曲線和規模報酬分析,「成本最小化」、「產量最大化」以及「擴展線的分析」內容進入第五章。
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擴展線,從成本最小化的角度來推導和理解生產總成本的內容;此外,增加「干中學」的概念介紹。
宏觀經濟學部分變動主要有:
(1)對原教材第五版的第十二章「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內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具體有:增加了「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的內容;補充說明了微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共同點和區別;增加了「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一節;補充了國際、國內關於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更新的內容。
(2)將原教材第五版第十三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主要是將原來的「關於消費函數的其他理論」整合到後面的「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一章當中。
(2)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課後答案第五章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21世紀經濟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作 者:高鴻業 主編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 ·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 第四節 對西方經濟學應持有的態度 第五節 為什麼學習西方經濟學 第六節 本教材的特點。
第二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 需求曲線 第三節 供給曲線 第四節 供求曲線的共同作用 第五節 經濟模型、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第六節 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第七節 運用供求曲線的事例。
C. 求高鴻業版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四版第三,四章的課後答案。在線等…
1、已知一件襯衫的價格為80元,一份肯德雞快餐的價格為20元,在某消費者關於這兩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上,一份肯德雞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按照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RS的定義公式,可以將一份肯德雞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寫成:
其中:X表示肯德雞快餐的份數;Y表示襯衫的件數; MRS表示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 消費者增加一份肯德雞快餐時所需要放棄的襯衫消費數量。
在該消費者實現關於這兩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時,在均衡點上有
MRSxy =Px/Py
即有MRSxy =20/80=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上,消費者關於一份肯德雞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MRS為0.25。
2 假設某消費者的均衡如圖1-9所示。其中,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數量,線段AB為消費者的預算線,曲線U為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E點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已知商品1的價格P1=2元。
(1)求消費者的收入;
(2)求上品的價格;
(3)寫出預算線的方程;
(4)求預算線的斜率;
(5)求E點的的值。
解:(1)圖中的橫截距表示消費者的收入全部購買商品1的數量為30單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費者的收入M=2元×30=60。
(2)圖中的縱截距表示消費者的收入全部購買商品2的數量為20單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價格P2斜率=-P1/P2=-2/3,得P2=M/20=3元
(3)由於預算線的一般形式為:
P1X1+P2X2=M
所以,由(1)、(2)可將預算線方程具體寫為2X1+3X2=60。
(4)將(3)中的預算線方程進一步整理為X2=-2/3 X1+20。很清楚,預算線的斜率為-2/3。
(5)在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E上,有MRS12= = MRS12=P1/P2,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即MRS等於預算線的斜率絕對值P1/P2。因此,在MRS12=P1/P2 = 2/3。
3 請畫出以下各位消費者對兩種商品(咖啡和熱茶)的無差異曲線,同時請對(2)和(3)分別寫出消費者B和消費者C的效用函數。
(1)消費者A喜歡喝咖啡,但對喝熱茶無所謂。他總是喜歡有更多杯的咖啡,而從不在意有多少杯的熱茶。
(2)消費者B喜歡一杯咖啡和一杯熱茶一起喝,他從來不喜歡單獨只喝咖啡,或者只不喝熱茶。
(3)消費者C認為,在任何情況下,1杯咖啡和2杯熱茶是無差異的。
(4)消費者D喜歡喝熱茶,但厭惡喝咖啡。
解答:(1)根據題意,對消費者A而言,熱茶是中性商品,因此,熱茶的消費數量不會影響消費者A的效用水平。消費者A的無差異曲線見圖
(2)根據題意,對消費者B而言,咖啡和熱茶是完全互補品,其效用函數是U=min{ X1、X2}。消費者B的無差異曲線見圖
(3)根據題意,對消費者C而言,咖啡和熱茶是完全替代品,其效用函數是U=2 X1+ X2。消費者C的無差異曲線見圖
(4)根據題意,對消費者D而言,咖啡是厭惡品。消費者D的無差異曲線見圖
4已知某消費者每年用於商品1和的商品2的收入為540元,兩商品的價格分別為=20元和=30元,該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該消費者每年購買這兩種商品的數量應各是多少?從中獲得的總效用是多少?
