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治經濟學的概念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購買及出售、以及法律、社會習俗慣例,以及內政府之間的關系的一門獨容立學科。起源於道德哲學,主要受到18世紀發展起來的政治,社會經濟的影響。十九世紀,「Economics」(經濟學)一詞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經濟學)。不過在1890年(庚寅年)阿爾弗萊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的那本極具影響力的著作《經濟學原理》出版之前,一個倡導用數學模型解決經濟問題的學者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建議將這門學科獨立,並成為一門科學。
今天,政治經濟學並不是經濟學的同義詞,甚至兩者的含義有很大不同。應用於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分析方法,源自芝加哥和維吉尼亞州學院產生的公共選擇學說等等。由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迅速發展,已經超出了以往模型的范圍,人們開始愈發重視政治經濟學,並加強了對於其理論的研究。後來隨著全球經濟與政治關系的進一步加深,政治經濟學終於正式成為一門重要的社會科學,並在各相關大學開設專門學科。
B. 政治經濟學中貨幣的概念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個定義是建立在金屬貨幣基礎之上的。馬克思認為紙幣是貨幣金屬的代表,是一種價值符號,間接發揮貨幣的職能。問題是現在流通中的貨幣已經與貴金屬脫離了關系,這一解釋就落後了。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說明了,貨幣是商品,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交換價值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使用價值交換的量的關系。
三點理由:第一,貨幣是一種商品,這是商品世界經過千百年進化選擇的結果,與其他商品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即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第二,貨幣具有以自身的使用價值形態表現商品價值的能力,即一般等價物;第三,交換領域之所以接受貨幣,首先因貨幣是一種商品(注意,馬克思的理論是建立在(1)勞動價值論;(2)馬克思的時代是金屬本位制流通時期)。
貨幣共有五個職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一、價值尺度 . 定義:以貨幣為尺度來衡量和計算商品價值量的大小或多少.
價格: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以價值為基 礎。價格與價值的背離。 特點:觀念中的或想像中的。價格標准:包含一定金屬重量的貨幣單位及其等份。 二、流通手段 定義:貨幣在商品交換中起媒介作用
貨幣流通規律: (1)影響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因素; (2)一定時期所需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即: G=P*Q/V
C.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工資\"的定義
在政治經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是回固定工作關系裡的答員工所得的具有發放上的時間規則的薪酬,是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
工資由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包括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准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
(3)政治經濟學的定義擴展閱讀:
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屬於工資范圍:
1、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如喪葬撫恤救濟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等;
2、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3、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根據國家規定發放的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D. 政治經濟學定義
經濟學的定義,這個最好找專業的教材來看,你如果是考試,一定要參考考試的教材
E. 政治經濟學中資本的定義是什麼
資本是撥出來運用於再生產的財富 ,除了勞動和自然力這兩種基本的和普遍的生產要素外,還有另一種生產要素,若沒有它,工業便只能處於最初的原始而簡陋的狀態,而不可能進行任何其他生產活動。這就是以前勞動產物的積累。這種勞動產物的積累稱為資本。徹底弄清資本在生產中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有關資本的很多錯誤觀念都來源於對這一點的不全面的、混亂的理解。
在完全不熟悉這一問題的人看來,資本就是貨幣。要揭穿這一誤解,就得重復一下緒論中說過的話。貨幣不是財富,同樣也不是資本。貨幣本身並不能執行資本的任何職能,因為它不能向生產提供任何幫助。為了向生產提供幫助,必須把貨幣換成別的東西;而任何能與其他東西交換的東西,都能在相同程度上對生產作出貢獻。資本為生產所做的事情,是提供工作所需要的場所、保護、工具和原料,以及在生產過程中供養勞動者。這些是當前的勞動向過去的勞動,向過去勞動的產物要求提供的服務。無論什麼東西,只要用在這方面,即用來滿足生產性勞動所必需的以上各種先決條件,就是資本。
為了熟悉這一概念,讓我們看一下投入一國各生產性行業的資本究竟用在了哪些方面。例如,某一製造商的資本,一部分以建築物的形式存在,為從事生產活動提供場所。另一部分以機器的形式存在。第三部分取決於他製造的產品,如果他是紡紗業者,便以原棉、亞麻或羊毛的形式存在,如果他是織布業者,便以麻紗、毛線、絲或棉紗的形式存在,如此等等。按現代的習慣,工人所需的食品衣著,不由他直接提供;除了食品或衣著的生產者外,很少有資本家使其資本中任何值得一提的部分以食品或衣著的形式出現。每個資本家持有的不是食品或衣著,而是貨幣,他把錢付給工人作為報酬,讓工人自己去購買食品衣著。此外,倉庫中還有製成的貨物,把這些貨物賣掉後,他可獲得更多的錢,用這些錢支付工人的報酬,以及用來補充原料,修理房屋和機器,更換報廢的房屋和機器。不過,他擁有的貨幣和製成品並不全都是資本,因為他不是把它們全部用在這些方面。他用一部分貨幣和出售製成品所得的貨款來滿足他個人和他家庭的消費,僱用馬夫和聽差,供養獵人和獵犬,教育子女,交納稅款或捐給慈善機構。那麼,他的資本是什麼呢?精確地說,乃是他用於進行再生產的那部分所有物,不論這些所有物以什麼形式存在。其中一部分甚或全部,是否能直接用來滿足工人的需要,這無關緊要。
例如,假定資本家是一個五金製造商,假定他的資本,除機器外,目前全都是鐵製品。鐵製品是不能用來養活勞動者的。然而,只要改變一下鐵製品的用途,他就能供養勞動者。假設他原來打算用一部分收入養一群獵狗,或雇一些僕人,而現在改變了主意,把這部分收入用於從事生產活動,用於向增加的工人支付工資。這些工人由此而能購買和消費原來會被獵狗或僕人消費掉的食物。由此可見,僱主無需看一眼或碰一下食物,便能使該國較多的食物用來供養生產性勞動者,而使較少的食物用在非生產性消費上。現在改變這個假設,設想不是用養僕人或獵狗的錢來改發工資,而用購買餐具和珠寶的款項改發工資。為了使結果更加明顯,我們假定這一改變的規模相當大,購買餐具和珠寶的一大筆錢轉移來僱用生產性勞動者,假定這些勞動者象愛爾蘭農民那樣,以前處於半失業狀態。這些勞動者得到增發給他們的工資後,不會用來購買餐具和珠寶,而是用來購買食物。然而該國沒有多餘的食物,而且也不象在前面的例子中那樣,可把一些非生產性勞動者或動物的食物轉用於生產目的。因此如果可能,將進口食物;如果不可能,勞動者暫時仍將處於半飢半飽的狀態。但是,資本家的花費從非生產性支出轉變為生產性支出,會使商品需求發生變化,其結果乃是下一年生產的食物將增多,而餐具和珠寶將減少。這再次表明,無需直接對勞動者的食物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人將其一部分財產(不論是哪類財產)從非生產性用途轉變為生產性用途,就會使生產性勞動者消費的食物增加。由此可見,「資本」與「非資本」之間的區別並不在於商品的種類,而是取決於資本家的意向,看他將其用於何種目的;任何一種財產,不論多麼不適合於勞動者使用,但只要這種財產或得自這種財產的價值用於生產性再投資,它就是資本的一部分。由各個所有者指定用於生產性再投資的全部價值總和構成了國家的資本。這些價值是否都具有可直接用於生產的形式,這無關緊要。不論它們以什麼形式出現,都是暫時的和偶然的;一旦被指定用於生產,它們就會以某種方式轉變成能夠應用於生產的東西。
F. 最早提出「政治經濟學」概念的是誰含義是什麼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olitikos,含有「社會的」、「國家的」、「城市的」等多種意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onom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一詞是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盧梭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條目,把政治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區分開來。可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自17世紀就開始得到應用了。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
