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大一水平,要有一個具體的實例,再用微觀的知識進行分析這種。
一:檸檬市場問題(次品市場問題)
舉一個例子:二手車市場,由於買家賣家信息不對稱,顯然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的信息,兩者之間的信息是非對稱的。買者肯定不會相信賣者的話,即使賣家說的天花亂墜。買者惟一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以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損失(既買家更傾向於用更低的價格去買車,以避免買到的車並沒有賣家所說的那麼好)。買方提供過低的價格也使得賣車者不願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賣家由於很難得到好價格(在二手車市場信息不對稱情況以及買家心理情況決定下),對於高質量的車的在二手市場需求逐漸減少,低價格質量一般的車卻比較受歡迎。從而低質品充斥市場,高質品被逐出市場。
然而,存在這樣一種矛盾現象,低質品充斥市場,是買方不願意看到的局面。買方傾向於用較低價格購買較高質量。而賣方傾向於高價格賣低質量。。於是。。。買方盡量避免進入二手車市場。。。。於是最後導致二手車市場萎縮。
此個概念對我國股市或者人才市場都受用。
人才市場中:個人傾向去工資高環境好的企業,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企業為了避免聘請的人才不符合要求,而希望以更低工資聘用員工,而員工趨向利用最大化的選擇,使得員工減少應聘工資低的公司。。。。。。。
在我國股市中,從「鄭百文」、「ST猴王」,到「銀廣夏」無一不是踩著信息不對稱的鋼絲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終發現了那枚光閃閃的硬幣的另一面時,市場開始逆向選擇,鋼絲斷裂,股價大跌,股民喪失信心。所以證監會才會加大監管力度,清除股市中的「檸檬」,重塑股民信心。
可以在我基礎上豐富答案~~~
㈡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應從哪些角度分析
(1)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指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與價格變化的百分回率之比,它用來測度商品需答求量變動對於自身價格變動反應的敏感性程度。彈性公式為:Ed=-P*dQ/Q*dP。對於缺乏彈性的商品(即Ed1)降低價格會使廠商的收入增加,因為降價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於價格的下降率,所以降價對廠商是有好處的。本案例就屬於後者,即農民對電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所以電價下降使得農民需求大大增加。(2)替代商品是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慾望的商品。兩種商品如果有替代關系,當其中一種商品價格不變時,另一種商品價格提高,就會引起對前一種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另一種商品價格下跌,就會引起對前一種商品需求量的減少。在這里蠟燭是照明用電的替代品,所以電價下降,蠟燭需求量同時下降。互補品是在效用上相互配合,從而滿足消費者同一慾望的商品,如相機與膠卷,汽車與汽油屬於互補品。一種商品的價格與其互補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動,家電和電是互補品,所以電價下降,家電需求量反而增加了、
㈢ 求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答案
供給曲線所反映的價格和供給量的關系,稱為供給法則(supply'slaw),這一法則存在的前提是其它條件不變,如成本、技術等。
如果其它條件發生變化,需要通過供給曲線的移動來描述。如圖所示。
㈣ 微觀經濟學的案例分析
timfuhang 的解抄釋基本上正確襲,補充一點,電影院半價賣票給老張是理性的商家為了增加邊際利潤而採取價格歧視的做法。因為電影票是有時效性的,如果到開演沒有滿場,那沒賣出去的這場電影票將一文不值,而以較低的價格在開場前一分鍾賣出一張,增加的成本基本上等於零,整個票價幾乎都是利潤。對於爆米花這種沒有時效性約束的產品的邊際成本是固定的(不是近乎零),因此採取價格歧視的做法可能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㈤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有哪些
案例綜述
華旗資訊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自創立以來逐步形成以華旗資訊為主體,研發與品牌推廣為核心的集團型IT企業,業務涉及廣泛。華旗資訊營業額連續十年每年保持60%的穩定增長,並取得多個「第一」的成績,華旗資訊已發展成為中國IT業的核心企業。
創立之初,華旗代理知名電腦外設產品品牌「小太陽」,在市場上頗受歡迎。經過兩年的努力,「小太陽」鍵盤月銷售量達到3萬只,在中國北方市場佔有了70%的份額。進入1995年,華旗資訊開始銷售顯示器。在顯示器項目上,華旗取得了兩項中關村的第一。華旗的顯示器銷量一直穩定在日銷量60-120台,華旗資訊的核心業務——鍵盤、機箱、顯示器3個產品在互相拉動下銷售迅速增長,「小太陽」形成了產品系列。1996年,華旗的銷售額突破了6000萬元。「小太陽」的市場影響力很快招致中關村到處都是小太陽的仿冒品。為了脫離無序的低檔電腦配件競爭,馮軍放棄「小太陽」品牌,注冊了「愛國者」品牌。