解:根據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MU1/MU2=P1/P2
其中,由可得:
MU1=dTU/dX1 =3X22
MU2=dTU/dX2 =6X1X2
於是,有:
3X22/6X1X2 = 20/30 (1)
整理得
將(1)式代入預算約束條件20X1+30X2=540,得:
X1=9,X2=12
因此,該消費者每年購買這兩種商品的數量應該為:U=3X1X22=3888
5、假設某商品市場上只有A、B兩個消費者,他們的需求函數各自為和。
(1)列出這兩個消費者的需求表和市場需求表;
根據(1),畫出這兩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
解:(1)A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0
1
2
3
4
5
QAd
20
16
12
8
4
0
B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0
1
2
3
4
5
6
QBd
30
25
20
15
10
5
0
市場的需求表為:
P
0
1
2
3
4
5
6
Qd
50
41
32
23
14
5
0
(2)A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為:
B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為:
市場的需求曲線為
6、假定某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兩商品的價格分別為,,消費者的收入為M。分別求出該消費者關於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數。
解答:根據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MU1/MU2=P1/P2
其中,由以知的效用函數 可得:
於是,有:
整理得
即有 (1)
一(1)式代入約束條件P1X1+P2X2=M,有:
解得
代入(1)式得
所以,該消費者關於兩商品的需求函數為
7、令某消費者的收入為M,兩商品的價格為,。假定該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是線性的,切斜率為-a。
求:該消費者的最優商品組合。
解:由於無差異曲線是一條直線,所以該消費者的最優消費選擇有三種情況,其中的第一、第二種情況屬於邊角解。
第一種情況:當MRS12>P1/P2時,即a> P1/P2時,如圖,效用最大的均衡點E的位置發生在橫軸,它表示此時的最優解是一個邊角解,即 X1=M/P1,X2=0。也就是說,消費者將全部的收入都購買商品1,並由此達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該效用水平在圖中以實線表示的無差異曲線標出。顯然,該效用水平高於在既定的預算線上其他任何一個商品組合所能達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虛線表示的無差異曲線的效用水平。
第二種情況:當MRS12<P1/P2時,a< P1/P2時,如圖,效用最大的均衡點E的位置發生在縱軸,它表示此時的最優解是一個邊角解,即 X2=M/P2,X1=0。也就是說,消費者將全部的收入都購買商品2,並由此達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該效用水平在圖中以實線表示的無差異曲線標出。顯然,該效用水平高於在既定的預算線上其他任何一個商品組合所能達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虛線表示的無差異曲線的效用水平。
第三種情況:當MRS12=P1/P2時,a= P1/P2時,如圖,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重疊,效用最大化達到均衡點可以是預算線上的任何一點的商品組合,即最優解為X1≥0,X2≥0,且滿足P1X1+P2X2=M。此時所達到的最大效用水平在圖中以實線表示的無差異曲線標出。顯然,該效用水平高於在既定的預算線上其他任何一條無差異曲線所能達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虛線表示的無差異曲線的效用水平。
8、假定某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其中,q為某商品的消費量,M為收入。求:
(1)該消費者的需求函數;
(2)該消費者的反需求函數;
(3)當,q=4時的消費者剩餘。
解:(1)由題意可得,商品的邊際效用為:
於是,根據消費者均衡條件MU/P =,有:
整理得需求函數為q=1/36p
(2)由需求函數q=1/36p,可得反需求函數為:
(3)由反需求函數,可得消費者剩餘為:
以p=1/12,q=4代入上式,則有消費者剩餘:
Cs=1/3
9設某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類型的,即,商品x和商品y的價格格分別為p和,消費者的收入為M,
(1)求該消費者關於商品x和品y的需求函數。
(2)證明當商品x和 y的價格以及消費者的收入同時變動一個比例時,消費者對兩種商品的需求關系維持不變。
(3)證明消費者效用函數中的參數分別為商品x和商品y的消費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份額。
解答:(1)由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算得:
消費者的預算約束方程為 (1)
根據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2)
得 (3)
解方程組(3),可得
(4)
(5)
式(4)即為消費者關於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函數。
上述休需求函數的圖形如圖
(2)商品x和商品y的價格以及消費者的收入同時變動一個比例,相當於消費者的預算線變為
(6)
其中為一個非零常數。
此時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變為
(7)
由於,故方程組(7)化為
(8)
顯然,方程組(8)就是方程組(3),故其解就是式(4)和式(5)。
這表明,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對兩商品的需求關系維持不變。
(3)由消費者的需求函數(4)和(5),可得
(9)
(10)
關系(9)的右邊正是商品x的消費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份額。關系(10)的右邊正是商品y的消費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份額。故結論被證實。
10基數效用者是求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
(1)基數效用論者認為,商品得需求價格取決於商品得邊際效用.某一單位得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越小,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就越低.由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隨著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為購買這種商品所願意支付得最高價格即需求價格就會越來越低.將每一消費量及其相對價格在圖上繪出來,就得到了消費曲線.且因為商品需求量與商品價格成反方向變動,消費曲線是右下方傾斜的.