G. 高中政治經濟學概念術語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整理
第一章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政治經濟學為什麼具有階級性
政治經濟學,無論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包括當代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是因為,政治經 濟學的研究內容,涉及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而經濟利益關系在存在階級關系的社會中,會表現為階級利益關系。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從其整個思想體系來說,是為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經濟學都是有階級性的。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一方面,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經成熟,無產階級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並開展了強大的工人運動。
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來源。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科學因素,揭示了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在繼承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並以此為基礎,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
(3)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的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資本主義經濟,並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體制提出了一些預見性設想。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經濟學科,它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獲得重大發展發。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總體上說,是研究特定社會制度中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利益關系,揭示社會歷史發展中的經濟規律。
(2)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它屬於經濟利益關系。
(3)狹義的生產關系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人與人的關系,廣義的生產關系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諸環節、諸方面的關系,既包括直接生產過程中的關系,也包括分配關 系、交換關系、消費關系。
(4)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時,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現象,而是揭示生產關系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即研究各種客觀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同社會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有什麼異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與資本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既相統一,又有差異。
(1)二者有統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利益關系,揭示經濟運動規
(2)二者有差異面。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重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揭示其內在矛盾、階級對抗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與滅亡的客觀規律,揭示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重在研究怎樣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經濟利益。
5、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我們認識客觀世界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也是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理論武器。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武器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認識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科學依據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提高馬克思主義自覺性和改造世界觀的指導思想
6、為什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經濟學說,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門提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具有高度科學性和真理性。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因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其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同社會歷史發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確地提示經濟規律,其理論就越具有科學性,便越符合工人階級的階級利益。
H.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資本」是什麼意思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資本」是指資本家佔有、並用作剝削手段的生產資料和貨幣。是一種由剩餘勞動堆疊形成的社會權力,它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它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因此,資本並不完全是一個存量的概念。
然而今天我們來單獨研究宏觀經濟存量核算時,「資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產過程的有形資本、無形資本、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從投資活動的角度看,資本與流量核算相聯系,而作為投資活動的沉澱或者累計結果,資本又與存量核算相聯系。
資產=資本+其他積累+負債
即:資本+其他積累=資產-負債=資本權益
價值規律告訴人們,資本總是流向高利潤行業。
(8)政治經濟學的定義擴展閱讀:
資本的主要特徵:
1、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2.、資本是一種運動
3、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體現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范疇。
資本是一種支配權,對物的支配權。在資本主義逐漸是生產資料與生產者分離後,也就是在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無產者之後,這種對物的支配權就是資本獲得了對勞動力的支配。
要獲得這種支配權,首先要求資本是一種居於統治地位的社會力量。資本是一種在古希臘奴隸制條件下就已經高度發達的經濟范疇,單只是在近代的生產力基礎上,才允許其獲得這種統治地位。
I. 請問經濟學的定義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9)政治經濟學的定義擴展閱讀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
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