「愛國者」這個品牌誕生之初就遇到了挑戰。雖然「愛國者」鍵盤佔了70%的華北市場,但是,利潤卻很低,「愛國者」的機箱只能艱難地從市場中奪取份額。「愛國者」顯示器的銷售也不是很理想。1997年,愛國者的產品銷售只能在市場邊緣處求生存。經過調研,華旗將「愛國者」定位成中高端產品,「愛國者」的品牌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迅速追上了國內外的大品牌。
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華旗與金山公司合作,組織了活動「愛國者龍行世紀」。這次活動使得愛國者品牌在中國市場上開始了高速增長,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99年年底,華旗在國內開了六家分公司,「愛國者」的月銷售量迅速達到了2萬套,而在建立渠道之前,每月的銷售量只有四五千套左右。
1999年,「愛國者」開始致力於移動存儲產品的研究,不到2年的時間,公司就銷售了40萬片的快閃記憶體檔和移動硬碟,占國內市場總銷量的22%強,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2002年8月,華期資訊公司推出了「愛國者」經典MP3V系列,銷量當年即超過眾多的國際品牌,成為中國數碼市場的中間力量。2003年初,「愛國者」已成為國內移動存儲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移動存儲產品。從小太陽到愛國者,華旗走的是品牌營銷的道路。
2002年8月,華旗開始其國際化戰略。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華旗成立了14家分公司;在國內擁有26家平台機構;在全國三十個省市的200多個城市有400多家專賣店和3000餘家經銷商。華旗廣泛的營銷網路遍布全國。華旗採用復合式渠道模式,以實現在目標市場的無縫覆蓋和密集分銷產品。
華旗的企業文化體現於華旗的六贏理念、金字塔發展定律、1+1=11的合作原則等。華旗在2002年8月確定了「集研發、推廣、服務為一體」的目標。
在技術創新方面,愛國者承擔了許多國家的重大研發、創新項目,如航天飛行錄音及存儲任務。愛國者數字水印技術也獨樹一幟。
㈥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當需求和供給同時增加,結論是:
1、需求增加的幅度大於供給增加的幅回度時,均衡價格答和均衡數量都是增加的;
2、需求增加的幅度和供給增加的幅度相等時,均衡價格不變,均衡數量增加;
3、需求增加的幅度小於供給增加的幅度時,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
當需求和供給同時減少時,結論是:
1、需求減少的幅度大於供給減少的幅度,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時減少;
2、需求減少的幅度等於供給減少的幅度,均衡價格不變,均衡數量減少;
3、需求減少的幅度小於供給減少的幅度,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㈦ 微觀經濟學案例
由於我時間比較緊張,簡單敘述下我的觀點。由於三星和現代電子都計劃下周暫專停生產內存晶元,並屬且其市場佔有率是世界的30%,這意味著晶元的供給將會減少,如果市場需求不變的話由供求原理會導致晶元的價格升高。這個可以用微觀的供求曲線來分析,供給曲線向左移動,需求曲線不變,則價格上升。這樣據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原則來安排生產,對於是否擴大規模需要看廠商如果擴大規模後其增加的成本(包括工人工資和原材料價格)能否帶來更大的利潤。薩姆和人事主任估計就是主要討論擴招工人的成本問題了吧,預測下市場的銷售情況,進而預測廠商利潤,計算最優工人數量,再決定是否擴招。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補充,可能我前面有些急,,沒說清楚,前面是針對晶元是原材料回答的。後面說過是工人工資和原材料的構成的成本增加。呵呵~
㈧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微觀經濟學中成本論里所說的成本是指機會成本。
問題的答案是因為期末版娛樂的機會成本更高,在期權末,時間的另一種用途(學習)在用於提高成績方面有更高的價值。當考試後,娛樂的機會成本變低。
當人們做一件事情的成本比較高的時候,通常就會少做;當人們做一件事情的成本比較低的時候,通常就會多做一些。回答完畢。
㈨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1.面臨來的市場結構由最初的完全壟斷到自了改革開放後的完全競爭市場.在計劃經濟時期,整個行業只有上海航標廠一個廠商,自己定價,產品由國家統包統銷,典型的行政壟斷.改革開放後,大量廠商流入這個行業,廠商眾多,產品同質,市場沒有進入壁壘,競爭形成價格,所以是個完全的競爭的市場.
2.競爭促進企業提高技術.
競爭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競爭促進企業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積極應對競爭,參與競爭,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份額.(以上幾點可以自由發揮)
㈩ 誰能提供個微觀經濟學最近的案例分析。並說一下涉及的內容。
雙十一
需求理論:
決定需求的因素有五個:第一,市場價格;第二,平回均收入水平;第三,市場規模;第四答,該商品的替代品的情況,包括數量、品種多少和價格;第五,消費者的選擇偏好。
雙十一很明顯是利用了低價策略,促進了消費。
價格歧視:
消費者消費數量越多則優惠越大;同時也利用了消費者愛貪圖小便宜的思想。
效用理論:
消費者認為在這一天買東西會比一年內其他任何一天買都便宜,消費者從中獲得的消費者剩餘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