(2)在只考慮一種商品的前提下,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U /P=。由此均衡條件出發,可以計算出需求價格,並推導與理解(1)中的消費者的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
11用圖說明序數效用論者對消費者均衡條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對需求曲線的推導。
解:消費者均衡條件:
可達到的最高無
差異曲線
和預算線相切,
即MRS12=P1/P2
需求曲線推導:從圖上看出,在每一個均衡點上,都存在著價格與需求量之間一一對應關系,分別繪在圖上,就是需求曲線X1=f (P1)
12用圖分析正常物品、低檔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並進一步說明這三類物品的需求曲線的特徵。
解:要點如下:
(1)當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它們分別是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替代效應是指僅考慮商品相對價格變化所導致的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而不考慮實際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收入效用則相反,它僅考慮實際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變化導致的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而不考慮相對價格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
(2)無論是分析正常品,還是抵擋品,甚至吉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需要運用的一個重要分析工具就是補償預算線。在圖1-15中,以正常品的情況為例加以說明。圖中,初始的消費者效用最的化的均衡點為a點,相應的正常品(即商品1)的需求為。價格下降以後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為b點,相應的需求量為。即下降的總效應為,且為增加量,故有總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
然後,作一條平行於預算線且與原有的無差異曲線 相切的補償預算線FG(以虛線表示),相應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為c點,而且注意,此時b點的位置一定處於c點的右邊。於是,根據(1)中的闡訴,則可以得到:由給定的代表原有效用水平的無差異曲線與代表變化前.後的不同相對價格的(即斜率不同)預算線AB.FC分別相切的a、c兩點,表示的是替代效應,即替代效應為且為增加量,故有替代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化;由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的無差異曲線 和 分別與兩條代表相同價格的(即斜率相同的)預算線FG. 相切的c、b兩點,表示
的是收入效應,即收入效應為且為增加量,故有收入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化。
最後,由於正常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都分別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所以,正常品的總效應與價格一定成反方向變化,由此可知,正常品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
(3)關於劣等品和吉分品。在此略去關於這兩類商品的具體的圖示分析。需要指出的要點是:這兩類商品的替代效應都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而收入效應都與價格成同一方向變化,其中,大多數的劣等品的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而劣等品中的特殊商品吉分品的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於是,大多數劣等品的總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化,相應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劣等品中少數的特殊商品即吉分品的總效應與價格成同方向的變化,相應的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4)基於(3)的分析,所以,在讀者自己利用與圖1-15相類似的圖形來分析劣等品和吉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時,在一般的劣等品的情況下,一定要使b點落在a、c兩點之間,而在吉分品的情況下,則一定要使b點落在a點的左邊。唯由此圖,才能符合(3)中理論分析的要求。
第四章
1.(1)利用短期生產的總產量(TP)、平均產量(AP)和邊際產量(MP)之間的關系,可以完成對該表的填空,其結果如下表:
可變要素的數量
可變要素的總產量
可變要素平均產量
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35/4
0
9
63
7
-7
(2)所謂邊際報酬遞減是指短期生產中一種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在達到最高點以後開始逐步下降的這樣一種普遍的生產現象。本題的生產函數表現出邊際報酬遞減的現象,具體地說,由表可見,當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單位增加到第5單位時,該要素的邊際產量由原來的24下降為12。
2.
(1).過TPL曲線任何一點的切線的斜率就是相應的MPL的值。
(2)連接TPL曲線上熱和一點和坐標原點的線段的斜率,就是相應的APL的值。
(3)當MPL>APL時,APL曲線是上升的。
當MPL<APL時,APL曲線是下降的。
當MPL=APL時,APL曲線達到極大值。
3.解答:
(1)由生產數Q=2KL-0.5L2-0.5K2,且K=10,可得短期生產函數為:
Q=20L-0.5L2-0.5*102
=20L-0.5L2-50
於是,根據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定義,有以下函數:
勞動的總產量函數TPL=20L-0.5L2-50
勞動的平均產量函數APL=20-0.5L-50/L
勞動的邊際產量函數MPL=20-L
(2)關於總產量的最大值:
20-L=0
解得L=20
所以,勞動投入量為20時,總產量達到極大值。
關於平均產量的最大值:
-0.5+50L-2=0
L=10(負值捨去)
所以,勞動投入量為10時,平均產量達到極大值。
關於邊際產量的最大值:
由勞動的邊際產量函數MPL=20-L可知,邊際產量曲線是一條斜率為負的直線。考慮到勞動投入量總是非負的,所以,L=0時,勞動的邊際產量達到極大值。
(3)當勞動的平均產量達到最大值時,一定有APL=MPL。由(2)可知,當勞動為10時,勞動的平均產量APL達最大值,及相應的最大值為:
APL的最大值=10
MPL=20-10=10
很顯然APL=MPL=10
4.解答:
(1)生產函數表示該函數是一個固定投入比例的生產函數,所以,廠商進行生產時,Q=2L=3K.相應的有L=18,K=12
(2)由Q=2L=3K,且Q=480,可得:
L=240,K=160
又因為PL=2,PK=5,所以
C=2*240+5*160=1280
即最小成本。
5、
(1)思路:先求出勞動的邊際產量與要素的邊際產量
根據最優要素組合的均衡條件,整理即可得。
(a) K=(2PL/PK)L
(b) K=( PL/PK)1/2*L
(c) K=(PL/2PK)L
(d) K=3L
(2)思路:把PL=1,PK=1,Q=1000,代人擴展線方程與生產函數即可求出
(a)L=200*4-1/3 K=400*4-1/3
(b) L=2000 K=2000
(c) L=10*21/3 K=5*21/3
(d) L=1000/3 K=1000
6.(1).Q=AL1/3K1/3
F( λl,λk )=A(λl)1/3(λK)1/3=λAL1/3K1/3=λf(L,K)
所以,此生產函數屬於規模報酬不變的生產函數。
(2)假定在短期生產中,資本投入量不變,以表示;而勞動
投入量可變,以L表示。
對於生產函數Q=AL1/3K1/3,有:
MPL=1/3AL-2/3K1/3,且d MPL/dL=-2/9 AL-5/3 -2/3<0
這表明:在短期資本投入量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的增加,勞動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相類似的,在短期勞動投入量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可變要素資本投入量的增加,資本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7、(1)當α0=0時,該生產函數表現為規模保持不變的特徵
(2)基本思路:
在規模保持不變,即α0=0,生產函數可以把α0省去。
求出相應的邊際產量
再對相應的邊際產量求導,一階導數為負。即可證明邊際產量都是遞減的。
8.(1).由題意可知,C=2L+K,
Q=L2/3K1/3
為了實現最大產量:MPL/MPK=W/r=2.
當C=3000時,得.L=K=1000.
Q=1000.
(2).同理可得。800=L2/3K1/3.2K/L=2
L=K=800
C=2400
9利用圖說明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是如何實現最大產量的最優要素組合的。
解答:以下圖為例,要點如下:
分析三條等產量線,Q1、Q2、Q3與等成本線AB之間的關系.等產量線Q3雖然高於等產量線Q2。但惟一的等成本線AB與等產量線Q3既無交點又無切點。這表明等產量曲線Q3所代表的產量是企業在既定成本下無法實現的產量。再看Q1雖然它與惟一的等成本線相交與a、b兩點,但等產量曲線Q1所代表的產量是比較低的。所以只需由a點出發向右或由b點出發向左沿著既定的等成本線 AB改變要素組合,就可以增加產量。因此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線AB和等產量曲線Q2的相切點E,才是實現既定成本下的最大產量的要素組合。
10、利用圖說明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是如何實現最小成本的最優要素組合的。
解答:如圖所示,要點如下:
(1)由於本題的約束條件是既定的產量,所以,在圖中,只有一條等產量曲線;此外,有三條等成本線以供分析,並從中找出相應的最小成本。
(2)在約束條件即等產量曲線給定的條件下, A」B」雖然代表的成本較低,但它與既定的產量曲線Q既無交點又無切點,它無法實現等產量曲線Q所代表的產量,等成本曲線AB雖然與既定的產量曲線Q相交與a、b兩點,但它代表的成本過高,通過沿著等產量曲線Q由a點向E點或由b點向E點移動,都可以獲得相同的產量而使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點 E,才是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最小成本的要素組合。由此可得,廠商實現既定產量條件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條件是MRL/w=MPK/r。
D. 求 人民大學出版社 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 習題答案 急!不要第四版的!!謝謝!!!
1.已知某一時期內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d=50-5P,供給函數為Qs=-10+5p。
求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 ,並作出幾何圖形。
假定供給函數不變,由於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數變為Qd=60-5P。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並作出幾何圖形。
假定需求函數不變,由於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使供給函數變為Qs=-5+5p。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並作出幾何圖形。
利用(1)(2)(3),說明靜態分析和比較靜態分析的聯系和區別。
利用(1)(2)(3),說明需求變動和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
解答:(1)將需求函數 = 50-5P和供給函數 =-10+5P代入均衡條件 =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價格Pe =6代入需求函數 =50-5p ,得:
Qe=50-5
或者,以均衡價格 Pe =6 代入供給函數 =-10+5P ,得:
Qe=-10+5
所以,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Pe =6 , Qe=20 ...如圖1-1所示.
(2) 將由於消費者收入提高而產生的需求函
數 =60-5p和原供給函數 =-10+5P, 代入均衡條件 = ,有:
60-5P=-10=5P
得
以均衡價格 代入 =60-5p ,得
Qe=60-5
或者,以均衡價格 代入 =-10+5P, 得
Qe=-10+5
所以,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 , (3) 將原需求函數 =50-5p 和由於技術水平提高而產生的
供給函數Qs=-5+5p ,代入均衡條件 = ,有:
50-5P=-5+5P
得
以均衡價格 代入 =50-5p ,得
或者,以均衡價格 代入 =-5+5P ,得
所以,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 , .如圖1-3所示.
(4)所謂靜態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條件下某一經濟事物在經濟變數的相互作用下所實現的均衡狀態及其特徵.也可以說,靜態分析是在一個經濟模型中根據所給的外生變數來求內生變數的一種分析方法.以(1)為例,在圖1-1中,均衡點E就是一個體現了靜態分析特徵的點.它是在給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個均衡點.在此,給定的供求力量分別用給定的供給函數 =-10+5P和需求函數 =50-5p表示,均衡點E具有的特徵是:均衡價格 且當 時,有 = = ;同時,均衡數量 ,切當 時,有 .也可以這樣來理解靜態分析:在外生變數包括需求函數的參數(50,-5)以及供給函數中的參數(-10,5)給定的條件下,求出的內生變數分別為 , 依此類推,以上所描素的關於靜態分析的基本要點,在(2)及其圖1-2和(3)及其圖1-3中的每一個單獨的均衡點 都得到了體現.
而所謂的比較靜態分析是考察當所有的條件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均衡狀態會發生什麼變化,並分析比較新舊均衡狀態.也可以說,比較靜態分析是考察在一個經濟模型中外生變數變化時對內生變數的影響,並分析比較由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所決定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以(2)為例加以說明.在圖1-2中,由均衡點 變動到均衡點 ,就是一種比較靜態分析.它表示當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數發生變化時對均衡點的影響.很清楚,比較新.舊兩個均衡點 和 可以看到:由於需求增加由20增加為25.也可以這樣理解比較靜態分析:在供給函數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由於需求函數中的外生變數發生變化,即其中一個參數值由50增加為60,從而使得內生變數的數值發生變化,其結果為,均衡價格由原來的6上升為7,同時,均衡數量由原來的20增加為25.
類似的,利用(3)及其圖1-3也可以說明比較靜態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5)由(1)和(2)可見,當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導致需求增加,即表現為需求曲線右移時,均衡價格提高了,均衡數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見,當技術水平提高導致供給增加,即表現為供給曲線右移時,均衡價格下降了,均衡數量增加了.
總之,一般地有,需求與均衡價格成同方向變動,與均衡數量成同方向變動;供給與均衡價格成反方向變動,與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數Qd=500-100P在一定價格範圍內的需求表:
某商品的需求表
價格(元) 1 2 3 4 5
需求量 400 300 200 100 0
(1)求出價格2元和4元之間的需求的價格弧彈性。
(2)根據給出的需求函數,求P=2是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
(3)根據該需求函數或需求表作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利用幾何方法求出P=2時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它與(2)的結果相同嗎?
解(1)根據中點公式 ,有:
(2) 由於當P=2時, ,所以,有:
(3)根據圖1-4在a點即,P=2時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為:
或者
顯然,在此利用幾何方法求出P=2時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和(2)中根據定義公式求出結果是相同的,都是 。
3 假定下表是供給函數Qs=-2+2P 在一定價格範圍內的供給表。
某商品的供給表
價格(元) 2 3 4 5 6
供給量 2 4 6 8 10
求出價格3元和5元之間的供給的價格弧彈性。
根據給出的供給函數,求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
根據該供給函數或供給表作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利用幾何方法求出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它與(2)的結果相同嗎?
解(1) 根據中點公式 ,有:
(2) 由於當P=3時, ,所以
(3) 根據圖1-5,在a點即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為:
顯然,在此利用幾何方法求出的P=3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系數和(2)中根據定義公式求出的結果是相同的,都是Es=1.5
4圖1-6中有三條線性的需求曲線AB、AC、AD。
(1)比較a、b、c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大小。
(2)比較 a、f、e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大小。
解 (1) 根據求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幾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別處於不同的線性需求曲線上的a、b、e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於,在這三點上,都有:
(2)根據求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幾何方法,同樣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別處於三條線性需求曲線上的a.e.f三點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是不相等的,且有 < < 其理由在於: 在a點有,
在 f點有,
在 e點有,
在以上三式中, 由於GB<GC<GD
所以 < <
假定某消費者關於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Q與收入M之間的函數關系為M=100Q2。求:當收入M=6400時的需求的收入點彈性。
解:由以知條件M=100 Q2 可得Q=
於是,有:
進一步,可得: Em=
觀察並分析以上計算過程即其結果,可以發現,當收入函數M=aQ2 (其中a>0為常數)時,則無論收入M為多少,相應的需求的點彈性恆等於1/2.
假定需求函數為Q=MP-N,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價格,N(N>0)為常數。求:需求的價格點彈性和需求的收入點彈性。
解 由以知條件Q=MP-N
可得:
Em=
由此可見,一般地,對於冪指數需求函數Q(P)= MP-N而言,其需求的價格價格點彈性總等於冪指數的絕對值N.而對於線性需求函數Q(P)= 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點彈性總是等於1.
假定某商品市場上有100個消費者,其中,60個消費者購買該市場1/3的商品,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均為3:另外40個消費者購買該市場2/3的商品,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均為6。求:按100個消費者合計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是多少?
解: 另在該市場上被100個消費者購得的該商品總量為Q,相應的市場價格為P。根據題意,該市場的1/3的商品被60個消費者購買,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都是3,於是,單個消費者i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以寫為;
即 ) (1)
且 (2)
相類似的,再根據題意,該市場1/3的商品被另外40個消費者購買,且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都是6,於是,單個消費者j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以寫為:
即 (3)
且 (4)
此外,該市場上100個消費者合計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以寫為:
將(1)式、(3)式代入上式,得:
再將(2)式、(4)式代入上式,得:
所以,按100個消費者合計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是5。
假定某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Ed=1.3,需求的收入彈性Em=2.2 。求:(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下降2%對需求數量的影響。
(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提高5%對需求數量的影響。
解 (1) 由於題知Ed= ,於是有:
所以當價格下降2%時,商需求量會上升2.6%.
(2)由於 Em= ,於是有:
即消費者收入提高5%時,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會上升11%。
假定某市場上A、B兩廠商是生產同種有差異的產品的競爭者;該市場對A廠商的需求曲線為PA=200-QA,對B廠商的需求曲線為PB=300-0.5×QB ;兩廠商目前的銷售情況分別為QA=50,QB=100。
求:(1)A、B兩廠商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分別為多少?
如果B廠商降價後,使得B廠商的需求量增加為QB=160,同時使競爭對手A廠商的需求量減少為QA=40。那麼,A廠商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EAB是多少?
如果B廠商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那麼,你認為B廠商的降價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
解(1)關於A廠商:由於PA=200-50=150且A廠商的
需求函數可以寫為; QA=200-PA
於是
關於B廠商:由於PB=300-0.5×100=250 且B廠商的需求函數可以寫成: QB=600-PB
於是,B廠商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為:
(2) 當QA1=40時,PA1=200-40=160 且
當 PB1=300-0.5×160=220 且
所以
由(1)可知,B廠商在PB=250時的需求價格彈性為 ,也就是說,對於廠商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我們知道,對於富有彈性的商品而言,廠商的價格和銷售收入成反方向的變化,所以,B廠商將商品價格由PB=250下降為PB1=220,將會增加其銷售收入.具體地有:
降價前,當PB=250且QB=100時,B廠商的銷售收入為: TRB=PB•QB=250•100=25000
降價後,當PB1=220且QB1=160時,B廠商的銷售收入為: TRB1=PB1•QB1=220•160=35200
顯然, TRB < TRB1,即B廠商降價增加了它的收入,所以,對於B廠商的銷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標而言,它的降價行為是正確的.
10 假定肉腸和麵包是完全互補品.人們通常以一根肉腸和一個麵包卷為比率做一個熱狗,並且以知一根肉腸的價格等於一個麵包的價格 .
(1)求肉腸的需求的價格彈性.
(2)求麵包卷對肉腸的需求的交叉彈性.
(3)如果肉腸的價格麵包的價格的兩倍,那麼,肉腸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和麵包卷對肉腸的需求的交叉彈性各是多少?
解:(1)令肉腸的需求為X,麵包卷的需求為Y,相應的價格為PX, PY, 且有PX=PY,.
該題目的效用最大化問題可以寫為:
Max U(X,Y)=min{X,Y}
s.t.
解上速方程組有:X=Y=M/ PX+PY,.
由此可得肉腸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為:
由於一根肉腸和一個麵包卷的價格相等,所以,進一步,有Edx=Px/PX+PY=1/2
(2)麵包卷對肉腸的需求的交叉彈性為:
由於一根肉腸和一個麵包卷的價格相等,所以,進一步, Eyx=-Px/PX+PY=-1/2
(3)如果PX=2PY,.則根據上面(1),(2)的結果,可得肉腸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為:
麵包卷對肉腸的需求的交叉彈性為:
11 利用圖闡述需求的價格彈性的大小與廠商的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並舉例加以說明。
當Ed>1時,在a點的銷售
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1aQ1, b點
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2bQ2.
顯然,面積OP1aQ1〈 面積OP2bQ2。
所以當Ed>1時,降價會增加廠商的銷售收入,提價會減少廠商的銷售收入,即商品的價格與廠商的銷售收入成反方向變動。
例:假設某商品Ed=2,當商品價格為2時,需求量為20。廠商的銷售收入為2×20=40。當商品的價格為2.2,即價格上升10%,由於Ed=2,所以需求量相應下降20%,即下降為16。同時, 廠商的銷售收入=2.2×1.6=35.2。顯然,提價後廠商的銷售收入反而下降了。
當Ed〈 1時,在a點的銷售
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1aQ1, b點
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2bQ2.
顯然,面積OP1aQ1 〉面積OP2bQ2。
所以當Ed〈1時,降價會減少廠商的銷售收入,提價會增加廠商的銷售收入,即商品的價格與廠商的銷售收入成正方向變動。
例:假設某商品Ed=0.5,當商品價格為2時,需求量為20。廠商的銷售收入為2×20=40。當商品的價格為2.2,即價格上升10%,由於Ed=0.5,所以需求量相應下降5%,即下降為19。同時,廠商的銷售收入=2.2×1.9=41.8。顯然,提價後廠商的銷售收入上升了。
c) 當Ed=1時,在a點的銷售
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1aQ1, b點
的銷售收入P•Q相當於面積OP2bQ2.
顯然,面積OP1aQ1= 面積OP2bQ2。
所以當Ed=1時,降低或提高價格對廠商的銷售收入沒有影響。
例:假設某商品Ed=1,當商品價格為2時,需求量為20。廠商的銷售收入為2×20=40。當商品的價格為2.2,即價格上升10%,由於Ed=1,所以需求量相應下降10%,即下降為18。同時, 廠商的銷售收入=2.2×1.8=39.6≈40。顯然,提價後廠商的銷售收入並沒有變化。
12利用圖簡要說明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微觀經濟學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的研究,說明現代西方經濟社會市場機制的運行和作用,以及這種運行的途徑,或者,也可以簡單的說,微觀經濟學是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研究來說明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作用的. 市場機制亦可稱價格機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以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為出發點,微觀經濟學通過效用論研究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並由此推導出消費者的需求曲線,進而得到市場的需求曲線.生產論.成本論和市場論主要研究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並由此推導出生產者的供給曲線, 進而得到市場的供給曲線.運用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就可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並進一步理解在所有的個體經濟單位追求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在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下,實現經濟資源的配置.其中,從經濟資源配置的效果講,完全競爭市場最優,壟斷市場最差,而壟斷競爭市場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寡頭市場比較接近壟斷市場.至此,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圖1-8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關於產品市場的內容的研究.為了更完整地研究價格機制對資源配置的作用,市場論又將考察的范圍從產品市場擴展至生產要素市場. 生產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論,從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的化的行為出發,推導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生產要素的供給方面的理論, 從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的化的角度出發, 推導生產要素的供給曲線.據此,進一步說明生產要素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及其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這樣,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圖1-8中下半部分所涉及的關於生產要素市場的內容的研究.
在以上討論了單個商品市場和單個生產要素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及其作用之後,一般均衡理論討論了一個經濟社會中所有的單個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問題,其結論是: 在完全競爭經濟中,存在著一組價格( ),使得經濟中所有的N個市場同時實現供求相等的均衡狀態.這樣,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見的手原理的證明.
在上面實現研究的基礎上,微觀經濟學又進入了規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的一個主要命題是: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也就是說,在帕累托最優的經濟效率的意義上,進一步肯定了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的配置資源的作用.
在討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以後,微觀經濟學又討論了市場失靈的問題.為了克服市場失靈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壟斷.外部經濟.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為了克服市場失靈導致的資源配置的無效率,經濟學家又探討和提出了相應的微觀經濟政策。
關於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論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能夠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通過用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 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提出的、以後又被稱為「看不見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話,來表述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2原文為:「每個人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並不企圖增進增加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絕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於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其他真正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為大。
《微觀經濟學》(高鴻業第四版)第三章練習題參考答案
1、已知一件襯衫的價格為80元,一份肯德雞快餐的價格為20元,在某消費者關於這兩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上,一份肯德雞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按照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RS的定義公式,可以將一份肯德雞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寫成:
其中:X表示肯德雞快餐的份數;Y表示襯衫的件數; MRS表示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 消費者增加一份肯德雞快餐時所需要放棄的襯衫消費數量。
差異曲線
E. 親們,請問誰有《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紅色封面,書後習題的答案解析。
你可以在淘寶或者sina找, 肯定找得到。
F. 我要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的答案
微觀經濟學復習與思考題參考答案
備注:本參考答案僅僅包括選擇題和計算題。而名詞解釋和問答題在書上大部分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沒有給出參考答案,請同學們對照課本。部分思考題沒有標准或參考答案,需要同學們自己思考。
第二章
2、選擇題
(1)4 (2)3 (3)2 (4)2 (5)3 (6)2
3、(1)根據公式Qd=Qs ,可得 PE=6,QE=20
(2)PE=7,QE=25
(3)PE=5.5,QE=22.5
(4)1為靜態分析,2、3為比較靜態分析,二者的聯系與區別如下:
從數學模型的角度, 聯系:二者都是根據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且都不考慮時間因素;
區別:靜態分析是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
P 比較靜態分析是根據變化了的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
從均衡的角度, 聯系:都是考慮均衡狀態的特徵(數值);
區別:靜態分析是考察既定條件下個變數達到均衡是的特徵;
比較靜態分析是比較新舊均衡點的分析方法。
P
(1) (2) Q (3)
4、(1)根據公式,弧ed=-(100-300)/200÷(4-2)/3=1.5
(2)根據公式,點ed=-(-100)×2/300=2/3
(3)相同。
如圖:ed=OC/CB=2/3
5、(1)根據弧彈性的計算公式,有弧Es=(7-3)/5÷(5-3)/4=8/5
(2)點供給彈性為:Es=2×4/5=8/5
(3)相同(圖略)
第三章
2、(1)2 (2)3 (3)1 (4)2 (5)3 (6)2
5、均衡時:MRS12=MU1/MU2=P1/P2=1/4
肯德雞對襯衫的替代率為1/4
6、(1)I=P1X1=60
(2)預算線的斜率=-P1/P2=-2/3,得P2=3
(3)根據I=P1X1+P2X2,預算線的方程為2X1+3X2=60
(4)預算線的斜率=-P1/P2=-2/3,
(5)MRS12=MU1/MU2=P1/P2=2/3
7、(1)均衡條件:MU1/MU2=P1/P2 3X22/6X1X2 = 20/30 (1)
20X1+30X2=540 (2)
由(1)、(2)式的方程組,可以得到X1=9,X2=12
(2)U=3X1X22=3888
8、(1)A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5 4 3 2 1 0
QAd 0 4 8 12 16 20
B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6 5 4 3 2 1 0
QBd 0 5 10 15 20 25 30
市場的需求表為:
P 6 5 4 3 2 1 0
Qd 0 5 14 23 32 41 50
(2)圖略。
第四章
2 (1)
可變要素的數量 可變要素的總產量 可變要素的平均產量 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是。從第五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開始。
9、解:(1) ,
時,在既定成本條件下,可以實現產量最大。代入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量,有L=K
等成本線為 ,得到K=1000,L=1000,Q=1000。
(2)在產量既定的情況下,成本最小的條件與前面相同。由上面的L=K代入生產函數,可以得到K=800,L=800,C=2400
第五章
2、選擇題
(1)2 (2)3 (3)3 (4)2 (5)4 (6)1 (7)1 (8)1
3、(1)
短期生產的產量表
L 1 2 3 4 5 6 7
TPL 10 30 70 100 120 130 135
APL 10 15 70/3 25 24 130/6 135/7
MPL 10 20 40 30 20 10 5
(2)圖略
(3)
短期生產的成本表
L Q TVC=w*L AVC=w/APL MC=w/MPL
1 10 200 20 20
2 30 400 200/15 10
3 70 600 60/7 5
4 100 800 8 20/3
5 120 1000 100/12 10
6 130 1200 120/13 20
7 135 1400 1400/135 40
(4)\(5)略。
5、(1)可變成本部分為VC=Q3-10Q2+17Q;不變成本部分為66
TVC(Q)= Q3-10Q2+17Q
AC(Q)= Q2-10Q+17+66/Q
AVC(Q)= Q2-10Q+17
AFC(Q)= AVC(Q)
MC(Q)=3Q2-20Q+17
6、AVC(Q)= 0.04Q2-0.8Q+10
令上述函數的一階導數為零,可以得到0.08Q-0.8=0,Q=10
AVC(10)=0.04*102-0.8*10+10=6
或者MC=AVC時,AVC 最小,有0.04Q2-0.8Q+10=0.12Q2-1.6Q+10
得到Q=10,結果一樣。
第六章
2、(1)2 (2)4 (3)2 (4)4 (5)3 (6)4 (7)4
9、(1)根據利潤最大化條件:SMC=MR,而MR=P,
SMC=0.3Q2-4Q+15,代入上面的利潤最大化條件,得到0.3Q2-4Q+15=55
求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20/3和Q2=20,由於產量為非負,所以均衡產量QE=20。
π=TR-TC=55*20-(0.1*203-2*202+15*20+10)=790
(2)停產點:虧損(-π)=FC=10
??在停止營業點有?P =MC=AVC
即0.3Q2-4Q+15=0.1Q2-2Q+15
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0或Q=0,
由於Q=0是不生產的條件,因此停止營業點的產量為Q=10
代入P=0.1*102-2*10+15=5
(3)P=0.3Q2-4Q+15 (Q≥10)
??、(?)根據題意,LMC=3Q2-24Q+40,?P??MR=LMC=100,得Q=10,或Q=-2
由於產量不能為負數,所以廠商實現的產量Q=10
LAC=LTC/Q=Q2-12Q+40=2O,π=TR-TC=100*10-20*10=800
(2)根據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條件=LAC=LMC,得
Q2-12Q+40=3Q2-24Q+40,求解方程得到Q=6或Q=0
因此長期均衡時,單個廠商的產量Q=6,
P= LMC=3Q2-24Q+40=4
(3)有需求函數可得到,在供需均衡時,由於價格為P=4,
所以行業的需求量Qd=660-15*4=600
廠商的數量N=行業需求量/單個廠商的產量=600/6=100
11、(1)D=LS,即5500+300P=8000-200P,得P?=5,Q?=7000
(2)D』=LS, 即5500+300P=10000-200P得P?=9, Q?=8000
(3)其他條件不變,當D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上升與均衡量增加
12、(1)D=SS,即6300-400P=3000+150P,得P?=6,Q?=3900
(2)若市場均衡,則廠商一定也達到長期均衡,二者的均衡價格相同。
廠商均衡時,P=MinLAC,得P=6
因此,市場均衡。
行業內廠商數量為:N=3900/50=78
(3)D』=SS』,得Q?=5600,P?=6
(4)市場長期均衡,N=112
(5)該行業為成本不變行業(產量增加時,產品價格不變)
(6)112-78=24
第七章
2、(1)2 (2)4 (3)1 (4)3
11、短期均衡條件:MR=SMC
MR=TR』=(P·Q)』=150-6.5Q,SMC=STC』=0.3Q2-12Q+140
得Q=20或者Q=-5/3
由於產量不能為負數,所以均衡產量為Q=20
P=150-3.25*20=85
第八章
7、廠商利潤最大:要素的邊際收益=要素的邊際成本
即:VMP=W, VMP=MQ·P,MQ=dQ/dL=-0.03L2+2L+36
代入可以得到:0.1*(-0.03L2+2L+36)=4.8
得L=60或者L=20/3
當L=60小時的時候,AQ=-0.01*602+60+36=60
當L=20/3小時的時候,AQ=-0.01*(20/3)2+20/3+36=42
由於L=60小時的時候,具有更大的平均產量,因此,僱傭60個小時的勞動。
(可以驗證,當L=60, 利潤=72美元,當L=20/3小時,利潤=-4美元)
或者,計算 ,當L=20/3時,>0,當L=60時,<0,即L=60時有極大值。
第九章
8、(a)DL=SL,100W=60000-100W,得W=300(美元)
(b)S』=100(W-10)
DL=SL』100(W-10)=60000-100W,得W=305(美元)
(c)由廠商和工人共同支付
廠商:征稅前,按300美元支付工資 多支付5美元
征稅後,按305美元支付工資
工人:征稅前,可得300美元工資
征稅後,可得 305美元工資,但要支付10美元的稅, 少了5$
實際得295$
(d)勞動的供給為100*(305-10)=29500
TAX=29500*10=295000(美元)
9、准租金=TR-VC=100*10-100*5=500(元)
經濟利潤=TR-TC=准租金-固定成本=500-100*4=100(元)
第十一章
7、A?8、D 9、D
第十二章
7、B?8、B 9、A 10、B
11、解:MC=2X MR=2*10=20
MC=MR X=10(只)
2005-10-11 10:22 往事隨風
高鴻業宏觀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3-9章)
第三章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均衡
G.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重點
這是我的微觀老師總結的資料~~~
http://wenku..com/view/8cc908768e9951e79b8927bf.html
H. 急求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答案
已發送,請查收
I.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試題及答案
《西方經濟學》試卷A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需求: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
3.公共物品:
4.GDP:
5.貨幣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
A.儲蓄 B.稅收 C.進口 D.出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股東紅利 D.資本折舊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C.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西方經濟學》試卷A答案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 需求: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下願意而且能夠
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是MR=MC,據此確定產量,把該賺到的利潤
都賺到,實現利潤最大化。
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
4.GDP:按國土原則計算的一定時期內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
5.貨幣政策:政府根據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
和信用規模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水平,以影響和調節宏觀
經濟運行狀況的經濟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C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B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B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B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D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D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D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D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D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C 】
A.儲蓄 B.稅收 C. 出口 D. 進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B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C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 資本折舊 D. 股東紅利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D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A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C.結構失業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A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B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C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B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B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1)Y=C+I=60+0.8Y+50,
Y=550
(2) Y=C+I=60+0.8Y+100,
Y=800
(3) MPC=0.8,K=1/(1-MPC)=5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第一,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
第二, 由創新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
第三, 由風險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於承擔風險;
第四, 追求利潤使企業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資源;
第五, 社會以利潤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配置符合社會需要。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第一, 難以全面衡量經濟成果;
第二, 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狀況;
第三, 地下活動有合法與非法之分;
第四, 不能說明是什麼產品和勞務;
第五, 不能反映生活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